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今天的天气阴冷,秋雨从昨夜一直下到今晚,窗外细雨沥沥没有停息的意思,看腾讯的天气预报,近期刚好是雨季,气温比较低。上午的时候,一位青海的师兄给我送了一批药品,还给捎带了一个电动的八宝转经轮。中午送青岛的朋友走,下午困倦,看看窗外阴雨连绵,只好钻进被子修入梦**。
      一觉醒来,已经接近傍晚,考虑这几天没事,决定跟妻子一起回老家看父母。商量买票的时候,一个学生打来电话,问我27号能不能在家。正好是黄金周的前夕,这段回家探亲的人比较多,我与妻子商量着在家多待几天,等黄金周的时候再回来。粗略算了一下,27号即便能回来,时间也很晚了。我问那个学生可有重要的事情?她说他的一位朋友要来拜访我,顺便有几个问题,缠绕了他好久,想请我解答一下。我说电话也可以啊,可以把我手机号给他,发短信联系也可以。她说好的。
      正在排队买票的时候,一个陌生的号码打了进来。因为天气的原因,电话里老是刺啦,刺啦响,通话质量不是很好,不过能听清,他就是想提问的人,征得了我的同意后,对方挂了电话,不久,短信声响了,打开手机一下,分别是三个问题。第一,他想问自己今生能否顺利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第二,他想问问未来的财运。第三,他说他认识一位女孩,想让我帮他算算,有没有结婚的缘分。
      我看着这三个问题发呆,看来这位居士真的把我当神棍了。说实在的,这三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首先是跨越性太大,相互之间说无关联,却又藕断丝连。如果详细讲解起来,还真不是一句半句能说清楚的。难怪他想当面来请教呢。略微思索一下,先回答他第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佛弟子,能否顺利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关键是在自己。《佛说阿弥陀经》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凡是念佛的人,要想当生成就,往生极乐,当然自己必须信愿具足,努力用功念佛,努力用功修行。能否顺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点我不敢保证,因为往生的条件,在《阿弥陀经》里有详细的解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什么?善根是念佛和发菩提心。福德是什么?福德是利益他人的事情。佛教有四句话,概括了佛家的基本要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想顺利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首先要有此善根和福德,再加上极大的毅力与对佛法的信心,往生应该不是难事。
      第二,关于财运的问题。
      以世间**,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要钱,上学读书要钱,结婚生子要钱,孝养父母要钱,买房子要钱,亲戚朋友相聚吃顿饭也要钱。从出生起,人就自然形成了对财富的依赖需求,缺乏了财富滋养,生命尚且难以维计,何况其它精神需求。由于财富和其它福报对人生的重要性,所以古大德们说:人天路上修福第一。
      以出世**,财富如果没有圆满,不能圆证究竟佛果。因为千经万论皆说:佛是福慧二足尊,福德和智慧圆满无碍,没有缺乏,才能称为佛;若尚有财富未能满足的情况,所证果位必定不够究竟。只修福不修慧,六道轮回是难以解脱的;但是只修慧不修福,也会有罗汉托空钵的感叹,这是修行的一种病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福慧双修。所以无论世出世间法,财富均需要圆满。佛法之门绝非无能之门,不是让大家学到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这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怀。
      相反的,佛弟子在世间,应该方方面面为世人做典范表率,在财富方面更应该如此。假如别人看到佛弟子特别是在家居士家庭幸福,财富圆满,大家必定会对佛法生起信心并研修之;假如佛教徒穷困潦倒,各方面不如人,就会令人误会是受佛法之害,无形之中,造成谤法之罪。这在末法时期的今天,更是如此。所以《华严经》亦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必定就是这个道理。如理如法的求取财富丰盛圆满,做好的榜样示范给世间人,这也是弘扬佛法应做之事!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道相悖,求也难得!所以求财重在其见解的正确和方法的完善。佛教本身有很多关于修财,助财的方法,比如放生,布施以及密宗的财神会修法。都是积累功德资量的很好的法门。民间有云:无财不养道。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弟子,一味的追求财运,人天福报,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尤其是当财富增长到一定的地步的时候,非但不能助道,反倒会成为成道的障碍,同时也会使人变得懒惰,金钱还能滋生人们无穷无尽的欲望,如此算来,从修行的角度而论,财运顺利,未必就是好事。与其贪恋人天福报,不如趁着有限的时光,用作修行与念佛上,这样一样,信心增长的同时,财运也会随之增长。
