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婚恋笔记(13)——小心“现货”时下的中国年轻女性,把那种三十多岁,事业有成的男人成为“现货”。之所以这么叫,很简单,因为什么都是现成的嘛,有钱,有车,有房,有地位,有生活阅历,成熟稳重。既然“大款”很少,傍上的概率不大,又容易招致非议,那么,“现货”即是最佳选择。




不能不说现在的女孩十分功利,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功利,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功利。物质上,当然是“嫁对一个人,少奋斗20年”;精神上,30多岁的男人已经经过了许多人生的风雨,经历过若干段感情,精神上成熟。而且,30多岁的男人多半想建立稳定的家庭,因此主动提出分手的可能性不大。这都是喜欢“现货”的女孩的想法。不仅她们自己这样觉得,她们给别人介绍男朋友的时候都是介绍对方的头衔:“给你介绍一个人,某某,是航空公司的业务主管”,“某某是房地产公司的经理”,云云。真不知道是让自己的朋友嫁给头衔还是嫁给一个男人。



仅就这个方面来说,挺说得过去的。但是,这种以自我享受为中心的择偶观念,并不是以爱为基础的。恋爱婚姻是需要努力学习的过程,哪有不劳而获的好事情?一位著名的婚姻辅导专家作了几十年的婚姻辅导,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你带进婚姻多少东西,你就能够享受到多少别人带来的东西”。比较通俗的讲法就是等价交换原则。那好,“现货”什么都有,你有多少呢?他也许有了男人应有的一切优秀品质,可是你有女人应有的一切优秀品质吗?如果没有,那岂不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是说没有这等好事,而是即使表面上看来这样很好,婚后的生活也不会长久的幸福。其原因有很多,而且互相交织,错综复杂。我试着去整理一些比较基本的原因。



首先就是女孩的婚姻观、爱情观不正确。前面说过,婚姻观、爱情观是决定婚姻能否幸福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只是看到这个人会给你带来多少的好处和现实利益,这样的婚姻绝不会幸福——你自己就没有真实的爱,凭什么要求别人对你有真实的爱呢?



第二,“现货”的择偶心理。由于“现货”们年龄已大,且阅历丰富,经历过许多感情(显然是失败的恋爱经历),加上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择偶心理。

一部分人希望急切地找到生命的另一半,因此对女孩几乎来者不拒,尽力去发展感情,尽快结婚。这种在婚前几乎没有选择的恋爱,实际上根本没有起到互相了解、评价的作用,而只是一个进入婚姻前的形式。进入婚姻之后,过了若干年,这些人又会分出两种来。一种是特别的负责任(在现今中国,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目不转睛,但是被不成熟、不适合的妻子折磨得够呛,但不希望婚姻解体,不愿意重新体会寂寞孤独,因此忍气吞声,最终封闭自己,让婚姻名存实亡。另一种是看清楚了妻子原来不是自己喜欢的,妻子的许多特性和习惯都无法忍受,因此吵架家常便饭,然后就是双方寻找外遇等,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可以预料了。

另一部分人因为受过严重的感情挫折,而对婚姻不抱任何希望,也不觉得需要结婚。因此女孩主动出击,却是热烈贴了冷屁股,即使他还有些正面回应,也是漫不经心的,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心投入进来。我相信任何女孩都不会愿意长期如此吧。



所以,和“现货”好好谈一场正常的恋爱,似乎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了。当然,“现货”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讲道。可是,作为女孩,你不能指望去改变对方,那么,你的风险是否很大呢?



第三,“现货”所看重的女性特质。受商业社会的熏染,“成功男士”似乎都应该“外面的彩旗飘飘,家里的红旗不倒”,“靓车配美女”,娶妻看外貌较多。这样基础上选到的女性,有涵养、道德品质优良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而内在品质优良却相貌平平的你,不大可能会立刻博得他的欢心。



