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触目惊心的医疗数据泄露震动荷兰! 近百万女性参加宫颈癌筛查 个人信息可能已被黑客窃走 官方紧急发信提醒防范诈骗 在荷兰二维码随处可见 但研究显示 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掉进过二维码骗局 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都可能被盗!
据nos.nl报道,荷兰 Bevolkingsonderzoek Nederland(荷兰人口筛查中心) 宣布,位于 Rijswijk(赖斯韦克) 的实验室 Clinical Diagnostics 遭黑客组织 Nova 入侵。起初确认 48.5万名女性 受害,随后又新增至少 23万例,总数飙升至 71.5万。更糟糕的是,系统内共存储 94.1万名自2017年以来参加宫颈癌筛查女性 的资料,当局已无法排除“全部泄露”的可能性。
🧾 泄露了哪些敏感信息?被窃取的内容包括: 姓名、住址、出生日期 BSN公民服务号 检测结果(宫颈癌筛查相关) 由部分合作医疗机构提供的邮箱、电话
黑客曾将 5.3万名患者(含部分男性) 的数据发布在暗网,随后扬言若不支付 110万欧元赎金,将公之于众。据媒体报道,Clinical Diagnostics 曾支付过赎金,但黑客是否删除数据,至今无从查证。 📩 官方将寄出94万封信为安抚公众情绪并提醒风险,Bevolkingsonderzoek Nederland 表示,所有 94.1 万名女性将在 两周内收到通知信,即便此前已收过一次,也会再发补充说明,明确哪些数据可能被泄露。 ⚖️ 各方反应:调查与索赔齐头并进警方、检察院及隐私监管机构(AP) 已展开刑事调查。 Eurofins(母公司) 至今拒绝正面回应记者提问。 68,000 名受害者 已加入集体诉讼,律师事务所和诉讼基金将代为维权,胜诉后从赔偿金中提成。
⚠️ 风险与警告:谨防诈骗陷阱当局提醒受害者警惕以下风险: 网络钓鱼 ——黑客可能冒充医疗机构发送虚假邮件或短信。 身份盗用 ——泄露的 BSN 和住址可被不法分子用于贷款或注册诈骗账户。 诈骗电话 ——冒充政府、银行或保险公司索取额外资料。
🌍 黑客组织 Nova:疑似俄罗斯背景“Nova” 是一个新兴的俄罗斯黑客组织,惯用手法是: 窃取海量数据 锁死企业网络 以公开数据为威胁勒索赎金
类似攻击已在多个欧洲企业上演。荷兰 KNVB 足球协会 曾因球员护照泄露风险而支付赎金。 📢 荷兰社会的担忧此次数据泄露引发广泛恐慌,公众质疑: 为何如此敏感的医疗信息竟无妥善保护? 是否有更多机构存在相同漏洞? 荷兰是否需要对医疗数据监管“全面升级”?
一名受害女性在社交媒体愤怒写道:“连宫颈癌筛查都不能保障安全,我们还能信任谁?”
✅ 给荷兰华人的实用小贴士收到官方来信时,确认发件人是否为 Bevolkingsonderzoek Nederland,谨防假冒。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附件。 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和信用报告,防止身份盗用。 如收到可疑来电或邮件,立即拨打 0800-6070(警方热线) 咨询。
📌 总结: 这是荷兰近年来最严重的医疗数据泄露事件,近百万女性可能受害。事件不仅揭示了网络安全的脆弱,也引发社会对女性隐私和安全的深度担忧。未来几周,随着警方调查与集体诉讼展开,风暴还将持续。
二维码在荷兰越来越普及:从餐厅菜单、网购支付,到政府公函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然而,便利背后也潜藏巨大风险。荷兰银行 ABN AMRO 的调查显示,多达75%的人不会安全使用二维码,而10%的人已经因此被骗。
诈骗手法也越来越高明。专家 Marco Hendriks 指出,犯罪分子很容易伪造带有熟悉 logo 的二维码,附在信件、停车缴费机或宣传单上,让人误以为正规可靠。一旦扫描跳转到假网站,用户输入的 BSN号、银行资料、住址,甚至直接付款,都可能落入黑客手中。 ⚠️ 骗局案例:假冒政府信件与停车缴费机今年早些时候,荷兰警方就曝光了一种骗局:居民收到貌似来自政府的信件,要求通过二维码“重新激活 DigiD 账号”。不少人信以为真,结果将敏感信息拱手相让。 类似骗局还出现在假冒的政府邮件、停车缴费二维码上。警方特别提醒:看到二维码不要立刻扫码,要先冷静确认来源。 🔍 如何识别和防范“二维码骗局”?其实,扫码本身并不会让你被骗,问题出在你点击进入假网站并输入信息时。专家建议: 检查网址:输入资料或跳转到银行时,先确认网址是否真的是“abnamro.nl”或“rabobank.nl”。 用官方银行App扫码:不要只用手机自带相机,银行App自带安全验证更可靠。 善用工具:可以通过 checkjelinkje.nl 检查二维码链接是否安全。 仔细观察二维码:如果发现二维码是贴纸覆盖、来源可疑(例如陌生传单、邮件),千万不要扫码,应立即上报公司或警方。
📌 华人小贴士在荷兰生活的华人朋友们,扫码支付、停车、餐厅点餐已经很常见。但请务必注意: 🔒 扫码已成生活习惯,但安全意识必须跟上。下次再遇到二维码,先停一秒,确认安全,再动手!
来源:telegraaf.nl,iamexpat.nl,nu.n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