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作为HT废话最多的外聘导师,阿姆彭(王)于(宝)晏(强),我做了一个很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

自费(请督促HT结算一下工本费)请一家外聘猎头公司的二十一名Recruiter,吃了顿饺子。

饺子的主要构成,是威士忌包伏特加。

趁着他们吃得香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纠缠我很久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求职,感觉效率没有老外效率高呢”

Recruiter们给出来了我一些……和直观常识相反的回答。





NO.1 过分激动

这是吐槽火力最集中的一个点。

在大部分写的motivation letter或者与HR沟通的邮件中,中国人的形容词和定语从句叠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非常开心收到你的回复,让我的一天都精彩了起来”;
“很想要这个机会,我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
“这公司这职位就是我一生所爱,我从幼儿园开始的梦想“。

换成英文,一种肉麻感油然而生,经常把可怜的recruiter看的老脸通红。




点评:

求职和招聘,是职场上的一种日常行为。而职场的一个大忌,就是情绪化。

保持职场的热情,是必须的,但是不应该做到类似于跪舔的节奏。尤其是在招聘邮件的回复中,不是向主公倾诉忠诚的地方,而是要在与HR沟通中展示出“我虽然刚毕业,但不是职场菜鸟”的人设。





NO.2 太有礼貌

这是面试环节的吐槽主话题。

中华礼仪是非常悠久的传统,尤其是在礼貌的细节上是非常注意的。凡事过犹不及,尤其是在很多欧洲的Recuiter看来,有些中国留学生的面试,实在是礼貌到了尴尬的境地。

和大家聊两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例子

第一个,是面试非常得顺利,要出门的时候,咱们可爱的留学生突然转身,给会议室里面的几个人鞠了一个躬。吓得这几个人,有一个呆若木鸡地坐着,一个赶快想站起来回礼却把椅子撞倒了,一个问了一句”You are from China, right? Or Japan?”

第二个,是参加manager面试,之前和Recruiter聊得很好,就溜到了HR的办公室,放了一罐茶叶在她桌上,留了一张感谢小纸条。



点评:

与邮件沟通相反,面试的时候不光是要卖自己的“硬实力”,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考察“软实力”。公司希望找的,是能很容易融入团队的人。在面试的时候太过”有礼貌”,容易给人距离感。

我的亲身经历是,我在面试的时候,manager问我五年规划是什么,我开玩笑的说,五年以后取代你,霸占你的办公室和你的咖啡机!

manager:好……

开始工作了以后,manager给我讲,就这个回答,当时就决定录取了。

因为放松,因为chill,因为在正式的面试中有非正式的良性互动。






NO.3 不挑食

这也是中国留学生的标志性动作之一,一个公司投多个职位,而且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职位。

可以想象Recruiter的懵逼感。

精致一点的,每个职位都针对性的修改了CV和motivation letter,让Recruiter感觉自己面对的是精分了的人。粗糙一点的,一份资料打遍天下,让Recruiter觉得每个职位都沾点边,每个又都贴不上。



点评:

站在自己曾经也是留学生的角度来看,其实我是非常理解“一司多投”行为的。一个学金融的中国留学生,投金融岗位是因为专业技能,投HR是因为爱好,投战略是觉得装逼,投财务是因为听说很容易拿offer,投金融科技是感觉最近很火。

另外一个出发点是,毕竟大家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很难说自己有个明确的职业爱好,那就都试试,看看哪一个能给offer。尤其是search year快结束,身边小伙伴都有着落的时候,这样的现象最明显。

中国留学生一个基本假设是:面对大公司,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招聘部门,我多投投也无所谓,是把我不同层面的优势展现给不同部门的人看的。

But,大公司有系统,中小公司有沟通密切的人力部门,要绕过去难度不小。而且带着“我刚毕业我自己也不清楚,您更专业麻烦您帮我看看哪个合适”的心态,是没办法让日阅百份简历的HR心软的。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义务来帮忙你做选择嘛。




—— The End ——

这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喜欢HoiTalent这位阿姆彭(王)于(宝)晏(强),可以多多给文章留言,一起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