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去年12月和朋友去了南非旅游,两个星期里体验了不少新奇的东西,回来后写了随笔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为今后想去南非玩的朋友们提供些资料吧。当初计划的时候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其中有些信息和经验,现在回想起来在后来玩的时候还是蛮有用的,也在下面的游记里慢慢介绍给大家,如果有不准确的信息,还请指教啦


1213
约翰内斯堡风雨大作

“… It is my south Africa, now come and discover yours!”,
CNN的这条超级广告乘载着我的一个梦想。
终于有一天我来了。

经过12个小时的南飞,飞机终于平稳的降落在了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的唐波
(Tambo)国际机场。约翰内斯堡,这个名字无论是英文还是翻译后的中文都非常的好听。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喜欢“约翰”这个词吧,我想将来若有个儿子,英文名字就叫他约翰;“内斯堡”透着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和约翰这个更近乎现代的词儿搭配,很有个性。纵观世界城市的名字,也只有像法国的斯特拉斯堡(Strasburg)算得些优美动听了。
现实中的约翰内斯堡却不易让我见到,本计划着先在约堡待上两日,等朱(Steven Zu,驴友)抵达后我们一起去开普敦(Cape Town)的,但是后来听说约堡的治安环境不好,就取道约堡机场直接飞去开普敦了。在唐波机场的短短4个小时里,眼前的那种嘈杂烦乱的机场大厅对比着心里无数遍默念着的优美的城市名称,霎时有些格格不入之感。我从来不以为然的一句话油然于心头:“不要轻易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 不过旅行才刚刚开始嘛,一个人闯进一个陌生的城市,驱使着自己很快的就办了转机手续。到了候机大厅,心里面舒畅了许多,不自觉地在椅子上打起盹来…说是巧,居然被一阵凉风吹醒了,我抬望着眼,外面的停机坪已是湿漉漉的了,大雨倾盆,撞击在巨大的落地玻璃窗上,啪啪作响着,像是一觉醒来又回到了冰冷的荷兰……转睛一想,这样的大雨也只有想象中的非洲草原才有啊!如此酣畅淋漓的下着,淡淡的雾气徐徐升起,那草原雨季的景象梦幻般的浮现了出来。周围的清冷和内心的火热,期待和未知交相呼应在心头,并且随着雨时大时小,宜下宜停而跌宕起伏着。潇潇雨歇,我突然间有点失落,因为我所寄望的南半球那种炽热的夏天被这倾盆大雨无情的浇灭了。这驱使我更加期待着开普敦了,去享受那传说中的阳光和炽热。哪里知道这场风雨持续了几个小时,原先我的心情可以说成是“心花怒放开无主”,可后来却成了“缰卧孤堡不自哀”----所有的飞机都顺延了,可见这种暴雨在约堡也是不常见的,决然让我赶上了,这也算是赶上了非洲狂野!




“飞机晚了这么久,接机的人还会不会等着我呢?如果没有人,我还要盘算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啊!” 想到心惊处,我下意识的摸着钱包廖以慰心…… 2个小时的飞行倒也不是寂寞难耐,途中有一段小插曲:飞机上遇见一大堆米国人,有一对米人老夫妇就坐在我的旁边,他们兴奋得给我看着在库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拍到的猎豹(cheetah)照片,满嘴还说着:“It is just perfect, I cannot describe by any other words!” 那个老太太顿时满脸皱纹横生,因为兴奋过度,嘴角还有时在颤抖。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又觉得比会他们幸福得多,我轻轻的告诉他们我们要在国家公园里猎奇(safari)5天,比你们多了3天有余呢!“我要看到大自然赐予南非洲的所有动物,哇哈哈。” 心里想着,手里痒着,嘴里念叨着:“希望就是动力啊,一定要小心安全的度过开普敦的7天,这样就可以去看动物了!”现在回味起来觉得自己还蛮执着的,如果工作上有这份心思,何愁报国无门?!
已有1人评分 威望 小红花 理由
xkw8766 + 8 + 1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威望 +8  小红花 +1 

精彩评论47

wydspn  见习海盗  2010-2-21 22: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开普敦---不同寻常的接机

