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9月26号,在海牙旅游局和GGD的共同组织下,笔者有幸参与海牙一日游的活动。在一个阳光徐暖的秋日,踏着单车有说有笑地徜徉在这座带有浓郁皇家园林色彩的历史名城,是一次极为愉悦的旅行。时过一周,在我脑海中荡漾的,是几个甚为细小的片段,它们却给予了我一种更深的感悟。
    在荷兰求学接近四年,常常在想一个问题:荷兰一个弹丸小国,缘何具有如此强劲的竞争力?荷兰的老师们同事们总在说“don't work too hard, work smart”, 为什么他们能够保持不断创新的灵感和动力?这些问题都太大了,让我们来看几个细节吧。
1. 伦勃朗——一个因为追求创新而穷困潦倒的“当代著名画家”
    伦勃朗的画之闻名遐迩,其实不仅仅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一点与梵高截然不同)。在他那个时代,他就是鼎鼎有名的画家,替人创作肖像画索价不菲(当时的人只觉得他画得有神韵,但不可能用今天的艺术眼光来评价他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他的画之所以如此有名,在于几乎他的每一副作品,都有某种艺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或者是题材,或者是对象,或者是表现手法。就拿下面这幅画来说,当时的肖像画的主流创作手法是静态画,以“像素高清晰度好”为目标,画中人物都齐刷刷地呆视着镜头(很可能大家付款AA制),跟今天的照片差不多(大家在国立博物馆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肖像画)。而伦勃朗则独辟蹊径,创造了“舞台剧”的手法,人物有主次之分,镜头有远近之别,光线有明暗之差,在一幅画中表达出了极其丰富的动态内涵。
Remberant.jpg
    不幸的是,这种执着也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灭顶之灾。艺术创作必然是跟世俗需求是有矛盾的,人们付了一样多的钱,却得到了不同的待遇,谁愿意被放到一个黑暗模糊的地方当背景呢?《夜巡》的“甲方”阿姆斯特丹射手队最终把他告上了法庭,伦勃朗在输掉官司之后,因为清偿债务贫困潦倒,郁郁地离开了人世。一个人顶着世俗异样而愤怒的眼光,宁可破产也拒绝修改画作(这种要求按照普通的合同观念其实是合情合理的),这种勇气和坚持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真正的创新都是大胆而超前的,除了艺术家本人,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明白它的超凡价值,你首先得有能力去创造出它,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得有超凡的勇气去维护它。
已有1人评分 威望 小红花 理由
荷乐网 + 20 + 10 很有小清新的范儿哦!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威望 +20  小红花 +10 

精彩评论1

五十米深蓝  中级海盗  2015-10-4 22: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本帖最后由 五十米深蓝 于 2015-10-4 22:43 编辑

2. 宽容与理解——艾雪(Escher)的故事
    来到以独特的视觉艺术的蜚声世界的艾雪博物馆,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极其强烈而又特别的视觉冲击。画家用一种极其特别的视角和技巧,对空间作了巧妙的扭曲和解读。这让我想起了我高中的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画?什么是艺术?同样的一个场景,作画与拍照的区别在哪里?”的确,如果说照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画作则更多是主观世界的表达——它表达的是隐藏在客观世界这座“冰山”下的更为丰富与强烈的情感世界。换句话说,画作其实是勾连人的潜意识(水面下的90%的冰山)与客观外在(水面以上的10%的冰山)的载体而已。真实的世界,未必不扭曲;扭曲的世界,未必不真实。可以说,艾雪其实是用他那鬼魅般的灵感,捕捉到了人的灵魂深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渴求:人类渴望跨越现实规律的藩篱,生活在一个童话世界里,在这里,物理上的距离不再重要,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可以直接到达遥远的一点。
    在艾雪的画笔下,他通过空间的扭曲,展现了人潜意识中这个“真实”的世界。欣赏他的作品,你会有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escher.jpg
145105t57w9ec3p24e9p3p.jpg.thumb[1].jpg

    其实让我感触更深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艺术家是如何在极其艰难的艺术道路上成长的?博物馆的讲解员特意提到他的家庭,艾雪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贵的家庭,他父亲是一个当时很有名的建筑工程师。然而艾雪本人则对于数学物理建筑之类的科目既无兴趣也**平平,反倒是对于艺术和绘画极有兴趣。这时,他的父亲作出了一个极其关键的选择:不但没有强迫他“子承父业”,反而对他说:“你就去当个艺术家吧,不过,艺术家很可能没法养活自己,我得给你足够的经济上的支持。”就这样,艾雪在他艺术生涯的前30年,根本就没法养活自己,是靠着家庭的支持“碌碌无为”地迈过了天命之年。然而,命中有的终会有,执着追求的人总会熬到破晓日出的那一刻。随着50年代他的作品日益受到好评和重视,艾雪可谓声名鹊起,作品也成为了艺术瑰宝价值连城。
    在那样一个心理学的萌芽时代,其实人根本没有太多办法解释一个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会与其他家庭成员大相径庭。有多少有权势的父亲强迫自己的孩子选择父亲本人中意的职业,又有多少功成名就的人怒斥自己的子女不争气呢?一个人在家里“吃白饭”吃到50多岁,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支持呢?宽容、理解和爱,才是最高的智慧和最强大的创造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