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iwufao  海贼王  2013-3-23 03: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strawmakiyo 发表于 2013-3-22 17:07
我看不见阿 。。。
还以为本来就没照片

晕。。。那我重新弄一下好了。。。
strawmakiyo  高级海盗  2013-3-23 09: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iwufao 发表于 2013-3-23 03:25
晕。。。那我重新弄一下好了。。。

现在能看到捏
iwufao  海贼王  2013-3-26 03: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iwufao 于 2013-3-26 03:20 编辑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Day 2 Part 2: 午后斗兽场 · 夜游许愿池----[size=14.399999618530273px]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上午从梵蒂冈出来,带了披萨回酒店,凉凉快快吃饱喝足又舒舒服服躺了好一会儿,我和LG决定不能刚来罗马就这么懒,所以休整齐全,准备去斗兽场。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用Roma Pass的景点。 Roma Pass还挺好用的。不但三天之内市内交通全免(大热天的罗马,坐一站地铁比走一站路要舒服非常多),参观指定景点可以走专用通道避开排队,并且头两个景点甚至可以免门票。最后我和LG就把这两个免门票的机会用在了斗兽场和伯格赛博物馆,加上来来回回坐了许多次地铁,最后还是蛮方便蛮划算的。
      因为出门晚,到了斗兽场,已经五点多了。出了地铁,就看到巨大的斗兽场笼罩在金色的午后阳光之中,很伟岸,很震撼。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1.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wiki上说:斗兽场是在公元72年由韦帕芗(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儿子提圖斯(Titus)在位期间建成,下一位國王图密善又曾修建它,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競技場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Nero)的“金宫”(Domus Aurea)原址之上。鬥獸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鬥士要与一只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鬥。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競技場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11,000只牲畜。
      競技場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例如埃庇道努劇場(Epidauros Theater,約公元前330年),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而罗马競技場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鬥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 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 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 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
     競技場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 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 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鬥獸场最多可容纳5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競技場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鬥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競技場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城1000年。
        想想看,古罗马的人真是各种奢靡浮华,骄淫暴力。据说斗兽场的表演区都是沙地,目的就是用来快速吸收比赛之中角斗士或者野兽受伤后流的血。角斗士的各种英勇悲惨人生请参见各种罗马历史电视剧。
       现在开放参观的只有两层。游客在这两层之间,向下可以俯视斗兽场内景,向上可以仰视巨大的围墙。下午的光线正好,柔和的阳光照着巨大的石块,看起来很安详的样子。很难想像当年这里是角斗士浴血奋杀,观众嗜血成瘾的地方。 网上有斗兽场的讲解,生动形象,这里就不赘述了。直接放照片吧。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2.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3.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4.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再补上一组LG的古罗马雕塑。LG嫌斗兽场散落的柱头太寂寞了,所以主动去给它们圆满了。阿弥陀佛~~~~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5.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斗兽场里的讲解,分为audio guide和video guide两种。价钱好像差别不大。video guide是iPod touch改的,用起来蛮新奇的,建议试试。整个转一圈,讲解都听完,差不多要2个小时左右。所以虽然斗兽场的门票是包含旁边的古罗马forum的,但是我们从斗兽场出来再去的时候,人家已经关门了。没参观成forum,也免去了日头下暴晒走一遍空旷的forum,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斗兽场旁边,就是凯旋门的鼻祖,提图斯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由图密善皇帝兴建于兄长提图斯去世后不久,以纪念在公元70年征服和摧毁耶路撒冷,终止66年开始的犹太人大起义。可惜去的时候,凯旋门围上了栏杆,不能从正下方欣赏。不过远远看去,还是很有气势。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6.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很奇怪的,不知道为什么罗马人特别喜欢这个凯旋门。我们在旁边转悠的时候,先后看到三对couple来拍婚纱照。有一对开着复古的小老爷车,看起来蛮小巧可爱的。不过很快就把警察GGMM引来了,貌似凯旋门前的小广场不许停车。意大利couple和警察说了说,没能被通融,只好钻进老爷车另选别处了。后来又来了一对,也和警察GGMM说说说,也没能被通融,最后也走了。好像意大利人和中国人蛮像的嘛,找找机会钻钻空子,如果警察不来,就美美的拍上了,呵呵。
     最后看到的一对,坐在很fancy的跑车里。跑车刷的在路边停下之后,就有两个人非常眼尖,一下就认出来了,然后还给跑车拍了照片。其中一个就是LG。另外一个外国GG,拍完照片还冲里面的couple说了句good luck。新郎哥哥笑笑谢谢,然后特意哄了一脚油门。真不是一般的响。意大利爱轰油门的GG大爷特别多,每次听见轰轰轰的摩托车呼啸而过,我心里总想起南方公园里说的fags,嘻嘻。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从斗兽场出来,我和LG跳上地铁,又去fassi1880吃了一肚子很满足的冰激凌。然后趁着夜色,打算在西班牙台阶和许愿池人没那么多的时候去看看。
     可惜我们打算错了。
     到的时候九点多了。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可是西班牙台阶还是人山人海的呀。之前想象的浪漫的坐在台阶上好像赫本那样吃冰激凌几乎成为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半夜两点去会不会有机会。西班牙台阶前贝尼尼的破船喷泉边也围满了人,凑上去兜一捧水,旁边咔嚓咔嚓都是闪光灯,好像走红地毯一样。凑热闹自己也到此一游一张,拍出来得好好找找自己在哪儿呢,呵呵。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7.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不远处的许愿池更是。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大家抱着再来一次的决心噼噼啪啪的往池子扔硬币,据说这喷泉一年收集的硬币有12万欧那么多。如果不是人那么多,这夜色中的许愿池真的可以很美。人一多,静谧浪漫的感觉就没了,热热闹闹的好像集市,倒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呼呼,有的时候生活不就是这样嘛,想浪漫的时候,忽然变得乱糟糟的。乱糟糟也好,浪漫漫也罢,什么都有一点,才是完整的生活吧。我和LG也闭着眼睛,背对游泳池,一二三扔了硬币进去。喧闹的人声淹没了硬币落水的声音。不过我们都记得住,也还会再来。另外我还记得LG说下次来,要住republica旁边的fancy hotel,嗯,嘻嘻~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8.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拐开许愿池的小路,罗马的夜就安静多了。这个时候,和心爱的人手牵手,吹着晚风一起回家去,就是最浪漫的了。
       你看,我说吧,生活就是这样。乱糟糟的也有,浪漫漫的也有。这样才是生活嘛。


