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橙子们🍊。
相信昨天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新冠灭活疫苗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的报道。
在北京第二波疫情蠢蠢欲动的阴影下,这个消息简直是雪中送炭有没有!
自从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全世界人民都在翘首以盼疫苗的到来。
但是谈了这么久的疫苗,有多少人真的知道,疫苗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场举世瞩目的世界疫苗研发大赛,又进行到了哪一步?
距离我们能用上新冠疫苗,到底还有多远?
斗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疫苗专题」,以上所有疑问的回答,都在下面了。
大众对疫苗的认知,就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说起疫苗的诞生,许多人可能听说过,传说中「牛痘和天花的故事」。天花最早诞生在埃及,通过呼吸传播,一旦病发,死亡率相当高,尤其是儿童。 这一恐怖程度堪比黑死病的瘟疫,是被另一种疾病终结的——牛痘。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18世纪,一位名叫爱德华的医生发现挤奶女工极少得天花。而与此同时,这些女工很多都得过一种来自牛的皮肤病:牛痘。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他在1796年做了个实验,把牛痘的脓液,接种给一个8岁男孩。英语中,疫苗的“vaccine”一词,就源自于爱德华所用的牛痘。当人类接种牛痘后,能对天花产生抗体,那么这种东西就是疫苗。1976年,全球开始推行牛痘疫苗接种,天花病毒的感染被极大遏制,死亡率陡降。打个比方,我们身体就像一座城池,免疫系统就是防御的城墙。一旦有病毒接近城墙,免疫系统就会火力全开,把疫苗干掉,并会把病毒的信息录入数据库,留存案底以备来日。接种疫苗,就是针对某种病毒建立特殊城墙,来实现主动免疫。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种疫苗虽然存在区别,但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一致,都是部分或全部病原体呈递给人体免疫系统,促使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记忆。 这场局势著名的全球疫苗研发竞赛,刺激程度毫不逊于奥运会。 作为疫情的首发地,中国在疫情研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这个优势具体到疫苗研发上,就是“起步早,规模大,进度快”。 在全球的新冠研究的临床试验立项中,中国的项目占比接近一半。中生集团&北京生物制品所队,承担的是灭活疫苗的研发。昨天突传捷报的受试者全部呈阳性,就是这一队的功劳。 当前研究的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 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其中0/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重组蛋白质疫苗,则是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和军科院军事医学接棒。之前的我国参与研发的MERS,就是由中科院承担的。mRNA疫苗由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机构的联合科研团队设计,名为ShaCoVacc,五月发布了全球首个mRNA疫苗动物实验数据。而我国进展最快的明星研发团队,当属陈薇少将和天津的康希诺公司合作开发的病毒载体疫苗,这也是全球瞩目的领跑团队。目前,全球各地有约150个疫苗研发项目正在进行中。进度最快之一的天津康希诺公司,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试验:测试疫苗是否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第三阶段则是针对更大规模的人群进行试验,第二和第三阶段试验是研发疫苗时最烧钱的阶段。和中国几乎处在同一进度的,就是本次在病毒防控中惨遭滑铁卢的「美国战队」。 全球主要有6支候选疫苗率先进入临床人体试验,其中中国3款、美国2款、英国1款。美国的两款疫苗,分别是mRNA-1273,和INO-4800。mRNA-1273是美国首个候选新冠疫苗,基于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术。区别于传统的疫苗研发路径的是,这款疫苗绕过了新冠病毒,直接在信使核糖核酸上做文章。目的在于训练人体免疫系统学会识别病毒,遇到病毒入侵时予以反击,以此达到免疫目的。这个疫苗研发项目3月16日开始临床试验,距离新冠病毒基因排序公布只有3个月。临床试验由45名健康的成年男女参与,结果将于夏季公布。另一个INO-4800,则是基于DNA药物平台,由生物制药公司Inovio在圣地亚哥的实验室研发,获得了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和盖茨基金会等机构的赞助。美国这两款疫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没有遵循传统,而是另辟蹊径,采用了基因改造和基因编辑技术。全班第一第二都如此优秀,欧洲的众学霸当然也不甘落后。欧洲首例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是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和阿斯利康制药公司(AstraZeneca)联合研发的Vacuna ChAdOx1。它基于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研发而成,临床试验检测抗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III期计划于今年秋季结束。阿斯利康公司表示,如果研发成果证明有效,那么这款疫苗最早今年年底可以提供有限使用,产能则争取达到数千万剂。荷兰卫生部3日宣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已结成“疫苗联盟”砸出一份4亿疫苗合同,加速在欧洲本土研发疫苗,以对抗新冠病毒。荷兰卫生部在一份声明中说,欧洲四大经济体“联手探索多种有望成功的方案,并且正与多家制药企业商讨”。由四国结成的“疫苗联盟”旨在实现“欧洲本土”出品新冠疫苗。“疫苗联盟”签署的第一份合同,就是和牛津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合作,以期生产足够的疫苗,来尽快遏制新冠病毒。这本来是好事儿可是这才没两天就被搅黄了,来自不同欧盟国家的外交官在布鲁塞尔表达了对荷兰和其他三个国家单独行动的不满!他们更希望欧盟出面购买疫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疫苗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同时公平分配。
