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线、橙汁、护肤品通通要涨价! 欧盟正式公布对美报复性关税清单 荷兰消费者将成“第一批买单人”! 据ad.nl报道,在美欧贸易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欧盟已正式启动对美“报复性”关税行动,影响范围之广、产品之多,令荷兰超市、消费者和企业都直呼“钱包要中枪”。一场跨大西洋的税务风暴,如何烧到我们餐桌和浴室? 欧盟于本周三宣布,将对一系列美国产品征收高达25%的进口税,作为对特朗普政府早前对欧洲钢铝加征关税的回应。虽然这场贸易战看似是大国博弈,但被波及最深的,恰恰是普通消费者的购物车和生活必需品。 根据泄露并随后正式确认的清单,被征税商品包含超30类日用消费品: ❌ 食品饮品类:橙汁、蔓越莓、大米、香肠、鸡蛋、家禽、杏仁和大豆等; ❌ 日用品类:化妆品、护肤品、牙线、纺织品、后视镜; ❌ 高端商品:摩托车(如哈雷)、钻石、油画。 这些产品将从4月15日开始分阶段征税,直到12月全面施行25%进口税。欧盟此举直接针对特朗普2月宣布的钢铝关税,但也被视为为更大范围的“20%全面关税”做准备。 荷兰钱包首当其冲,涨价恐难避免 虽然荷兰并非这场美欧争斗的主角,但由于大量美国产品流通于荷兰零售、超市、电商等渠道,消费者将直接承担代价。 荷兰国际经济学者Steven Brakman指出,超市可能有两种选择:一是自行“消化”涨价压力,牺牲利润;二是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直接调价。不论是哪一种,对经济的负面效应都不可忽视。 例如美国杏仁和橙汁,原本是荷兰超市常见商品,关税生效后,价格涨幅将达两位数。即使目前店里还有库存,价格暂时不变,但新批次商品一旦到货,消费者很快就能感受到“通胀在推门”。 谁不在清单上?原来酒类行业“成功游说” 有趣的是,一些原本预期在关税清单上的产品却“意外脱身”,例如波本威士忌、葡萄酒、乳制品等。据悉,这些产品因法国和意大利酒类大厂的强烈反对和成功游说被从清单移除。 原因很简单:特朗普威胁要对欧洲葡萄酒征收200%高额关税作为反制,若真发生,将重创意大利和法国葡萄酒出口。因此,为了避免一场“酒类毁灭战”,欧盟让这些敏感产品暂时“退场”。 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欧盟仍力求降温 尽管欧盟已开始实施部分关税,但仍表达出希望缓和局势的立场。欧盟贸易部长Klever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而不是无限升级。但如果美国持续施压,我们也会有更强硬的回应。” 目前特朗普政府已对所有欧洲商品设定统一20%的进口关税,但在多国抗议下,该政策被暂时暂停90天。欧盟希望借此窗口期重新对话,并避免更多产品被卷入“税战”。 被忽略的数字游戏:特朗普不算“服务业”? 有经济学者指出,特朗普政府高调批评欧洲贸易顺差时,往往忽略了服务业贸易。实际上,欧洲从美国进口的大量服务(如Netflix、软件、云计算)并未被计入“赤字”数据。 而特朗普将欧盟通行的增值税制度、统一市场法规也视为“针对美国的不公平行为”,进一步加剧双方的误解与对立。 荷兰人该如何应对这波涨价潮? 对于生活在荷兰的我们而言,这场看似“远在华盛顿的关税战”,实则已悄悄影响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选择。 想囤橙汁?想买护肤品?甚至想送人一幅美产画作?价格马上就要变样了。也许在今后几个月,我们将更加关注商品“产地标签”,甚至会激发出对本地产品和欧洲供应链的新青睐。 无论你站在哪一方,消费者的“钱包投票”正成为这场税战中最沉默却最关键的力量。 你怎么看待欧盟的这一反制关税?你会减少购买美国产品吗?欢迎留言区一起讨论👇 据rtl.nl报道,环保组织Milieudensie近日联合约100位Ahold Delhaize的激进股东,批评Albert Heijn有机食品价格虚高,不仅让健康饮食变成“有钱人的专属”,还未真正推动碳减排,反而碳排量还在上升。根据独立研究机构Profundo的报告,AH等超市将有机食品定价比普通食品最多高出40%。例如,一个价值€10的普通购物篮,有机版本成本上只应贵16%,即€11.60。但调查发现,在AH,这一篮要花€15.60,贵出整整56%。报告估计,2023年消费者因购买AH的有机产品,共多花了€8.63亿。 Milieudefensie指出,Ahold一方面宣称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却让绿色消费成为“奢侈行为”。“低收入家庭也想吃得健康环保,但这个价格直接把他们拒之门外。” 食品价格研究专家Katja Logatcheva解释,有机产品确实在保鲜、物流和产量等方面成本更高,尤其像有机香料这类销量慢的商品,超市会加高利润率。加上有机农业抗病性弱、风险高,价格波动也大。但她也坦言,这些因素不应成为无节制涨价的借口。 AH尚未对相关指控作出回应,但该事件也再次引发社会讨论:“环保是否只能靠有钱人才负担得起?” 对于在荷兰生活的华人家庭来说,选择健康饮食的路也许越来越贵。在环保理念日益重要的今天,如何让“可持续”不成为“昂贵”的代名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