第四,“现货”们世故老练,许多由于经历感情挫折,对感情看得很淡,大部分有“游戏人生”的倾向,因此他们经常会对你玩弄感情,甚至始乱终弃。



以上的原因,是从我所接触到的许多“现货”和通过朋友听说的“现货”身上总结出来的,所以别说我自己瞎琢磨,好歹我也在商场上混过。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有好的“现货”。你当然可以去追求他们,但是他们却非常的谨慎,因为人一旦成功,就无法分辨追求者是爱自己的金钱、地位等,还是爱自己这个人。这也是我主张男人一定要在事业成功之前找到女朋友并共同迈向婚姻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战壕里的感情是最牢固的,共同奋斗相濡以沫最能加深两个人的感情,那段经历也能够让人回味终生。你直接找一个“现货”,就没有了共同奋斗的经历,感情基础就淡了很多,今后也不可能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不是说跟“现货”结婚就一定不好,但是如果你抱着找“现货”而不是找一个真正和你共度一生的伴侣这样的态度,你就只会找到上面描述的这样的“现货”。而真正值的追求的成功男士,世人功利的眼光却难以注意到。

精彩评论3

ellencn  高级海盗  2009-7-18 19: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婚恋笔记(14)——王老五必读前面好多文章的标题都太平淡了,——想当年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也算很不错的了,真是对不起当初敲打我的语文老师。于是这一篇文章就来搞点吸引眼球的文字作标题,嘻嘻。




“王老五”这个词,好像还没有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不过既然“包二奶”已经被收入了,估计它被收入也是迟早的事情。这个词的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但这个词大致的含义应该是大龄未婚男性。至于什么叫做“大龄”,各有各的说法。不过一般而言,30岁以上被称为“王老五”,35岁以上就被称为“钻石王老五”——不知道这“钻石”是怎么来的,大概是像钻石一样稀有吧。与之对应,大龄未婚女青年被称为“老姑娘”。似乎28岁以上的未婚女性被称为“老姑娘”,32岁以上的就被称为“超级老姑娘”了(奇怪,这回怎么不来“钻石”了?)



在如今这个社会上,大龄未婚,原因很多的。一种原因当然是自己总是不成熟。但更多的原因是社会造成的。现在的社会比较讲究男人“先立业后成家”,当然在立业阶段,“匈奴未破,何以家为”。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自己开出的择偶条件太高,被他人玩弄感情,特殊行业和职业,等等。不过,既然已经光荣地加入“王老五”,“老姑娘”的行列之中,就不必总是喟叹那不可改写的历史,总要仔细想想前面的道路才好。



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影响,“王老五”、“老姑娘”择偶的时候常常面临更大的风险,更容易陷入一些问题中,这主要是由于他们面临着许多的压力。



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100年前,20岁出头如果还没有嫁娶,似乎就有些不妥;现代社会已经宽容了很多,但是超过25岁还没有男女朋友,许多人就开始自己着急了。具体来说,由于年龄越大,接触到的同龄适婚异性就越少,其中适合自己的且自己喜欢的就更少了。眼看着自己的朋友一个个的嫁出去了,或者至少出双入对,病了累了有人照顾,自己却还是孑然一身,不免甚为忧愁,求偶心切。父母的絮叨、朋友有意无意的调侃,都会增加自己的压力。日益高涨的性需求也给一些人以结婚的压力。



在这样的压力下,“王老五”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择偶心理,一种是饥不择食,一种是宁缺勿滥。具体来讲,就是急于婚嫁的不加选择,好不容易碰上一个可以结婚的,马上就许下誓言,甚至采用欺骗的方法结婚;不急于婚嫁的(多半是对婚姻有所畏惧或者绝望)订立非常严格的标准,不达标准誓不考虑。



其实这两种选择都有其道理,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显示出了它的威力。一个非常不好的婚姻,还不如单身;但是一个中等质量的稳定的婚姻,却强过单身的状态。



在如今这个世代,离婚过于自由,而且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离婚只不过是和换工作差不多的事情,尤其是没有孩子的状况下,更是说走就走。如果结婚之后发现对方有自己无法容忍的缺点或恶习,或者人生观、价值观等有重大分歧,不但自己的财产可能受到威胁,结婚的目的——获取安全感——也变成一种奢望。如果对方婚姻观不正确,即使自己委屈求全,也不大可能获得对方的尊敬和主动改变的心意,反而常常造成对方变本加厉,关系每况愈下。没有孩子,离婚只是迟早,而且不会太久。即使有了孩子,传统一点的人可能还会坚持到孩子上了大学,能够基本独立再离婚;比较新潮的人们才不会管这些呢,他们视孩子为负担,巴不得一走了之,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要轻松很多。一个不幸福的婚姻,带来的是长年累月的精神紧张和烦闷忧虑,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的状态中,不出几个月就会身心俱疲,工作也没有效率,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糟。总而言之,有百害而无一利。不加选择的结婚,常常会碰到婚姻观不正确的,今后苦难在等着你。