呼啦啦,呼啦啦,英航(British Airline)的737如芙蓉女侠般从天而降,对着开普敦国际机场的跑道就是一次亲密接触,小飞机啊小飞机,奈何予我惊吓啊?我默念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这就样我急匆匆地蹦出了机舱。第一感觉是“30度的开普敦和12度的约堡的差别好似荷兰和北京夏天的差别啊!”。有种“同是南北地球人,相见何必曾相识?”的感觉。

开普敦的机场好是小啊,又赶上了飞机集体误点,导致取行李的大厅拥挤不堪,活像北京首都机场的两号Terminal。出了行李大厅即被迫要随波逐流,先是被日本团叫着跟上队伍,后是本能驱使着向左转,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我的名字”。来接机的是一个中年白人男子,大概40岁上下,1米90的样子,第一感觉很business, 像是荷兰裔的。他果然默契娴熟的把我领出了人流,此时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可以坐在车里好好享受回住所的沿途风景了。呼啦啦,呼啦啦,汽车飞驰在那乒乓球台般水平的桌山(Table Mountain)和那一望无际蜿蜒曲折的大西洋(Atlantic Ocean)海线旁,我真想静下心来享受这美不胜收的风光,把自己沉浸在像诗中描写的那般镜像----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这位白人却不这样为我考虑,他热情地介绍自己叫Kyrt外,还一直饶有兴致的介绍着两边的风景,不时地夸赞一下开普敦人有多么多么的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上帝赐予的风水宝地:什么没有台风啦,没有地震啦,全年地中海式气候,温暖和煦啦,反正什么好词儿都让他给用了。现在回想起来他是有点言过其实了,不过“第一印象就是王道”这样的道理谁都明白,何况经营旅游多年的他呢?
看到这儿,也许你会说这段游记的题目和这些事情比起来不算是不同寻常啊,顶多就是初来乍到的经历和新奇感罢了其实这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他后面的话语缥缈间呢!
他说着说着把话锋一转,问起了我们如何知道他们的,我又如何认识朱的,他是这样开始问的:“Now,tell me how you know us?” “how you know your friend? Why you don’t come together? How long have you meet your friend?” 这问题的答案我自是了然于胸,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We got to know you through a blog on the internet, a girl who wrote that blog really recommended to stay at your place and we have seen your website which looks very attractive!” “I knew him on a conference at The Hague(海牙) three months ago。” 他略感惊奇的接着问到:“Oh! Three months, how long you have started dating each other?!” 要说南非人的英语那是没的说呀,是他们的母语,我这听的也不算废劲的, 不过这句话真的让我有种“惊涛裂岸,乱石崩云,卷起千堆雪”的感觉。“是不是我听错了啊?” 我心里打着鼓。我虽不致特直接的那种人,尤其是面对生人,不过毕竟还是要接招的,不过我又不想回答的很生硬,如果所问非所答的话会更雷人的,毕竟要和他相处一个星期啊。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超凡”智慧有时候需要“去甲肾上腺素”(一种生物荷尔蒙)的刺激。“We just met and decided to travel together, because both of us want to come to South Africa and it was a very happy coincidence for me find him as a travel partner; my girlfriend cannot come, that is pity, but finally I managed to find someone travel together, it is definitely more fun than travel alone!” 我一边想着一边回答着。“这答案够清楚了吧,也不会有质问他的嫌疑吧?!” 他也明白似的点了点头,不再继续问了。可是我的心有如水面激起的涟漪难以平复了,眼前的美景好似被“零落成泥辗作尘”。路上些许回味后,我仿佛找到了答案,想必是在我和他谈住房价格的时候曾要求我们两个人睡两个单人床或者住两间房子,理由是我们是两个男孩儿,这话我用英语写得时候像是有误解吧,要不或者就是我们挥发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那种特殊气味,在那里“香如故“的感觉代表的是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嘛!
终于到了Guest House,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被粉刷成淡黄色的平房。房屋正面的大部分隐藏在一个十米见方的花园后面,有种“林深不知处,红杏出墙来”的意境。我想这主人的设计理念定是汲取了中国古代美理念之精髓,换句话说叫“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虽然心里这样想,行动上却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在参观屋子的过程中,我一直是故作淡然,表现出见过些世面的样子,恭谨的夸赞着主人的独具匠心。不过在这里说些心里话:屋子真TMD不是盖的,那叫一个全面小康,每个角落都透着主人独特的设计,小到墙上悬挂的油画,大到占据整面墙的水族箱和投影布。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虽然身心俱疲,不过还是饶有兴趣的扫描着屋里的装饰和布局,觉得这次的选择没有错。不过屋中的几处装饰把我的欣喜和迷离交织在了一起……有两张照片不得不让人产生些联想,其中一张是两个人站在一起的照片,其中一个是Kyrt, 另一个我猜想是另一个男主人吧,而且他们两个人都带着同一样的项链,相似的微笑,看起来是欢客招牌,如果不是路上的一番话,我肯定也不会产生联想的;另外一张是幅油画,挂在这幅画的对面,画的是几个裸体的小人在灰黄色调的背景下亲热的场景,看起来都像是男子。我确信我自己产生了些许怀疑,不过毕竟没有证实,不可以乱说的,否则,亲娘的,可能会影响仕途的哦。过了一会,另一位画中的主人公飘飘然的出现了,穿着一身西装,第一眼看上去比照片里显得年轻不少,30岁上下的样子,戴个眼镜,蛮像个学者。他像是刚从外面赶回来,满头大汗。匆匆寒暄了几句: 知道他叫RJ, 我又夸了夸主人房屋设计之精巧,后来还知道所有的油画都出自这位男主人之手,足见他很有些艺术的才气。跟着他出来的还有几只狗狗,大的像只狼,小的像老鼠,这真应了一句话叫“狗有九崽儿,连母十个样”,不过后来我知道这几只狗狗倒有一点相同---都带个拌儿。
wydspn  见习海盗  2010-2-21 23: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开普敦---非洲人民的多啦“A”


