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缭绕处 吸烟知多少
日常生活中,每日烟不离手的人不少,但实际上真正对烟草了解的人并不多,这里编辑摘编了一些烟草知识,对大家正确认识烟,安全吸烟,提高健康水平也许是很必要的。
烟草的各种称呼及其由来
世界四大农作物稻、麦、谷、豆从发现到普及都经历了千年乃至几千年的时间,而烟草被文明世界发现后,仅在短短百年时间就席卷了文明社会,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价值。传播速度之速是十分惊人的,成为古往今来传播速度最快的作物。
烟草初入中国之时,名目众多,如《金丝录》序中所说:烟草之名“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大孖(ma妈)古,曰淡肉果,曰担不归,曰醺,曰金丝醺,曰芬草,曰烟酒,总名曰烟。”据厉荃的《事物异名录》卷十五所载,烟草在广东又被称为仁草、八角草,在杭州又称为檀菼(tan tan坛坦),还有的地方称为相思草。
在以上名称之中,大略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按刚传入的本名塔巴果“tabacco”的各种译音异写,一望便知。二类是传入后,称赞它的人以其色其香,以其解闷提神、交际应酬的功用而加上的新名,如芬草、仁草金丝草、金丝烟、金丝醺、还魂烟、相思草之类,而贬低它的人将其骂为臭草、野葛等。这些名称均未能长久被使用,早已被人们遗忘。三类是用今人的智慧很难理解的几个名称,如八角草,今天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四类是方音。如醺,很可能就是潭州一带的方言。五类是流传很广,长期使用的名称,这就是烟,以及与之相关的烟草、烟酒,还有烟叶之类。
最美的称谓可能是“还魂草”,这个称呼来自烟草最早的使用者印第安人。相传,有位公主死了,人们按照风俗,对她实行了天葬。奇怪的是,公主并未被鸟兽吃掉,反而在几天后,活着回到了部落。原来她是受到烟草的刺激苏醒了。因而,烟草便被赋以“还魂草”的美名传播开来。真正的烟民们恐怕都会由衷地表示赞同,认为它不仅能“还魂”还能“还活力”、“还情感”、“还精神”。吸烟三口,精神抖擞,甚至能成“神仙”。那饭后一支烟,有谁能否认它所带来的奇异享受?
一个浪漫的称谓叫“相思草”。如清人陆煊《烟草三十韵》“浩劫残灰灭,相思寸烬涵”,原注:相思草亦烟名,缘人一溺其香,便复不能舍故也。”这三个字很可以将人们带入浪漫想象的境界。
中国古人还称之为“忘忧草”,相传,一对年轻美貌的夫妻潘小和陈姑,他们辛勤劳动,相亲相爱。一天,陈姑不幸暴病死去,潘小痛不欲生,常常哭坟不止。陈姑躺在坟里,心中很是难过。心想,潘小这样深情,我如何为他去排忧解愁呢?于是变成一棵小草,一年之中托了三个梦给潘小:夏天,叫他为小草浇水施肥;秋天,让他收藏起来;冬天,请他燃烧吸食。潘小一一照办。并动手做了一根长长的管子,装上叶卷,开始吸了一口,只觉恍恍悠悠,一切惆怅忧愁立即烟消云散。潘小如获至宝,名之曰“忘忧草”烟草从此成为一种奇特的吸食品推广开来。
烟酒,因为它可以象酒一样使人醉,姚旅《露书》就说:“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叶梦珠《阅世编》卷七也讲得很清楚:“福建有烟,吸之可以醉人,名曰干酒。”人们称烟为烟酒,除了因为它可以醉人之外,还因为当时人认为吸烟用火,可驱寒疗疾,也与酒的功用一致。如吴伟业《绥寇纪略》所说:“闽人有此种,名曰烟酒,云可以已寒疗疾,此亦大异也。”
而法国等又称“大使草”、“嘉赛琳太后草”。烟草较早传入葡萄牙,当时的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特也以观赏和药用为目的种了几株,并获得成功。尼古特当时对烟草崇拜至极,用其治疗钱癣、烂疮及疣病等。回国时,他把烟叶烟苗带到了法国,并力劝太后嘉赛琳把烟叶细末当作鼻烟散剂来使用,治好了太后的头痛病,烟草于是在法国被大肆宣传,广为种植,被誉为“大使草”、“嘉赛琳太后草”。后来烟草被定为尼古丁属,烟碱被命名为尼古丁,就是为了纪念尼古特的功绩。
波斯王沙西菲却将其称之为“丑恶之草”这是因为他担心吸烟会影响国民生殖率。
野烟,也是烟草的一种。明代后期,《滇南本草》中载:“野烟,性温味辛,有大毒。……令人烦乱不省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