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美女小编 于 2018-5-11 15:17 编辑
今天, 全球媒体都在等待一位104岁老人的死亡。 “一个人应该自由选择余生, 如果有人选择自杀,别人不应该干涉。”
我很健康,但我选择从容告别人世 今天,一位名为大卫·古德尔(David Goodal)的104岁老人,吸引了BBC、CNN、彭博新闻、纽约时报等国外主流媒体的报道。
就在5月2日,澳大利亚珀斯国际机场。这位年逾百岁的老人坐在轮椅上,和其他行色匆匆的旅人一样,他和自己的亲人一一拥抱告别。
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往瑞士结束自己的生命,确切的说,是让自己
有尊严的死去。
而就在今天(当地时间10日中午),他在瑞士接受了自愿安乐死。
在安乐死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 “很遗憾我活到了现在的岁数。我并不开心。我想死。死亡对于我并不是特别伤感,但是如果想死却不能死,那才是悲惨。”
说实话,在这个人人都想多活几年的时代,这位身体健康的老人为什么这么做呢?毕竟活过百岁,而且头脑灵敏,相对健康,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古道尔是全澳洲最长寿的老人,还是一位权威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曾在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担任讲师,在过去的70年里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年轻时候的古道尔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古道尔拥有三个博士学位,并于2016年获得表彰为该国作出卓越贡献人士的澳大利亚勋章(Order of Australia)。 102岁的古德尔博士被授予勋章
在自己职业生涯这条路上,古道尔可谓是学到老活到老的典型例子,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2016年,古道尔在自己102岁高龄时,还将自己工作的西澳埃迪科文大学告上了法庭,只因对方担心他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准许他不用再来上班,而他却坚决认为,年龄不是阻碍我工作的事! 对于年迈的古道尔来说,上班并不仅仅意味着发挥余热消磨时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和他人聊天、交流的机会。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的退化让他放弃了很多之前喜欢的运动和爱好,就连他很热爱的戏剧和打网球,都因为身体的原因所停止。
古道尔非常喜欢出演戏剧
与此同时,他还见证了身边熟悉的同龄伙伴的离世。这些事无不一点点折磨着古道尔的内心,也构成了他日后不开心的所有原因。
一次在自己独居公寓中跌了一跤、直到2天后才被人发现,这个事件更加速了他决定死亡的决心。
谈到“死亡”这个话题,古道尔表示,他对死亡的前景既不感到恐惧也不悲伤。古德尔曾这样理解自杀, “我的感觉是,像我这样的老人应该拥有完全的公民权,包括自杀的权利。”
“一个人应该可以自由选择余生,如果有人选择自杀,我认为别人不应该干涉。”
其实早在20年前,古道尔就已经是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组织“解脱国际”(Exit International)的成员。在对生活现状越来越不满意的情况下,古德选择要在仍有自主能力时,主动结束生命。
位于巴塞尔Life Circle诊所的床位,古道尔将在此终结他的生命
在“解脱国际”的帮助下,古道尔的“安乐死之旅”安排的犹如一场真正的旅行一般充满温情:
先是成功在网上众筹到足够的费用,让他可以舒服地搭乘商务舱前往欧洲,在机场和所有的家人温柔告别,之后先前往法国波尔多探访亲戚,再到瑞士巴塞尔。
今天(5月10日),古道尔将在瑞士一家诊所执行安乐死,当医疗人员问及有没有感到后悔的时候,他坚决的回答:一点都不后悔,并且还表示希望能够听着《贝多芬的第9交响曲》死去。
相爱73年,死也不放开你的手 前几天,大家的朋友圈一定还曾被一对相守73年的老夫妻的“爱情故事”刷爆了吧?
