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号,在海牙旅游局和GGD的共同组织下,笔者有幸参与海牙一日游的活动。在一个阳光徐暖的秋日,踏着单车有说有笑地徜徉在这座带有浓郁皇家园林色彩的历史名城,是一次极为愉悦的旅行。时过一周,在我脑海中荡漾的,是几个甚为细小的片段,它们却给予了我一种更深的感悟。
在荷兰求学接近四年,常常在想一个问题:荷兰一个弹丸小国,缘何具有如此强劲的竞争力?荷兰的老师们同事们总在说“don't work too hard, work smart”, 为什么他们能够保持不断创新的灵感和动力?这些问题都太大了,让我们来看几个细节吧。
1. 伦勃朗——一个因为追求创新而穷困潦倒的“当代著名画家”
伦勃朗的画之闻名遐迩,其实不仅仅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一点与梵高截然不同)。在他那个时代,他就是鼎鼎有名的画家,替人创作肖像画索价不菲(当时的人只觉得他画得有神韵,但不可能用今天的艺术眼光来评价他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他的画之所以如此有名,在于几乎他的每一副作品,都有某种艺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或者是题材,或者是对象,或者是表现手法。就拿下面这幅画来说,当时的肖像画的主流创作手法是静态画,以“像素高清晰度好”为目标,画中人物都齐刷刷地呆视着镜头(很可能大家付款AA制),跟今天的照片差不多(大家在国立博物馆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肖像画)。而伦勃朗则独辟蹊径,创造了“舞台剧”的手法,人物有主次之分,镜头有远近之别,光线有明暗之差,在一幅画中表达出了极其丰富的动态内涵。
不幸的是,这种执着也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灭顶之灾。艺术创作必然是跟世俗需求是有矛盾的,人们付了一样多的钱,却得到了不同的待遇,谁愿意被放到一个黑暗模糊的地方当背景呢?《夜巡》的“甲方”阿姆斯特丹射手队最终把他告上了法庭,伦勃朗在输掉官司之后,因为清偿债务贫困潦倒,郁郁地离开了人世。一个人顶着世俗异样而愤怒的眼光,宁可破产也拒绝修改画作(这种要求按照普通的合同观念其实是合情合理的),这种勇气和坚持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真正的创新都是大胆而超前的,除了艺术家本人,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明白它的超凡价值,你首先得有能力去创造出它,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得有超凡的勇气去维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