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作者:黄万盛

    每年的冬天,腊月初雪飞扬时,就到了哈佛发榜的日子。对那些怀抱梦想揪着心肺翘首等待的辛辛学子,一张哈佛的录取通知单是寒冷冬天中最暖人、最珍贵的一份圣诞大礼。孩子高兴,家长激动,好象一个灿烂的明天已然握在手中。这些天,我经常收到报喜的电话,几位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哈佛,大约因为我在哈佛的原因,除了让我分享喜庆,还希望能得到一些进了哈佛后的建议。在祝贺之外,我唯一能说的是:你得准备好了,往后的日子会非常艰难,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尤其对那些直接从大陆来的学生,更是如此。
  比较中国的大学和哈佛在录取和入学后的情况,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差别,从北大、清华来的一些访问教授告诉我,在中国考名牌大学很难,考生多,竞争激烈,可一旦录取后,就相对轻松了。他们在哈佛看到哈佛学生的读书状况,非常惊讶,哈佛的学生比国内的学生紧张多了。在中国是先难后易,在哈佛,不能说先易后难,考入哈佛本身就很难,但是入学后更难更紧张,叫作难而更难。所以有这个区别,我想,还是因为对大学的使命和对人才的理解、要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美国是个注重实用的国家,实用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是美国主流精神,这保证了美国社会始终能够面向实际,不被那些纯粹乌托邦的意识形态所迷惑。但是“有用即是真理”这句话很容易被庸俗化,以为萤萤苟苟的蝇头蚊脚般的私利都是有用,也就都是真理。假如实用主义就是如此,美国这个社会连一天都无法维持。这里的 “用”是大用,是国计民生之用。接近儒家所讲的“人伦日用”的用。这样的实用主义是把对个人、国家、社会、人类的发展有用有益当作真理来追求。这种大 “用”,一直在限制和引导一己私利的小“用”,防止它膨胀成危害社会的力量。这个原则深入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校的理想,二是培养人的理想。

在美国学校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种叫“Liberal Arts College”,另一种叫作“ ProfessionalCollege”,前者的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是谓大用。后者的目的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看似小用。这两种办学理念在美国教育史上是长期冲突的。现在排名前二十位的 “LiberalArtsCollege”中的大多数之所以会建校,是因为在它们看来,甚至连哈佛这样的学校都受到了职业学校的污染,因为哈佛办了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专业学院,因此它们必须捍卫人文学教育的传统,为美国社会培养可以持续发展的有人文境界的人才。可见重视文理,从大用着眼培养人才,在美国是有深厚传统的。尽管哈佛也曾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毋庸置疑,哈佛仍然是这个传统的中坚和代表,事实上,美国人文学为中心的教育传统,就是哈佛开了风气之先。哈佛的校训是用拉丁文写的,译成中文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个校训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哈佛重视传统,尤其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的人文理性的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远的智慧,所以在哈佛不大可能出现全盘反传统、全盘反历史的迷狂;二是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折服人对真理的追求。就是这两个原则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保证了哈佛能够在一个伟大的谱系中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就是哈佛的魅力,它永久地激动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学子的渴望和梦想。

几年前,哈佛神学院录取了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学生,有人把他当作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他不仅仅是多才多艺,而是各个方面都非常杰出,他的理科的成绩几乎满分,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已可以直接进纽约交响乐团,被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录取。无论是读麻省理工学院,还是搞音乐,都是可以挣大钱的,“钱”途比一个神学院的毕业生要远大得多,神学院毕业的很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为什么他要进神学院?这是很多教授都感兴趣的。听听他的回答吧,他说,我还年轻,钱总是可以挣到,可以慢慢来,可是,信仰的问题,神是什么,人何以才能超越,这些是我的人生的功课,这些功课不做,我活着一天都不得安宁。我读书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我的人生。他的回答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是,读书是为了什么?这当然是非常个人化的问题。但是,从大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同时就是,学校是为了什么?在中国,很长时间以来,大学是和职业连在一起的,考上了大学就意味已经把将来的饭碗捧在手里了,这样,一跨进大学门坎,高考时的动力和奋斗也就开始退潮了,大学对人的培养,如果没有人的自觉是断断不会有结果的。学生自己没有动力和激情,又何以成为杰出的人才呢。近几年,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了,据说这也是改革,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大学的“计划经济”出了问题,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大学培养了一些社会并不需要的人。假如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不需要的人,那社会还会需要这样的大学吗?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呢?假如我们的大学仅仅只是 Professional College,那我们的学生就跳不出为一个饭碗而上大学的区区功利眼界,我们的大学就会永远陷落在它和就业市场的紧张之中,我们就不可能培养出对这个社会承担责任、引领社会前进的优秀群体。在我的少年时代,关于大学听得最多的就是所谓“工程师的摇篮”,现在,仍然还有许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重复这个幼稚的童话,而今,我知道,那有多深的误解和多大的俗气。让我们告别吧,“工程师的摇篮”!

现在,中国有学者在讨论大学理念,这是重要的问题。从晚清办京师大学堂至今,中国现代教育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期间,所谓“大学理念”的问题一直混乱不堪,中国的大学教育走过的是不堪回首的曲折历程,有很多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教训。我读了几篇参与讨论的文章,总觉得稍有就事论事之嫌,太过拘泥在北大当前的改革上。其实,大学理念的问题有极其深刻的含义,深入反思,会大有益于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未来。

精彩评论2

wanglaowu  中级海盗  2004-11-23 2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回复: 【转帖】哈佛校训和一个“傻子”

-----我读书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我的人生。
人人都想达到这个境界,可是当你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时就只好实用主义了。
kiddchen  初上贼船  2004-11-28 16: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回复: 【转帖】哈佛校训和一个“傻子”

同意楼上的,肚子都吃不饱了,还谈什么人生,谈什么理念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