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本帖最后由 美女小编 于 2016-3-31 14:37 编辑

文|魏蔻蔻


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的恐怖袭击后,有75%的荷兰人认为IS在欧洲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荷兰了。
这在荷兰是个没有引起大面积恐慌,却被大部分人认同的事实。
我也这么认为!


荷兰的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以及海牙,极有可能是恐袭目标。


稍有欧洲地理和火车公共交通线路分布的常识的人都知道,巴黎-布鲁塞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是一条直达火车线路上的停靠站,这些都是人口密集的交通中转。阿姆斯特丹的停靠站是火车和Schiphol机场共享的,是被称为欧洲门户的最大机场中转之一。而无论是从鹿特丹还是阿姆斯特丹去海牙,距离很近且易如反掌。


荷兰是对IS态度很强硬的国家之一,积极和欧美盟国一起出空军炸毁IS的军事和供应要塞。
荷兰在欧洲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海陆空都属于交通枢纽,容易涉及各国人群,影响大!


荷兰右翼党派一直坚定地反穆斯林。
还有,最近IS的一些恐怖宣言都是荷兰语说的,是比利时和荷兰加入IS的人发的警告。


比如,在youtube上代表IS发言,声称布鲁塞尔爆炸案是IS所为的人中,有一个就是从比利时安特卫普荷兰语区加入IS的人,整个视频都是荷兰语,说布鲁塞尔只是个试验,以后会有更大的恐怖袭击。他们最初是打算3月25日袭击的,考虑到复活节放假,3月25日闹市的人太少了,影响不大。他们决定将恐袭提前到3月22日,除了布鲁塞尔机场,也选了通向欧盟大楼的地铁线,目的是为了炸死很多晨起去欧盟上班的官员。欧盟公务员一般都把车停在城市外围,坐这条地铁去办公大楼。


3月27日鹿特丹逮捕了一名暴恐分子,是巴黎和布鲁塞尔恐袭的核心人物之一,也确认了这条恐怖国际网络连接着鹿特丹!
故而,荷兰是下个恐袭目标之一并非耸人听闻,只是恐怖袭击能否成功而已的问题。如果荷兰警方能瓦解恐袭,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恐怖袭击的危害在于一次也嫌多,就算瓦解99次,那袭击成功的1次也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痛。美国在9.11后其实破获瓦解过百余起被策划的恐怖袭击,但是永远抹不平9.11对人身心的重创。


就说我自己的感觉,在巴黎恐袭之前,我真觉得恐袭是离欧洲很远的事。巴黎恐袭后,彻底打碎了我的这种想法,到了布鲁塞尔恐袭,可以说我觉得恐袭就在眼前了,布鲁赛尔对我来说,和荷兰没啥两样,开车1小时就到,太近了!


那么,生活在荷兰的人在恐怖威胁下的生活常态和对恐袭的态度该如何呢?
只能说,照常生活,在国家发布防恐警告时,按规定规避罢了。


恐怖主义,其目的就是通过言语和行动唤起恐惧,来摧毁文明和精神的方式。如果我们因为恐惧他们而惶惶不可终日,放弃自己的美好生活,肯定是正中其下怀。


在IS占领区,被屠杀和处死的人数,与日俱增,天天发生,肯定比巴黎和布鲁塞尔恐袭的伤亡多。只是在文明高度集中的发达国家,制造恐袭,关注的效果和影响力更大罢了。这也是他们制造恐惧,滥杀无辜的目的。


纯粹说个概率问题,坐飞机失事肯定比开车出交通事故的几率小很多。你开车20公里载你的朋友去机场乘机做一次750公里的旅行。分别时,你对朋友说“一路平安”,这个临别赠言在概率学上充满了悲伤的讽刺意味,因为你在开车回家的20公里路上死于车祸的风险,要比你朋友飞行750公里的风险高3倍。而被恐袭的几率又比坐飞机失事的几率要少更多。


当然,谁都不愿遇到这些灾难,因为概率是面对大众的,而灾难是面对个体的,谁遇到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我拿概率说事,也只想说明无需特别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个道理罢了。


但不得不说,欧洲在防御恐怖袭击上和公共治安上,确实漏洞多,措施政策偏宽容,希望在布鲁塞尔恐袭之后,不要对恐袭存有侥幸心理了。


与恐怖主义的战争,和历史上任何战争的本质和形式都不一样,我非常赞同美国反恐专家对欧洲的提醒:反恐战争非常规国防战争,其发起的方式,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同归于尽! 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我们的对应态度应该强硬,不能用常规战争中谈判,签订战后条约那一套。


战争方式和目的,决定了战争实质和应对的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轴心国成员之一的日本就是个脑子没搞清楚战争实质的国家,以为二战和一战以及之前的战争一样,是个通过战争威慑就能中途谈判,重新瓜分地盘和确认势力范围的战争,但是二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邪之战,不打到你没有反抗能力彻底投降,就不会停止。


