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在别的网站看到这篇文章,很有触动。虽然自己还没有孩子,但是希望自己有孩子以后也能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这个需要的不仅是爱心,更需要智慧。这个版面来的很多是妈妈,看看这篇文章,也许能收益不少。
网址: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98/584625.shtml

先发几段:

1.缘起
  
  
   在我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深深影响了我。从那时候起,我懂得关心小孩子的心情和感受,这给了我丰厚的回报,在之后的若干年里,我成了家族里的“孩子王”,我并不“统治”他们,而是带他们疯玩。孩子都喜欢我,最高的记录,我一次带17个孩子!每当放假,我家都像个儿童乐园。
   后来,我发现这些儿时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未来。我大学念的是师范专业,但不是教育方面的。但我被教育的力量所打动,跨系、跨专业考研,复习了100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这是我人生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三级跳!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利条件,没有一个人相信我会考上,包括我自己。是梦想创造了奇迹。
   研究生毕业以后,本来有机会到一个很一般的大学任教。因教育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之前就最痛恨那些空谈的老师,所以我不想做个误人子弟的教育工作者,最终放弃了这份有诱人假期的工作。我到了一个CN级教育刊物做了编辑,这是一段很特别的体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心里的那个教育梦想还在。
   某一天,忽然看到了一则令我心动的新闻: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已经在京启动。仿佛我一直在等这个消息,心中是无法形容的激动。此后,一直关注认证的事情,终于成了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我那时候才感觉到,这是我一辈子最想做的工作!
   目前我已经全职做家庭教育咨询,很多案例让我痛心不已。哪个家长不爱孩子呢?为什么到头来爱变成了伤害?当然,更多的是不满意,不如愿,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把我经历过的,见过的,咨询过的故事零零散散地写出来,对我自己来说,是个回望和总结,说不定也会对看帖的人有益处呢,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会很开心哦!!!
   看过了留个脚印吧,好让我这个“懒人”有动力将它们写完。
   呵呵……
  

精彩评论35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2.五岁的故事
  
  
   父亲是家族的长子,父亲这一辈还是按家族的序列排行。我的亲叔叔和堂叔共六个,姑姑也是六个。
   我是家族里的第一个孩子,这个位置注定了我得到很多特别的爱。
   我出生的时候,一个叔叔结婚,另外一个叔叔和姑姑还都没成家,加上爷爷奶奶,我们这么多人住在一个院子里。
   小的时候,家里人多,争着抢着和我玩,也很娇惯,现在想想那时候其实很“欠揍”,后面我会提到。
   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缠着姑姑和我玩,她有事情,就让我出去和那群孩子玩。当时他们大概正在玩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那时候家里都没电视呢,孩子都在外面玩,很容易动员起庞大的队伍。我印象中当时可能有三五十多个孩子在一个空场上疯跑。那种欢乐的氛围感染了我,我很想玩,就混进去和他们跑。
   我当时五岁,又瘦弱。很快就被发现,最先反对的竟然是我的小堂叔——他只大我两岁。他大概嫌我像绊脚石,不带我玩,也不准我跟着跑。他恐吓我,驱赶我,在那么多孩子面前取笑我是“小麻雀”,我难过得不知如何是好。我躲在一剁矮墙的后面,看一群孩子疯跑疯闹,他们多快活啊!那伤感的体验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心里朦朦胧胧地在想:小叔叔,你不知道我很难过吗?如果你们嫌我小,不带我也行,就让我跟着跑也好啊。如果你怕碰倒我,告诉我在边上跑也可以啊,我会听话的,可是,你为什么不和我玩呢?为什么吓唬我?还在那么多孩子面前羞辱我?
   之后很久我都为这件事情绪低落,我那时候还太小,还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家里那么多人都没发现一个孩子的心事,那是我第一次不愉快的体验。
   因早早有了被排斥的体会,我就想,以后要是我在跑,有更小的孩子要加入,我一定同意。我会照顾他,或者让他在边上跑,总之不会像小叔叔那样做。反正我不要让别的小孩子不开心。
   之后,我的弟弟妹妹、堂弟堂妹、表弟表妹陆续降生。最后我们自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游戏圈子,在一起玩很多年,发生过很多开心有趣的事情。因这些孩子很少有同岁的,玩游戏就有参差不齐的感觉,所以我们分组时候都是大小搭配,尽量照顾到所有孩子的感受,让每个孩子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你相信吗?我真的就做到了这一点。当时不觉得什么,现在,我自己做了教育咨询才发现,一次带十几个孩子玩,并能保证友好相处,让每个孩子都感到快乐,其实蛮有难度的。每当想起,心里都会偷偷得意五秒钟^_^
   五岁的故事和后面的经历,让我坚信如下的理念:
   一、就算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绪和体验,千万不要因为没发觉,就当一切都不存在。不要随意地批评和责备孩子,哪怕是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最习以为常的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说你你没听见啊?”、“再不乖就没人喜欢你了”……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稚嫩、更敏感。爱孩子,就慎重地说每一句话。
   二、每个孩子都可以从积极的方面调动。我身边的大人都奇怪,你这个小人儿怎么就能让孩子言听计从呢?我当时也说不清。我对孩子很乐观,我相信他们内心有善良和积极的东西可以激发出来,不像大人那样,总觉得孩子都是不听话的捣乱分子。我坚信就算他们把事情做砸了,但都有一个良好的初衷。
   三、每个孩子的感受都需要得到尊重。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高矮不一,性格各异。玩的时候,我总是留心所有孩子的表情,如果发现谁被冷落了,我就会想办法创造机会让他参与进来。孩子虽小,但也很懂得领情,知道我对他好。
   四、玩耍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我一直很庆幸生长在农村,虽然那时候没有好的经济条件,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一群孩子在天地间疯玩,上山、上树、上墙、上房,下河摸鱼,用最简陋的玩具,玩出尽可能多的花样。孩子们喜欢我,是因为我最能玩,和我在一起,总有新奇的体验,当然,也会有恶作剧什么的。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3.欠揍的小屁孩儿
  
