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个妈妈,在荷兰养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十岁一个五岁,在陪伴她们成长的过程中掉进过不少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此外,我也在荷兰莱顿大学就读过儿童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有儿童与家庭教育硕士学位,在荷兰从事儿童、青少年家庭辅导和父母养育技能培训工作。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教孩子调控情绪? 我相信每位家长都是养育自己孩子的专家,有很多爸爸妈妈已经十分有经验,懂很多育儿知识。今天分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果能带给大家一点启发,我就很开心了。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孩子什么样的行为,让你觉得他/她情绪能调控得很好? 我在荷兰举办这个主题育儿工作坊的时候,有些家长给出了下面的答案: 有的人说,当孩子在进行一项活动,比如拼一个拼图,感到很难,很沮丧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而不是甩手放弃; 有的人说,孩子在比赛或者有竞争性的活动中输掉了, 感到失落、愤怒和受挫的时候,可以保持平静,接受自己的失败,而不是大喊大叫,甚至攻击对手。 有的人说,当吃饭时间到了,喊正在看动画片的孩子关掉电视过来吃饭时,孩子能够平静停下, 而不是赖着不来,大哭大闹。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培养孩⼦情绪调控能力有什么好处,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下面列举几位父母在课堂上说出来的常见好处: 1. 亲子冲突会更少, 关系更加和谐。 2. 孩子遇到困难可以坚持下去,能够在面对失败时积极调整心态,更早从失败中站起来,获得学业事业成功 。 3. 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调节自己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维持良好社交关系。
Photo by stem.T4L on Unsplash 但是,培养孩子情绪调控,往往是父母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次最受关注的育儿主题投票票数最高的一个主题。那么,在教孩子调控情绪的过程中,究竟什么是让父母感到最困难的呢?根据我在家庭辅导工作中的观察和父母工作坊中家长的倾诉,有以下几方面: 父母对情绪缺乏认识和了解,不知道如何去对孩子做情绪辅导。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不知道如何恰当应对。有时因为无法耐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自己的情绪也跟着失控。 孩子经常生气,父母不知道如何预防调节孩子情绪。
我们这次讲座旨在帮助大家解决这三方面困难,这样父母们能够更容易地去帮助孩子调控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对某种刺激或者场景的反应,这种反应会对这个人造成很强烈的影响。 我家大女儿在荷兰打曲棍球,球场上有时候会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场对抗十分激烈,比分持平的曲棍球比赛中,小月的球队在最后一分钟被对方进了一球,以一分之差输掉了比赛。比赛结束时,小月浑身颤抖,十分愤怒,把曲棍球棒扔到地上。她的爸爸喊道:她就不能学着控制一下自己吗? 第二个女孩小菲一声不吭,闷闷不乐地走出了赛场;小洁和小伊呢,则忍不住流出了难过的眼泪。旁边有个家长教训道:都十岁了还在哭,丢不丢人!另外一个家长则说,别哭了。最后还有个孩子说:“气死我了,真想打人。” (名字皆为化名)