如果你有结婚的强烈愿望,却列出很严格的条件,有一点不符合者皆不考虑,这是另一个极端,常常会造成苦等多年却等不来任何一个人,好机会却屡屡从身边擦肩而过的悲剧。毕竟,年龄越大,一般来说接触异性的面就越窄,其中单身者就更少了。如果所列条件过多,且不论这条件是否合理,在所接触的人当中很难有符合条件的人出现。长期想结婚却不结婚,对人的心理同样是一种持续的巨大压力,内心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在骚扰折磨,以至于心理可能出现扭曲,工作效率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待人接物的行为也会发生自己难以察觉的变化,而这变化常常让别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惟恐避之不及。另一方面,婚姻观正确的人,会主动改变自己来迎合对方。如果双方都是这样,那些具体的不同和分歧都可以在彼此的沟通和调整中减弱甚至完全化解(参见1-3篇)。最根本的条件——婚姻观正确——决不动摇,其次就是一些比较危险的问题需要注意(参见10-11篇),再次就是个人实在无法忍受的习惯和行为。这些可以作为坚持的条件,而其他一切,都是可以在基本问题相容的基础上解决的。



一种常见的心理也很容易导致人们进入“王老五”状态,就是总等待着下一个更好的人的出现。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些古话都说明了不可能有一个人是你一生中碰到的最好的人(就算有,也只有等到你快死的时候才可能做出这样的评价)。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才干、外貌、气质等常常会衰退,怎么可能有一劳永逸的好事情呢?今天看来是最好的人,过两年再看就满是缺点。人对他人评价的情绪化和不稳定性,导致人和人之间的对比分析无法做到客观公正。而且,对不同的人认识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无法真正做到放在一起比较。因此,追求所谓“最好”、“最合适的人”也就完全没有意义。找到一个婚姻观正确的,无论是谁,都是好的,定睛在他身上,不要再去寻找,努力把他营造成你心目中最好的那个!



“王老五”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鹊桥会一类的以找男女朋友为目的的交友活动。其实“鹊桥会”这名称就有问题,古代故事中的鹊桥相会是分隔两地的情人相会,人家原本就有很深的感情,现在倒好,以前连认识都不认识,就来“鹊桥相会”,不是乱点鸳鸯谱吗?我本人反对任何人参加这种以找男女朋友为目的的交友活动。因为参加这种活动的人都抱着同样的目的,就是寻找配偶。他们很自然的把自己伪装起来,将自己最美的那一面展现给别人,而刻意隐藏自己真实丑陋的一面,这多少有蒙骗的意味。而且,由于这样的交友活动持续时间不长,几个小时而已,想要完美的伪装,对于30岁以上这样已经有相当人生阅历的人来说实在不是什么难事。那些风度、涵养、学识什么的都是精心策划的一出戏,实在不容易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看破这些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他。在这样的活动上,你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面具。你究竟是根据面具来选择,还是根据其本相来选择呢?



“王老五”们要想获得婚姻的幸福,最好自发去寻找配偶,而不是等着别人送上门来。因为大龄未婚者一般都有一定的事业成就,通常不是真的嫁不出去。但如果任凭别人追求,你就无法确认追求者是爱你这个人,还是爱你的成就及其相关产物(金钱、名誉、地位等)。最好是在自己事业未成功之前就找到男女朋友,因为这个时候没有明显的利益诱惑,如果他爱你,多半是真的爱你这个人。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共同奋斗经历,会极大的加深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几十年之后也仍然是值得回味的往事。
ellencn  高级海盗  2009-7-18 19: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婚恋笔记(15)——读者问答写了这么久,读者也不少了,我的blog访问量已经到达了3300以上,也有许多朋友留言或者直接和我交流。在此,我要感谢这些热心的读者来和我交流,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将一些典型的交流以问答的方式写出来,大部分是我和读者的谈话记录,也有当时未能很好回答但事后思考的结果。