   欠揍的小屁孩——这是说我自己呢,当然,主要是指两三岁到四五岁的我。
   那时候一大家人在一起住,我是最主要的开心果,宝贝着呢。最宠我、最放纵我的,要数奶奶,她是我的第一靠山,爷爷紧随其后,是我的第二靠山。
   先说说一些欠揍时刻吧:
   睡觉:夜已经深到不知几点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哇哇大哭,我要找奶奶。爸爸妈妈当然哄我说爷爷奶奶睡了,明天早晨再找,我说啥也不行,哭得个惊天动地。没多久,奶奶打发姑姑过来问,这是怎么了?听说我要找奶奶,奶奶在那边的窗口喊:赶紧抱过来!于是,我成功地转战到奶奶屋里继续睡。这个把戏我不知道重复过多少次,有时候是在爷爷奶奶屋转战到二叔的屋里,有时候一夜就转移两次。我一哭,一大家人就别想睡消停。最欠揍的是,我当时已经有了记忆,我恍惚记得当时心里在想:我再哭大声点,爷爷奶奶就会过来抱我!
   吃饭:现在姑姑还常常取笑我,说我小时候最能折腾人。那时候我吃饭要在碗上堆个“小山”,喝粥要满到往外溢,吃饼要最大的那一张,而且不能掰,要不我就哭给你们看!而且我吃饭的碗是专用的,我现在还记得,是一个绿色带花的小瓷碗。当时虽然住在一个大院里,但分三处开火:爸爸妈妈、二叔二婶、爷爷奶奶老叔老姑,我是游民,但不论“游荡”到哪里,都要用我的绿瓷碗吃饭。有一次二叔不小心将我的碗打了,呵,这可成了一个大事件,我无论如何都不吃饭。最后,竟是二叔专门坐车去市里买了个碗——车费够买好几个碗的!这事二叔“耿耿于怀”好多年。
   玩耍:我的玩简直是为所欲为。想要什么,不给的话,就没完没了地闹,直到答应我为止。还不让别人说,比如,我有一次扯着背心裹住膝盖,二叔只提醒了我一句,我就哭起来,一定要让奶奶打二叔一下才行,奶奶没办法就真“打”了二叔一下,长大了才明白,那是做给我看的。还有一次,我玩腻了,一定让奶奶背着我,但奶奶当时有气管炎,身体很虚弱,邻居都说不能背,我就是不依不饶,最后奶奶还是背了。那之后半年,奶奶就去世了,现在想来,这件事情最欠揍!
   奶奶去世,是一个重大的转折。那时候我才五虚岁,还能记得奶奶葬礼的情形。我当时还不大明白,最宠我的人走了,我最硬的靠山不在了。没有奶奶撑腰,其他人就不那么惯着我了,我也乖了不少。紧接着,妹妹出生了,到了夏天,妹妹才几个月,家里没人带孩子,我就成了妹妹的保姆,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
   因为我撒娇耍赖的时刻,已经有了记忆,还朦胧记得当时的心理活动。所以我现在对小孩子的哭闹特别有免疫力。
   我心里清楚的很,小孩子哭,除了饿了、困了、身体不舒服或者受伤,最常见的就是把哭当作武器,逼迫大人就范。这个时候,如果像我奶奶一样,不加识别地支持,就会越来越娇气,凡事都要挑战规则,很难缠。
   后来,我再遇到像我当初一样欠揍的小孩,当他提出不合理要求,不论怎么耍闹,我都不会答应,心里还很得瑟地想:你玩的把戏,姐姐我几十年前就玩过,哼!倒也不会真的揍他,我向来反对武力解决问题。小孩子的招数有限,让他都使个遍,如果他见怎么都难以达到目的,才舍不得那么多眼泪呢……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4.看电视的较量
  
  
   我在表哥家和曼曼玩,她真是可爱。曼曼如今2岁3个月,两个月前,她很爱发脾气,不如她的愿,就哭起来看。
   我刚见到她的时候,她脾气正暴躁。比如,她喜欢看《天线宝宝》和《猫和老鼠》,看的时候,很靠近电视。我们当然心疼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就劝她坐到沙发上,妈妈通常会讲看电视的危害,她哪里听得进,在她2年多的生命里,又哪里懂得近视眼的痛苦。我就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挡住电视,指令就五个字:回到沙发上!她一看,哭了起来。其实,哭只是她的第一步,如果我让开的话,她立刻就收住哭声,不再为我浪费半颗眼泪,这个办法她已经驾轻就熟,对付姥姥和妈妈尤其有效,谁知道我根本不吃这一套。她见我依然无动于衷地站在电视前面,迅速使出第二招,放声大喊:姥姥……姥姥……,满腹委屈,楚楚可怜。姥姥应声从厨房出来搭救,见现场的架势,知道姑姑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姥姥知难而退,临阵倒戈,劝曼曼说:坐到沙发上去,姑姑挡住电视,也是为你好!曼曼立刻意识到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变化,她根本听不见姥姥的劝说,横下一条心,使出第三招:自力更生!她顾不得酝酿眼泪,眼神满是愤怒,试图推开我。她身高不足我的二分之一,体重不足我的三分之一,这注定她不可能获胜。
   连出三招都受挫,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回到第一招:我哭,我大声地哭!
   她当然有哭的自由,我并不制止她。
   哭到没趣,她认输了,不情愿地回到沙发上。
   估计她心里很恨我——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她常常对我说:不要姑姑!
   但看电视的喜悦很快就冲淡了刚刚的不愉快。这个不愉快也自有它积极的价值:跟姑姑较量,赢不了;听姑姑的要求,有电视看。
   她的情绪慢慢舒缓开来,似乎忘了这件事,但她分明记得,后来又经过了一两次这样的较量,她认同了我的做法。偶尔忘记,只要我挡住电视,什么也不用说,她立刻扭着小跑回沙发上,样子超可爱。这份默契让我颇为得意。如今,她学会自己放碟看,每次操作完,都迅速地跑回沙发上。
   一个孩子可以这样有“记性”,我挺吃惊,心想,她那美丽的大眼睛可以不被眼镜遮挡了吧。
  