Photo by Chinh Le Duc on Unsplash 上面这个场景中的孩子向我们展示了情绪反应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也是最基本的一层,是我们的神经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包括我们身体的所有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应:心跳、血液循环、呼吸、荷尔蒙分泌和神经反应。一个人愤怒时会感到心跳加速,脸上充血。比如小月的身体颤抖,就是神经生理反应的一种。 情绪反应的第二层,是动作和行为的反应。如说面部表情、哭喊、阴沉的眼神或者退缩行为。小洁和小伊的流泪、小月扔掉球棒都是情绪的行为表达;小菲离开球场则是用退缩的行为方式来表达情绪。 情绪反应的第三层,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述自己对发生事件的认知和主观反应,用语言或者文字标识自己的感受:“输了球赛,我觉得很沮丧。”
情绪调控则是指一个人面对某种会唤起我们情绪的场景时,能够控制自己上面三个层面的情绪反应(神经生理/生物化学、行为、认知 )。
儿童情绪调控的发展就跟孩子走路说话的能力一样, 也是后天习得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儿童情绪调控有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完全由环境提供调控。一个小宝宝尿了饿了无聊,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难受孤单的感受,依靠外界力量,比如让父母来给她换尿布、提供食物、给他/她安慰,帮助他/她平静下来。
我们都知道,有的宝宝很容易就会平静下来,有的宝宝则会哭更长时间。宝宝的自我调控能力天生是有个体差异的。 孩子的情绪调控系统开始成熟,情绪调控的任务开始从父母转到自己身上。他们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和意图,告诉父母自己需要什么,借此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反应。但是他们仍然需要父母来帮助调控比较强烈的情绪:“我一个人很孤独,妈妈陪我一起看动画片。” pexels-photo 孩子开始更多地自我情绪调控,父母依然会起重要作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会通过反思自我和环境来进行情绪调控。 当一个7岁孩子打碎了家里的盘子的时候,他会对自己说,“我只是不小心把盘子打碎了,下次会注意;妈妈一向都很通情达理,她会理解我不是故意的,不会怪罪我的。”这样他就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惊慌失措,而是会保持平静,和父母沟通,并做善后处理。他们生气的时候不会打人了,会谈判讲理,会用语言表达;不耐烦的时候不会抱怨,会耐心等待;兴奋的时候不会跳起来,会谈论自己的兴奋心情。 此外,孩子们还开始把内在反应和外在表达隔离开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小学生考试失利后,内心也许会伤心难过,但是外在却表现得若无其事。 孩子荷尔蒙分泌发生巨变,对已经掌控的情绪调控技能形成挑战。有的父母会感觉到他们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好像退步到学前阶段了! Photo by Allen Taylor on Unsplash 每个孩子学习情绪调控的节奏都不相同,就像每个孩子学说话、走路的节奏不同一样。研究表明有三个因素跟孩子情绪调控能力相关: 天生气质和发展阶段:有容易受刺激的气质、语言发展迟缓,注意力缺失、学习困难的孩子都更加容易情绪失调。 父母的养育和环境支持:父母是否会谈论感受;环境中是否有长期慢性压力或者缺乏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的神经系统和天生气质,但是能够在养育方式和环境支持方面提供帮助。为孩子提供清晰的家庭规则和可预见性的日常惯例,孩子知道会发生什么。孩子感到安全稳定,会有更多的情感资源来处理外面不确定的世界。 此外,我们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种特别的辅导,叫做“情绪辅导”,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这些自我调控技能:即你说出孩子当前的情绪状态,如平静、耐心、开心、兴奋、骄傲、沮丧、好奇、尴尬和失望。
