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骑行在别处 -- 序  
kekekeke,今年暑假,从比利时的大学城鲁汶(荷语名Leuven/法语名Louvain)出发,一个人骑车在欧洲转了转,两个星期一共历经五国,总行程约1400公里。很有趣的经历。写出来,难免有疏漏差错,大 家将就着看吧。咳咳咳咳。

精彩评论18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Original those articles were written by panwel in Unknown Space and I forward to here from linkchinese.net.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骑行在别处 -- 出行第一天  
出发的日子是7月15日。早上睡了个懒觉,把几个包里的东西都最后检查一遍,装备看看还算齐全,只是没有买到自行车的专用地图,只有汽车公路图,应该好歹也可以找到路线,于是骑上车往南狂奔。
按照计划,前两天应该还在比利时境内。比利时分荷语区和法语区,鲁汶(Leuven)所处的荷语区在西部北,靠海,地势较平缓,以新兴产业为主,称佛莱芒区;法语区在东南部,多山,传统工业是主要经 济支柱,称瓦隆区。
从鲁汶往南,开始都在佛莱芒区内,沿国道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加之风景怡人,又是刚刚出发,所以自然精神百倍。渐渐进入瓦隆区,到达Namur,地势开始也只是略有起伏。看看地图,估计一下路程、
方向,决定先骑到Marche-en-Famenne
这样,第一天的总路程大概有120公里。
从Namur到Marche,已经没有自行车道,开始明显感觉到山势起伏。在Marche市内,沿着路标,在一座山顶找到Camping Site,名曰Camping Paola,交上240BEF(约5美元),便可找个地方搭帐篷了。
初次搭帐篷,难免有些手忙脚乱,总算搭好,看看洗澡的地方,淋浴每五分钟40BEF,按我的习惯,不知要花多少钱了,反正明天要赶路,又会是一身汗,干脆不洗。
准备睡觉,却又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居然忘了带垫子,恐怕要给冻死。唉,不管了,趁着身上还在冒汗,钻进睡袋,倒头就睡。
果不其然,凌晨三点多,真的被冻醒了。全身哆嗦,不禁想起一千年前学的《老山界》里要求背诵的那段,说是“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 蜷起来,还是睡不着。”颇有共鸣。想想明天的山路,肯定也不会轻松。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初探布鲁塞尔  
第一次去布鲁塞尔是阳春时节。早上一觉醒来,看到外面少有的阳光明媚,不觉春心大动(呵呵),直扑火车站。10点30坐火车从大学城鲁汶(Leuven/Louvain)出发,先坐到Schaerbeek,然后转车,
11点一刻便到达了布鲁塞尔中心车站.
布鲁塞尔人口约一百万,是比利时最大的城市。虽然比利时是小国,布鲁塞尔人却颇为自豪,他们谈到自己的城市时,总要说"That is the heart of Europe." 欧洲乃至世界的很多重要机构,比如北约总部,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都建在这里。当然也少不了这样那样的committee,organization之类的东东。缘此,布鲁塞尔以至比利时的各种东西,也都爱在前面冠以"European"之类的名称,以显出与众不同。
由于ABCDEFG等等各种原因,布鲁塞尔的各种建筑也颇有气派。刚出火车站,走不远便看见一组顺着斜坡的大建筑。最前头是一个长满铜绿的大雕塑,一名男子骑在骏马上,这是比利时的前国王Albert。
顺着斜坡往上走,眼界渐渐开阔。在这
块城市的中心地带,集合了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比如Palais des Congres, Palais de la Dynastie, Musee Bibliotheque royale de Belgique,当然,还有著名的皇家艺术博物馆(Musees Royaux des Beaux-Arts de Belgique),无怪乎这个大斜坡被称为Mont des Arts。
皇家艺术馆以其收集的佛兰德斯地区艺术作品而闻名于世,分为古典和现代两个大馆,总共大概是地下八层,地上四层。规模宏大。凭学生证,门票只要140比利时法郎,也就是约3美元,实在是便宜。