iwufao  海贼王  2013-3-27 03: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size=14.399999618530273px]----Day 3 Part 1: 万神殿与那沃纳的冰火两重天----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今天的安排非常简单。
      由于前一天人多没去参观梵蒂冈博物馆,回酒店之后网上预约了今天下午一点钟的参观。上午的时间正好用来转转那沃纳一带,再从那沃纳一路逛小巷小教堂以及天使堡到梵蒂冈。

      从地铁出来,最先到的是罗马的万神殿。
      因为<天使与魔鬼>,现在来万神殿找拉斐尔的墓的人特别多。但我本人倒并不是冲老先生来的(本来也对老先生的画风无感。。。罪过罪过,一会儿还要去梵蒂冈专门看呢~),而是因为传说中的穹顶,以及门口立面的那组石柱。
      第一次见这种石柱群组拖起三角形巨大”门楣”的建筑(我想这应该有个专门的称呼,但是我忘记了),还是在巴黎的Madeleine教堂。Madeleine教堂不是巴黎主要的景点,之前也没怎么听说,只是它恰好在巴黎有名的彩色杏仁饼店的那条街上。远远的就看到巨大的石柱稳稳的立在高高的台阶上,坐在台阶上吹着风,看着下面车来车往,很像电影里的场景。不过Madeleine建于18世纪,跟万神殿比起来,真真年轻。
      再说说穹顶。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应该都喜欢抬头仰望苍穹的感觉。我记得三年前刚来欧洲的时候,第一次和LG去巴塞罗那的国家博物馆,那博物馆的中庭也有个很高很大很漂亮的穹顶,还有散落各处的沙发。我歪在沙发上等其他朋友出来。仰望穹顶,感觉特别包容特别有安全感,看着看着,后来自己几乎就这么睡着了。当时觉得好神奇,大大的穹顶可以让人变得这么平静。从那之后,就喜欢上这种高高的,大大的,恨不得把你拥抱进去的巨大穹顶了。然后,做功课的时候就发现,万神殿的这个穹顶,是世界上所有穹顶的鼻祖。传说中从万神殿建造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能破解建造这样巨大穹顶的秘密。直到米开朗基罗赞叹它是天使的设计,仔细研究反复推敲之后,仿照相同的设计建造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而这,已经是一千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Google上说: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Adele注:可以看看HBO的那部Rome,讲的就是庞贝,凯撒,一直到屋大维·凯撒,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奥古斯都的故事。