在朱没来的两天里,我自己玩的到也很爽,第一天Kyrt早上把我送水调歌头(Waterfront),晚上再接我回来,晚饭自己解决。第二天RJ接送我去海狮岛(Seal island), 晚饭也是自理。这两天过来我到也发觉开普敦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城市,自然和人和谐统一,是中国人做梦都在喊的目标。第一天在"水调歌头"(water front)转,那是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聚集了世界各国的名牌商品和南非的精美特产,在这里你是绝然嗅不出金融危机的味道的。接近中午的时候,走得些许累了,再为了躲一躲太阳公公,便找了一条船出海去转转,海风和煦,心情大好,就和旁边的一位南非大妈闲谈起来,那是一位白白胖胖的中年妇人,要是她不介绍自己,我还以为是从欧洲来的客人呢。她和我一样的目的登上游船,闲聊里知道我是从荷兰来的中国人,就开始夸赞起南非这个国家多么多么的优美,他们是多么多么的幸运,有一句话我觉得是代表了南非一些白人的心声的(至少Kyrt,RJ,这位白大娘和后来陆续出场的几位角儿这样讲):“South Africa is a first world country in the third world.” 起初在开普敦的所见所闻,让我不由得相信了这句话。你来看看这里的物价,街上跑的汽车,英语的普及率就大概有些印象了。这里和我以前去过的北非和南亚有着太多的不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南非服务业之发达,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里的人有的雍容奢华,有的衣冠简朴,但是无论白人黑人,可以同样驾驶舒适的轿车在宽敞平坦的马路上奔驰,也可以同样选购在超市里面那琳琅满目的货品;小黑妞们穿着性感的紧身衣招摇过市,绝不输掉文采呢。倒是我自己第一天就憋着气跑到商店买了夏天的衣服,还要在为买400 还是500兰特的防晒霜左右为难着。说到物价,旅客聚集的地方可真不便宜啊,不比荷兰的低到哪去呢,但是这里物价还是明码标价的,就算在小摊贩那里砍砍价,也要费我些心思。举个例子吧:开普敦的第二天,我去海狮岛(Seal Island)玩, 空闲的时候看上了一个鲨鱼牙齿的吊坠,小贩卖我50兰特,我还价30,人家说40,我说35吧,于是乎他睁大了眼睛盯着我说:“Five rands is important for you?” 所谓双方一笑泯“恩仇”,40兰特成交,大家都欢喜嘛,可是那个小贩偏偏随后怀着些许疑惑又问我:“Are you rich people? Are you from Japan?” 你们知道我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吗?“MD,老子买贵了!”如今的年代是国人在法国席卷奢侈品市场的年代,我呢,就在南非这个不知名的小贩面前当一回廓老吧。

