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梗畸人 于 2012-9-17 23:16 编辑
九一八,凌云绝顶忆昨宵 -何以忘却嗜血的年代???
“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同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
这是1931年,日本关东军“三羽乌”之首板垣征四郎在九一八事变前夕一段慷慨激昂的动员演说,自此揭开了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嗜血一页,而观其当时内阁首相田中义一之全球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可以清晰的看到,东北是其全盘计划之开始,征服东北不仅是其征服中国,更是其征服全球野心的基石。而1945年后,据学者统计东北在当时是可以排名在美国、英国和苏联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工业基地,由此可见,于抗战期间,东北一地是其全面侵华的发动机,以东北三省的面积、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而言,坐失东北无异于为日本提供了物质供应上的保障。而据“传说”,当时日本为寻找战争能源,已将触角伸向大庆油田,只可惜当时的日本钻油技术仍是奥特曼变身前的水平,致使其被迫南下太平洋,寻找新能源以维持其帝国战争,否则,历史很有可能改写,想来,令人不寒而栗。
历史往往是可笑的令人发指,由于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所以让日本关东军有此可趁之机。1931年9月18日晚,由板垣征四郎策划并发动“柳条湖事件”,日本关东军以不足两万人的兵力挑战少帅张学良率领的廿余万东北军精锐,而其结果却出乎当时所有人的预料。日本关东军以一比十几的悬殊差距,两天之内攻占沈阳,之后分兵吉林与黑龙江,四个多月内,日军在基本没有受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轻易占领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亦或法国与德国国土面积之总和。
日本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与对于中国民众心里的了解是令人恐惧的,抗战期间,日本军方曾有人扬言,“对于征服中国这个民族,不要在乎手段多么残忍,因为在你征服他们之后,你就会成为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中国人就会将你奉为英雄。” 是的,中国人的确如此,直至今日,亦是如此。从八国联军进北京,再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致使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写下那篇旷世佳作,再至九一八事变,如果我们仅仅把责任推给对方,责怪对方是多么的野蛮与残忍,而不去追寻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在下认为,中国已然在向下一次“九一八事变”招手了,而这一次却是媚脸相迎。
李清照曾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以看到一千多年前的一介女流在面对国破家亡之际,对于民族血性的呼唤是多么的渴切。与大诗人杜牧的“包羞忍耻过江论”成天壤之对比。南宋末年,崖山兵败,数十万大军遂成万古枯,十数万中国军民跳海殉国,悲烈之至,震慑环宇,何其壮载?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亦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遂慷慨殉国,于吾辈,感慨甚深。明思宗曾御笔题诗书赠一代巾帼女将秦良玉,“蜀锦征袍手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作为几千年来,载入中国正史“将相列传”的唯一一位女将军,可与当时大将军袁崇焕齐名,为今之男女子,是挥而不去的惭愧与羞耻。
我们可以忘记历史,但不能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恨与痛。历史中的一滴滴血泪,成就了华夏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我们应铭记于心,回首故朝,数千年来,我们是如何凯歌而进。作为全球唯一幸存下来的古文明,我们继续做的应该是坚持,将中国这一脉文明,永存于世。《易经.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强”,中国就会迎来下一个“雄汉盛唐”,民族复兴,就只近在咫尺。
壬辰 孟秋 梅竹居士留笔
如有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微博@梅竹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