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美女小编 于 2018-1-22 17:24 编辑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国侨网(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冉文娟
腊月已到,二十多天后就是农历春节了, 在海外的你,今年过年回国不? 在国外生活久了的华人很清楚, 在海外过年,根本挠不到思乡的“痒处”。 虽然华人圈里的庆祝活动并不少, 可过年少了父母亲人,少了除夕夜的鞭炮, 少了街坊邻居互相拜年问候,哪儿还有什么年味儿呢。 想想春节返乡, 亲朋好友围炉而坐,打打牌, 聊聊家常,吃顿年夜大餐…… 幸福感一定倍增。
可向往归向往,回国过春节,麻烦事儿也不少。
在美国生活的一位华人就很无奈。 虽然父母期待,可他还是决定留在当地。 他说: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回……
在国外就被认为混得好,红包礼金少了没面 因为在长期在国外,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亲朋好友。 好不容易回趟国,礼数一定要周到, 七大姑八大姨,漏了哪个都不合适。
来看看这位华人朋友算的账: 两个叔叔、三个姑姑、三个舅舅,一个姨, 只要春节回家,这几位长辈一人2000块,还不算礼品。 他们的孙子孙女一句“过年好”就是500块钱。 我家的长辈都已经80多岁, 爷爷、姥爷、姥姥,每人5000块。
因为自己在国外工作, 在亲戚朋友眼中,赚的是“美元”, 妥妥的人生赢家,给个丰厚的红包理所当然。 这位华人表示,“ 甚至打牌输钱了都得高高兴兴, 因为我赚的是美元……” 除了给红包, 过年期间遇上的婚礼、宴请等 也免不了掏腰包。
在我没回国期间自己家长辈生病的, 同学结婚的,比较要好的父母生病的,都得花钱, 我之前有一次回国,在家一个月看了三个病人, 参加了两次婚宴。
虽说总是以“反正也不经常回家, 多花点就多花钱吧”来安慰自己, 可是一算账, 回国过年半个月,竟然花掉了近两万美元……
当上“国际搬运工”还费力不讨好 如果国内的亲戚朋友提前知道你要回国, 那么,下面的这番话大概是免不了: 听说你要回国了?太好了! 我要XXX、OOO和QQQ, 麻烦帮我捎回来! XXX听说特别好用, 正好你这次回来,顺便帮我买两个吧~ 帮人代购,一件两件的倒也没麻烦多少, 可一旦数量很多,自己也就成了 不折不扣的国际搬运工。 各种大牌包包、化妆品、保健品…… 当把这些代购物品塞进行李箱, 自己归乡的好心情大概都被疲惫所代替了。 搭时间、卖力气不算, 代购这活儿有时还费力不讨好。
就拿汇率换算来说,汇率时高时低, 又不好锱铢必较,不少人通常会直接抹去零头。 但即使这样,没准还是有人不领情, “某某好像买的比你的便宜。” 要是一不小心买错了型号、款式, 那可就更尴尬了。
在国外有门道,能不能托你办个事儿? 在国外工作生活,在一些亲戚眼里, 算是有门道有路子。 于是,托你办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
某姨:“我孙子学习特别好, 他爸妈准备送他到美国读书, 到时候你帮忙照看照看。” 某舅:“在美国打工是不是赚钱特别多, 我朋友家的孩子想过去呢, 你能帮忙给介绍工作不?” 其实,华人在国外打拼, 能自己站稳脚跟已是不易, 未必每个人都有能耐、有精力帮别人一把, 更何况是照顾孩子丶 帮忙找工作这些责任重大的事。 可有些亲戚偏偏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回国过年的烦恼, 可每年春节,还是有大批华人不远万里携家带崽回来, 只为享受阖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就像一位海外华人所说:
因为父母在这里,家就在这里。 这里有培育我们的土壤,这里承载我们的记忆。 花同样的钱, 我们无法获得旅游时惊为天人的风光, 但吃完团圆饭, 懒洋洋窝在沙发一边烤火一边聊着天, 便在那总爱溜走的时间里 抓住了某一个足以让后半生铭记的片刻。
因为父母在这里,家就在这里。 这里有培育我们的土壤,这里承载我们的记忆。 花同样的钱, 我们无法获得旅游时惊为天人的风光, 但吃完团圆饭, 懒洋洋窝在沙发一边烤火一边聊着天, 便在那总爱溜走的时间里 抓住了某一个足以让后半生铭记的片刻。
今年春节,你决定在哪儿过年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