[SIZE=-1]作者:我是杨杰   回复日期:2008-8-30 22:49:00
  5.“治”好了表妹的失语症
  
  
   我是个公认的疯丫头,每年暑假,去姑姑家玩,他们年年种西瓜,忙的时候,我就去看瓜。姑姑和姑父经常逗趣说:你吃的瓜比看的瓜还多!
   每年的寒假,因为我最能闹腾,妈妈就派我去二舅家过年,我在那儿过了七八个年。二舅是高中老师,那些年在一个镇上的高中教书,他非常喜欢小孩,二舅家有个小姑娘,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话都说全了。有一次,大舅家的表哥带她出去玩,回来发现孩子莫名地就不说话了,最开始以为她不想说,也没当回事,时间久了,发现她不会说,这回舅舅和舅妈着急了。舅妈很纳闷,不断地寻找原因,还真被她找到了。原来是小表哥带她出去,他自己贪玩,没在她身边,当小表妹在一家的大门口玩耍时,里面出来几头牛,其中一头从表妹的头上跳过去的。我现在一想这场景还觉得心惊肉跳!
   表妹失语了半年多,我去过年的时候,发现她能听懂,但只用眼神和别人交流,有什么要求就去拉别人的衣角。舅妈和我说过好多次,怕孩子成了哑巴,她说她老家的一个堂妹就是这样变成哑巴的,当然也有乐观的人劝她,再长大一点就好了。
   有一次,我们在整理照片,表妹也在旁边看。舅舅告诉她,这是姐姐,就听她在唇齿之间似乎发了“姐”这个音,但没出声。舅舅眼前一亮,让她再说一遍,她无论如何不肯,舅舅也就不再勉强,这事就过去了。可是我却忍不住琢磨这个细节,她既然能在唇齿之间说出来,再努力一点不就能发出声音来,得想个办法!
   这时候我十二三岁,在家里已经“领导”好几个孩子了,所以我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总是爱琢磨小孩。某一天,心中灵光一闪,我有了主意。
   我带小表妹出去玩,回家的时候,我快步进院,守住大门,不让她进。对她说:你说个“姐”,才能进来。她当然不说,很为难。我就假装要关大门,她不让,这样在门口僵持了很久,她被逼无奈,居然说出了“姐”字,我热烈地夸奖她,然后再去守住屋门,同样的把戏再来一遍。最初的几天,这个僵持的过程非常艰难,小表妹也确实为难到了极点。“姐”字练习了几天,就熟练了,舅舅和舅妈当然高兴。就由着我“折磨”小表妹。之后我再换别的字让表妹说,一切都容易起来。
   就这样,“治”好了表妹的失语症。我现在也不确定,如果不强迫表妹说,后果是不是真像舅妈说的会成为哑巴。
   现在再想起这个过程,把那么小的表妹拦在门外,还是蛮心疼。不过这是我那时能想出的最好的“馊主意”。前几年,旧事重提,舅妈说要不是你,这孩子说不定会是哑巴,可是你不知道,当时你让孩子一道关一道关地过,我在屋里是眼泪直流啊。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6.“群魔乱舞”
  
   有一年端午节过后的星期天,雨后初晴,空气清新,我带十来个孩子去山上采野花,所有的孩子一起动手,不一会就采了一大束,我们乐呵呵地回去,找了个大瓶子插起来,正得意呢。忽然有人来报信:可不得了了,你大奶奶过世了!是意外,我们都没想到。
   我让妹妹带着这群孩子在家里,我去看了大奶奶最后一眼,并在那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回去给这些孩子做饭。
   刚进院,就见妹妹的表情不对,她拧着眉头很不耐烦:你快看看这些孩子吧,说谁也说不听!
   我进屋一看,呵,那场景只能用“群魔乱舞”来形容:房间里只要他们能拿得动的,都成了玩具,包括枕头、枕巾、毛毯、沙发垫、瓶子、剪刀、螺丝刀之类的东西,正互相打着玩呢,见我进来,都楞在了那里,面面相觑,手里还拎着那些东西。房间里乱到了极点。
   我来个先声夺人:哎哎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都反了是吧?我环视了一周,孩子的眼神里只有尴尬,没有恐惧,他们知道我不会打人。
   我见到脚下扔着一块枕巾,就拍拍离我最近的小孩的肩膀,指着那块枕巾问他:这个是你扔的,对不对?他摇了摇头,我继续问:那你告诉我,是谁扔的?这个孩子现出了为难的神色,我知道他怕“供”出同伙,别的孩子怪他,也怕我责怪。我提高声音对所有孩子说:既然已经玩了,我也就不责怪你们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谁拿的东西,谁把他放回原位。我再问身边的孩子,他指了指另外一个小哥哥,我又和颜悦色地问那个孩子是不是他拿得,他点头承认。有了这个开端,其他的孩子也就没了顾虑,最后所有的孩子都确认好自己拿的东西。
   在复原位之前,我先做了个检讨,这个事情也有点怪我,是我没有说清楚家里哪些东西可以玩,哪些不能。那我现在来告诉你们吧:枕头、枕巾、毛毯不能玩,这些是睡觉时候要用的,不能弄脏,弄脏了就得洗,你们还是小孩子,洗不动,就得大娘来洗,你们舍得累着大娘吗?孩子们摇头。我继续说,剪刀、螺丝刀这些东西,很容易扎到人,无论是扎到自己还是别人,都很疼的,所以要小心,不能当玩具玩,如果你想用,要和我说,要是不小心剪掉个手指头,那可麻烦啦!我故意说得夸张,孩子们笑起来,气氛也跟着轻松起来。最后,我告诉他们哪些东西能玩,但玩过之后要放到原来的地方。
   接着我让每个孩子把他拿的东西放回原位。有了刚才一番说辞,他们干的很麻利,我也忍不住夸奖,哎呀,你看陶然,别看人小,干起活来还真是认真,比原来放的还整齐;你们记忆力都不错嘛,谁也没放错哦……然后,我再让所有的孩子比较一下,整齐好还是杂乱好,约定以后不要把房间弄得那么糟糕,他们都同意了。
   我还有花招:我刚才说不批评你们,但没有说不惩罚你们哦!这说法有点狡猾的嫌疑。我想,不要让他们有不愉快的情绪,但也要让他们记住教训。我的惩罚是一动不动坐20分钟。我让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圈,规则是可以说话,可以挤眉弄眼,但不可以动,正对着的两个孩子互相监督。最小的孩子才五六岁,枯坐20分钟肯定有困难。我就边做饭,边讲《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给他们听。
   就在这时候,我们的老爷爷过来拿东西,进门一看,吃惊不小。他怎么也不能相信,我居然可以让一群淘气的孩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经他一宣扬,我会带小孩的名声就传播开来。
   我带孩子玩了这么多年,也弄坏的不少东西,搞了很多恶作剧。我和大人不一样的观点是无论怎么小心,弄坏东西都不可避免。所以不能老是拦着、防着孩子,而是要将东西分类,哪些可以动,哪些不能动,哪些要经过允许,给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孩子心里清楚了,反倒更好。
  

[SIZE=-1]作者:我是杨杰   回复日期:2008-9-3 1900
  7.我是懒人我怕谁?
  
