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版《深夜食堂》上映立马引起了一片吐槽,可以说是拉低了翻拍电视剧的水准,比《小时代》还低2分,只有2.5分。豆瓣网友更是齐刷刷给出了1星的评分,吐槽尴尬浮夸的演技,不接地气的食堂。
中国的电视剧一直都在讨论教育、家庭、社会、生活问题,但从来都没有搞清楚。这次连中国人最拿手的美食都讲的不清不楚,真是气人。
日式浴衣、木屐、居酒屋、刀疤……虽然日版说不允许更改食堂老板的穿着,但整个华语版深夜食堂,也一点都没有感受到本土的气息啊。 中国的“深夜食堂”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中国的“深夜食堂”应该发生在晚上十点才出现小灯晃着的安徽料理,啤酒瓶碰撞烤串滋滋响的大排档,大汗淋漓面红耳赤的火锅店,还是24小时不关门永远有热乎关东煮的便利店。
每个深夜都有一群人,他们咗着酒,把憋了一天的话一口闷掉,又忍不住想要诉说,把故事当作下酒菜慢慢消化。
- 家楼下永远热闹油腻的大排档 -
《舌尖上的中国》写着:繁华都市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境,露天的滚油旺火、深灶铁锅、烹炒出浓香四溢的街头料理,晚归的人们把这里当作深夜食堂——大排档。一个人、一群人,男人、女人,没有一对一的老板店员,每个桌子都有一个故事。
(▲图虫@陸穗 摄)
@大抽:大三暑假和一群朋友在敦煌旅游,晚上刚从鸣沙山回来去夜市吃宵夜。我们点了一扎啤酒,几盘烤串,还在路上“捡”了一个单独出行的小伙伴。一群从天南地北来的人坐在一张桌子上谈天说地,旁边桌的人点了一首萨克斯名曲《回家》,我们就在旁边蹭听。当时感觉世界都安静了,只剩下这首歌。那时候旅游是纯粹的,生活是无忧的。如今毕业3年,当年的小伙伴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现在的旅游只是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
@月半大魔王:楼下的大排档除了过年以外几乎每天都是爆满的,老板负责烤串炒菜,老板娘负责收钱打扫。来吃的人大多是小区的邻居,虽然没有什么劲爆的大新闻,但是几桌拼一起总能听到一些小八卦。老板娘不仅掌握了大家的口味,也掌握了整个小区的婚恋情况。
@六一不是儿童节:去年夏天应该是人生的低谷吧,工作室快倒闭了,两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发,女朋友要去外地发展提出了分手。叫了两个朋友出来吃宵夜,聊了些无关痛痒的话。这个时候旁边来了两只流浪猫,大肚子的猫妈妈带着一只奶猫,我也没带猫粮,顺手把烤串用水洗了洗去喂它们。边喂边说:“我家那只猫也是我在夜市上捡回来的。”再想想,再低谷也得为了猫好好活下去,它只有我了,我也只有它。 @特雷泽凡:刚交完了论文答辩,学生生涯就算画上句号了吧。我们几个关系好的男生寝室组队去校门口吃宵夜,喝酒撸串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喝的少,其他几个哥们儿发了疯似的对吹。我在旁边边录像边发朋友圈,笑着笑着就流了几滴眼泪,妈的,真丢人,不就毕个业吗,又不是再也见不到了。
@高冷是我的日常:去年夏天辞职回家待了几个月,也没接下来的打算,我爸什么都没说。有天我俩去夜市吃宵夜,他点了瓶啤酒,我很不喜欢他喝酒就开始训他。他还是没有反驳,说了些别的:“爷爷奶奶身体都不好了,你辞职休息就多去陪陪他们。爷爷有点老年痴呆,经常往外跑,我就去找他。有一次找了四个小时,最后把他背回家,他还在傻笑。”那个时候,爸爸的眼神是有些呆滞的。我才发现话少的爸爸是一个人消化了所有压力,酒成了他的催化剂。“接下来去哪里工作都可以,外面的世界肯定比小县城更好,家里永远支持你。” - 有朋友才敢去吃的火锅店-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有人说一个人是不敢去火锅店的,孤身一人点个鸳鸯锅,看着就可怜,他们爱好一群人热闹。但也有人偏爱一个人享受滚烫的油锅,七涮八涮,倒也快活。火锅店就像江湖,热烈中夹杂着惆怅。
(▲图虫@沉默的社畜 摄) @爱逗儿:我有一个朋友可以说是殿堂级别的吃货了,超爱吃火锅也超会吃火锅,每次都会让她给我们配味碟,还会严格遵循涮火锅“七上八下”的原理。后来喜欢上了一个男生,嫌弃她有点胖,她就开始各种节食减肥,火锅自然也是不跟着我们吃了。有天她发微信我:“减肥真的好难啊,我真的好想吃火锅。”我回了一句:“傻姑娘,喜欢你的人不会嫌弃你胖,而是陪着你吃遍全天下的火锅。”
@lululululu:我和老公相识在朋友组的火锅局,恋爱三年我们登记结婚了,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就去吃火锅。今年是第5年了,我们又去吃火锅,他说:“时间怎么这么快呢,怎么就和你吃了这么久的火锅?”我说:“怎么,吃够了?”他笑笑:“没有,就是吃不够呀!”那时候觉得,就是他了。