      虽然是9点多就出门。但是罗马的早上已经非常热了。从地铁站到万神殿一路,庇荫的地方很少,带的太阳伞就显得非常好用了。走了一小会儿有点热,好在万神殿前的小广场就有个小喷泉,池子里的水还是一样的凉,洗洗手什么的,人一下子就凉快下来了。就是小喷泉的雕塑看起来好吓人。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1.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从万神殿出来,LG带着我走去那沃纳广场。一路上碰到好几个很不错的小教堂。这一段实在有点难写,一是提前没做功课,没有目的性,所以很难记住恰巧碰到的教堂的名字;而是自己没有方向感,LG领着但是自己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所以现在只好凭着照片,对着google map,争取正确找到几个教堂的名字和相关的介绍。
      首先,是万神殿往西100米的圣王路易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她的建造得到了美第奇家族的捐助,但是却是法国在罗马的国家教堂(罗马真是个奇怪的地方),被选为罗马法国高级神职人员和侨民的墓地。我还记得她笔直的立面在罗马的大太阳下闪着一片耀眼的白色。她的对面和旁边,似乎是意大利的某些政府机构,因为看得到荷枪实弹的警察GG看门。虽然是无意中拐进去的,之前做功课也没见人仔细提起,但是这教堂其实一点也不小。并且,很意外的,我们看到了卡拉瓦乔很有名的三幅巨著:《圣马太蒙召唤》,《圣马太与天使》和《圣马太殉教》。
      wiki上说:马太于公元1世纪左右出生在加利利。在罗马帝国占领时期(始于公元前63年庞培征服之时),马太是犹太统治者希律·安提帕斯手下向希伯来人征税的官员。正是在这个今天以色列的Almagor附近的地方,耶稣召唤马太作为十二使徒之一。在耶稣召唤之后,马太在家里为耶稣举行了一个宴会。法利赛人批评耶稣与征税官这样的罪人一起用餐。这使耶稣回答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I came not to call the righteous, but sinners)。
      我想,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卡拉瓦乔历来都把马太画作特别锱铢必较的形象。然后,<圣马太蒙召唤>里,才会有马太的惊讶表情,和从窗子直射进的阳光的强烈对比。卡拉瓦乔善于运用光影的对比,他的另外一幅巨著,<The beheading of St. Baptist>(不知道名字记得是不是全对),也是这样。去年在马耳他的瓦莱塔的那个教堂里看到,一个chapel的整整一面墙,看起来很震撼。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2.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3.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Adele注:卡拉瓦乔的画是从wiki上转的。当天去得时候,有这三幅画的小chapel灯是灭的,要在旁边的自动投币箱投入硬币,才会亮起来,然后画才看得清楚。即便这样,灯光灰暗,拍出来的效果不理想。另外,鄙视一下这教堂的做法。赤裸裸的收卡拉瓦乔的门票,不厚道,不专业,不宗教。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嗯,惨了。看照片,还有两个教堂,但是在google map上死活也找不着了。。。这两个小教堂,都是从那沃纳广场,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走去天使堡的路上偶遇的。小小的,安安静静的。但是各种小雕塑和小壁画,都不输大教堂的精致。

      既然教堂没办法写全,还是写回那沃纳广场吧。
      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那沃纳。
      罗马旅行的必到之处。
      一个树荫也没有的那沃纳。
      到的时候11点多了。天气真是热啊,太阳真是大啊,广场上画摊的小贩真是勇敢啊。广场的石子路还有两边的巴洛克式建筑,敢不敢再白再反光一点啊。
      好了,抱怨完毕,转入正题。那沃纳还是很美的。
      在我心里。
      在不那么热不那么骄阳似火的夏天里。

      wiki上说:那沃纳广场原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图密善竞技场,15世纪末辟为市场。纳沃纳广场以巴洛克艺术著称。济安·贝尼尼设计了广场中间著名的四河喷泉(1651年);伯罗米尼和拉依纳尔迪设计了圣依搦斯蒙难堂(Sant'Agnese in Agone);科尔托纳的彼得罗设计了潘菲利宫(Palazzo Pamphilj)的画廊。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4.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其中最熟悉的要算四河喷泉。另外两个,本来就知道不多,又没开放没机会学习,所以现在知道的还是不多。天气虽然热,但是四河喷泉好歹有清凉的池水,围着转一圈,还是有可行性的。贝尼尼的四河名不虚传,四位河神身形矫健,远看张力十足,近看细节不输。

      Baidu百科上有一段对四河喷泉很不错的细节介绍:《四河喷泉》是贝尼尼为罗马篷·腓力教皇的宫殿设计的喷水池。“四河”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多瑙河(Danube)、恒河(Ganges)、尼罗河(Nile)、里约·德·拉·普拉达河(Rio de la Plata),同时这四条河流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多瑙河表示欧洲,恒河表示亚洲,尼罗河表示非洲,里约·德·拉·普拉达河表示美洲。在这里,作者用四个大理石人体雕像象征了四条河流,中间是假山和一个埃及式的方形花岗岩尖塔,寓意着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
雕塑的下方环绕着巨大的水池,水池中央用石灰岩堆砌成假山,喷泉的出口都设置在其中。在假山上,四个老人朝向四个方向坐成不同的姿态。
  象征非洲尼罗河的裸体老人用手扯着一块头巾,将脑袋严严实实地遮住,可能是非洲气候太炎热,用头巾遮挡流火般的紫外线(Adele认为是因为罗马的天气太炎热);也有人认为是不明白尼罗河的源头。在老人的右侧,刻着棕榈树,这是 非洲典型的树种。
  象征欧洲多瑙河的老人裹着头巾,须发翻卷,其脚边是一只口吐喷泉的雄狮。多瑙河伸出他的双臂迎向一面盾牌,盾牌上刻有圣彼得的钥匙和三重王冠,还有象征英诺森十世的徽章,三朵百合和一只代表圣灵的鸽子。
  恒河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手持长长的船桨,斜身侧坐,目视远方,象征恒河之水源远流长。一条腿翘起搁在树枝上,旁边有一匹白马,是明显的佛教暗示。
  象征美洲普拉特河的老人是一个黑人形象,他一手撑地,一手高高挥动着。他坐的岩石上散落的金币,表示美洲丰饶的矿产资源。他的眼睛注视着方塔塔尖上的鸽子,似乎表明天主教必将统治美洲。
  单从审美的角度来观照它,这的确是一组气魄雄伟、耐人寻味的群雕。代表四大洲四条有代表性河流的四个老人形象民族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由此可以体察出各大洲的文化意蕴,如象征亚洲恒河的老人旁边的白马,很自然使人联想起佛教中“白马驮经”的故事;代表欧洲多瑙河的老人双手的造型像一个舞蹈姿势,与欧洲人良好的教养、多瑙河的优雅有某种象征性的联系。
  在喷泉出水口附近有一些小动物的雕塑,马、狮子、蛇、还有一只隐匿在泉眼里的犰狳--一种类似于独角兽的奇怪动物,也分别象征了多瑙河、尼罗河、恒河和里约·德·拉·普拉达河。
四个巨人象是随便坐在假山上,神态自然,水柱从各个假山缝隙和泉眼中不规则地流出,有的急剧,有的舒缓,在日光照射下,色彩璀璨夺目,使整个喷泉显得活泼而富有情趣。

