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野牛肉获准更便宜进入欧洲 但荷兰人几乎没人吃… 这场跨大西洋贸易操作 真能激起食欲吗?
据nu.nl报道,欧盟与美国近日达成协议,美国野牛肉(bizonvlees)将以更低关税进入欧洲市场。美国总统特朗普此举意在安抚本国农业选民,显示自己为农民“开拓欧洲销路”。
然而,问题是:谁会在欧洲真正买单? 🇳🇱 荷兰现状:几乎无人问津在荷兰,只有个别高端肉店如 LeJean 和 The Butchery 出售野牛肉,如肋眼、菲力和绞肉。 老板们表示,野牛肉脂肪少、蛋白质和铁含量高,主要受健身人群青睐。但销量微乎其微,仅占门店营业额的约1%。 价格也让人望而却步: 300 克野牛肉末要价超 10 欧元 250 克野牛肋眼甚至高达 25 欧元
难怪不少荷兰人宁愿继续吃鸡肉、猪肉和牛肉。 💰 进口政策调整:美国野牛更便宜?目前,加拿大野牛肉因 CETA 协议零关税进入欧洲,美国的进口关税却高达 12.8% + 按重量收取额外费用。 新协议生效后,美国野牛肉的前 3000 吨进口将享受零关税,超出部分仍按现行关税征收。 这会让美国肉商更有竞争力,但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仍然非常有限,属于小众高端产品。 🍽️ 餐饮业:暂时没戏荷兰屠夫协会表示,大多数本地肉店坚持短链供应(本地采购),不会轻易进口来自大洋彼岸的野牛肉。荷兰餐饮协会也确认,目前没有餐厅在菜单上推出过野牛肉。 即使在美国本土,野牛肉也只是零散出现在特色店铺,而非超市常见产品。
专家指出,这次协议更多是特朗普的政治姿态。野牛是美国的文化符号,象征“美国精神”,通过让野牛肉进入欧洲市场,特朗普希望向农业选民展示“兑现承诺”。 野牛肉进入欧洲市场,看似打开了新大门,但在荷兰,这个价格高昂、认知度低的肉类依旧是小众猎奇食品。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更像是一场政治秀,而不是即将端上餐桌的美味佳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