进了馆便慢慢逛,很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各种各样的雕塑,绘画,看了一层又一层,最著名的,大概是那幅反映法国大革命的《马拉之死》,还有Lucas Cranach的《亚当与夏娃》,以及Fernand Khnopff的《Caresses》;当然,也有毕加索,梵高,高更,马蒂斯等人的作品,虽然大多不是他们的代表作,但也足让人大长见识了。可惜的是卢本斯的展厅没开,所以未得一见。
从艺术馆的顶层,可以远远望见巨大的Hotel de Ville的尖顶,想想时间不多,便又匆匆上路。
Hotel de Ville(City Hall)位于Grand-Place,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高96米,从13到15世纪,历经多次翻修,前面的广场上,时常会有各种演出。据说每两年会有几天,广场上会铺满鲜花组成的地毯,当是极美的景色。顺便说 一句,这种 City Hall/Church + 广场,是几乎所有欧洲城市里都有的,名字也大同小异,不外乎Grand-Place, Grote Markt之类,这样的布局,大概和国内许多大学的“主席打车像”+ 中央主楼差不多。
从Grand-Place再往南走,不多远,便是著名的撒尿小童Manneken Pis了。小童虽小,却算是布鲁塞尔最老资格的市民。小童衣服常换,那天却只是光光的在撒尿,后来又去看他时,倒是穿了各式的衣服,有时还手持扫帚,这是后话了。据说以前当地人是把小童当成水源
不知是真是假。附近的商店里,有以小童为形象
标志的各种纪念品,钥匙链、开瓶器、小铃铛之类应有尽有,当然,价格也是不菲的。
市内远些的地方,是欧洲议会,想想还不算太迟,便去看European Parliament。从小童处往东走,经过皇宫和中心公园,不多久就到了。幸好布鲁塞尔不算大,一路上也有众多景点点缀,所以虽然都是步行,倒也不算太累(似乎还没有从清华西南门走到北大小东门累,呵 呵)。
欧洲议会也是一片巨大的建筑群,本人愚钝,找到入口就费了颇多周折,因为是周六,所以显得冷冷清清的,到一座大厦的门口,看见墙上嵌着用不同语言写着"European Parliament"的金属牌,门卫闲着也是闲着,就帮我照张相吧。
呵呵,不能记流水帐了,下次去布鲁塞尔玩了再写吧。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骑行在别处 -- 山中小国卢森堡  
panwl
从Bastogne到卢森堡仍然是山路,不过由于扔掉了大背包,加上自己有意识的估计一下地势,选择一下看起来平缓些的路线,虽然可能要多走许多弯路,但似乎是轻松了许多,带了指南针,也不会偏到哪里 去。
沿着长长的公路,和各种大小车辆一起爬上爬下,看看四周起伏的群山,还是颇有乐趣的。有次想抄近道,经过一片农田,却远远看见一条大狼狗狂奔而来,只好搬着车作盾牌,死死挡住,狼狗虽欺生,胆 子却也不大,只好在离我两米远的地方绕来绕去,狂吠不止。我也只得不停搬动自行车和它周旋。狗的主人对此大概是屡见不鲜了,远远的慢慢走来,招呼着,狼狗只好悻悻的往回跑,却也颇不死心,不时 回头看两眼,此乏走狗是也。
到了傍晚时分,几场雨过后,金色的夕阳照在远远延伸的山路上,路况颇佳,心情也畅快,上坡下坡都有无限的乐趣。衣服慢慢被吹干,心中坦然。
从Arlon进入卢森堡,看到的是美丽的田野,漂亮的小房子点缀其间,这样一个小国,也是颇有童话色彩的。
卢森堡也是二战时期的重要战场,当时的盟军指挥部就建在这里,威名赫赫的巴顿将军也葬在卢森堡的群山中。今天,卢森堡已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00年的人均GDP高达37,100美元。这里的
传统工业是钢铁业,建于1911年的ARBED集团是欧洲第二,世界第四的钢铁巨头。据说新兴的银行业由于采取了比瑞士更为严密的保密系统,也吸引了无数的外国客户。卢森堡的法定货币是卢森堡法郎,
和比利时法郎等值,所以比郎也可在此通用。
穿过几个小城镇,终于到达卢森堡的首都卢森堡城。这是座落在山谷中的一座
美丽城市,虽是小城,有些建筑却也颇为现代,主城区算是在山上,公园剧院购物
区教堂一应俱全。不远处是一座红色的大桥,只有一个大拱,再无别的支撑,跨在
两山之间,据说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在公园小憩片刻,便去寻找当地的青年旅馆。
虽然地图上没有标出,但看看路标,问问当地人,还是在山脚找到。交上720BEF(约15美元),便有了容身之地。比清华的本科生宿舍稍好,四个人一间房,高低床,有公用的水房,可以洗热水澡。吞下一 个三明治,随手翻翻介绍当地的文化活动的小册子,盘算一下明天的行程,便又酣然入梦。
