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25年,一位希腊探险家来到荷兰沿海地区游历后,感叹道在荷兰沿海地区,相比于战死,死于抗击海水的人要更多。
这是由于当时在荷兰沿海地区,被海浪卷走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成千上万的当地居民都是因“水”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荷兰作为欧洲最低的国家,几乎半个国家都处在海平面以下。
而荷兰国土80%以上都是河网密布的冲积平原,多条河流再次汇聚,随后流入大海。因此,荷兰的水资源一直很丰富充沛。
由于过低的海拔,每到雨季,河流就会溢流,导致北海海水倒灌。
整个荷兰只有东部和南部一些海拔较高的地区才有可能幸免不被淹没。因此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向中南部移居。
但是日子要想过下去,人们需要粮食填饱肚子。为了求生,聚集在高地上的荷兰人下山,向荷兰中北部迁徙。
因为在中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时常被薄薄一层海水覆盖的沼泽。有沼泽就有湿润肥沃的泥土,是开发肥沃农田的宝地。
就此,荷兰人一代又一代,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想方设法,抵御各种自然灾害。
公元前500年左右,最早的低地农民在沼泽地建立了新的农业体系,依靠建造第一批堤坝,成功保护了农田。
这些第一批的堤坝高度都不到一米,只能防御少量的海水侵袭。后来,通过不断改善堤坝的木质结构,建造更高的堤坝,抵御汹涌海水的技术和策略也日益进步。
但仅仅只有堤坝还不能万事大吉,还是会遇到冲破堤坝的汹涌浪潮,而且日复一日经历风吹雨打的堤坝也会磨损,导致防御能力低下。
为了不让脆弱的农田遭到破坏,荷兰人通过在木结构外加上了夯土等各项技术,不断地对堤坝的功能性和防御性进行改良。
后来,到了18世纪,随着荷兰贸易经济蓬勃发展,荷兰用一笔不菲的开支进口了用于铸造堤坝的石头,增强了堤坝的防腐性。
而如今,橙子们🍊更熟悉的防御海水的工具风车其实是15世纪出现的。
当时荷兰人为了种地,开发农田,先用堤坝围住一块海域,然后将海水抽干,露出大陆架,再用淡水把盐碱冲走。
而这些大陆架往往都低于海平面,只能用外力排水,因此风车便应运而生。
风车对荷兰开发农田,开辟疆土贡献巨大,因此也被引为荷兰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