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Cindy_Wei  四海霸王  2007-6-13 2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老家在那边,不过在北方长大的,嘿嘿,帮顶吧
renhe_12  见习海盗  2007-6-13 23: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多谢老婆帮顶了!
赫赫,下次我肯定带你去狂吃狂喝。
Rosa  初上贼船  2007-6-13 23: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帮顶啦, 谁叫你家离 我家这么近呢
reBACK  四海霸王  2007-6-13 23: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在荷兰苏州人还是蛮多的,我知道差不多有20多个,以前那个组织苏州人聚会的vivian已经回国了,所以现在就没有人组织苏州人聚会了。 在ggd上最有名的苏州人就是那个老色狼猪头多了,不过人还是相当不错的,小弟刚来荷兰的时候还承蒙他关照。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说他很色。。。。。。看他的贴图大家就明白了。
renhe_12  见习海盗  2007-6-14 09: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多谢捧场啊!
呵呵,看了别人写的帖子,自己才突然想写一个我们苏州人的帖子的。
以后会陆陆续续地把苏州的风景和文化帖上来的。
就当为我们的美丽家乡做个小小集锦了。
effiesnoopy  高级海盗  2007-6-14 1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顶一下了
huoyi1981  ↗贵宾↗  2007-6-14 1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支持一记
renhe_12  见习海盗  2007-6-17 12: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文化篇:昆曲篇
昆曲又称昆剧。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早在明初就有昆山腔。嘉靖年间,魏良辅借助张野塘、谢林泉等民间艺术家的帮助,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但仅是清唱。后经昆山人梁辰鱼等人改革,并创作传奇《浣纱记》上演,声名大振,文人学士争用昆腔新声创作传奇,遂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并称明代四大声腔。至万历末,一跃而为诸腔之首。昆腔传入北京,迅速取代北曲的地位,受到了士大夫和群众的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时人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是昆曲发展的鼎盛期,新作不断涌出,表演日趋成熟,身段表情,说白念唱,服装穿戴也日益讲究,脚色齐全,分工细致,一般剧种,难与抗衡。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固然衰微已久,而昆曲艺术生命实际上远远没有终结,京剧、越剧、川剧、湘剧、婺剧、祁剧、桂剧、柳子戏等,都受其深刻影响,仍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
此剧照为《长生殿》,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昆曲作品。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段颠倒乱伦为人不齿的爱情,可是爱情中又有谁对谁错呢?他们的爱情也算得上是六桥梅花彻骨香吧。
renhe_12  见习海盗  2007-6-17 13: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文化篇:评弹篇:
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俗称说书,是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现的地方曲种。民间称评话为大书,弹词为小书。大书开讲武侠、公案之类故事,以醒木、扇子、手帕为道具;小书以弹唱才子佳人为主题的故事,用三弦、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配有各种曲调。评弹博采小说、诗歌、戏曲、音乐等表现手法之长,形成一套以说、噱、弹、唱为主的综合艺术,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是艺苑中一枝经久不衰的鲜花。
苏州评弹,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到了明代,开始强调说书人要进入角色,说书时要"我即成古,笑啼皆一"。入清以后评弹进一步吴语化,在说表上有官白、私白(苏州话)之分,唱腔也逐渐地方化,尽量采用本地区流行的"费伽调"、"平湖调"等。到了清乾隆以后,苏州评弹出现了兴盛的局面。
苏州人最自豪的应该不是苏州经济的日益繁荣,应该是一代一代流传着的吴侬软语,甜得发了糯,就像玄妙观边的一碗桂花赤豆糊。
就像爱吃桂花赤豆糊,自己就是被这吴侬软语迷得没了魂的一个人,从小就仰慕这些尤抱琵琶半遮面,穿窄身旗袍和优雅高跟皮鞋,梳爱丝头的女人。

renhe_12  见习海盗  2007-6-17 13: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苏州朋友有多少




文化篇:桃花坞年画篇: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
  门画、中堂和屏条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几种主要形式。年画内容分布神像、戏文、吉祥喜庆、民间故事、风俗世事等类型。
  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珠,盛行于清化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清雍正、乾隆年间,苏州桃花坞成为我国南方的年画中心,与天津杨柳青相互辉映,世称“南桃北柳”。桃花坞年画品种繁多,技法上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采用一版一色的水色套印,画面宏大,刻版精细,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民风民俗,其代表作有《姑苏阊门图》、《姑苏万年桥》等。
春节联欢会时很顺地接了北有杨柳青南有桃花坞的这么个对子,人家瞪着我:你怎么知道的?你是苏州人?那年爸爸送的桃花坞年画至今在我的电脑边搁着,喜欢在喝茶时看看年画上那个抱着大红鲤鱼笑眯了眼的小丫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