      第三,关于婚姻的问题。
      很多人一听学佛,首先想到的是出家,是禁欲。所谓的禁欲的说法,一般是针对出家人来说的,而学佛的人不全是出家人,也有很多在家的居士。一味的把学佛理解成必须禁欲,未免不妥吧?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
       不过,佛教的确赞叹出家的功德,那也并不等于反对在家人结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会都该出家。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的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看到许多关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朝以后,佛教渐渐隐遁山林,与人世间渐渐疏远,因而造成一般人认为佛教是仅属于出家人的错误观念。很多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亲近道场、亲近法师,就会很担心他们出家。
      事实上并不尽然!你们就经常亲近寺院,却没有因此而准备出家。出家不是消极地逃避,仅有极少数人适合出家、出得了家。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
      婚姻本身是责任和义务的肯定与承担。通常一般人在结婚之前,认为自己还没有结婚,可以什么都不管,不但没有想到如何让父母颐养晚年,其至还一直接受父母呵护照顾;可是,结婚之后因为有了家室,同时因为孩子的诞生,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而产生家庭的责任感。所以结婚和没结婚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婚姻本身是家庭责任的肯定与开始。
      有人说「婚姻是练锁」,「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现代年轻人认为,反正结了婚还可以离婚,为什么一定要结婚,不结婚不是很自由吗?这是不负责任、过份浪漫而不务实的态度。如果结婚的时候就准备离婚,还结什么婚!结了婚还要求绝对充分的放肆,还结什么婚!结婚是一份责任,岂能儿戏?在此,大家一定要肯定:婚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人生绝佳的历练。
      现今社会问题最多的,莫过于金钱及男女色。印度因为天气炎热,一般人都很早熟,女孩子十二、三岁就能结婚,甚至更早。气候炎热加上居住空间小,所以一般人多半在树下或门前露天而眠,因此男女之间的性行为比较混乱。释尊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而规定在家居士一是要守五戒,其中的不邪淫戒更是非守不可。由此可见佛教对婚姻的重视,及夫妇彼此之间要互守信诺、互守贞操等观念的强调。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五戒中的不邪淫戒,是夫妻共守。因为邪淫不仅是家庭问题,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种罪业是很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认为逢场作戏没有关系,假戏真演,终会导致婚姻破裂;而且以生理健康而言,男人在外面宿娼嫖妓,可能感染花柳病、梅毒、爱滋病的病毒,而带回家传染给太太,贻祸给后代。就心理层面而言,不论男女,一个人有了外遇,便会造成另一半的不平衡,因而第四者也可能接著出现,问题不断衍生,造成社会的不安,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所以婚姻的社会责任是不容忽视的!
结婚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人际关系因之扩大而改变。面对人生的新境界,更应秉持慈悲的精神,来对待、照顾另一半的亲人,公公婆婆及岳父岳母。同时也应以智慧来处理自己的公私事务,以理在婚姻过程中,应该学习负起的责任与义务。所以,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应该正确地理解这个问题,既不可把婚姻当作洪水猛兽,也不可当作某种借口。现在有些佛教居士提出所谓的佛教化家庭,其中有可取之处,却也会因此产生弊病,所以,最好不要用学佛来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挡箭牌!
好个散仙 著
感兴趣的加微信一起玩吧

   
152101tyfj6znljbzjwbjq.jpg

152102kruhtzt0rjtoprvh.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