      从那沃纳一路经天使堡走去梵蒂冈并要不了多久。一路上走街串巷,看得到不少当地人安静的小街道。正午12点还很安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躲在屋子里吹冷气吃冰激凌了。七拐八拐,LG带着我走到了台伯河边。河边绿树成荫,还有河面上吹来的徐徐凉风,走起来很惬意。我们从Ponte Umberto(对面即是白的耀眼的Palace of Justice)一直走到Ponte Sant’ Angelo 。深呼一口气,准备接受从天使桥到天使堡再到梵蒂冈这一段极度暴晒之旅。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5.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6.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忘记是哪个电影了,里面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午夜的罗马,天使桥头的小餐厅搭起了一个个挂满彩灯的小帐篷,桥上的天使在朦朦胧胧的月光和灯光下显得特别柔和。男女主角就在这里慢慢的起舞,夜风吹得女主角的长裙慢慢的飘呀飘。很安静,很浪漫的一个场景。
      正午的天使堡和天使桥,虽然少了几分夜色中的迷离,但是在明媚的阳光和碧蓝的天空的对比下,天使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LG挨个给我讲了一遍十二位天使每个人手里所持的殉道圣器,荆冠,十字架,钉子等等。Wiki上介绍说:“在过去的时代,朝圣者经过此桥前往圣彼得大教堂,因此它也被称为“圣彼得桥”(Pons Sancti Petri)。在6世纪,格里高利一世将城堡和此桥都以“圣天使”命名,因为传说一个天使在城堡的屋顶显现,宣布黑死病的结束。”但是其实我比较好奇,为什么耶稣殉难的圣器刚好是十二个,耶稣的门徒是十二个,中国的生肖也是十二个呢?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7.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8.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9.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过了天使桥向前不远,就是梵蒂冈。阔别24小时之后,我和LG又一次踏上了这个世界上最小,但是经历最为离奇的主权国家。就像去梵蒂冈博物馆之前我和LG已经饿的肚子叽里咕噜,一定要先去Alice买披萨才行一样,现在我也是用昨天打了两个小时沙滩排球的胳膊,噼里啪啦敲了这么多。该休息去咯~~~~

<未完待续>

网点点  见习海盗  2013-3-27 23: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写的真好,我也去了,可是感觉啥也不知道,就觉得震撼了
iwufao  海贼王  2013-3-28 02: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网点点 发表于 2013-3-27 23:55
写的真好,我也去了,可是感觉啥也不知道,就觉得震撼了

