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北美留学生 微信ID:NADaily
19日,微博网友@我有一头小毛驴儿我从来也不骑 爆料, 近日,她在美国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的官网给妈妈买了一件礼物, 希望在卡片写上“love you mom”。 结果,收到的卡片上却写着“FCK U”(F**k You), 博主表示非常愤怒,怀疑对方种族歧视。 留学生买雅诗兰黛疑遭种族歧视 @我有一头小毛驴儿我从来也不骑 的微博资料 显示是该网友是江苏南京人,在美国留学。 12月19日,她表示自己在“黑色星期五”期间, 于美国通过雅诗兰黛官网给妈妈买了一瓶眼霜, 选择了“礼物”选项,希望对方帮她 在贺卡上留言“love you mom"。
结果,当她收到包裹,打开一看, 贺卡上写的赫然竟是一句……“FCK U”。 该网友收到的贺卡
她表示难以置信:“这种高端牌子怎么员工素质这么差!” 一开始,博主以为这是一个无聊的恶作剧, 后来有朋友提醒可能是因为店员发现下单的是亚洲人的名字, 所以种族歧视。“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最讨厌欺负中国人了……一肚子委屈加愤怒。” 博主表示,经过这件事,她对雅诗兰黛的信任已经崩塌。
雅诗兰黛称“放错了”,想送小样了事 她表示自己给雅诗兰黛发了邮件, 还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了雅诗兰黛的官方账号。 不久,博主在微博更新进展, 称已经收到雅诗兰黛的邮件回复,重点如下: 1. 这是给其他客人的贺卡,放错了; 2. 抱歉由此带来的不便,如果有需要,可以邮件向博主的妈妈道歉,重发贺卡; 3. 会补发一瓶漏发的护肤品小样作为赔偿。
该网友收到的雅诗兰黛网络客服经理的邮件
博主却表示看完回复更生气了: “我怎么觉得这完全就不是道歉?!”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这个理由太过敷衍,并建议博主诉诸法律。
随后该网友表示,已经在多渠道都发布了自己的遭遇, 目前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律师准备维权。
今天事情又有了新的进展, 雅诗兰黛的全球品牌总监给博主发了一封邮件。
首先表达了抱歉,他们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然后给出了相应赔偿的方案。 态度比之前那封邮件好了很多, 而且是全球品牌总监本人发的, 起码让人看到了雅诗兰黛想要解决问题的诚意。 “品牌种族歧视”一直都在 这其实已经不是雅诗兰黛第一次搞事情了。
今年5月份的时候, 网友“ivan老甜甜”的发了一条微博, 她在微博中称自己被恶心了一下。 因为美妆品牌Smashbox在其Instagram官方账号介绍中明确写道:
“我们不在中国销售!” “创立于洛杉矶Smashbox Photo 工作室。(我们不在中国销售!)” 对于中国网友来说,把“我们不在中国销售!” 明确写出来,着实有些刺眼。
Smashbox是雅诗兰黛旗下的著名彩妆品牌。 该品牌于1996年,由Dean Factor与Davis Factor 共同创立于美国洛杉矶。 虽然现在是全球经济全球贸易的时代了, 但是有些原则和底线我们需要永远坚守, 不能让外国品牌一边歧视我们,一边赚着我们的钱。 尤其是面对“种族歧视”这样的大是大非, 我们每一个人,必须一次次地坚持原则和立场, 才能改变亚洲人“人善被人欺”的形象, 也才能真正树立和匹配得上我们对文化和自我的认知与自信。 另外前一阵,在@大欧洲吐槽君 一篇 关于星巴克种族歧视的投稿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投稿人在卢浮宫附近的星巴克买的杯子上 被写了“Chong”,但投稿人的名字是“Qiu”。
如果是其他词也没什么关系, 但“ChingChong”是具有强烈排华性质的词汇 当时的热评第一也为投稿人出了很多主意, 划一下重点就是: 网友建议(仅供参考)
1、不要投诉。直接起诉,让他们找你的律师谈。 2、保留证据。(比如,拿着杯子拍露出悲伤表情的照片,越悲惨越好) 3、利用舆论。(比如,发推特炒热度,有相同遭遇的人并案起诉,并且@相关政府机构) 4、强烈要求该涉事官网,用联合国通用语言进行正式道歉。
在荷兰的大家,当你们遇到类似的“不公平待遇”, 也要努力站出来,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勇敢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