这两天的经历,让我渐渐发觉在这片非洲广袤的土地的最南端,坐落着世界的一级,赐予着非洲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曾几何时,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未能来到这南非之角(南非之角不同于非洲之角),如今天堑变通途,国人在南非之角的身影随处可见了,以前在南非的中国人想必是要忍受着“对影成三人,影徒随我身”的境况,如今之势那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啊。这次旅行有一个明显的感受:自己不知不觉中正站在新时代推起的潮头,感受着中国那强劲的脉动。想到这里,我心里面充满了新时代给予我的幸福感。
wydspn  见习海盗  2010-2-21 23: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大白鲨
(The Great White Shark)
说到开普敦,怎么能不提大白鲨呢?!
大白鲨是一种巨大的白色鲨鱼,通常我们叫这种生物---“大白鲨”,它的英文名称听起来更加有气势。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我们在德班(Durban)的海边游泳,人群的欢笑声混杂着海浪拍击沙滩的啪啪声,周而复始,经久不息。不知道何时候大家都往岸上跑,惊恐不已,尖叫淹没了欢笑,只有哗哗的海浪声音未曾改变过。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我猜很多人都在想是不是有人受到鲨鱼攻击了?
因为这里是鲨鱼经常出没的地方。果不出我所料,作为目击者之一,我看到一个人居然遭到了一条足有6米长的大白鲨的攻击,后来新闻证实受害者是一位中年妇女,尸骨无存…” 发生在几年前的6月份的这场南非德班海滩血案已经被搬到了开普敦水族馆的鲨鱼展厅里面反复播放着,不是为了吓唬公众,而是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为什么大白鲨会去攻击人类呢?
我站在那里看到影片结束,最后的启示似乎和探索发现节目里讲的差不多:大白鲨攻击人类的事件是极为罕见的,也许是因为它们误把人类当成水里的海狮了,也有说法是鲨鱼需要通过斯咬的方式来判断猎物的身份,大部分鲨鱼对人肉是不感兴趣的,但是一口下去,可以说是灰飞烟灭。平时在探索发现栏目里面大家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直是可以意淫,可以远观,
而绝不可亵玩焉的。但就是在这次南非之行,我居然在印度洋水下和它们擦肩而过!



“我是郭芙蓉,我酷爱潜水,我与众不同---引自武林外传。” 我是怀着这样的心境成功劝说朱报名参加了那次昂贵的“大白鲨遭遇一日游
(Shark Cage Diving)”。经过4个小时的汽车跋涉和3个小时的航海,我们来到了一处在印度洋的海域。虽然艳阳高照,可是猛烈的海风在我耳边倾诉着水中的致命冷酷。身上的装备是一套s号几乎破掉的潜水衣,一幅潜水镜和船边的一个2乘1米的铁笼。我们跳到冰冷的海水(15度)里的铁笼中,静待大白鲨来“追求”我们。可谓“朝如青丝幕成雪”,20分钟的等待仿佛将我浸于地狱和极乐世界之间。当我的视线和海平面相当的时候,我的身体就仿佛被天堂和地狱的分界线割裂了--- 一边是湛蓝广阔的天空和一边是混浊墨绿的海水;当我的视线全部在海里的时候,仿佛被那堵“叹息之墙”阻隔于黑暗之中,眼前的场景是吞拿鱼(Tuna fish)碎小的尸块漂浮在浑沌的墨绿色周围,无情的被海水拍打侵蚀着,逐渐模糊,直至消失于不远的地方。好在不稍许,它们真的还是来了,起初是听到船舷处的人突然喊着:“look, look, one is coming, right side, right!!, OMG, it is huge, yes, it is Great White Shark, unbelievable!”此时此刻,我感受的那可是“忽而将出唤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足有3米长的大家伙朝着笼子旁边的吞拿鱼头游来了,水下看到它们居然是一幅很平静的样子,身体轻柔的擦过笼边,一次没咬到,就再转一圈,总是从右手侧下嘴,那种轻柔劲儿居然让我有种冲动想去摸上一把。真的不可思议,它们即使在斯咬食物的时候也没有让我增添任何恐惧感,反而是那周围无尽的墨绿色维系着我全部的恐惧。在岸上看到的可就不大一样了,我站在老高的船舷处,观察到它们的背鳍在十几米远处就划破了水面,离食物还有几公分的时候,突然间头部仰出水面,巨大煞白的牙齿清晰可见,由于身体剧烈的摆动,激起了白花花的水浪,如果咬到食物的话,由于要挣脱绳子的束缚,它们的身体就会摆动得更加剧烈,恐怖气氛也就越浓。我不油的惊叹起这斯们的强壮,相比来说,人类好是不堪一击啊。大自然或者上帝真是巧夺天工,生灵可以相生相克,各自霸守着一方领土。至那时,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接触它们,然后乖乖地回到“只”属于我们的领土的。