1、
问:婚姻可以这么理性的分析么?不能吧……

答:音乐可不可以理性分析呢?学过音乐的都知道有和弦理论和旋律理论,不懂这些便很难写出和谐的音乐来;还有对各个时期不同文化的音乐的分析,甚至还有用数学方法对音乐加以分析的;而音乐本身最基础的12个音,如果不用物理学的方法就没办法解释。很明显,音乐不是理性的,但是音乐可以,也应该进行理性的分析,否则你就不容易当一个好的作曲家。同样,婚姻本身也许不是理性的,但是婚姻是可以用理性分析的,也应该进行理性的分析,否则你就不容易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

现在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在婚姻爱情上面过分的强调感觉和感情,被感情牵着鼻子走。如果说爱情本身很纯粹,不应该考虑到那么多的实际情况的话,那么婚姻则不得不考虑这些实际的情况,例如在第10篇文章里面讲到的那些高危因素。如果婚前不擦亮眼睛理性考虑的话,婚后当爱的炽热火焰退去的时候,你还能笑多久呢?即使是结婚以后,也得时常以理性的眼光来分析现阶段的问题在哪里,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改进,实施方法之后,还得对其效果进行理性的评估,确定效果与期望之间的差距,不断修正。

一个不太中听的大实话:如果婚姻没有理性的话,我们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如果恋爱并不以婚姻为目的,便只是玩弄感情而已,无论世人给它加上多么好听的名称。


2、问:恋爱要轰轰烈烈的才好,这样才爱得深,才能有幸福的婚姻。难道不是这样吗?

答: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它造成的悲剧数以百万计。

两个人的恋爱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阿波罗”式(Apollonian),温和、规律、自制、尊重别人;另一种称为“戴安妮”式(Dionysian),狂野、尽情、恣肆、个人主义。其表现为前者含蓄、文雅,后者热烈、激情。从以往几十年中大量的案例来看,一对恋人不可能同时兼有两种方式。传统时代的人,以及某些东方文化地区,多为阿波罗式;而现代年轻人和普遍的西方社会,多喜欢戴安妮式。

婚前两人的关系属于阿波罗式或戴安妮式,对婚后的婚姻情况影响极大。如果婚前的关系是阿波罗式,则婚后的情况会是温度升高,以至于热烈;如果婚前的关系是戴安妮式,则婚后的情况多与此相反,至少会有一方觉得平淡无奇,意兴冷淡,感情由高峰跌落平地。一个印度人几十年前的经典名言印证了这个观点:“我们(印度人)的婚姻是把一盆冷水放在炭火上慢慢加热,而你们(欧美人)的婚姻是把一盆热水放在冰冷的屋子里面,很快就冷却了。”(注:印度许多地区至今为止仍然流行传统的包办婚姻,或只允许极其有限的自由接触)

上面所谈到的婚前婚后,其分界点不是领结婚证,而是婚礼。婚姻并非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心理概念,以婚礼为标志。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谈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让我们回到阿波罗式和戴安妮式。何以前后的变化以婚礼为界?前文已经提到的就不再重复。实行阿波罗式关系的人,以尊重对方为基本出发点,他们相信,婚礼之前,不宜有过于炽热的爱情,特别是亲密的身体接触。他们为了尊重对方而节制自己。在一个心理比较正常的人的心里,婚礼是婚姻的正式开始,在这个隆重的仪式上庄严的宣告合一,赋予了二人合一的庄严、圣洁的意义,这意义存留于人的心理。在心灵上庄重的合一的前提下,肉体的合一才更加具有圣洁的意义。更加亲密的关系,也促使爱情迅速升温,而这情爱和性爱,和二人灵里的合一,互相促进着增长,可达三年甚至更久。如果用心经营,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发展出真实的爱。他们已经习惯于节制于温和,也处处为对方考虑、尊重对方,在前期的恋爱阶段也早已练习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故其热烈也不至于狂妄恣肆,不会陷入自我中心的陷阱。反倒是生活中经常会有不经意的惊喜,让这爱时常更新。