70多年前,年轻英俊的海军军官乔治,对明媚娇艳的雪丽一见钟情。如童话一般的相遇,让乔治认定:她就是这辈子,要厮守一生的女人。
仅仅相识6天,乔治就向雪丽求婚,而雪丽竟鬼使神差地答应。
如果说喜欢是一见钟情,那爱就是细水长流。两人看似草率的决定,却执子之手再没放过,一起走过73年风风雨雨。
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乔治都会提前为雪丽精心准备别样的惊喜。七十三年,每年都如此,每年都不同。
一晃两人已步入钻石婚的年纪。眼看儿孙满堂,家庭和睦,两位老人都感慨这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然而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有尽头。94岁的雪丽身体每况愈下,开始时被类风湿关节炎折磨,手肿胀到发紫。
紧接着心脏又出了问题,2016年她心脏病发作,差点死在手术室。医生几次极限抢救,才把她从鬼门关拉回。
因为病痛,好端端一个人只能躺在病床上呻吟,这让两位老人心里都十分难受,他们开始认真考虑“死亡”这个问题。
而彼时加拿大恰好已经通过了《医生协助死亡合法化》,经过两位医师的评估,两位老人糟糕的身体状况,符合安乐死的标准。
对两位老人而言,死亡已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人生的尽头,相守一生却不能彼此守望到头。
荷兰91岁老夫妻选择“同生共死” 几乎是同样的故事,在荷兰也曾经上演。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去年的报道,鹣鲽情深的91岁荷兰夫妇——尼克·爱里德尔霍斯特与特里斯·爱里德尔霍斯特,在共度65年的婚姻生活后,同时接受安乐死 ,一同辞世。
这对老夫妻时年同是91岁。2012年,丈夫尼克突发脑溢血,此后,他的行动大受限制。而妻子特里斯同样开始难以行走。此外,她还出现了失忆症状。
两位老人签署了安乐死协议,并分别在“临终诊所”(End of Life clinic)里度过了6个月。这6个月里,心理学家、精神治疗师和医生联合对他们进行评估,确认他们真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后,他们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安详离去。他们的女儿说,“他们深情地吻了对方,然后安详地牵着手离开了。一起离世,是他们最深切的愿望”。
荷兰安乐死并不容易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同性恋及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荷兰一度被世人称为“最宽容的国度”。
资料显示,2013年,共有4829名荷兰人在医生的帮助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每28个过世的荷兰人中就有一个是安乐死,这个数字比2002年增加了3倍。调查数据显示,有超90%的荷兰人支持安乐死。
但其实在荷兰想要安乐死并不容易。
首先,申请安乐死的患者必须符合“被无法忍受的疼痛所折磨”和“无减缓治愈的希望”两大要求。在现实生活中,80%的安乐死申请者是癌症患者。还有一些是植物人。
你也许不信,所谓的那些“失恋、失业、失身”的痛苦比起癌症晚期的人们来说,什么都不是。
其次,安乐死合法毕竟是在荷兰的法律规定。所以除自身病症之外,你还需要“荷兰居民”的身份来获得安乐死的资格。
对非荷兰国籍的人士,在荷兰居住超过4个月也可以算符合这一条件。
同时,荷兰的法律也规定:安乐死的意愿必须由患者本人传达(16岁以下的儿童还需要同时征得父母的同意)。也就是说,病人的至亲与主治医师都不能帮病人做出安乐死的决定。
然后,提交了安乐死申请的文件也不是签字就生效的。文书起草并签署之后,必须要经过医生或安乐死机构的承认,并且及时地根据法规更新,才能有效。
写在最后… 安乐死在荷兰实行的16年以来,虽然帮患者免于遭受病痛的折磨,但其引发的道德质疑和争议却从未停止过。
有宗教信仰的人认为安乐死是对生命的侵犯与亵渎,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对生命的尊严的维护;
有人觉得安乐死给医生带来了道德上的困扰,违背了医生的救死扶伤的本质,也有人觉得让痛苦的人解脱也是一种积福;
有人觉得安乐死会被钻法律的空子,成为一片灰色的法外之地,同时也有人建议简化安乐死的规章,就算不是重症病人也应享有安乐死的权利。
在人们繁杂的思辨中,这一年,又有几千份安乐死申请提交到了医疗机构。
死亡,一向是人们所忌讳的字眼。大部分都只意识到有尊严地活着,却很少人去领悟如何有尊严地死去。
安乐死,是轻贱生命,还是尊重生命,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但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在能独立自主的时候,参透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价值。
无论生死,尊严是人生最珍贵,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
文章综合整理自有料谈资、海外文摘杂志社、腾讯新闻、insight视界、世界华人周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