  
   在我们的亲戚圈子里,提起“懒人”的名号,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真是个令人难为情的帽子,可它在我头上停留了十几年,而阴影似乎一直都在。
   这个称号的发源地是二舅家,我年年去过年,每天早晨我和小表妹都起得晚,二舅天性顽皮,充分发挥他做语文老师的优势,编了一个“懒人歌”。戏称我是“大懒”,小表妹是“小懒”。我当时哪里想到,这调侃会毁了我一世英名,所以根本不记得原文。
   当然,也不全是二舅文学才华惹得祸。坦白地讲,我的确不勤快。
   有时候我会绞尽脑汁地想,我是怎么一步步地变懒的呢?
   五岁之前不说了,奶奶过世不到半年,我就要天天哄妹妹。等妹妹大一点,我又哄弟弟,转眼就到了十几岁。等弟弟也可以独立玩耍的时候,我和妹妹都到了可以干零活的年纪。
   这里要特别交代老妈、我和妹妹三个人的性格。老妈属于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不会发脾气的人,妹妹很像妈妈,也很乖。我呢,就完全是一个淘气包,满脑子的馊主意,没有点手段的大人根本“镇”不住我。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某一天,如果妈妈临走布置点家务活给我俩,两个人一起做的话,我肯定是蜻蜓点水,时间久了老妈觉得不公平,就每人一份,结果是我连“水”也不点。老妈回来就算很生气,也发不起脾气来,又没什么高招制服我。我越来越不把老妈的命令当回事,大不了批评一通,玩才最紧要。妹妹每次都做得很好,总受到表扬,凡事用进废退,她做家务的本领越来越高,我违抗命令的本领也渐长。
   后来,老妈失望透顶,干脆直接让妹妹做。当然,这其中还有个原因,就是老妈属于谨慎型,她让我做点事情,总忍不住在旁边指挥,把每个步骤都交代好,我特反感这一点。而我逆反心理又重,有段时间洗碗连打了两个,她就反复说“你干点活就要工钱”,我心里想:那你找不要工钱的去吧!
  前文已经说过,我暑假去姑姑家吃瓜兼看瓜,寒假去二舅家过年兼捣乱。用二叔的话说,我是“二分钱买个茶壶——就嘴好!”在姑姑和舅舅家混了那么多个寒暑假,几乎不做家务,就靠这张不闲着的嘴,照样混个“人见人爱”。
   说句不腰疼的话:我是缺少实习机会呀!
   懒到这份上,还理直气壮地散布歪理邪说,着实有点欠扁。其实一个故事可以有很多层面,我上面描述的,是别人眼里的我。
   我爱玩耍,爱挑战权威,喜欢创造性地做事情,这不假。每次妈妈拿我没办法,就一遍遍批评我懒,且逢人便说。我呢,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甚至还故意表现出“我是懒人我怕谁”的嚣张,其实我心里很不舒服,这些话给了我一个糟糕的暗示:我不是个好孩子!我很想做得好一点,但因做家务本来就少,常常做得不够理想,妈妈就会表现出失望情绪,这时逆反心理支配了我,反正都是失望,干脆不做。可当真不做,我心里又责备自己。这种做与不做的冲突,折磨了我许多年。
   我很想改变自己,有时候下了很久的决心,某一天突然行动,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收拾的很干净。我的性格是除非不做,做就一定做到最好。这时候我就特期待爸爸妈妈夸奖我,但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却是:哟,今个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懒人也勤快了一次!现在想来,这句调侃中也包含着夸奖,但因为我太反感“懒人”,就以为他们在讥讽我,后面就不想做了。这样,妹妹和我的性格就往不同的方向发展了。
   如果时光再回转到12岁,我愿意学做所有的家务。因为不会做家务,导致的连锁反应是:被奚落——内心冲突矛盾——消极的心理暗示——无助和无能的感觉——执行力差——极其不爱做作业——眼高手低。这给我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我是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才克服了学习上的障碍,生活中的我,似乎还是懒人一个。只是从我考上研究生以后,大概是“一俊遮百丑”吧,几乎很少有人再提起。话怎么说都有道理,我甚至摇身一变成了正面典型:你如果能把书念好,像某某某那么懒也有资本!我晕!
   后来心理学的书念多了,才豁然开朗。妈妈和我的表达都是典型的“心口不一”:妈妈的心里本来是失望和无助,表面上却是一味地责备;我心里本来是反感和伤感,表面上却是嚣张和无所谓。我们都遮掩了内心最真实的东西,所以没有达成真正的沟通。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责怪老妈,其实我也给她出了蛮多难题。只是想表达出一个“坏孩子”心中的“好动机”。
   有了这样的心路历程,我对小孩子就有了如下的原则:
   一、就事论事,从不翻旧账,不说责备的话。我解决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比一般的父母更严厉,更坚持原则,从来不被孩子的脾气和眼泪打垮。但一旦事情解决,就永远过去,不再提起。说句心里话,我喜欢自己的这一点。
   二、过程和结果二选一。以洗碗为例,刚学做事情的孩子,很难做到不打碗、也不出别的纰漏,又洗的很好,总是要交学费的。如果我来教一个孩子洗碗,我先告诉他方法,然后就放手让他去尝试,无论用什么办法,只要洗干净就可以。就算打几个碗,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孩子还能从中总结经验呢。
   三、读懂孩子真实的心声。遇到调皮的,或者像我一样有特殊“口碑”的孩子,我总是试图穿越种种行为的迷雾,去寻找他心中真实的愿望和良好的动机。最后,我总能得到这样的结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8.谁说我们不爱做作业?
  