已有1人评分 威望 小红花 理由
xkw8766 + 10 + 2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威望 +10  小红花 +2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骑行在别处 -- 特里尔  
panwl
下一个目标是德国。先前一直是向南,现在从卢森堡城出发往北走,开始时找错了路,到了11号国道上,后来几经周折,终于转到一号国道,绕开山路,出了森林,在平坦的大道上狂奔,一路风景如画。
将近中午时分,一条大河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卢森堡和德国的界河--莫塞尔(Mosel)河了。
青山秀水之间,桥的另一头,立着一面牌子,欧盟图案的中心,是“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我来到了一个伟大的国家。
山谷间莫塞尔河缓缓流过,蒙蒙的小雨中,沿河的车道穿行于树林之间。前方的市镇,是马克思的出生地特里尔(Trier)。
忽然暴雨倾盆,赶到路边的McDrive解决午餐。雨过天晴,不多久便到了市中心。
特里尔是一座古城,于公元前16年由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建立。在戴奥里先大帝重组罗马帝国时,特里尔成为帝国西部的都城,统辖高卢,西班牙,日尔曼和不列颠地区。这里曾是西欧的中心。
中国人知道特里尔,大抵是因为马克思。其实马克思出生后不久,全家就迁到别处了。马克思家的这处旧居已经改为博物馆,在Bruckenstrasse 10号,由于马克思名气太大,这条街的这一段又叫Karl-Marx-Strasse。
博物馆里是马克思的生平介绍,陈列着各种版本的马恩著作,包括中国早年的《共产党宣言》印本。当然也有许多国家共产党领导人赠送的礼物,中国的是华国锋送的中间有马克思像的大瓷盘。房子里安静 而凝重,不知马克思是否曾预见,他的思想,给这么多人带来过希望,激动和幻灭。
特里尔城东北的Porta Nigra,是特里尔古城的北门,高四层,建于公元2世纪,是罗马帝国在德国最重要的遗迹之一。后来和德国人交谈时,才了解到,在他们的心中,这才是特里尔最了不起的地方。
天色尚早,盘算着还可以骑几十公里,于是继续赶路。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骑行在别处(5) -- 云中漫步  
panwl
posted 28 October 2001 12:44              
沿莫塞尔河往北,从特里尔到科布伦茨,称为Moseltal,是德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灵山秀水,天下独绝。
刚出特里尔,找错了路,沿着上坡转了一大圈,觉得不对,问问路人,才明白自己不小心骑到了山中小城Mertesdorf。于是返回,沿河边找到Moselradweg的标志,这是自行车专用的小道,正好欣赏一路
美景.
沿河的山谷上,是大片的葡萄园,看过电影《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的,可以想像一下其中的景象,只是这里的色调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要更清亮一些,不似电影中那么浓。据说这里的土质特别,土壤白天吸收热量,晚上再缓缓放出,造就了葡萄酒特有的醇香。
虽然收获的时节还没到,但丰收的胜景已可预见。
沿河多雨,一路小雨不断,没雨的时候,也是在雾水中穿行。从自行车道换到国道,又从国道换回自行车道;从河的东岸骑到西岸,又骑回东岸;有时沿河有平地,于是可以深入葡萄园,或是穿过不知名的 小镇。云中漫步也就是这样吧。
傍晚时分,又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下了二十分钟,慢慢停下,看看天空,一边还是乌云,另一边,金色的阳光已从白云中透出。经过桥头,驻足观望,山谷中出现奇异的色彩,一道彩虹隐隐现出,接着是另 一道更大的,片刻间,两道完整的彩虹,各具七色,跨于山谷之间,在依然蒙蒙的细雨中,发着美丽的光。我要说,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景色。若有天堂,应也不过如此。
夜色已晚,腹中依然空空。慌不择路,到处找餐馆旅舍。9点多时,看见前方的一片小山坡上,似乎颇有几户人家。慢慢搜寻,一家土耳其餐馆还在开业。松口气,吃点东西,看看电视里,正在放德国足协
杯柏林赫塔对拜仁慕尼黑,好久没看球了.