wydspn  见习海盗  2010-2-21 23: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待续。。。
wydspn  见习海盗  2010-3-12 17: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比利时
好望角The Cape of Good Hope
迪亚士(Dias),葡萄牙探险家,在15世纪发现了好望角,从此这个地方被很多的商队造访过并穿越过,好望角的名字也从此文明遐迩了,甚至传到了远至12933 km外的北京。我记得小学的地理课上,好望角的名字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觉得这个地方就是真正的天涯海角啊,是我当时就想去却总觉得永远也达不到了地方,所有的记忆于是都是美好的幻想。想必很多国人都有同感的,随着近些年南非旅游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都去了好望角,一下子弄的很多南非人搞不懂了:“为什么接触过的所有中国人都点名要去开普敦的好望角呢?”于是我和他们解释了一番,主要是为了实现每个人在儿时的那么一个小小梦想罢了。在我们的心里,这个小小梦想的种子在冬眠的时间实在是长了些,不过如今终于要迎春发芽了,那一天我的兴奋和期待又好比涓涓的溪水般持续流淌着。
Kyrt开车带我们一路向南行驶,大概行至一半的时候,视线被左右渐渐清晰的海岸线渐渐拖起,海岸线也变得蜿蜒曲折了,似乎将交会于不远的去处。“真不敢相信我们这么快就要到达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了!”此情此景又不禁要借用一下词句来着色了:虽青山不再,但绿水长流,欲穷目百里,现一柱擎天!
路上Kyrt也饶有兴致地考了考我们,他曾经问道过这样一个问题:“now, you see two Oceans--- Indian Ocean and Atlantic Ocean, tell me which side is which ocean?”
“Right side is Atlantic and left is Indian Ocean.” 我自信的回答道。
那时侯我绝不是凭的感觉回答,也不是凭方向感,而是根据基本的常识:我们一路是向南的,因为只有向南方才会到达非洲的“最南端”;向南方前进,好比把地球倒过来看,非洲的“最南端”是视线的前方,那么右手边就是大西洋(Atlantic Ocean),左边是印度洋
Indian Ocean)了。
关于两大洋,从视觉上到是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只有印度洋面上泛着些亮色,那是上午太阳公公的眷顾;不太远处的大西洋面上可以看到些许丝丝白线,我摘下墨镜放眼望去,只见那些居然是正在穿越南非之角的轮船啊。此时此刻,我突然间想起了一个叫做翟墨的中国人,他曾经自己独自驾小舟环球航行,历经万险,曾经成功穿越过好望角,对于航海人来说,好望角被称为风暴角,是因为两大洋交汇带来了很多水纹不稳定因素,对航行的船舶可以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这茫茫的大洋中,那万吨巨轮也早就映成了丝丝白线,翟墨的孤帆又会是什么呢?我不禁感叹起他的勇猛,坚毅和乐观主义精神,我觉得他还有几分诗句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所透出的一种豪迈气节。