Photo by Gabby Orcutt on Unsplash 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帮到孩子呢?首先,通过说出孩子正在体验的感受,你教会孩子这种感受的情绪词汇。一旦孩子学会他们表达感受的词汇,他们就能够和他人谈论自己的感受,也就更容易调控自己的情绪反应。他们也能识别出其他人身上的这些情感,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第二,通过识别并支持你孩子的情绪反应,你能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调控技能,增强他们处理负面情绪的自信心。 在我们分享的短片中,请注意这位妈妈教了儿子哪些情绪词汇。 场景:妈妈问儿子是不是要用勺子做什么东西吃 儿子:哟嘟嘟。 妈妈:你是要用勺子做什么东西吃吗?我们可以搅拌。(笑)搅拌。我想妹妹想要量杯——耶——水凉不凉? 儿子:不凉。 妈妈:你想到水里面去?好的,你的脚会有点冷。好了吗——哇,很滑!是不是很滑?有一点害怕? 儿子:是的,有一点。 妈妈:是有点害怕?冷?这是冷水。好的,你可以进去了。你想把手放进去吗?哦,哗哗哗。 儿子:更多的水。 妈妈:好,你想把这些倒进去吗? 儿子:(尖叫) 妈妈:更多——更多的水——你想进去,看看,感觉怎么样?噢,很滑!噢——滑——噢,有点害怕? 儿子:(大笑) 妈妈:(大笑)哦不,你需要帮忙吗? 儿子:(和妈妈一起笑) 妈妈:哦,有点可怕,哦,还很好玩! 1. 这个男孩学习到什么感受? 通过妈妈的描述,男孩学习识别到自己害怕的感受。 2. 这个妈妈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还可以描述什么其他的情感? 她还可以描述孩子开心的感受。 3. 你会跟孩子描述哪些情感?你的描述既有正面情绪又有负面情绪吗? Photo by Alexander Dummer on Unsplash 场景:一个小女孩请她妈妈帮忙剪胶带 妈妈:好,我帮你剪。我来帮你拿着,你来剪。我这样拿着,你要容易剪一些。是不是很难剪啊?啊,看,你做到了什么? 女儿:我剪断了。 妈妈:你剪断了!你是不是很为自己骄傲啊? 女儿:点头称“是”。 妈妈:你看起来很为自己做到的骄傲。你在很努力的做。你又开始剪了。这次,你成功了!你看起来很为自己做的开心。你在很努力的做。你在剪的过程中很有耐心。你知道吗? 女儿:什么? 妈妈:这对你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讨论问题 1.当你的孩子感到沮丧时,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鼓励他? 2.妈妈侧重描述了孩子的什么情感? 妈妈:胶带长点的时候会更难一点。 女儿:(对粘胶有些泄气)帮我把它展开。 妈妈:怎么了女儿? 女儿:胶带粘住了,我不高兴。 妈妈:好了——我知道当胶带粘在一起的时候会有点令人沮丧。你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尽管你很沮丧,你身体还是很端正平静,你还在尝试,非常有耐心…女儿,你这么勤奋的处理这个胶带,我非常… 女儿:生气? 妈妈:不,一点都不。 女儿:伤心? 妈妈:不,不伤心。 女儿:那就好。 妈妈:(大笑)我很佩服——我很佩服,因为剪这个很不容易。这个胶带非常非常黏。 女儿:很黏的胶带。 妈妈:你之前有点沮丧,但似乎你还是在努力完成这件事,你保持身体端正平静,你很平静。 讨论问题 1. 妈妈主要在侧重哪些情绪词汇? 2. 为什么将女孩的情绪和她耐心而又平静的身体联系起来会有帮助? 这样做能够帮助孩子学习调控情绪的生理反应,受挫时依然保持平静。
3. 你的孩子会哪些情绪词汇? 4. 你用自己的感觉词汇示范了哪些情绪? Photo by Bekah Russom on Unsplash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不知道如何恰当应对? 我们看下面这个场景。 妈妈:不,电视不是给孩子玩的。(她试着把女儿从电视那儿弄走。) 女儿:(喊叫)不!不!不! 妈妈:我们不玩电视。这有本书你可以看。(女儿对书没兴趣,又去电视那儿。) 我们不玩电视,你可以看着电视。(女儿回应的是哼哼唧唧,喊叫声更大了些) 你想玩下摇摇椅吗?(女儿继续站在那儿看着电视。)电视机很好看,但是我们不能碰。你不能碰电视上的按钮。你能看电视,但是不能碰按钮。 (女儿继续表现对碰电视按钮的兴趣,但是对摇摇椅和看书没有兴趣。最后,妈妈把女儿弄走,放在摇摇椅上,女儿以大声尖叫来回应。妈妈把脸转开,避免看女儿,不再和她说话。过来几秒钟,女儿停下尖叫。) 女儿:我可以看书吗? 妈妈:(她迅速重新关注女儿,给她一本书。)这儿有本书讲关于小猪的故事。(翻页)这有奶牛,奶牛会“哞哞叫”。(女儿安静的坐着看书)棒极了。坐着摇摇椅,真是好姑娘。 讨论问题 1.在女儿情绪失控,大声喊叫的时候,这位妈妈怎样忽视她的喊叫声的? 转过脸去,没有眼神接触,语言交谈。 2.妈妈是怎样强化小女孩变得平静的行为的? 女儿一安静下来,妈妈立刻给予积极关注,并赞扬她的正面行为。 Photo by Stephen Andrews on Unsplash 如果孩子经常生气,负面情绪较多,父母该怎么预防和减少孩子负面情绪?