于是要了瓶Bitburger,慢慢看完。店主很热心,打电话给他的朋友,找到一家小旅馆。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骑行在别处 -- 阿登山区  
panwl
从Marche出发,便进入著名的阿登(Ardennes)山区。二战时,盟军曾与德军在此有过惨烈战斗。著名的电影《巴顿将军》便有许多素材取自此处。
平原地区感觉不明显,到了山区,负重便成了大问题,车后架上挂着两个包,身上背着一个80升的大包,没有自行车道,只好和汽车一起走盘山公路。看着一辆辆汽车从身边飞快驶过,倍感自己老牛破车的 劣势。有时遇见一身轻松,骑着公路赛车的老头,竟也将我甩在后头。只好擦擦汗,再往前赶。下坡还好说,上坡就只能推着慢慢走,自己的帐篷睡袋背在身上,实在是累赘。空中不时有战斗机飞过,发出 隆隆的声音,大概是北约的军事基地就在附近吧。
阿登山区人烟稀少,在中午时经过一个小镇,想想还不算太饿,就没有停下。哪知一路上,好久都又不见餐馆,只有靠巧克力充饥。更要命的是车后的一个包不堪重负,与后架挂接处竟然断掉,临时抢修, 总算固定好,只得指望到了下个城市能够找人修修。
傍晚时分,弹尽粮绝,身上一滴水都没有了,总算望见Bastogne。
Bastogne不算大城,但在二战史上却很有名气。1944年底,德军包围此城,在寒冷的冬天,1944年12月22日,德军向盟军发出最后通牒,盟军将领McAuliffe将军气壮山河的答道"Nuts!",拼死抵抗。后来, 传说中的巴顿将军派军队支援,双方昏天黑地,死伤惨重,德军终于被迫撤退。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Bastogne的一个广场上,也停放着一辆美国二战时期的坦克。实在太饿,无暇顾及,找到一家快餐店,要了些炸鸡薯条之类,狼吞虎咽。
本地是法语区,几乎没有人会讲英文,问问店里的服务员,她也不会,但估计听懂了我的hotel,English之类的话,便找来张纸,写写划划,总算差不多明白。大概是说,城内有家旅店,里面有位Luc
先生,会讲英语,但是他只在晚六点前在店里。唉,难怪法语区不如荷语区发达。荷语区贩夫走卒都通英文,法语区却是如此景象。
自行车要修,不过,找到住宿的地方是当务之急。在城内到处逛,终于找到一家名叫Hotel du Sud的,最简陋的单人间住一宿也要1500BEF(约30美元),没有办法,他们的老板会说英语,只好将就了。
一觉醒来,便去找修车的地方。在市内转了一大圈,只看见卖体育用品的,没看见修车的。只好按照路人的指示,去市外两公里处的一家自行车商店。
算我运气好,店里的老板不会英文,但他的一个懂英文的朋友正好来访,便和我聊了起来。据他说,当地人虽然对美国在二战时期的帮助很是感激,但对英语却不太感冒,可能是讲法语的人的共性吧。他听 了我的骑行计划,大表支持,喊来店里的伙计,在包上钻孔打眼,又找来铁片东锉西锉,竟然差不多修好。想想自己带着帐篷睡袋,太麻烦了,不如和那个大背包一起寄回去,于是又找来一个大纸箱,在店 里人的帮助下,七手八脚封好,晃晃悠悠找到邮局,寄回自己实验室。
一切打理停当,便又赶往卢森堡方向。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骑行在别处(6) -- 猪腿,一公斤
马不停蹄,一日骑到小城Cochem,入住青年旅馆。
在旅馆餐厅吃早点,餐桌上一位胖胖的中年男子突然问我“你们日本也吃牛排么?”“我可是中国人耶。”
他听说我是中国人,立时就来了精神,问这问那。原来他叫Uhing,就住在科布伦茨附近,这几天是带着女儿出来玩。他女儿才9、10岁的样子,英语却也颇流畅了。据说,这一带是不常看见中国人的,所以 误认为我是日本人也就不奇怪了。和他们聊聊天,在市内转转,又独自上路。
从Cochem到科布伦茨,自行车路线总长51公里,路况不错,天气也好,所以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骑到了。市内有座横跨莫塞尔河的大桥,旁边停着颇多游船,于是站在桥头,拍下几张照片。两人骑车过来,远远就和我打招呼,原来是Uhing父女俩,很是热情,要给我当导游。呵呵,真是好运气啊。
科布伦茨位于莫塞尔河和莱茵河的交汇处,于1822年成为普鲁士莱茵省的首都,两河的交汇点被称为Deutsches Eck(German Corner),有一座巨大的雕像,是纪念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建在高台上,虽然年代已久远的,却很是雄伟。拾级而上,俯瞰江面,左边是莫塞尔,右边是莱茵,自己仿佛置身于一条大船。据Uhing先生说 ,雕像虽然雄伟,但却有很多人要求将它毁掉,他们觉得这座建筑是日尔曼人战功的标志,在德国这样一个曾由极端民族主义统治,并让国民和世界受到巨大伤害的国家,这样的雕塑是不合宜的。
