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6月16日,在河南省宜阳县董王庄乡大石岭小学,许多孩子跪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听课。建起了村里最“高档”的建筑教学楼后,该村对学校严重缺乏桌椅的状况已无能为力,孩子们只好跪着、蹲着或者直接坐在地上,日复一日地上课,写作业。

  目击:跪着听课的孩子们 

  昨日上午,8岁的吕贻鹏揉着有些红肿的膝盖,怯生生地对记者说:“叔叔,我好想坐着听课。”

  吕贻鹏是宜阳县董王庄乡大石岭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全班21名学生,和小贻鹏一样双腿跪在坚硬的水泥地板上听课、写作业的学生一共有7人。

  昨日11时,记者在大石岭小学二年级教室的窗外,目睹了这些跪在地上听课的孩子上课时的情景:刚上课的时候,这几个孩子直挺挺地跪在水泥地上,跟着老师朗读课文;5分钟后,这几个孩子开始左右摇晃;15分钟后,孩子们悄悄拿书本垫在膝盖下面;20分钟后,孩子们实在忍受不了了,不约而同地换成了蹲的姿势……

  二年级任课教师赵老师说,学校的凳子都是学生从家中带来的,由于学校的课桌有高有低,不同年级的课桌不能混用,再加上有的学生上学时忘了带凳子等原因,学生跪着听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超期“服役”的课桌

  该校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条件更差,教室里没有一张课桌,只是支着3排木板,孩子们席地而坐。教室里第二排北边用来支撑木板的砖台很不牢固,孩子们不小心碰到木板时,砖台和木板就会晃动。

  该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条件稍好一些。他们用的是去年宜阳县环保局捐赠的60套桌椅。因不够用,双人课桌一般要坐三四个学生。教室中间还“点缀”着一些“古董”级的课桌,这些课桌大多“缺胳膊少腿”,显得“老态龙钟”,使用这些课桌的孩子往往只能站着听课。

  为了应付课桌紧缺的局面,老师们把自己的办公桌都贡献了出来,批改作业、备课等只好在住室的床上进行。

  据该校校长张喜照介绍,学校使用的课桌既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校时做的,也有1994年增加的,还有2002年新校建成后社会捐赠的。其中“服役”时间最长的课桌超过了50年。

  苦熬硬撑的老师们

  大石岭小学的校舍是一座两层小楼,这是该村最好的建筑物之一。据了解,该校的新教学楼是用财政扶贫资金和D级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于2002年建成的。当时,因财政扶贫资金和D级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不足,大石岭村倾其所有,投入了几万元资金。所以,面对学校目前桌椅严重缺乏的状况,村里已无能为力。

  但老师们很知足,他们常说:“现在比过去好多了。”

  五年级任课教师王老师说,他们原来的学校房顶“瞪着眼睛”,墙壁“咧着嘴”,一遇到雨天,大家都提心吊胆。后来,大家实在不敢在教室里上课了,学校就租借乡亲们的房子,这里放一个班,那里挤一个班,对离校远的学生,老师晚上还要安排他们到村民家中住,那时候老师真操心啊!

  张喜照校长说,学校的条件虽然不好,但与乡其他学校相比还不是最差的,况且和前些年相比,教学条件改善了不少,所以老师们仍很勤奋,这几年在乡里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

  据董王庄乡中心学校会计周瑞杰介绍,全乡共有21所小学,除乡中心小学外,其余20所小学的情况和大石岭小学差不多。周瑞杰说,近些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下,各学校相继建成了教学楼,但各村也为此耗尽了财力,普遍存在“买了马备不起鞍”的情况,各学校都缺少桌椅。

  离开大石岭小学时,那朗朗的读书声跟随我们很远。比这读书声跟随我们更远的,是8岁的小贻鹏那怯生生的声音:“叔叔,我好想坐着上课……”我们很想搭“一座桥”

  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的许多小学都不同程度地缺少桌椅,有许多“小贻鹏”坐在地板上上课。这促使我们想搭起“一座桥”,连接起城市的您和贫困山区的小学生。

  洛阳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您所在单位在搬进新的办公场所的时候,您在搬家的时候,也许要淘汰一批旧桌椅,这对贫困乡村的师生来说就是宝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