通常内在的想法会激化、甚至引发负面的情绪,如愤怒、沮丧、恐惧或者丧气。这些想法叫做自我对话。一个感到丧气的孩子可能会对你说,我很笨,我总是做不好,或者说我讨厌你。
前面的例子中,小月感到生气可能是因为她认为守门员没有好好守住球;小菲不生气可能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反正不是很会防守,总会失球的。这些都是消极的自我对话,所以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如果她们的自我对话是这样的: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下次我会做的更好;或者说,我能够做到了,我只是需要更多练习,每个人都会失球的。这样,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都会发生改变。 pexels-photo 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内心有很多消极的自我对话,相对于拥有积极对话的孩子,他们更容易生气。因此,你可以教你孩子平静下来的想法, 换个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重获掌控。但是,不要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去教他,那样会火上浇油,更加刺激他情绪化。尽量在日常生活中提前进行示范和引导,帮助孩子积极的自我对话,那样他们遇到问题时就能够自主调控,减少负面情绪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之前,我想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问题,根据上面分享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我们在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父母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呢?欢迎在留言区里面发言讨论。 (以上部分内容源自惊奇岁月父母培训,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附录:六类常见情绪词汇 1.快乐类 高兴:愉快而兴奋。 好受:感到心身愉快,舒服。 开心:心情快乐、舒畅。 快活:快乐。 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 愉快:快意,舒畅。 安宁:(心情)安定、宁静。 安然:没有顾虑,很放心。 随心:合乎自己的心愿,称心。 幸福:(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2.悲伤类 悲酸、悲辛:悲痛辛酸。 哀伤、哀戚:悲伤。 哀痛:悲伤、悲痛。 悲怆:伤心难过。 惨苦:凄惨痛苦。 苦涩:形容内心痛苦。 凄惨:凄凉悲惨(凄:形容悲伤难过)。 伤神:伤心。 酸楚:辛酸苦楚。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 3.惊讶类 吃惊:受惊。 惊讶:惊奇诧异。 震惊:大吃一惊。 受惊:受到突然的刺激或威胁而害怕。 发慌:因害怕、着急或虚弱而心神不安。 恐慌:由于担心害怕而慌张。 心慌意乱:形容心神惊慌忙乱。 惊喜:惊和喜。 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惊恐:惊慌恐惧。
4.愤怒类 愤慨:气愤不平。 愤怒:生气(激动到极点)。 恼火:生气。 气愤:生气,愤恨。 敌视:当作敌人看待,仇视。 可恨:令人痛恨,使人憎恨。 可恶:令人厌恶恼恨。 厌恶:对人或事物产生很大的反感。 憎恨:厌恶痛恨。 不快:心情不愉快。 5.恐惧类 恐慌:由于担心害怕而慌张。 诚惶诚恐:惊恐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 惶惑:因不了解情况而害怕。 惊恐:惊慌恐惧。 惧怕:害怕。 畏惧:害怕。 畏怯:胆小害怕。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6.恶心类 别扭:不顺心。 不爽:心情不爽快。 烦闷:心情不畅快。 难受:心里不痛快。 窝火:有委屈或烦恼而不能发泄。 窝囊:因受委屈而烦闷。 嫌怨:怨恨,对人不满的情绪。 嫌恶:厌恶(嫌:厌恶、不满意)。 嫌隙:因彼此不满或猜疑而发生的恶感。 嫌憎:嫌弃厌恶。 若你觉得此文有价值,欢迎转发!
鳳望在荷兰由在欧洲荷兰学习、工作、生活多年的留荷人士创建,致力分享荷兰教育、留学、工作、生活见闻与资讯。立足欧洲荷兰,搭建中荷教育交流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