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荷兰媒体AD的报导,许多民众会在人行道上与陌生人擦肩时屏住呼吸,避开脸,或是通过绕道的方式,以尽可能的拉开安全距离。 对此,Louis Kroes表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擦身而过并不会伴随被感染的风险”。事实上,在确保较短接触时间以及空气中流通病毒微粒较少,这两项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人行通道上的擦身和相遇是不会造成传染风险的。哪怕是与人行道上慢跑的过路者真的擦肩了,也不会造成感染风险。除非与他人长时间地交谈,接触其喷嚏或咳喘的飞沫……
当主流媒体和执法人员都在针对诸如公园,沙滩以及其他城市公共场合的人群聚集冷嘲热讽,抱怨吐槽时。全球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的疫情感染,其实是在室内引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发现的318例新冠感染案例之中,仅有一起室外感染案例。儿科流行病学家Bruijning也表示,由于户外的空气流通性,人们呼出的气体能够迅速挥发,使得感染仅会在长时间亲密接触的前提下发生。不仅如此,近期的研究发现,户外紫外线的照射能够快速地消除空气中的病毒颗粒。这使得沙滩之类的户外场所相较于室内,伴随着更低的感染风险。
另一个常令民众焦虑的地点是超市和市场。尽管民众会尽量减少在超市中与外人,以及自己的口鼻进行接触,超市仍然成为了感染的高发地点。
不过尽管诸多的感染案例发生在商店和超市的采购中,但个体造成多人感染的案例目前并没有被发现。
专家表示,由于大多数超市能够保证个体与他人保持足够的距离空间,除了长时间滞留在室内的超市收银员以及货架补货人员,大多数消费者无需过度担忧超市采购的风险。
今年一月底,中国某超市员工感染案例显示,在调查的120名员工中有11人被确诊,然而在所调查的8000多名消费者中仅有2人感染。
在此之前,凭借着新冠病毒仅能通过空气中较大的滴液传播这一认知,荷兰政府界定了人均1.5米距离的规定。并在7月1号开始实施“室内聚会不再受人数限制”的措施。 然而,自本月5号,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239位科学家联名致信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能够通过室内空气中更小的颗粒——气溶胶进行传播。综上,专家建议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民众应提高对室内场所通风的重视,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确保室内外空气充分流通和交换。
由上,自本月5号发生的239名科学家联合请愿,以及近期的多则推送新闻也可看出,气溶胶的传播性已得以证实。这意味着如教会礼拜,唱诗班以及合唱团等其他聚众场合都伴随着感染的风险。 对此,针对无法通过室内通风和最大化人均距离安置的,诸如教会礼拜,唱诗班,多人健身操等聚众活动,专家建议尽量在室外拉开距离的情况下进行。
尽管目前专家仍然不能完全解析新冠病毒对儿童低易感性的具体原因。丹麦以及荷兰已返校的小学生新冠病例数据显示,返校后儿童的感染人数并没有明显的增幅。
借此,专家建议在确保户外空气流通性佳,以及保持适当距离的情况下,给予儿童暑期户外活动和与玩伴接触的机会,以保障儿童的身心愉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免疫力以及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对此,由于散布在户外空气中的病毒颗粒比室内稀释的速度要快得多。专家建议民众选择更多如,远足,长跑,自行车骑行,登山,以及球类运动等户外活动以保持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
疫情爆发以来,人们或许知道在与他人接触的公共场所保持警惕,然而,由于长期的接触和相处,往往使得人们忽视了对个人生活场所以及生活圈的防范意识。
专家指出在个人住所,与亲朋好友在家庭的相处中,往往隐藏着诸多潜在的感染源。
例如门把手,灯具开关,遥控器,聚餐所使用的餐具,水杯,以及诸多家庭用品都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以降低交替感染的风险。
疫情的诸多规定或许已经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多重限制。
临床病毒学家Louis Kroes建议,尽管荷兰已经解封,但是民众仍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提前对自己需长时间停留的场所进行快速分析。 例如,当乘坐出租车时,可以询问车主是否使用通风设备并保持开窗通风。以及对是否拜访教堂,咖啡厅,乘坐火车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进行慎重地选择。
尽管荷兰目前的疫情情况呈现乐观的趋势,专家仍然呼吁民众提前做好疫情反复的心理建设。专家分析,夏季频繁的户外活动以及良好的室内通风,可能是新冠疫情数据降低的原因之一。 然而,未来秋季以及天气的转冷则可能会使残酷的第二波冲击提前到来。并且,城市的日常运作和各系统的解封都给新冠疫情的再次来袭带来了可能。因此,专家称必须加紧对疫情源头及疫情爆发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够更快地进行干预,以防止未来疫情再次扩散。而大家在保持警惕的同时,则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哦~
新闻来源:AD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