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本帖最后由 荷兰在线 于 2015-10-22 18:06 编辑

文|荷兰在线

QQ截图20151022175437.png


一个社会情爱观念究竟取决于什么因素呢?这或许很难一言概括之,但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肯定是正相关的。
那年情人节,那天阿姆斯特丹难得阳光明媚,我外出野餐,金发碧眼的小孩子们在草坪上跑来跑去,
远处几对情侣眯着眼睛依偎在一起。如常的一天,我们三男四女坐在那里,没人提起情人节。

“哎,今天是情人节啊,你们什么打算?”我实在没忍住。“我们才不过这种忽悠大众消费的愚蠢节日呢”,犹太裔哥们说。
说罢,转头看了看女朋友,一个荷兰姑娘。荷兰姑娘笑着点了点头。
一旁的英国姑娘接过话,“如果我男朋友敢因为情人节送我花或者巧克力,我就跟他分手!”她边说边笑了起来。
“这说明他是个没有头脑盲目跟风的家伙。”

这真是欧洲年轻人对于情人节的态度。在欧洲社会,这一代年轻人普遍叛逆,推崇酷和特立独行,蔑视权威,
对这种带有官方意味的整齐划一及其背后的消费主义心理很是不屑。他们的解释听上去倒也有道理,
“我想何时、如何表达爱是我的自由,干嘛由他们来设定?太lame了。”

不过我还记得在我们嘲讽那个情人节的时候,我的微信朋友圈已经被刷屏了,有爱人的忙着秀恩爱,
孑然一身的忙着哀叹注孤生。玫瑰花涨价仍脱销,小旅馆大酒店爆满,单身的有主的,都加入了这场年度爱情集体狂欢。
而在Facebook上,我认识的一个漂亮的乌克兰姑娘乐滋滋上传了一束玫瑰花的照片,
并写上一句“情人节快乐”——显然又是某个追求者“每逢佳节倍努力”了。

记得犹太裔哥们有段时间跟一个罗马尼亚姑娘搞暧昧,有天问起他的进展,他叹口气,说打算放弃了。
“东欧来的姑娘需要尊重,我没有耐心。”我一下没听明白,尊重,跟哪儿的姑娘交往不需要尊重呢?

后来接触了更多的东欧姑娘,我才明白他所说的抽象意义上的“尊重”:东欧社会普遍男权较盛,
在女性潜意识里,男女交往时男性是占据优势和主动的,女性理应被动。你想跟她约会,
就要显示你的诚意和用心,宠她,取悦她,送花,请吃浪漫晚餐,在这些步骤都做到位并建立起信任之后,
你们才可能进一步发展。因为在她们内心,如果女性跟男性发生些什么,那必然是女方“吃亏”和“付出”。

这跟中国社会的主流观念有些类似,这些社会共同点都处于向现代转型,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和地位快速提高,
越来越独立,但不平等的沟壑仍横亘在性别之间,男权意识仍占据主流人群的头脑。

尽管这些话听上去带有歧视意味,但不得不承认,东西欧姑娘对待情爱和性的态度的确差异巨大。

这一代西欧和北欧的姑娘成长于女权运动勃兴后的欧洲,男女平等理念深入人心,
她们更独立且富有冒险精神,勇于表达自我,不受条框拘束,“这不是女孩子该做的事”成了严重的政治不正确,
如果吃饭时男人抢着付钱她们会觉得受到侮辱。她们自由地跟男性约会,更换性伙伴或男朋友,
性对于她们来说就如同吃饭睡觉一般正常。

这跟国人印象中的或许大相径庭。在男同胞中流传着关于乌克兰和匈牙利等国家性感美女的传说,
仿佛那里的姑娘就身材火辣,大胆开放,媒体上提起意大利女人言必称“拉丁风情”,“性感火辣”,似乎都如贝鲁奇一样媚惑勾人。

这样的流行性误解或许还有巴西。人们印象中的巴西就是美女都穿着比基尼在沙滩上,身材火辣且性开放,
整天泡在酒吧里跟足球明星眉来眼去得勾搭,裸露更没什么大不了。我有次跟巴西朋友聊起这个印象,
他们哈哈大笑,巴西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大多数家庭还是相当保守的,谁家女儿十二点还没回家父母是要发飙的。
而媒体关注的,永远只是具有眼球效应的那一角,如若受众信息量不够,刻板印象就此形成了。