婚前就有戴安妮式关系的人,婚礼是他们这种“爱情”的坟墓。婚礼完成,两方已经正式“到手”,不需要再用力了。过去“用力”太多,现在已经精疲力竭。进入平淡的婚姻生活,以往的热烈不复存在,两人在婚姻上逐渐感觉乏味。并且,戴安妮式关系的根本点在于满足自我的情欲,对方的感受、对方的需要则退居其次,这样造成的自我中心倾向,将对婚姻造成致命的伤害。

很显然,婚前应该持守阿波罗式关系,其婚前婚后的情形会和平一致,步步升高,感情不断的孕育、发展,不断地到达新的高度,历久弥新。而采取戴安妮式,开始阶段固然多彩多姿,淋漓尽致,甚至惊天地泣鬼神,但结婚之后很快便跌落幽谷,婚姻即便不破裂,也会生机不再。

传统的包办婚姻虽然问题多多,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婚后多年对婚姻的满意程度,这些“先结婚后恋爱”的人们要显著高于近年来热恋之后结婚的。这是历史对阿波罗式/戴安妮式关系的结论。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这两种方式的优点汇集到一起,即自由恋爱,但婚前持守阿波罗式的关系,时时控制,发展真实的爱。


3、问: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长期压抑并不好,甚至造成婚后性能力下降,性生活不协调。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假惺惺的掩饰呢?

答:我也听说过中国性学会关于博士生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由于以前中国《高等教育法》禁止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结婚,也由于博士生自身的诸方面原因,许多博士生要等到28岁甚至更晚才结婚。他们的婚姻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也的确有很多性生活不协调的情况,但其原因是复杂的,并不能归结到“长期压抑”。

你所谓的“长期压抑”,指的是长期没有性伴侣,无法完成狭义的性交。但事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男性都会采取自慰的方式来泄放性的压力。即使没有自慰,在心理状况比较正常的状况下,也不会对性能力有任何影响,那些影响性能力的案例基本上是心因性的,极少数才有器质性病变,不过这也与长期没有性交无关。女性如果没有性经验,也不去看色情书刊、录像,则一般不会有强烈的性冲动。婚后性生活不协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婚姻的心理本质来说,有了良好的爱,才有协调的性。这对于女性尤为显著。

要注意的是,长期没有性伴侣和禁欲还是两回事。禁欲是指对性欲片面的压制,不接纳其存在,将其视为肮脏污秽的思想。这是造成性功能失调的重要心因性原因之一。

性是美好的,但只能在婚姻当中。婚前,爱侣之间已有了性行为,身体上的尊重就大大减弱,在多数案例当中,身体上的尊重完全消失。双方不必再压抑自己,也用不着“再顾虑什么了”,到了一个地步,两人约会的目的完全集中于性事。双方不再像以前那么体贴,往往发现对方“贪得无厌”,越来越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更要命的是,常常还有一些不尽合逻辑却长期存在的心理阴影伴随着这些人,例如“她既然这么容易把自己的身体给我,她以后也一定会这么轻易的给别人的”,等等。这样,爱就快速的消退,只能用更多的性来刺激,而这反过来又促使爱进一步的消退,恶性循环。

引用日本厨川白村的一句名言:“没有爱的性关系,不是禽兽的喜剧,就是人类的悲剧。”


4、问:我们相爱已久,但如果不在婚前试试,怎么能保证婚后一定能协调呢?我指的是性方面啊

答:你担心婚后的性生活不协调,这种担心是完全正常的。但是你认为的解决方法(婚前尝试)却是一个很糟糕的方法。任何形式的婚前性行为(除强奸外),都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具体请看第6篇《婚前性行为》。那么如何事先知道婚后性生活是否协调呢?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回答。