总之这场全球竞赛,看得斗斗是既澎湃又无奈。别的先不说,那么距离新冠疫苗上市,到底还有多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疫苗从研发到上市流程。 简单来说,一款疫苗想要上市,需要跨过这几道“栏”:研发阶段、疫苗注册、扩大生产、市场流通、使用推广。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当前几个进度最快的国家,基本都已经顺利完成了实验室研制阶段,逐渐进入临床。临床前研究,主要指的是动物实验,例如豚鼠、兔子、或者其他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动物实验,将其用在动物身上,让其产生抗体,但抗体不一定能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最关键的指标是实验动物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抗住病毒的侵袭。一期临床试验的目的,主要是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参与试验的人数一般是50人;二期临床试验,一般是500人以内,重点检验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是否产生抗体; 三期临床试验的人数可能会有几千到几万人,关键在于评定疫苗的保护力指标,观察在自然状态下,打疫苗组的人产生的抗体是否达到了试验的设定值,与安慰剂组对比。终南山院士说,“现在要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药物或是治疗的研究,已经没这个机会了。”4月15日,曾被许多人视为特效药的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两项临床试验“暂停”,原因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良好控制,没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钟南山在《中国科学报》上指出:“国内的很多研究被撤销,是因为谁都想不到中国会那么快控制住疫情。”然而,一些公司已经声称会在2020年底生产出疫苗。微生物学家Piontek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的说法”。但是从科学角度,医药界给出的普遍答案是,没有人知道确切时间。即使是临床试验的疫苗“先头部队”,也都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 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总裁苏博科(Pascal Soriot)表示,如果进展顺利,这一新冠肺炎疫苗或许在今年年底前就可以供有限使用。牛津大学的这款疫苗为腺病毒载体疫苗,5月13日,牛津大学在预印版网站BioRxiv上披露了疫苗相关动物实验数据。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在所有广泛接触病毒的恒河猴的鼻分泌物样本中,均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核酸,且接种疫苗的实验组病毒载量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没有区别。同时,研究人员发现,感染病毒七天后,有3只恒河猴在临床上表现出呼吸急促的症状。不过,对照组中有2只恒河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间质性肺炎,实验组则全部没有。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并不具备对病毒免疫的杀菌能力。 我国天津康希诺生物科技公司,一夜之间股价暴跌超过20%。按常规流程,一支疫苗从实验室走到使用,普遍要花费8到17年的时间。历史上研发时间最短的腮腺炎疫苗,从获取病毒样本到拿到上市资格,也花了近5年的时间。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Vaccine)杂志主编高利·波兰(Gregory Poland)将新疫苗的研制比喻为“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可见风险巨大。其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偏差,无论是疫苗本身还是试验方法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失败。更大的难处在于,追求速度之外,还要做到安全、有效。世卫组织官方近期再次强调,疫苗研制没有捷径,“必须按照安全有效的标准进行,不能跳过任何一个步骤”。也因此,就目前研发形势,医药界一个相对普遍的判断是,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很可能需要12到18个月。斗斗相信,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和政府部分,为了新冠疫苗的研发都已经是竭尽全力。但是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人力所能改变的,毕竟有限。 新闻来源:新华社,B.B.C,财经新闻,DW,N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