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拟对科研人员全面筛查 连荷兰籍也不放过! 华人学生和学者面临更多审查与不确定性 据dutchnews.nl报道,荷兰政府计划出台一项新法律,对所有可能接触敏感技术与信息的研究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背景审查,以防科研成果被“带出国门”。这项由教育部长Eppo Bruins提出的《知识安全筛查法》(Wet screening kennisveiligheid)草案明确点名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为潜在风险国家,担心这些国家可能利用荷兰的科研成果发展武器系统等敏感技术。 教育部预计,每年将有约8,000名科研人员与学生接受筛查,其中包括荷兰本国公民。 目前,大学和科研机构自行进行背景审查,NOS调查显示,近年来已有数百人因此被拒录。而新法将进一步加强审查范围,不仅包括无犯罪记录、学历与工作背景,还将涉及家庭关系、与外国政府的潜在联系,甚至情报机关信息。 草案还列出多个对国家安全有影响的技术领域,如:火箭科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和芯片制造。 虽然政府强调,全面审查有助于防止歧视,并能应对“非本国情报机关对他国学者施压”的情况,但荷兰各大高校已表达担忧:此举可能吓跑全球优秀人才,削弱荷兰科研的国际竞争力。 部分议员质疑,为何要连本国科研人员一并纳入?Bruins回应说,广泛筛查是为了公平与防范隐蔽风险,同时也承认:“这套机制不是万无一失的,仍有人可能在未来被他国情报机构策反。” 目前,荷兰高校和科研机构有三个月时间提交对新法的意见。 对在荷华人科研工作者与留学生而言,这项法案或将带来更多审查程序与身份压力。在中荷科技交流敏感化的背景下,是否会影响签证、科研机会乃至就业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