   有一次去老婶家玩,见她余怒未消的样子,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8岁的小弟弟陶然成天盯着电视看,不肯做作业,要威胁动武或真的动武才有效。
   陶然是公认的又聪明、又淘气的孩子,我很喜欢他的精灵劲儿,常常带着他玩。
   我想,他贪玩也是真的,但不至于为了作业每次都乌烟瘴气地闹一顿吧?临走的时候,我让老婶告诉他们,第二天去我家做作业。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还在吃饭,他和姐姐就每人抱着一本作业来“上班”了。我留心观察他,发现他今天比往常拘束一点。他平时到我家,从来不闲着,这摸摸,那看看,总得研究点什么,这次他虽然也和我们开玩笑,但倚着沙发没动。看来做作业这件事情还是给他造成了些许压力,他可能怕做作业,也可能怕我旧事重提批评他,或者在众人面前说些让他难堪的话。
   这样一分析,我心里就有了主意。吃完饭,收拾停当,我就看其他几个孩子玩游戏,绝口不提做作业的事儿,但我眼睛一直瞄着他的动向。他开始还是拘谨地看,慢慢就放开了,开始给双方出点子,这小东西聪明着呢。玩到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冷不丁问他一句:哎,你到我们家来干嘛来了?他一愣,迟疑着回答:不是你让我来做作业的吗?我拍拍额头,故作醒悟状:哦,把你作业拿来给我看看吧。
   他找了作业,我翻看了几页,不停地慨叹:好容易啊,真简单,这个我会做,不就是16+9吗,等于25,来,把笔给我,我帮你填上。我伸手去要笔,他迟疑着,我又重复一遍:你的作业很简单,我会做很快的,做完了我带你去玩,可以吗?他又迟疑了几秒才说:不可以!我追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因为那是我的作业!——绕了半天圈子,我等的就是这句话!
   “哦,你还知道这是你的作业,那为什么要妈妈打你才做呢?你要知道,打人也是很辛苦的,妈妈也很累哦!再说了,明明是你的手和脑袋瓜懒,最后却惩罚了你的小,你说它冤不冤?”我这么一说,还把他给逗乐啦。我接着问:今天要不要我打你呢?他说不要。我继续和他约定:那你自己来说,今天要做几页?因没有预想的批评和难堪,他心情大好:我做10页!这孩子,太激动了,寒假作业总共还不到40页。我趁机表现了我的宽宏大量,还不忘给他戴个高帽:5页就可以啦,上午3页,下午2页,累坏了我的陶然弟弟怎么办?上哪找这么听话的弟弟去?他更美了。
   又和他谈了两件事情:我先圈了他作业上的几个字,告诉他这几个写得很好,我喜欢,今天的作业也争取都写到这么漂亮好不好?他答应了。另外,告诉他不会的可以问我,我不会批评你。
   他开始做了,还挺认真。我大声吆喝那几个玩游戏的孩子:哎,你们小点声,去别的屋玩,人家陶然要做作业了,看人家这字,比三年级孩子写的都漂亮。他做的过程中,我看了他两三次,每次都夸他一两句,看得出来,他心里美着呢!那股认真劲儿,确实让人喜欢。遇到他写的不好的字,我会这样说他:哎哟,这个“赵”字的腿也太长了,把邻居家的门都踢坏了,咱还是重写一遍吧!他咯咯笑,很高兴地把字改了。
   问他要不要休息,他说不累,做到一多半,我让他休息了一次。他刚要往外跑,我把他叫了回来,让他猜猜我为什么叫他,他猜了几个,终于猜对了:作业和笔乱扔。我对他讲这样做的危害:作业乱扔,要是被哪个孩子扯去折飞机,看你拿什么给老师交差?再说了,字写得这么好,老师都没机会看了,多可惜呀!他自己将作业和笔整理好,放在一个角落,我趁机和他约定,让他每次记得这样做,我不再提醒。
   他玩一会,就主动回来做作业。上午的作业做完后,我拿着他的作业到处展览,每个人都夸他做的全对,字又漂亮,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之后,我就不太操心了,不会的时候帮帮他,最后把把关,每天找他的优点夸几句。他做的好极了。最后,我特意让他妈妈看作业,谁说我们不爱做作业?你得给陶然“平反”哦!他妈妈也承认,作业确实做得很好。
   陶然做作业的那天上午,妹妹挤眉弄眼地打趣我:你行啊,三言两语就把陶然给忽悠住了,让干啥干啥!其实她只说对了一半。因为:
   一、从细节了解孩子的心理。我从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猜出了他的心理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利害关系。之所以绕那么大个弯子,就是想让他亲口说出“作业是我的”,这比直接给他讲道理有效得多。
   三、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让他认识到,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是对他最有利的事情,不但没人打他,还有人夸他,做的过程还可以收获很多成就感,这样他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去做。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9.让孩子体会真实的后果
  
   琳琳是一个朋友家的孩子,13岁,他小时候父母就争吵不断,后来终于离异,他、母亲、外婆、舅舅一起住。听说外婆也经常唠叨他。他喜欢养热带鱼,有时候一个小时静静地看鱼游来游去。有一次他为一点小事和外婆发生了争吵,他竟然动手打了外婆。妈妈吓坏了,怕出什么事情,就搬回自己的房子住。
   我有段时间住在这个朋友的家里,他们母子几乎天天吵架,都是小事情,比如为了早晨要不要吃鸡蛋,或者为了穿长袖还是短袖的衣服,孩子会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妈妈被他折磨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次我从外面回来,妈妈告诉我两个人刚吵完。琳琳躲进了卫生间,在里面乱打乱敲,用淋浴的喷头到处喷水。原来是有一瓶沙拉酱,琳琳打开吃了一点,那天他发现沙拉酱已经发霉了,就和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只是感叹了一句“哎呀,可惜了,才吃了一点点”,琳琳把这句话理解成对他的责备,大声对妈妈吼道:我又不是故意的!妈妈赶紧向他解释,但他坚信妈妈是在责备他,他坚决认为自己没有错。没想到这么一句话就引发了一场“战争”。
   许多类似的事情让妈妈感到很崩溃,不知道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儿,孩子气也消了,大概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不妥,就去和妈妈搭讪: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和颜悦色甚至有点讨好的语气:妈妈在做菜,做你最爱吃的青椒炒牛肉啊!
   刚才还是阴云密布,一下子就变成了晴空万里。两个人都像没事的人一样。
   事后,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我问她: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妈妈很吃惊:我还做得不妥吗?我已经够容忍他的了,你看,他那么不讲道理,我都那样温和地对他。
   我帮妈妈分析这个过程:问题就出在你的温和上,你想,你只是和颜悦色地感慨一句,孩子就理解到责备上去了,这说明他极度敏感,害怕别人的批评,他在理解你的意思上有偏差,这是需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他你本来想表达的意思。他为了这样一句话暴怒,到卫生间里搞破坏,等他过来搭讪你,你的表情和语气告诉他: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还可以这样发脾气,可以搞破坏,妈妈不会怪你的,这是你的本意吗?
   妈妈反问我该怎么做,他的情绪已经坏到极点了,难道这时候去惩罚他吗?我给她出了个主意,再遇到这样的事情,采取冷处理。用你的行为和表情告诉他,你生气了,他这样做你很不开心。让他看到自己行为引起的真实后果。
   后来又遇到了一次类似的事情,孩子还是老办法,发够脾气感到内疚主动过来搭讪,这回妈妈没理他,沉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妈妈上班前给孩子留个纸条:你为一点小事情这样和我发脾气,我很不开心,很难过,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了。冷战了一天才缓和下来,之后妈妈很认真地和孩子解释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经过几次类似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控制了不少。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家都有,只是没有这样激烈罢了。其实,是大人的反应塑造孩子的行为,孩子身上的问题,不应该全算到孩子的账上,也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许多事情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真实的后果,一味地妥协,反倒模糊了可以做与不可以做之间的界限。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10.谁懂我心伤?
  