说到这里,我必须要澄清我自己早先对一个地理名称的误解,我们所谓的好望角其实并不是非洲的最南端,也不是南非之角(Cape Point)。最南端的离我们还有150公里车程呢。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南非之角,像极了我早些买的鲨鱼牙齿的形状,直插泛着翠绿色的大海中,海水的颜色不禁让我想起了埃及霍尔各答(Hurghada)的红海,虽然叫它红海,但是海水确是神奇的翠绿色。好望角和南非之角相差有1公里,两角呈倚仗之势,同样也是尖尖的直耸入海。站在瞭望塔下,我们望着两大洋的交汇处,努力地找寻着那条传说中的交汇线,据说是两大洋亲密接触的地方,因为两大洋的海温的差别,可以看见一条清晰的分界线,不过那天海风很大,海面上波光粼粼,传说的界限如果存在也早就消散得无影无踪了吧。但是好望角的特殊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缠绵的历史情节,虽不是什么战略要冲,也没有什么历史古迹,但是这个地方却有着一种魔力能源源不断地把世界各地的游客吸引至此。好望角,起初是水手登岸获取淡水资源的地方,水是生命之源,那么好望角就成了水手们维系生命的希望所在。站在瞭望塔下,我不禁自问道:这种魔力是不是人们在寻找的一种能够维系生命继而再追求更好生活的那种希望呢?
已有1人评分 威望 小红花 理由
xkw8766 + 9 + 1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威望 +9  小红花 +1 

wydspn  见习海盗  2010-3-12 17: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比利时
我们
成了胖导游意大利通心粉丝

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是南非最大的也是非洲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南非共和国的东北部,同样也是和领国莫桑比克的国界线。来到南非旅游,自然资源可是一定要感受的,这里面最最著名的就要数自然保护区里面的野生动植物了。我儿时的梦想之一就是要到非洲大草原上去看野生动物,虽然朴质,但从未有机会实现。所以我在克鲁格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感觉生活是极其美好地,人生是无限幸福地!
从约翰内斯堡到克鲁格国家公园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事先打听好了一家经营猎奇(Safari)的公司叫他们把我们从约堡的旅店接上。司机是一位胖胖的南非黑人,穿着一身黄土色的公司制服,第一面见到他,朱就夸赞不已:在有非洲特点的平头下,他生着一副圆润的佛爷儿脸蛋,耳垂儿很大并且向外翘着,高高的身材配上个将军肚儿,一眼看上去像个三十出头生活美满的人;他说起话来喜欢左顾右盼,口头谈是“you understand?”,有时候讲到开心处,嘴角上扬的表情活像个大肚弥勒佛。按照朱讲过的话,这样的面相最适合当导游了,因为会给(胆小的)客人安全感。不过对于我来说,刚开始和他接触还是有些距离感的,主要是因为我们起初的时候欠了他部分导游费。这其中的原委对以后去南非旅游的朋友们也许有用,所以我打算在随后着墨解释。
胖导游名字叫意大利通心粉,这可不是我们给他起的别名,而是依据他的真名而来的,他本名(英文)叫“Pastor”,发音和“Pasta”几乎一样,况且我们在荷兰可都是意大利通心粉丝呢!说起他的姓氏,我就觉得更亲切了,非常长的名字叫做“Maswanganyi”,据他说在非洲人蛮普遍的,之所以说到亲切,是因为这长串里包括我的名字前两字的拼音,只可惜我知晓之时已至送别之即,所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如果早些知道,我也许会尝试着认下这个“干弟弟”吧,哇哈哈!说起年龄来,想不到他居然是85年的,比我还小一岁,不过举手投足间却透着成熟,再加上他的将军肚儿,无怪乎我觉得他有三十出头了呢!