我也只是去之前知道一点点,看到都好震撼,所以回来又做了功课:D
iwufao  海贼王  2013-3-28 07: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Day 3 Part 2: 再见梵蒂冈----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上午转了一圈那沃纳,中午去Alice拿了披萨,一边吃,一边赶去梵蒂冈博物馆。一点钟的预约,眼看就要迟到了。
        到了就发现,意大利人是多么的随意。递了预约信,窗口对面的GG扫了一眼,也不管时间,直接给了门票就让进了。嘘~ 一身冷汗,开始还害怕来晚了就不让进了呢。
        一点钟进馆,六点人家关门我们出来,几乎东西都看的差不多。梵蒂冈的博物馆小小的,比卢浮宫小了好几个级别。在门口租讲解器,然后只要跟着讲解器附带的地图一个一个屋子走就好了。
        Google上说:梵蒂冈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购买的一座大理石雕像。这座名为拉奥孔与儿子们的雕像于1506年1月14日在圣母玛利亚主教堂附近的一个葡萄园里发掘出来。教皇儒略二世派Giuliano da Sangallo和米开朗琪罗去查看发掘成果。在他们的推荐下,教皇当机立断从葡萄园主那里买下了雕像。在发掘出雕像整一个月后,教皇就在梵蒂冈向公众进行了展示。16世纪时,博物馆与圣彼得大教堂同时扩建,总面积为5.5公顷,为故宫博物院的 1/13,展出面积与故宫相仿。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
        博物馆的展品网上都有不少介绍。这里只挑两个自己印象深刻的随便说说好了。
        第一个就是传说中的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雕像创作的年代众说纷坛,但大抵在公元前20-40年左右。传说中拉奥孔识破了特洛伊木马的诡计(看看皮特的特洛伊就知道这段了),用一把长矛刺向木马,结果招致了杀身之祸。他和他的儿子们身上所缠绕的毒蛇据说正是太阳神阿波罗所派,用来阻止拉奥孔破坏木马屠城之计(为什么当时众神摒弃了对人类的照顾,却又干预人类战争的发展呢)。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b_large_laJA_518300000e331261.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庇奥克里门提诺美术馆(Museo Pio-Clementino):我记得这处,是因为它在一个安安静静的长条型房间,通向庭院的小门偶尔会有阵阵微风吹进来,很舒服,很惬意的样子。走廊两边整整齐齐排列了各种雕塑,虽然没有维纳斯胜利女神之类的关注度,但是雕塑大多神态各异,细节完好。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2.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拉斐尔的画室,他和他的学生的大量作品,包括那副有名的雅典学院。雅典学院所在的房间,曾经被用作教皇的书房(头顶上那么多科学巨匠的肖像注视着自己,教皇不害怕咩?)。LG很喜欢拉斐尔,所以挨个房间看了个仔细。我嘛,就对这种平平的画风无感(还是喜欢莫奈那种虚无缥缈型的),只热衷于找出雅典学院里的名人。找来找去发现,没有人名的名人真不好找。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3.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西斯廷礼拜堂:<天使与魔鬼>里面,每年选教皇的地方。没想到只有这么小,我甚至一度怀疑,这个房间的高,要比这个房间的长还大。礼拜堂的穹顶和前立面,是米开朗基罗所画的振聋发聩的《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
        Google上说:顶棚的《创世纪》面积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画面组成,画出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末日的审判》则位于正面壁上,充满绝望阴沉的气息,该画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把万民召集在自己面前,分出善恶的情景。艺术家通过上帝分辨善恶,表达了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米开朗基罗创作时,工作极为艰苦,谢绝一切助手。由于长期仰面作画,他颈项僵直,导致无法正常直立身体行走,看书读信都要放置在头顶仰视。歌德曾评论说,“没有到过西斯廷礼拜堂的人,无法了解一个人所能做的事。
        据说拉斐尔在隔壁画雅典学院的时候,得知米开朗基罗在礼拜堂作画特意跑过来观摩。看过之后,惊为天人,马上回去在雅典学院里面加上了米开朗基罗的肖像。所谓英雄辈出,确实如此。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4.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创世纪里有名的上帝之手(指点迷津呵~)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5.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还有一个现代耶稣雕塑,放在拐角的地下室里,没什么名气,之前也没听说,但是自己却特别喜欢。从人头攒动的其他房间过来,一下子特别凉快,人特别少,特别安静,感觉很不错。雕塑小小的,却有大大的影子,很特别。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6.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转了一圈,在出口的梵蒂冈邮局LG寄了明信片(坚持没看他写了什么,回到荷兰收到之后才看的,写的很理工科,嗯。),然后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双螺旋楼梯。青青的颜色,看起来很像贝壳,很柔美。找了一圈,网上居然没找到设计者和其他信息,奇怪。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7.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从梵蒂冈出来,回酒店休息了一会儿,和LG继续出来觅食。这时候天色有点开始暗了,走到酒店附近的大教堂的时候,刚好看到圆圆的新月挂在教堂头上,淡淡的,很漂亮。可惜小手机不给力,拍的不是很清楚。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9.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这一天就这么结束了。想想时间真快,明天还有一天,大后天,就要从严肃的罗马奔向热情的西西里了耶。连自己现在坐在这儿写游记,都希望赶快写到西西里那一段。好想念西西里的碧海蓝天~~