  
   小胖是我一个远房表哥家的孩子,大约七八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回到了遥远的老家,从此断了联系,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再婚。
   每当想起他,我总是心疼到想哭。
   他四五岁的时候,我见过他一次,那时候她还在妈妈的羽翼下幸福地成长,谁会想到他的命运面临如此大的波折。那时候的他,很开朗,有种锐气,他自称脑袋瓜比谁的都硬,要和每个人“顶牛”,我们都很配合地输给他一次,他好骄傲,仿佛自己真是天下无双。
   离婚的事情怪我表哥,听说我表嫂特别亲孩子,临走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孩子抱着她的腿不放,那场景真是不忍设想。因我表嫂的娘家在非常远的地方,直到现在,都没再见面。
   孩子13岁那年的春节,去我家住了一个星期。他长高了,但最大的变化还是表情,他变得很腼腆,眼神飘忽不定,总是小心翼翼的。没用一天,我就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离开一会,他就到处寻找。当时我姑姑家的小表弟也在,和他同岁,两个孩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小胖很敏感,如果我看他,他很快就能感觉到,报以浅浅的微笑,而小表弟则不然,眉飞色舞、滔滔不尽,几乎不在意别人的眼神。小表弟每天就想着怎么好玩,而小胖则凡事替别人着想,比如他会帮忙做家务,很有眼力劲儿,吃饭的时候,他会把自己跟前的菜夹给对面的人,吃水果总是照顾到每个人。他总是能让人很舒服,可这与年龄不符的周到背后,又藏着多少心酸和心痛呢?
   春节的时候,家里热闹的很,我们姐妹总是跟老爸老妈撒娇耍赖,弄得他们哭笑不得。可我深怕这团聚的气氛,这温馨的场景,惹起小胖的心事,就格外留心他。虽然别人都不知道我有这一层想法,但小胖很快就感觉到了,他太缺少母爱,所以格外在意每个对他好的人。
   一个星期后,他和我一起去了市区的二舅家。有一天我要去看同学,想带着他,和同学说好了,也和他说了,但最后舅妈提醒我,正月带小孩去玩,人家要包红包给他,这不好。我把这个原因解释给他听,他很理解,说等我回来。
   那天下午我到家的时候,见他睡着了,过了一会,他醒来,和我说肚子疼。问他什么时候疼的,他说中午。再问他怎么不说,他竟然说想等我回来再说。我找来些药给他吃,细问才知道,他有肚子疼的毛病。见他坐在沙发上,用手捂着肚子,表情平静,眼神空蒙,真是好心疼。天有些暗了,屋里没开灯,我恍惚看见有晶莹的东西滑落,仔细看看,是眼泪……他的表情依然平静,眼神依然空蒙,他的心思在哪里?是不是跨越万水千山,寻他的妈妈去了?
   后来,让他到床上趴一会。外面传来炮竹声声,节日的喜庆还在,可是,谁又知道,有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在独自承受着肚子疼呢?我的思绪也跟着他的眼神飘走了,他妈妈在哪里呢,如果她知道孩子肚子疼都不知道和谁说,她会多难过?母子连心啊,每个日日夜夜,那个失去孩子的妈妈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这几年孩子都经历了什么,没人的地方,他一定哭了一次有一次,不然怎么会习惯于用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来挡住所有的委屈和孤独呢?可他的眼神却泄露了一切,毕竟还是个孩子,他能承受多少?可是,他什么不得承受呢?我多希望他像小表弟一样,眉飞色舞、滔滔不尽,可是,就算他疼到那样的地步,还是强忍着,你哭诉一下也好受些啊……
   我再也忍不住,谎称去厕所,跑到大门外嚎啕大哭,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寒冷寂静的晚上,我对着暗蓝的天空说:老天,你对我小侄子好点不行吗?
   格外疼惜这个小侄子,有时候也怪表哥,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如此忽略他的喜怒哀乐呢?
   每时每刻,都是深深的祝福,但愿他们母子有团聚的一天。

[SIZE=-1]作者:我是杨杰   回复日期:2008-9-7 2300
  12.孩子会树大自直
  
  
   都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可天使又是怎么坠落人间的呢?说起这个话题,心情好沉重。
   当我身边这些孩子小的时候,觉得每个孩子都特可爱,有优点,有过人之处,仿佛每个孩子长大不当总统,也得当个总理。
   天随人愿的事情毕竟太少,但仔细想来,不是天妒英才,而是父母和亲人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去培养一个英才。
   随便说几个例子,先说我叔叔家的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从小就特懂事,招人喜欢。她大概三岁的时候,生了一次急病,住了几天院,开了些药回来。她每天自己主动提醒该吃药了,还煞有介事地数每样药有几粒。后来有一次给她开了中药,她很怕喝,就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走开,她自己留在厨房,呵呵,我好奇心重,还是从门缝偷看她。她对着那碗药看了一会儿,深呼吸,闭着眼“咕咚”、“咕咚”就喝下去了,我看着都好心疼。还有一次许多孩子在我家院子里捉迷藏,喊声震天。却发现她在房间里做作业,专注极了。我爸爸都看不下去了,说你快去和他们玩吧。没想到她却说:我今天的作业还没做完呢,做完了才能玩。我感觉这个孩子的自觉和自控能力真是超好,她学习的事情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再大一点就自己做早饭上学,让她妈妈睡懒觉。
   她的弟弟就是前面提到的陶然,出名的淘气包,但聪明,还特会说话,属于人见人爱型。他有很多“英雄事迹”,比如去小朋友家玩,两个小屁孩把人家的一麻袋废纸全点着了,引发了一场小型火灾。邻居批评他淘气,他就伺机报复,最后被他逮住机会,把人家越野车的车胎和备胎的气全放了,你能想象着急出门却发现车胎全部没气的气急败坏。淘气归淘气,但这个孩子很大器,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我老爸对他的评价是:有勇有谋!
  后来的事实证明,对这些孩子的好评和预测,都是理想,理想如果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变空想了。如果顺其自然,就落入了现实的轨道,天使坠落人间的,天天有,年年有,且代代相传。
   先说叔叔家的妹妹,在学校人缘还不错,但到了高中之后,成绩一直不高不低,到了高三,竟然说懒得学习,偏科,怕辛苦,高考的分数很不理想。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她。孩子的妈妈从小不管她的学习,她自己也承认,不知道怎么管,她爸爸也一直在外面忙着赚钱,经济条件是不错,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她成长的关键期基本没有父母的参与,没有发现她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更不要提有针对性的引导了。
   淘气包小弟的问题暴露得更早,刚上二年级老师就拿他没办法,老师批评他一句,他接一句,一来一往地和老师说起了“相声”,把同学逗得哄堂大笑,把老师气哭。发生过多次类似的事件,最后学校找到家长,无奈之下,把他转到了私立学校。在那读了两三年后,这个毛病确实克服了,但人变得很蔫,放假就在家里看电视,完全没有了从前的精气神和生龙活虎的样子,不知道那所学校是怎样管束他的,老实说,我还是喜欢那个淘气精灵的陶然。
   再说小表妹,小时候有一些小错误,舅妈总是给她打圆场。她随便编个谎话就可以出去玩上几个小时。我很了解小表妹的弱点,曾经多次提醒舅妈,要让她学做些家务,主要是要让他有统筹安排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然到高中很难适应。甚至我还参与其中,教表妹自己整理书架、整理衣服,她做得很好,又教她自己洗内衣和袜子,可看到小表妹动手,舅妈就着急:哎呀,水很凉啊,一会我来洗吧。事后我问她:你洗就不凉了是吧?这时二舅妈会检讨一番,但下次她还是忍不住代劳。小表妹的成绩从初二开始下滑,到了高中完全提不起来,干脆谈了三年的恋爱,高考落榜。
   很多孩子都有他特别的禀赋和气质,但还是那句老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把孩子的潜力当实力,顺其自然,掉以轻心,以为天才一转眼就可以长大;等发现走入了误区,想有所改变,却为时已晚。——看了太多这样的悲剧,现在身边仍然有人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真的爱孩子,就该早点明白这最浅显的道理:如果能树大自直,还要园丁干什么?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12.再也不能这样活!
  