那么,一个社会情爱观念究竟取决于什么因素呢?这或许很难一言概括之,但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肯定是正相关的。
物质的富足意味着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开放的头脑以及相对更宽容的社会环境。

尽管很多人会强调所谓的“民族性格”,例如有些国家的人懒惰(比如希腊),有些国家的人靠谱(比如德国),
但戴蒙德的书已经有力地进行了反驳:“地理和社会发展环境可能对一个社会及其价值观塑造(shape)得更彻底,
没有什么本质决定论。”社会发展程度和思想水平是一体两面的。

来,想像我们正在绘制一份欧洲社会开放程度和一份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地图,你会发现大部分区域是重叠的。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在两张图上都一定是名列前茅。德国作为欧洲大陆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其注册结婚的数字每年都在下降。
很多德国伴侣都充分享受着各自的经济独立,特别是女性。越来越多的德国女性在生育后仍然坚持工作,
并拥有越来越高的经济自主权,并不需要婚姻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德国的伴侣们如果要生活在一起,则倾向签订同居协议。

一方面他们不需要奉父母之命或因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而结婚,宗教对婚姻从一而终的古老束缚也渐成过去式,
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也不愿为了避税等经济原因结婚。这种不受制于经济因素,而追求真情实感的情爱观念,
大约来自于德国人所接受的人文教育——精神与物质同样重要。

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宽容开放的社会环境会让人的头脑会更少地受到束缚,这同样也表现在宗教和同性恋议题上。
我所接触到的北欧人,都不太能够理解巴西人对教皇的狂热;而同性恋子女跟北欧父母“出柜”,并不会招致家庭灾难;
譬如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每年的同性恋大游行都是当地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和旅游盛事之一;而德国柏林还拥有一位著名的同性恋市长。

在一个社会内部的不同人群中,对于性的态度又是如何分布呢?好像也与社会经济水平相关。
在摩洛哥游历时,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20岁的小伙子,他是马拉喀什本地人,父亲开了一家香水公司,
他今年刚高中**,进入父亲的公司做管理工作,算是一个摩洛哥富二代。

聊至兴高采烈处,我好奇地问他,摩洛哥年轻人如何约会呢?伊斯兰教禁止女性婚前性行为,
而街上也到处是包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女性,于是,年轻人就真的乖乖待在家里吗?他笑了,在马拉喀什有一家酒吧,
一切都是按欧洲风格装修的,摩洛哥年轻人周末就去那里疯狂party,姑娘们也摘掉头巾,像欧美国家的那些女孩子一样,喝酒约会。
这样的酒吧消费自然很高,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得起,而消费群体也多为商人、政府官员等富裕家庭的子女。

听上去,一个穆斯林社会的富二代可以像欧美年轻人一样约会,而穷人家的姑娘只会乖乖地围上头巾跟母亲一起在家织地毯。
曼哈顿的富人跟中东的领袖们拥有共同的世界,共享一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性观念。世界的确是平的,但有两个平面。

在一个开放程度不足的社会,保守的不只是性,政治权利的开放性也往往不足。在这样的社会,信息即权力,即控制。

一个信息自由流通的社会,对性的态度保守还是开放纯属个人自由——哪怕在欧美等国,也有很多人对性持保守态度,
认为跟陌生人上床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性观念绝不应由权力来设定,通过污名化或惩罚来定义人们的性选择,通过控制信息来控制人们的头脑。

我有时在想,全球化浪潮下是否还真的有民族文化特性这码事:你很难再简单判断哪个民族、
国家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习俗造成了其社会对性的态度。生活发达程度、生活在生存还是趣味驱动力,可能是塑造人们价值观的更重要因素。
人与人价值观的差异远大于种族和语言,生存模式的异同超越国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保守论者对全球化的担忧倒还有几分道理。




荷兰在线中文网是荷兰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中文网站,旨在为全球华语青年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年轻人提供真实客观、
公正独立的媒体资讯,促进中荷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为两国青年人搭建一个自由沟通的平台。
关注荷兰在线微信账号 helanonlinechina,
获取更多资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