在离Deutsches Eck不远处,是一座小小的纪念物,由柏林墙的三块组成,两块上写着日期,“17.Juni 1953”,“9.November 1989”,这是1953年东德工人起义反抗政府和1989年柏林墙开放的日子。勇敢的德国人民,为了自由与繁荣,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中午时分,肚中空空,于是去吃饭。Uhing先生带路,骑出几公里,来到郊外一家名叫Maximilians的漂亮餐馆,据Uhing先生介绍,这里的啤酒是自己酿制的,味道非常。我对啤酒兴趣一般,只是想吃肉。U hing先生便向我推荐Schweinshaxe,这是德国的特产,菜名后分明注着 ca. 1kg字样,呵呵,是重达一公斤的大猪腿。
端上来了,比想像的还夸张,巨大的一只猪腿呈酱色,上面直直的竖插着刀叉,旁边是两个大饭团。爽!呼哧呼哧,吭哧吭哧,呼呼,哼哼,好吃好吃。
酒足饭饱,Uhing先生又主动买单。一面之缘,竟至如此,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辞别父女俩,继续赶路,沿莱茵河从科布伦茨往南的一段,名曰Rheintal,也是著名的风景区。在这条神奇河流经过的地方,有着无数的传说。《尼伯龙根的指环》便有不少取材于此。河流蜿蜒前行,沿途 可见古老的城堡,立在山头。穿行此间,浮想联翩,王子与公主,惑人的女妖,邪恶的巫婆,机智的魔法师......这是一个神话的世界。
豪雨。虽然以前每天也要经历几场,但今天这么大的,还真很少见。全身上下都湿透了,鞋里全是水,身边一闪而过的汽车也溅起阵阵水花,雨却没有停下的迹象。过了传说中女妖居住的Loreley,看见
一人打伞,忙上去问问,比比划划,算是知道附近就有,位置未知。再去找,又浪费了好久,未果。干脆豁出去,再往前骑一个小时。
总算在Kaub找到一家旅舍,脱下一吨重的鞋,倒掉里面的水。回味着大猪腿,得享此美味,淋点雨又算什么呢?
strawhat  ↗贵宾↗  2002-3-27 16: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骑行在别处(7) -- 古登堡与歌德
美因河与莱茵河汇合于美因茨,这里是西方活字印刷机的发明者古登堡的故乡。
从旅馆出发,觉得沿河太单调,干脆把地图扔在一边,自己摸索道路。穿过一些不知名的漂亮的小城镇,也许多花了一两个小时吧,绕来绕去,竟也找到。河的北岸是威斯巴登,南岸是美因茨。推车从桥上 慢慢走过,看看整个城市,是清亮空灵的。
爱书的人,是不会不去古登堡博物馆的。一个大厅里,工作人员轮流用德语和英语讲解演示活字印刷机的操作。旁边摆着大大小小,各种年代的印刷机。别的展厅,是各种古老的印刷物和印刷机,价值连城 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活字印刷本圣经,人称Gutenberg Bible。在介绍世界印刷史的展厅里,当然也少不了中国的毕升了,一座雕像上,他手拿印版,上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教会对于知识的垄断,让不同的思想传播开来.
当人类的思想冲破樊篱时,伟大的时代开始了。不知若干年后,人们谈到今天的互联网,能否也有这样的回忆。
沿美因河,不太远处就是法兰克福。这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德唯一有摩天大楼的城市,人称“德国的曼哈顿”。欧洲央行和德意志联邦银行,德意志商业银行的总部都设在这里,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也 是欧洲最繁忙的航空港。离市区还有几公里,夕阳下远远便可望见摩天楼的尖顶。
虽说法兰克福就在眼前,真要找到市区却也不容易,大概是所有大城市的共同点吧。沿着河岸找了很久,终于从一座桥上过去。
才是傍晚时分,街道上却已很冷清,间或看见几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聚在一起,或是奇装异服,身上纹得稀奇古怪的闲人在街头游走。在别的城市,见到路人,总是可以“Hello”两声,至少点头致意的,
法兰克福却不一样.迎面走来一群小青年,经过时习惯性的对他们“Hello”
一下,却只听见一阵嘻笑和阴阳怪气的几句叫声。夜色渐浓,心里第一次感到紧张,只想早点找个安稳的地方过夜。
总算找到一家要价90马克的,在法兰克福算是便宜了。呼呼睡去。
法兰克福有全德最大的购物街Zeil。我对购物不太有兴趣,但歌德博物馆却不能不看。和马克思的旧居类似,也是一所大宅子,陈设着当时的家具。也有些反映当年风情的绘画和其他艺术品。走马观花的看 看,却进来一大群亚洲的游客,乱哄哄的。反正今天的目标是海德堡,法兰克福的气氛,我不太喜欢,干脆上路。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