  
   这个故事的精彩只属于大为一个人,故事的高潮,我只能一笔带过。
   大为是大姑的儿子,他的姥爷和我的爷爷是亲兄弟。我们两家相距不远,小时候就经常能见面。十一二岁的孩子,逐渐重视身边的友谊,我们开始勾肩搭背地在一起玩,似乎从那时候开始,亲情之外,友情开始萌芽。
   大为初中读得一塌糊涂,连参加中考的机会都没有,他在学校也还算乖,只是听说有次同学之间玩笑开过火,他用力过猛把人家的头打破了。
   书没得念了,爸爸妈妈也很失望,就让他顶着烈日去地里干农活。那寂静的旷野,那炎炎的烈日,那无言的土地,是最好的老师。他第一次明白,那些苦口婆心的道理,并不仅仅是唠叨,这片土地,将是他今后工作、生活甚至埋葬的地方。那一刻,他觉得命运再没有悬念。
   他后来告诉我,他沉默地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心里有个声音越来越坚决:再也不能这样活!我要读书,我还有梦!
   那年八月底,他向父母表达了继续读书的渴望,反对声一片。我爸爸倒是主张给他个机会,我也这么想,我们一起成了少数派。但谁也没想到大为读书的念头如此坚决,9月1日早晨,他什么也没带,就徒步去了学校。因没有参加中考,他只能去读职业高中。后来他告诉我,那天他心中是多么忐忑,他怕家人把他追回去,连大路都没敢走。姑父无奈之下,只好让他读读看。
   可以想象他当时承受的压力,家里人试目以待,而他的基础——用他的话说是“根本没基础”,学的又是畜牧专业,将来怎样还不知道。他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背水一战。
   我们本来就很要好,加上我支持他读书,再加上我高中也不顺利,我的经历本身就给他很多激励,我们之间的友谊在那一年得到升华。当时我读大学,我们常常通信,讨论的内容无非是对未来的憧憬、互相勉励和具体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信都写得很长,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我见证了一个孩子内心力量的觉醒,见证了他艰难的跋涉,也见证了他成功后的畅快淋漓。高一都是在补基础,成绩始终在最后边,家人都怀疑他能不能追上来,还不断地打退堂鼓。我坚信他内心那股蓬勃的力量能创造奇迹,不断预测他高二能成为中等生,给他打气,让他坚持住,他也向我倾诉心中的压力。那段日子他真是咬紧牙关往前走。巨大的困境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他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方法,使得他的名次一直在稳步地往前走。到了高二,真的走到了中游的位置,紧接着他就把高三的目标定在了前几名。他做到了!特别是数学,几乎每次都是全班第一!从谷底攀越到顶峰,这个成功对他有非凡的意义。
   没想到他居然在高三做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抉择:一个物理老师很欣赏他,认为畜牧专业没前途,劝他改学电工电气专业。他动心了,天哪,真够胆大的,他居然从头学起。也许,一个成功的经验总是能源源不断地给人力量,他觉得既然能把数学追到第一,怎么就不能把电工电气也追到第一呢?
   这个过程有点可不思议,反正他做到了。最后,他高考考了这个专业自治区第七名。他最想去的是西安交大,遗憾的是那一年这个专业不允许报考外省,而区内又没有本科,真是害人!他感到很委屈,也只能去读这个专科。读大学他一直是班长,人缘不错,很会处理问题。
   没想到毕业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国家一个高科技项目落在了当地,他有幸进入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且参与的是目前国内最尖端的项目,我在报纸杂志上数次见到对这个项目的长篇报道。
   他工作一直很努力,高中的那种冲劲还在,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领导很赏识他。前几天,他告诉我他被提为工程师啦!哦,多年轻的工程师啊,我手舞足蹈了半天,仿佛升职的是我。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例子。真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味道,似乎从踏进高中的那一刻,他就将命运握在了自己手里,人也脱胎换骨,变得意气风发。
   说来有趣,在我们勾肩搭背一起玩之前,我对他的记忆很模糊,小时候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读高中以前,都没看到他有什么特别的潜质。
   表弟很感谢我对他的支撑,直到现在,他遇到问题还是习惯性找我,戏称我是他的“心理医生”,还有个有趣的细节,有一次姑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大为这孩子就交给你了,他就听你的,你可得好好督促他啊!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姑父也格外疼爱我。
   但我心里很清楚,就算没有我,大为也一定会创造奇迹。他的努力对我何尝不是一种激励呢!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令人惊奇的潜力——有这潜力的一定不止他一个。
   我心里有个疑问,到今天都没有答案。那就是像大为这样的孩子多的是,为什么他最后能走上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道路呢?许多的孩子不也都有在炎炎烈日下劳作的经历吗?
   这个答案可能很复杂,我隐约觉得,这和大为的父母给他的空间有关。他们不大会教育孩子,也没有特别着力在这上面,反倒让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自然的成长,在某个特别事件的催化下,这种力量爆发出来。
   我想起了几个教育方法不得当,又频繁教育孩子的例子。高频率的教育,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内心的力量无声无息地涣散,最后这些孩子就变得很颓废。如果家长认识到自己不当的教育不但无效,反而堵塞了孩子自我成长的道路,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学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海贼王  2008-11-6 2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一篇关于育儿的好文: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13.最恨作业
  
  
  