一方面,双方应该没有影响性生活的器质性病变。这又分几种:性病,足以影响性生活的其他器官的疾病,性器官功能失常或疾病,性器官畸形。下面逐一阐述。(1)性病,即可以通过性交来传播的疾病,如淋病、梅毒、艾滋病、乙肝等。这点我想就不用展开了,大家心里都有数。(2)足以影响性生活的其他器官的疾病,例如某些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异常等。这些疾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不要有性生活,或者必须非常节制,强度和频率都不能随心所欲。(3)性器官功能失常或疾病,属于器质性病变,例如包茎、勃起功能障碍(ED, erection disorder),处女膜过厚,等等。这些器质性病变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方法治愈。(4)性器官畸形,例如“石女”、阴茎过于短小(<2cm),外生殖器幼稚,等等。这里列举的是先天畸形。事故也可能造成器质性的影响,例如撕裂、拉伤、截断等问题。

所有这些器质性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婚前医学检查(简称“婚检”)检查出来。婚检还能够检查生育能力,染色体畸形等问题,为今后优生优育作指导。以前中国的强制婚检现在取消了,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不单今后民族先天素质会下降,也会对婚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就是双方的性心理和性技巧了。性生活质量不高甚至失败,很多是心因性的原因,即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但是,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身体健康,性生活大部分应该能够成功。那些担心自己阴茎过小或者乳房过小会导致不和谐的性生活的人,应该首先仔细阅读性学经典著作《金赛性学报告》,看完之后答案自然揭晓,不用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如果双方生理上没有问题,心理也基本健康,造成性生活不协调(不是偶尔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至少一方缺乏婚姻中真实的爱。缺乏真实的爱,就不是真正的合一,那么身体上强行的“合一”,也就变得非常尴尬了。这是经过婚姻辅导实践检验过了的结论。

近些年来,有些“唯性主义”(sexualism)的人将婚姻不和谐的问题都归结到性生活不协调上去,产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比较极端的是将性能力等同于性器官的大小,例如许多中国女性向往着欧美人粗大的阴茎(事实上欧美人的阴茎并不比中国人的显著的大),许多男人喜欢舞女那隆胸手术造出来的异常大的乳房,满街都是隆胸、缩阴术和增大阴茎的广告,都是这种可笑的“唯性主义”的极端衍生产物,造成了无数的悲剧。还有人不断的研究新奇的性技巧,甚至用虐恋(SMBDSM)的变态方法来满足性欲,认为这些技巧可以解决婚姻中的一切矛盾,片面理解“床头吵完床尾和”,其结果,说得乐观一点是事倍功半,说得悲观一点是缘木求鱼。治病得治本,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婚姻中性生活不协调的本质便是缺乏真实的爱。

因此,如果你们希望能够解决掉这个担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进行婚检,把结果坦诚地告诉对方,然后努力的发展出真实的爱。


5、问:我也反对婚前性行为,但是我和我心仪的对象连接吻也不可以吗?亲吻代表着爱啊!

答:你所说的这个“爱”,依据爱的分类理论(参见第一篇),可以归结到性爱+情爱,这性爱与情爱的比例,男女又有不同。不过说到底,都是情欲的自然流露。接吻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其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妓女可以卖身,但是不亲嘴。这一点说明对于女人而言,亲吻是自己真情的表达(由情入性)。对于男人而言,更多的是征服和占有的感觉,因为通常男高女低,接吻的时候通常来说还互相拥抱。拥抱接吻的时候,男人常常想入非非(不是每个男人都如此,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的),如果天气不那么冷衣服不那么厚,男人的手常常不会那么老实的(由性入情)。显然,男女对接吻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但无论男女的最初出发点有多大的不同,从牵手、拥抱、接吻、抚摸、爱抚直到性交,中间的过渡是平滑而又容易的。如果只是顺从自己的情欲,那么从一个阶段滑向另一个阶段是很快的,对双方来说都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将二者统一呢?