iwufao  海贼王  2013-3-30 02: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Day 4 Part 1: 再一次的教堂之旅----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算起来这是在罗马的第四天,也是在罗马的最后一个整天。
       熟悉了罗马白天的燥热和夜晚的微风,习惯了各处走走暮然回首便是千年以后,在罗马的最后一个整天,我和LG再一次进行了教堂之旅,把一直想去但之前路线没有串到的教堂,挨个揪出来逛了一遍。也算是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吧。
       第一个要去的,就是在家门口,天天回酒店都擦肩而过或者四目远眺过的,圣母大殿。
       在罗马范围内(应该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4座特级宗座圣殿:第一天就去过的圣若望拉特朗大殿,梵蒂冈内的圣彼得大殿,城外最终也没有来得及去得圣保禄大殿,还有一个,就是今天要去的圣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
       wiki上说:在13世纪的传说中,公元4世纪的盛夏,圣母玛利亚托梦给教皇利伯略,让他在下雪之处建立一座修道院以显示圣母的荣耀。结果第二天早晨埃斯奎利诺山丘(Esquilline)上落下了雪,教皇命人在此建立起教堂。如今,该教堂还有洒落白玫瑰花花瓣以象征这一圣迹的活动。该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圣母命名的教堂。
来来回回在圣母大殿周围走过很多次了,这一次终于得以入内,大殿给我留下了几个蛮深刻的印象:
       一是大殿虽然整体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但是南面和北面的立面看起来完全不同,几乎感觉不到是隶属于同一座教堂。南面立面看得到两个圆圆的穹顶,北面里面看到的则是耸立的尖塔,一个圆润,一个簇直,让人想起双子座的两面,虽然这圣母大殿和双子座没任何关系。另外,南北两个立面前都有不小的广场,很难让人分辨哪里是正门哪里是后门,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特别的设计;
       二是大殿主殿的天顶,没有用巴洛克传统的巨幅油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整齐排列的镶金画框,里面是一朵镀金的花朵样式的雕塑。远远看去,好像包了金箔纸的一排巧克力。
       三是大殿有一个小小的圆圆的花窗,花窗本身并不出奇,比巴黎圣母院或者科隆大教堂的花窗小很多数量级,但是花窗旁边的墙壁都镶嵌了之前说到的,一个一个整齐排列的镀金画框样式的装饰,阳光照进来,花窗的彩色投影映在金色的装饰画框上,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1.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从圣母大殿出来,我和LG跳上地铁,去寻找传说中的圣彼得镣铐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这教堂的名字的由来,是源于教堂里收藏的圣物----传说中圣彼得在耶路撒冷狱中所带的锁链。但是,这个名字就不能翻译的美一点儿么><。。。
       从地铁出来,经过七拐八拐的小巷子(罗马的小巷子上上下下,真的很漂亮),看到了破落的立面,这小小的教堂就到了。进门之后,也不惊艳:空间不大不小,装饰不富不贵,气质不闲不雅。不过大老远的把我和LG吸引到这里的,是主祭坛旁边米开朗基罗著名的雕塑,摩西。
       Google上说,这尊摩西,这是米开朗基罗完成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拱顶壁画<最后的审判>后完成的。头上长角的摩西,右臂紧夹着十诫,眼神也刻画出愤怒与失望的表情,十分传神,是米开朗基罗非常重要的作品。传说中,摩西辛苦拿回十戒,却发现教民已经背弃他的信仰改信他教,所以历经苦难的摩西表现出愤怒与失望的表情。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2.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罗马的小巷,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小小的石子路,走起来别有韵味~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3.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继续跳上地铁,我和LG转去人民广场,那里有奇迹圣母堂(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和圣山圣母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这两座传说中的双子教堂,以及北面不远处的人民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
       从地铁出来,映入眼帘的就是气势恢宏的罗马城墙。Wiki上说,人民广场的入口,也叫做人民门,即是罗马城墙的弗拉米尼亚门(北门)。人民广场是弗拉米尼亚路的起点,该路通往弗拉米尼亚(今里米尼),是通往北方最重要的道路。在铁路时代以前,此处是旅行者抵达罗马时首先看到的景色。数百年间,人民广场是公开执行死刑的地方,最后一次是在1826年。
       人民广场上的路面,铺的都是小小的石头块,看起来很像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广场很大,一处荫凉也没有,石块路面还明晃晃的反着阳光。顶着大太阳从城门走到双子教堂,半路就热的不得了。就在就要被晒化的时候,刚好走到了广场中间埃及方尖碑下的小喷泉。喷泉水凉凉的,稍微蘸蘸,人就凉快许多,可以有力气继续往前走了。我猜,应对炎热的夏天,这个才是好多罗马广场都有喷泉的真正原因。罗马人真是懂得享受。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4.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我忘记人民广场的三座教堂有什么特别,以至于LG一定要拉着我过去看了><。。。但是很不幸的是,两座在整修,一座下午才开门,结果大太阳下穿过整个人民广场又穿回来,结果我和LG一个教堂也没看到。。。在城门口的荫凉下怨念了一下,我和LG拐进旁边的小森林,去寻找森林里的小别墅,也就是传说中的伯格赛博物馆。
       此一去,他便成了我这次罗马之行,最爱的博物馆。
       <未完待续>