反恐战争,不仅是全人类在世界范围内的正邪之战,也有其新的实质和应对方式。
还在呼吁特定人权的某些欧洲人,要看清这一点。


恐怖主义者,是亡命之徒,他们都是不要命并准备为圣战牺牲的。不仅不要自己的命,也漠视所有的生命,不在乎美好的生活和人类的文明。他们的宣言是摧毁文明和信念,做法是恐袭和虐杀,所以根本无需考虑他们的人权!因为不要命的人,是不会谈人权,也不会要人权的。


这并不是西方民主和人权制度的失败,而是要讨论民主和人权的适应范围。


我闺蜜的先生是个美国记者,最近和一个法国人聊到巴黎恐袭,这法国人居然说,这是因为法国对穆斯林太不友好才会发生。


荷兰从巴黎恐袭后,严密监控着一些投靠过IS又回到荷兰的人;有人提议,只要投奔了IS就取消这些人的荷兰护照。但立马就有人反对,说护照怎么能取消呢,那些人也受了IS的创伤,既然愿意回荷兰,就要给人机会,不要禁锢人家自由。


他们的这些话都混淆了移民的融入政策和对暴恐分子的态度。


巴黎和布鲁塞尔恐袭的核心人物,不少来自比利时的莫伦贝克(Molenbeek),穆斯林居民比例很高。巴黎恐袭后,其市长接受采访时分析原因,有一部分归咎到欧洲移民的融入政策问题。这些发达国家给移民难民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却没有帮他们良好地融入社会。
这个观点我同意,但结论并不应该是像那个法国人或一些荷兰人认为的对穆斯林不友善。


欧洲是个宣扬个体价值的地方,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不会有人来关注别人的寂寞和隐私,大家都认为我们要为自己负责。所以,很多穆斯林移民以及其他国家的移民,在欧洲有生活的饱足和安全感,却没有归属感和存在感。


有的人需要热热闹闹、吵吵嚷嚷不分彼此的生活,若融入不了优渥的欧洲式冷清,是很难快乐的。很多这样的穆斯林,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被IS招募了。从他们在社交网页上发布的状况来看,他们觉得在IS,有很多集体活动和共同祈祷,生活充实,这种充实就算让他们为了圣战而死,也心甘情愿。


可见强制干预式的洗脑,有时比不干涉选择的自由,更有效!


执行巴黎恐袭的那对来自莫伦贝克的亲兄弟就是如此。
采访他俩没有恐怖背景的大哥和父母时,他们都说之前没发现异样,甚至觉得这两兄弟变乖了。


以前他俩游手好闲,在街上闹事打架,根本不和父母交流。在去了叙利亚度假后回来,两人对家人的态度变得很友善,儿子会和爸爸聊天,不再去街上滋事,而是每日在家静静的祈祷诵经。


他们的妈妈曾经一度非常欣慰,觉得儿子们的宗教感提高了,还到处跟邻居宣扬朝圣之旅的重要性。直到巴黎恐袭后,警察敲开其家门,告知一个儿子恐袭后自杀身亡,一个儿子在逃的事实。


这个事例,提醒大家恐怖袭击和策划的复杂性,和对游走在IS区域和西欧各国的人所需的监控。而不是说,对移民更好更友善,就能避免这一切。


欧洲的确要完善自己的一些移民政策。而完善移民政策并不等于在态度上无止尽的和善,而是给移民的社会活动和工作培训要多一些,通过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从源头上避免某些失落而没有存在感的人被IS乘虚招募。


但是,一旦有人选择加入恐怖阵营,就不该那么宽容了。


在IS于2011年宣布成立至今,法国有2000多人加入IS,荷兰有200多人投靠IS。


荷兰加入IS的人,和其他国家的一样,几乎都是社会边缘人,失业的穆斯林移民、退伍后却无法找到工作的士兵、问题少年,等等。这些人有的在IS被处决了,有的在IS被虐待后逃回荷兰,有的还幸福感爆棚地生活在IS。


荷兰政府公布,从IS重返荷兰的大约有70来人,其中有很多是女性,因不堪忍受性虐待逃了回来。这些人,大多数被确认为非恐怖分子,而有些人还在被监控着,评估其恐怖间谍的可能性。


我同意很多荷兰议员的提议,加入了IS的人就直接取消其荷兰护照,让其不能在IS和荷兰之间自由出入。取消护照并没有剥夺其人权,有了这个被取消护照的顾虑,断了后路,说不定反而能减少某些荷兰人加入IS的冲动。


还是那句话,对选择同归于尽的恐怖分子,我们的态度要强硬,没有妥协,无需谈判!


作者简介:魏蔻蔻,生物科学博士,定居荷兰,负责医药专利申报及市场拓广,写作分享中西文化异同,评论欧美医药形态。自办原创微信平台微蔻 (WeikoMagazine)。




精彩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