   我的小学阶段,家里没有太干涉,一二年级都很好,考试分数也很高,常常得一百分,记得还老拿去给我爷爷看,尽管他不识字,还是煞有介事地端详半天,不住地夸赞“真好、真好”。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才不在意他懂不懂呢,就是想听爷爷说“真好、真好”。
   按当地的习惯,我们到三年级并入另外一所学校。我心里总是认为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往往是学生的一个坎儿,在这两个点上容易发生微妙的变化。
   三年级开学之初,一切都很陌生,适应了好一段,才慢慢认识了同学、老师,了解了学校的一些惯例。适应阶段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不严重,也不轻松。另外就是感到三年级的作业明显多了起来,这时候我的学习障碍开始显山露水。
   说到底我就是不爱做作业,一想到作业,就百爪挠心。想尽各种办法投机取巧,能拖的拖,能逃的逃,能糊弄的就糊弄,如果哪天没有作业,那对我来说,真是大赦天下!恨不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其实那一段很漫长也很挣扎,现在回想起来,心理和身体都有不舒服的体验,特别是胃和周围的地方,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攥住,眉头无意识地就皱到了一起。
   老师都说我很聪明,反应很快,这大概来自遗传。但聪明的孩子往往毛病也多,以我来说,思维太快,想象力太丰富,自控能力又差,注意力不集中,眼到手就到,也不管上课还是下课,玩的多听的少,这样我听课质量很低。从知识点来说,就有很多薄弱环节。做作业的时候,特别容易卡壳,会做的还容易分心呢,甭说不会做了,对作业就越来越反感,然后就想方设法逃避。
   逃避作业我有一整套的方法。首先是看兴趣,如果我对某一部分有兴趣,这部分的作业就问题不大,不喜欢的地方,逃的最多。当然,也看老师下菜碟,如果某个老师比较温和,没什么威信,就干脆不做,老师严厉,特别是遇到次次查作业的老师,知道没有侥幸的机会,无论如何也会硬着头皮做完。数学作业用的最多的办法是随便填个数,语文作业就是有意无意故意丢字落字。作文绝对是惜墨如金,连流水账都算不上。遇到老师突击检查作业,就谎话连篇,比如作业丢了,落在家里了,被弟弟撕了,忘了,昨天家里停电了,来客人了……呵呵,现在想起这些蹩脚的理由都脸红。
   其实像我这样的小孩子还不少,我自己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就格外留心家长的教育方法,多数家长都试图向孩子证明作业又少又简单,然后就过渡到责备上去,其实家长没有判断出孩子的感觉和状态,这个方法本身又给孩子增加了一层心理负担。
   我常听家长说,就这么一点作业,至于的吗?其实家长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能力和心态来衡量孩子,比如写字,大人写几页字都很轻松,一个孩子写300个字可能就觉得很累,再比如读书,小时候一本语文课本学半年,现在一本几百页的书几天就搞定。孩子和成人之间存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距。
   说一个我数学老师的办法。我五年级的时候,换了个许老师,他的严厉早有耳闻,记得第一堂课先严肃地给我们讲了一番道理,提了几个要求,还讲到了“内因”、“外因”,听得我晕晕乎乎的,但意思还是明白滴,这是老师先给咱个下马威,接下来肯定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居然劣性不改,顶风作案,第三次作业就没做,轻描淡写地一句:忘了。被查到的还有几个学生,许老师没发火,也没批评,他也轻描淡写地来一句:既然你们忘了,给你们一节课的时间补上就得了。我心中那个窃喜啊,谁知道他老人家又来了一句:但是,我还要给做完作业的同学讲新课,麻烦你们换个地方——教室侧面太阳照不到的雪地上。撅着小嘴,皱着眉头,我们几个学生抱着作业外面“凉快”去了。大冷的天儿,手都伸不出来,更别提做作业了。我们跺着脚取暖,盼着下课,那堂课好漫长,这里面好像我最不知愁,居然给同学讲起了鬼故事!
   下课了,许老师面无表情地慰问了我们一句:屋里暖和去吧,作业补上,明天检查!回班一问,许老师没讲新课,只是做了一些练习题。原来许老师在等我们,我心里还挺感动,甚至还有点过意不去。那之后,我再没逃过数学作业,觉得这老师有办法,有点佩服他,对数学课不敢怠慢,许老师也挺注意我,特别是有一次遇到一道挺难的应用题,我琢磨了很久,算出结果是500,但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900,老师公布的答案也是这个。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坚持己见。最后老师在黑板上重算了一遍,还真是500,从此老师对我刮目相看。我前所未有地爱上了数学,小学的毕业考试数学全乡第一。
  现在回头看老师的办法,似乎有点“体罚”的嫌疑,但他做得好的地方是,没有批评指责的话,直接给我们一个不做作业的后果。他的潜台词是:你可以不做作业啊,后果就是雪地里凉快去,你自己选择吧。“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逃不过,还是在家里舒舒服服做完最好。
   通过这些经历和体会,我总结了几条“对付”小孩不做作业的办法:
  1. 了解孩子不做作业的原因。不爱做作业的孩子,通常都不是故意不做,一定是在某个环节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地方不会,或者写字很慢,或者自控能力差,贪玩。这时候,最需要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孩子跨过难关。
  2. 有约在先。如果某个孩子有不做作业的倾向,就要提前约定他作业要做多少,什么时间完成,要达到什么质量等等,然后就告诉他,如果做不完,有什么惩罚,做得好有什么奖励。当然,前提是了解孩子的爱与怕。比如,做不完作业,接下来的动画片就泡汤了等,这些措施一定是可以执行的。
  3. 不重复惩罚。很多人大概没有意识到,批评指责本身就是一种惩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暴力,要谨慎使用。批评了一通,又不让孩子看电视,就是重复惩罚了。批评指责不是什么高明的惩罚措施,且副作用明显,建议不用。不做作业的事情发生了,再说“你怎么又不做作业”已经没意义了,着眼点就要放在弥补这一次、预防下一次上面。
  4. 温和而坚决的强制。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并不是不会做,就是很难克服心中那说不清的感觉和逃避的情绪,如果有个严厉的老师在后面推一把,也就过去了。坚决不要给孩子逃避的可能。天天完成作业,忽然发现原来做完作业,是这样坦然,不再被矛盾和自责折磨,这个感觉就成了继续完成作业的动力。
  5. 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事。反思我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学习障碍,我总感觉和不做家务有关,另外和我老妈没有原则的妥协有关,当然,也和自己的性格特质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潜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还有一些能力“退化”了。所以我极力主张孩子做家务,孩子从中学习做事的方法,学会统筹安排,学会坚持,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家里的一些事情也请孩子参与意见,这样他就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人”,这种经验会迁移到学习中去。
1234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