我们和这位“意大利通心粉”在野生公园里一起生活了四天,这期间他带着我们在公园的中心地带猎奇。整个公园被分为好几大块,我们主要活动的地方是以Satara为中心辐射至方圆100公里的地域。每日的行程安排相对固定,朝五晚五,固定时间早饭和午饭,晚饭在宿营地吃。要说生活在一起的定义,我们是吃住在一起,
一日三餐他做我们吃;睡在一个宿营地,不同的帐篷里;坐在同一辆越野车里,他开我们坐;讲同一个话题,他教我们学。我们之间有很多的互动,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动物来连接的。说起动物来,去之前我就几乎通晓了所有动物的中文名字,但是在四天里,他教了我们所有的英文名称和基本的性别辨认方法。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定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故事发生在第二天,我们一如既往的飞奔于草场灌木之间,除了胖导游和他的粉丝们,还有一个韩国女人和英国男人。那位韩国人工作在伦敦,谈吐间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很西化的人;那位英国人则一直保持着英式的绅士情怀,少言寡语的。正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很快就穿越了一片灌木丛林,来到了一处在克鲁格并不多见的低矮草场(african savanna),很快我们遇到了一群非洲象(African Elephant),大概有小二十头的样子散落在半平方公里的地方悠闲的进食着。我们停在了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熄了汽车的引擎,静静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突然间意大利通心粉噗嗤大叫起来,又迅速的掩面窃窃笑了稍许,我们做粉丝的看着这尊弥勒佛的背影,本能的觉得前方一定有新奇情况!“Look at the fifth leg of that elephant! OMGI need to take a picture!” 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那传说已久的大象的第五条腿。说是急那时快,车子里大家频繁的互换起座位来,争先恐后的希望把自己和第五条腿做个合影。可是那大家伙好像不是很高兴,开始向车的另一个方向挪去,也就是1分钟不到的光景,他的第五条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位韩国女人是最钟情和它合影的,忙着一直叫我们帮她照像,并摆着各种姿势,好不厌烦呢。满足了拍照欲望然后欣赏了自己的照片后她却似乎找不到那象兄了,可她也不相信我们的指点,刚开始我们以为她不相信的原因是她觉得那大家伙不可能在她欣赏照片的“短暂”工夫里就跑到汽车的另一边去了?!随后她居然说我们给她说的那头大象明明是只母的嘛,因为她只看到了四条腿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位小姐是靠什么来分辨性别的了,尤其是胖导游明白后的坏笑模样至今还很难忘记,也因此我们更相信胖导游传授的科学鉴定法了,否则真要被贻笑大方了。
所谓科学鉴定法,就是要根据动物身体上的不同部位进行鉴别,特别容易分别雌雄的动物像狮子(lion)和羚羊(antelope)等;需要细细观察才能分别的比如大象要看额头,长颈鹿(giraffe)看鹿角,鬣狗(hyena)看斑点‘特别难分辨的像斑马(zebra)和角马(wild beast),连“意大利通心粉”都不甚知道呢。其它有趣的分辨方法比如针对年龄和亚种的分辨,则需要些经验了。像长颈鹿的年龄问题,主要观察它们身上斑纹颜色的深浅;白犀牛(white rhinoceros)和黑犀牛 (black rhinoceros)的分辨则要观察犀角和嘴部特征了。有些动物喜欢群居,有些则喜欢独居,群居的也分同性群居还是家族类的,比如大象一般都是母系家族式的群居,狮子是父系家族式的群居,斑马和水牛(Buffalo)在非交配期是同性群居的;有些羚羊类的动物是一对一对的独居,比如像steenbok(一种非洲小型羚羊),听“意大利通心粉”说它们是pay for life的,也就是像天鹅一样会厮守终生。特别独居的动物在克鲁格并不多见,比如说美洲豹(Leopard),非常特例独行,却又有极强的领地意识,一只豹子的领地甚至可以精确到某一颗树;它的近亲猎豹(cheetah)---陆地速度之王,基本上也是独居的,可惜这次在库鲁格我们无幸见到。不过退一步说,我们有幸见到了南非的“the big five”:非洲狮,美洲豹,犀牛,非洲象和非洲水牛。荣登五甲的这些家伙们虽然叫做“五大动物”,但可不是靠个头上榜的哦!而是靠性情:个顶个的暴脾气呢!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是好招惹的。相比较下,河马和长颈鹿虽然个头很大,但都特别的shy,在拟人化的片子里经常被描写成女性角色,比如说动画片[黑猫警长]一集里面有只偷红土吃的河马小姐被逮到时候就是痛哭流涕,束手就擒,而犀牛兄和象兄却是负隅顽抗,最后被麻醉针制服。
已有1人评分 威望 小红花 理由
xkw8766 + 9 + 1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威望 +9  小红花 +1 

wydspn  见习海盗  2010-3-12 17: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比利时
找机会上传些照片
oo2  见习海盗  2010-3-12 19: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辛苦了,大体知道你是谁了
celina_l  海贼王  2010-3-13 11: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I have read your trip entries word by word, very interesting, thanks for sharing!
If I had a chance to go, I would not miss Swaziland!
12345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