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魏蔻蔻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和我先生回成都办婚宴,后脚跟着到达的是我的荷兰婆婆爱得美,先生的哥哥及荷兰亲友团。
我父母把最高的接待规格给了爱得美。
从来都是把全勤当目标和荣誉的蔻爸蔻妈,连班都不上了,专门请假作陪。
蔻妈说:“人家大老远的来,我们可得陪好了。这是你婆婆,我们对她好,她在荷兰念着这些,就会对你好。”
于是,吃住行都安排得面面俱到。五星级酒店,专车接送,旅游行程,一日三餐都是特色的,连晚饭后的休闲娱乐活动也都准备了很多,供爱得美一行人选择。
可一开始在接机这件事上,就出现了分歧。
爱得美不愿意我们去接机!
理由是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国际航班,没化妆也没精神,见人不礼貌,她想自己搭的去酒店,洗澡休息好了再正式见我家人。
蔻妈完全不能接受:“她第一次来中国,而且是来参加你的婚礼的。我们不接,说不过去吧,别人还以为我们不懂礼数!她没化妆我们不介意不就行了,老皮老脸的有啥关系,我就从来不化妆不也没什么吗?”
不光是蔻妈,所有的亲戚朋友也觉得必须接机,否则太不尊重外宾了。
爱得美看到我们捧着花束,在机场欢迎她,虽然有点尴尬和迟疑,可是没有弗人盛情,淡淡地说:“谢谢,花很漂亮!认识你们很高兴。”
到了下榻之处,爱得美私下里说我:“不是说不要来接吗?我的衣服和样子都不正式,太不礼貌了!”
先生的哥哥来劝:“算了,客随主便,入乡随俗吧!”
说白了,蔻妈和爱得美都是为了礼数。蔻妈觉得隆重的接待是我们必须尽到的地主之谊;而爱得美认为得体的服装仪表是初次见面她该呈现的基本尊重。
后来的旅游行程,更是文化冲突不断!
我们都觉得,人家千里迢迢从荷兰来了成都,怎么样都要去那些名胜古迹吧。市区要去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春熙路,成都周边要去青城山、峨嵋山、乐山大佛、还有三星堆。
结果爱得美分别去了乐山大佛和三星堆后,回来就问我了:“为什么把我带去这些地方啊?”
我被问傻了,答:“这是到成都旅游的必去之地啊。”
“谁规定的必去?”
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弱弱的说:“旅游攻略建议的。”
爱得美:“旅游是很私人的事情。帮我谢谢你父母,虽然我很喜欢去乐山大佛和三星堆,可是之后不要再安排什么行程了。我就想走街串巷,自己感受一下这里,体会这里的生活。不想出门的时候,我可以在酒店休息。你们不要管我,一日三餐,你们都给我安排,我觉得气都喘不过来了。”
我回去跟蔻妈一说,蔻妈非常纳闷:“这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哪个环节没安排好啊?是不是吃的东西点的不可口啊?她人生地不熟的,语言又不通,怎么走街串巷啊?她肯定是哪不满意故意给个下马威。你去问问你老公,让他从侧面了解一下他妈到底有啥需求。我们可以修正嘛,总得把人家照顾好啊。”
蔻妈就像个要领会领导意图的职员,喃喃自语,苦思冥想,怕万一没招待好我婆婆,我到了荷兰,身边没娘家人,婆婆给我气受,打击报复。
其实,蔻妈真的过虑了。爱得美没有觉得他们的安排不好,恰恰相反,安排得太细太好了,让习惯了自由旅行的爱得美,觉得束手束脚,少了旅游和假期的闲适感。
爱得美对待旅游不是个人云亦云的跟随者。她去了成都她想去的地方:四川大学的老校区,纪念薛涛满园绿竹的望江公园,琴台路,百花潭公园,青羊宫和文殊院。
至于走街串巷的去体会成都的风土人情,她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去浴足房按摩,和大妈们学跳了广场舞,单独去超市买东西,吃小店的包子。爱得美自己在成都玩得不亦乐乎。
爱得美在北京也是如此。
地球人都知道,北京旅游不是必去故宫和长城吗?
可爱得美在景山公园隔空望了望紫禁城,就说不去了,成天泡在北京的胡同里或是在后海乱逛。她喜欢景山公园外那些练太极球的老头老太太,天天从酒店散步到那里去和人家打太极球,自己还教人家跳舞。
长城,她不去正规观光景点,非和先生的哥哥包个车去爬野长城。把我吓得生怕她出什么意外。好在她开开心心的回来了,给我看照片,风光的确很好。
爱得美喜欢吃北京烤鸭,天天晚上都吃,而且就在一个小街里的同一家店里吃。我说:“烤鸭得去全聚德吃,那是最正宗的。北京还有其他东西可以吃,来了总要啥都尝一下吧,不要留下遗憾。”
她反问我:“我就喜欢吃这家烤鸭的味道,为啥非要去全聚德呢?再说了,谁规定什么都要尝一下啊?我不吃那些不遗憾,我不吃烤鸭才遗憾呢!”
后来,我发现,欧洲人不习惯像我们那样赶行程式的旅游;也不太会捧着旅游攻略去每一个推荐景点。他们觉得旅游和假期必须轻松,要感受有自我喜好的东西。
爱得美去过5次埃及,可是从来没去过金字塔。
我老说她:“您去那么多次埃及,最有名的金字塔都不去,算白去了!”
爱得美不服气:“怎么叫白去呢?我不喜欢金子塔,干嘛要去?我去埃及肯定要去我喜欢的地方,做我想做的事儿啊。”
爱得美去埃及,有时单纯是学当地人的一种舞,有时是练那里的染布方式,有时是为了制一款香水,有时纯粹就在海边晒太阳游泳,什么都不做,然后就回来了。常常,连照片都没有。
作者:魏蔻蔻,生物科学博士,定居荷兰,现任医药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广经理。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创办微杂志微蔻 (WeiKoMagazine),关注中西文化教育和思维差异,分享留学定居海外的生态面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