iwufao  海贼王  2013-4-2 02: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Day 4 Part 2: 贝尼尼之恋----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之所以写作贝尼尼之恋,源起这一天下午,我和LG去的伯格赛。
       安静的博物馆躲在小森林里的僻静别墅,private式的参观,按时间段控制预约人数。每个房间人都不是很多,静静的,觉得那些雕塑和油画也都很安静。其实我一点都没有在博物馆的感觉,反倒是想起了<傲慢与偏见>里,Lizzy第一次去Darcy庄园的情景:在画廊不期而遇Darcy的雕像,安静,美丽,镜头慢转,音乐回旋,仿佛世界无他。
       Google上说:伯格赛博物馆(Galleria Borghese)以收藏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绘画和古代雕刻而著称。设於宾西亚丘陵(Pincian Hill)上的伯格赛公园内,原址为1613~1616年修建的伯格赛别墅。其中绘画大多为17世纪教宗(教皇)保禄五世(卡米洛?伯格赛〔Camillo Borghese〕)所收藏,1902年意大利政府自伯格赛家族手中将别墅及其收藏品收归国有。
       貌似那个年代大家族都以家族出了教皇为荣。这个,是不是和中国官本位思想差不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升天,多人得道。。。
       说得远了。不管怎样,hoarder们如果善用了手里的资源,还是可以留下不少善事的。比如这座伯格赛博物馆。博物馆本身不大,但是馆藏非常丰富:大量卡拉瓦乔的油画,尤以纵欲过度的酒神肖像系列为盛;还有提香那副著名的<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尽管如拉斐尔一样,我也不喜欢这位老先生平平的画风;另外如标题所写,最让我和LG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几尊breathtaking(中文翻作让人为之屏气么?)的贝尼尼的雕塑。
       其中最喜欢的,当属这尊<阿波罗和达芙妮>。
       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故事源自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故事里说,有一天,阿波罗接到父亲宙斯的指令去射杀一个妖怪。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小孩在玩弄一张弓。阿波罗语气轻蔑的对他说小孩不可以玩弓,又炫耀的提起自己射杀的妖怪给他看。这小孩,就是掌管爱的丘比特。丘比特听了阿波罗的话十分生气,便对着天空射出两支特别的箭。第一支,会令人坠入爱河;第二支,则使人不会对异性动心。第一支,射中了阿波罗;第二支,就射中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从此以后,阿波罗对达芙妮爱的无法控制,他如影随形的跟着达芙妮到各处;相反,达芙妮则一心不理会阿波罗的追求。终有一天,阿波罗在树林见到了达芙妮,便走过去向她表白,但是因为丘比特的箭,达芙妮不停地跑开,并且越跑越惊慌,阿波罗也追的更紧。就在快要追到的时候,达芙妮终于停住了,因为她被一条大河拦住了。达芙妮向面前的大河求救:爸爸请你张开大口把我吞下去吧。而疼爱女儿的河神,听从了女儿的愿望,施展法术将她变成了一株月桂树。阿波罗看到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心里懊悔万分。他轻拥着月桂树向她道歉,并言明,虽然她无法成为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对她的爱慕永远不变。他要用他的木材做他的竖琴,用他的花朵装饰他的弓箭,让她青春永驻。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听了,深深的受了感动,连连点头,表示谢意。也许是受到了阿波罗的祝福, 月桂树终年常绿,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植物。后来人们给胜利者头上戴桂冠,其典故就源于这个神话传说。
       再听一遍这故事,还是很感动很揪心。好美的爱情故事。
       贝尼尼雕的也美。正好是达芙妮变成月桂树的那一瞬间。
       Google上有一段很好的描述:雕像表现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时的一瞬间。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体轻盈、优美。达芙妮的身体已开始变成月桂树,行走如飞的腿幻化为树干植入大地,飘动的头发和伸展的手指缝中长出了树叶,即使是她最柔软的双乳也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但达芙妮的整个身体仍具有凌空欲飞的姿态,手臂与身体形成了优美的S形。她侧着头,目光由惊恐变为麻木,具有使人怜悯的感。阿波罗眼睁睁地看到达芙妮变成了月桂树,神情由惊讶转为悲伤,却无力挽回。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达芙妮的身体上,另一只手则向斜下方伸展,同达芙妮的手臂形成一条直线,使整个雕像有一种动荡的感觉,充满了表现力。贝尼尼的这件作品是摹仿希腊后期的雕塑风格而创作的,戏剧性的情节使雕像深入人心。整个作品的姿态更是无懈可击,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两个人物都如同舞蹈般的优美。这件作品是贝尼尼为当时最有权势的一位红衣主教所做的,问世后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所有见过它的人无不为之而感动。
       因为伯格赛里不允许拍照,所以这些介绍的图片,都是Google到的。 先是正反两个角度: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1.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然后是我喜欢的,从两人的背后稍倾斜的方向望过去: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2.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还有两张面部的细节: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3.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4.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看的真的好美,好揪心~~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第二个,就是传说中冥王抢到王后的故事,<普鲁托和帕尔塞福涅>。Google上说:贝尼尼的这尊雕塑,冥王普鲁托的狂暴和少女帕尔塞福涅(后成为冥后)的柔媚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女悲痛欲绝的挣扎与哀伤的神态表现得十分动人。她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两个人物同样处在激烈的对抗之中,而那满面胡髭的地下世界的统治者普鲁托,有着巨大而奇特并充满精力的人体,在和娇弱纤巧的女子搏斗着,她呼喊着挣扎着,但这一切都是枉然的。作者将两个非常不相称的力组合在一起,产生对抗的力的挣脱的视觉效果.刚与柔、强与弱,男性与女性多方面的巧妙的矛盾组合,贝尼尼在两个人物的形象处理上也运用了光洁与粗放的对比雕凿技法。完成这些作品时他仅仅二十岁,同时获得了骑士勋章。
       放置这尊雕像的台面非常高,所以达到了从下仰视,更见冥王强壮的效果。印象很深的是腿部肌肉的线条,看起来真是个强壮的男子。而冥后,因为被拖着,有点高,反倒有些看不大清楚。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先是正反两面: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5.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6.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然后是很有名的细节:冥王的手扣住王后的大腿后,凹陷进去的部分也被雕塑的栩栩如生,十分有张力: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7.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另外,还有一尊贝尼尼早期的作品,<大卫>。大卫历来都是艺术家喜爱的题材,油画雕塑作品都不少。Google上有一段很不错的几个很有名的大卫雕塑的简评:<大卫>是贝尼尼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他的雕刻特点是:情节生动,人物有丰富的内心活动,力求把雕塑同绘画结合在一起。在这同一题材中,米开朗基罗曾把《大卫》处理成是英雄的化身,代表了人类的崇高理想.情节是战斗的开始。多那泰罗的《大卫》表现为战斗后的胜利者形象是战斗的结束。而贝尼尼的《大卫》则体现了一种巴洛克的创作精神,这尊《大卫》雕像有着激烈的运动和戏剧性情节,他强调激情,强调运动,重视明暗对比。这一切均说明贝尼尼是用新的艺术语言,在开拓雕塑表现的一条新途径,这就是巴洛克的艺术道路。在他的《大卫》这件作品中,还不能说是完全的巴洛克风格,它还有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青年贝尼尼在雕塑艺术上的独具匠心。他所选择的《大卫》这一姿势的戏剧性瞬间,是暗示了与敌人间的距离,雕像设计只适于在一个固定的角度来欣赏它,而这个最佳欣赏角度正是假设敌人的位置。这正是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一种奇特的感染力的原因所在。在面部表情的刻划中,《大卫》被处理成几乎是凶狠的,嘴唇紧闭,额前的垂线形成愤怒的表情,而米开朗基罗对大卫表情的刻画是对战斗结局的信心和内心的沉着力量。这一切对十七世纪的大师来说已感到不够了。贝尼尼对《大卫》形象的处理标志着向新方法的转变。是对传统塑造方法的大胆改革。
       其实我倒觉得贝尼尼设计的大卫咬着嘴唇的形象,看起来挺可爱,甚至有一点点孩子气的。
       作为对比,把贝尼尼,米开朗基罗,和多那泰罗的大卫分别放在下面:
       先是贝尼尼的。看起来大卫好像个孩子,尤其喜欢他紧紧咬着嘴巴的样子: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8.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9.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然后是米开朗基罗和多那泰罗的。Adele:多那泰罗你在打酱油咩...(其实多大师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还是很伟大的,据说这尊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尊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独立无支撑的男子裸体雕像。)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10.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11.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再多的介绍就不一一补充了。Google上信息不少,并且最好的方式,还是买张门票,租个讲解器,慢慢转一小个下午,亲自感受。
       嗯,另外,这个伯格赛博物馆是按时间段预约。提前半小时拿票,到了时间按场次参观。下一波预约者进入之前,会先清场。所以尽量不要迟到,要不然参观时间会被大大缩短。