通常来说男人比女人要高大些,而接吻的时候两个人又必须挨得很近,因此更加夸大了两人的体型区别。男人会低头俯视,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联想到君王、征服者、保护、珍惜等等。女人会仰头,含情脉脉,联想到将自己献上,臣贡,被征服、顺服的感觉。如果两个人的关系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和这些联想和感觉对应的程度,那就是危险的——事实上,这些联想和感觉已经非常强烈了,需要彼此的委身才能够做到。典型的西方基督教/天主教的婚礼中,在牧师宣布“我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宣布你们结为夫妻”之后,才对新郎说“现在,你可以吻你的妻子了”。庄重的委身,往往以婚礼为标志。

你看,婚礼誓言上,男人说:“我XX,愿娶你XX为妻。从今以后,无论苦乐祸福,顺境逆境,健康疾病,我都始终珍惜你,保护你,用基督的爱爱你,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女人说:“我XX,愿嫁你XX为夫。从今以后,无论苦乐祸福,顺境逆境,健康疾病,我都始终敬重你,顺服你,用基督的爱爱你,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对比上述亲吻时的联想,是何等的相似!

在婚礼之后,情爱、性爱均到达高峰,上面所说的二者统一就实现了。

所以,好好考虑你和你心仪的对象的关系,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能够作出承诺互相委身?如果是的,那就赶快结婚好了。在婚礼上,那第一个深情一吻,绝对能让你回味终生。


6、问: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一句古话了,也是历史的总结。你怎么能说婚姻不用考虑物质/经济方面呢?

答: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范畴的说法。婚姻生活本身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婚姻,一方面是生活。婚姻是指两个人互相之间在婚约的约束之下建立和发展的情感关系,生活指的是日常的生活。婚姻和生活这两个概念可以分开的明证便是时下流行的同居。同居者没有婚姻(婚约),但是他们也可以在一起很好的生活(俗称“过日子”)。在德国,婚姻状态不仅有“单身”、“已婚”、“丧偶”、“离婚”,还有一种“在类似婚姻的关系中共同生活”(eheähnliche zusammenlebend),而大量的人正在这种关系中共同生活着,他们之间除了婚约之外什么都有。

因此,我们最好能够把婚姻和生活分开来看。

既然婚姻是一个心理概念,其本身并不依赖于物质的存在而存在。婚姻满足的也只是人的心理需要,具体来说就是安全感、相互的体贴照顾温暖的感觉、信任感,等等。这里并不涉及物质方面。

生活是另一个方面,我们既然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需要与他人发生经济关系。物质可以影响精神层面,但是并不必然决定精神层面的东西,我本人不完全同意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的结论(当然这也要看你怎么定义“决定”,在怎样的范畴下讨论。很哲学化的命题,在此不作深究)。在生活层面上,我们当然需要很仔细的理财、量入为出。当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自然会有许多的现实困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如果你接受社会的价值评价标准,即由他人依据你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来对你进行评价,那么毫无疑问,其必然结果就是完全失去自我,被拜金主义的洪流所淹没。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的价值评价观,即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评价。还记得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句话吗?Men are created equal.
这句话中文常翻译为“人人生而平等”,而实际上学过初中英语的人都知道,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人人受造而平等”。人生下来形体可能都差不多(先天疾病除外),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成长的环境不同,受到其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各个方面怎么可能平等呢?连人格都不可能平等(参见狼孩、弃儿和自幼受到身/心严重创伤的孩子的案例),更遑论其它了。只有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人以外,才可以有平等,才可以有平安,才可以不被无止尽的物质追求所捆绑束缚。这实际上是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要是不对,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自然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庸庸碌碌,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配偶身上,对婚姻造成巨大的伤害。

另一个方面就是自己对生活的心理期望。最好的期望是什么都不期望,因为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任何物质的享乐都不是必要的。这样,你得到的任何一点好处都会使你感恩不尽,无论是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想想看,如果你总是期望着今后有一栋大房子,觉得一定有一栋大房子生活才能舒适,然而过了几年的婚姻生活,这个愿望却没有实现,你就会抱怨了。或者你总是觉得男人应该懂得创造浪漫的氛围,可是偏偏你得猪头丈夫愣得够可以,你的生日到了他都没有买束鲜花,你必将觉得非常的失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何况你根本不能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在婚姻中,尽最大限度的降低期望,凡事感恩,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应当的,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的美好,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去享受。物质条件的匮乏(贫贱夫妻),就不会产生“百事哀”的主观感受了。

这个话题在《婚恋笔记》第二部分谈婚姻的时候会进一步展开,敬请期待。
ellencn  高级海盗  2009-7-18 1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婚恋笔记(16)——案例分析

此文省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