@Real_pcyyyyyy:去年吧,《火锅英雄》刚上映和大学室友一起去看的。看完了,我们都在说在重庆开一家洞子火锅,白天睡觉、晚上营业,谁写公众号宣传,谁负责研制底料,谁负责收钱。那年夏天,我们也正巧毕业。我留在重庆当个小白领,其他人有的回了老家考公务员,有的出国留学,有的还在二战考研。后来啊,重庆真的开了一家“老同学洞子火锅”,但跟我们没多大关系了。
@MU:有天晚上和朋友去吃火锅,隔壁桌只坐了一个妹子,点了很多吃的。老板过去问她是一个人吗,点太多吃不完会浪费哦。妹子说就她一个人。后来妹子边吃边说:“好辣啊好辣啊,为什么一直流汗呢?”我瞥了一眼,她分明擦的是眼泪,一个人来吃火锅的人真的算很勇敢了吧,还有什么事过不去呢。 - 每天10点必出现的安徽料理 -
一个人,一台车,一盏灯,一个固定时间,每个城市的街边总有个夜间才会出现的“安徽料理”。炒粉、面筋、烧烤他们都有,偶尔还会携带一张折叠桌小板凳,让你能坐下吃完再走。这里常常是深夜失眠党最佳去处,裹着睡衣买完就走,偶尔闲聊两句,填饱肚子最重要。
@彭阿南:有天晚上准备和几个哥们去网吧开黑玩游戏,自己先去路口“安徽料理”点了份炒粉打包。老板娘边炒边说:“我儿子也和你差不多大,但我去年过年没回家,不知道他长多高了。”说完把炒粉递给我,突然觉得沉甸甸的,转身准备跑的时候,她在身后喊:“慢点跑,过马路注意安全,早点回家,别让妈妈担心。”后来G20整改市容,我就再没看见她的摊位了。
@River:小区后门的巷子,每晚都有家安徽料理亮盏灯停在那。周围是修地铁的工地,也不知道有没有生意。有天加班回去买了几盒酸奶,路过摊位看见一个小朋友趴在小板凳旁睡着了。老板在旁边招呼客人,偶尔看他两眼,我默默放了一盒酸奶在小凳子旁,希望小朋友有个好梦。
@易洋千玺未公开的圈外女友:大学在校外的便利店兼职,经常上夜班到凌晨1点,距离回校的早班车还有4个小时。所以下班后会和一起当班的同事去吃安徽料理,这也几乎成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夏天一人一瓶冰镇汽水,冬天冷的边跺脚还继续吃,吐槽奇葩顾客、聊聊今日八卦,有一次我们居然吃到了晨光熹微。摊位的老板娘虽然每天面对油烟,但皮肤依旧白皙,而且人也特好,还会记住我们每个人的口味。对我而言,安徽料理是比小龙虾和沙县小吃更有意义的存在,虽然毕业之后再无“安徽料理之约”。 - 24小时接收你所有情绪的便利店 -
在陌生的城市唯一会为你一直亮着的那盏灯,就是便利店了吧。无论你多晚走进店里,都能听到机械响亮的“欢迎光临”,好像自己真的会被重视一样。有人加班到凌晨来店里泡碗面,有人热个便当默默在窗边吃着,反正大家互不相识也不会打扰,深夜的便利店就接受了所有的情绪。 (▲昊昊HOWHOW 画) @丸子不是樱桃:大学时在学校的便利店兼职上夜班,进来一个姑娘应该是失恋了,边打电话边哭。买了包烟买了瓶啤酒准备走,我翻出一包自己还没拆封的手帕纸递给她,说这是消费满20元送的。她迟疑地看了看我,伸手接过说了句:“你真好看,谢谢你。”
@你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海螺呢:有天晚上失眠去楼下便利店买吃的,看见一个小伙子穿着白衬衫西服裤坐在窗边吃泡面打电话,而且还故意吃的很大声。“嗯爸,我在家自己煮面呢,今天啊,卖出去房子了啊,下个月又有提成的。我在这边很好,别担心我啊,下个月放假我就回家。” 所谓的“深夜食堂”,哪里需要华丽精致的居酒屋来装饰,也不需要浓妆艳抹的明星粉饰。可能是一盏电灯,一张折叠桌,三四把塑料板凳就能打造出来。来吃的人或许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八卦笑料才好下酒。
(▲图虫@Homway 摄)
如果说非要拍,也许按照这位知乎网友说的拍才是中国的烟火味吧。
@张弛(知乎):要想拍好中国版得让黄渤来演,就开个胶东海鲜大排档,再卖些烤串、花毛、啤酒、鲅鱼饺子。 管虎、徐铮、沈腾加班后来这吃吃毛豆、吹吹牛B、摔摔酒瓶子~
黄渤端着一盘炒蛤蜊出来呵斥到“吵吵什么,那三个大嫚都叫你们吓跑嘞。” 镜头一转,秦海璐、马丽和贾玲三姐妹白了一眼黄渤,说到“滚犊子吧,就他们仨小鸡仔,敢吹一瓶不?” 这时候闫妮推门进来“哟,咋还没收工咧黄老板,你可好久嚒去额店里坐坐了~” 前后脚,城管张译伸了个头进来,“黄师傅,您门口的烤架明天赶紧撤了吧,最近封堵开墙打洞,查的严。” “俺这是租的六爷的房子。”
“六爷也不好使,上面文都发了。哟闫大姐也在呢,你那客栈的门脸估计也得重新整整。” 说完也不多坐,抓了把毛豆,走了。
谁还没有个深夜食堂呢? 我自己泡碗面都能把自己温暖哭。
文章来源:灵感生活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