       伯格赛博物馆所在的这座小森林公园,据说是当年伯格赛大公为自家修建。公园绿树成荫,还有一两片可以泛舟的小水塘,在罗马夏日的知了声中,显得特别安静。偶尔看得到当地人泛舟,或是一家人骑自行车翩然而过,很有生活气息的感觉。公园里还有个小小的喷泉,水凉的很。我和LG一路上来找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一个大叔坐在喷泉边,两腿伸到水里,好不惬意。当时大汗淋漓找路找到焦躁的我们,一步三回头的路过喷泉,最终决定折返回来,也学大叔的样子好好凉快凉快。事实证明,池水真凉,沁人心脾的凉。头顶35度的太阳,腿浸在10度(有么?)的池水,感觉还真是冰火两重天。效果是,只泡了几分钟,整个人就凉快下来了;后果是,接着在伯格赛吹了空调之后,从伯格赛出来我就开始头痛。看来还是不能激到,尤其是女孩子。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12.jpg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不过,以毒攻毒么?回去酒店在床上一直赖到十点,还是没有忍住冰激凌的诱惑,我和LG爬起来,跳上地铁,又去fassi1880吃了一次。没想到,这么晚,居然人比七八点的时候还多><。。。
        浓浓的冰激凌,店里碰头谈天的人群,夜幕已深的罗马,喧闹褪去的街道,轻轻的晚风。。。这就是在罗马的最后一夜,这一次罗马之行的最后一夜。就像扔进许愿池的硬币回答的叮咚声一样,罗马,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Ciao~~~~

shellaine  ↗GGD爱心大使↗  2013-4-3 1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lzmm好清秀阿。想想我的罗马之旅已是7年前了,西西里是4年前,时间流逝得太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