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景点介绍
(一)首都罗马
  
  罗马,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意大利的中部,台伯河下游丘陵地带,台伯河像一条蓝色的飘带,弯弯曲曲,穿过拉丁姆平原,流经市区,伸向西南,流入地中海。罗马城东距第勒尼安海27公里,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罗马城因建立在七个山丘之上,故又有“七丘城”之称。罗马还被称为“永恒之城”。“永恒”之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罗马立于不败之地;二是罗马的文明永存。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和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总统府、总理府、议会大厦、各政党总部,以及各国驻意大利的使馆、文化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都设在这里。它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瑰宝宝库之一。
  古老的传说告诉人们,约公元前2000年末期,在台伯河的东岸,已出现了一些原始村落。村落里生活着最古老的部族拉丁人、萨宾人------就是他们,后来成了罗马人的祖先。罗马发祥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城邦,后来不断扩张,逐渐成为以地中海区域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
  罗马城建于公元前753年,由罗慕洛、瑞穆斯双胞胎兄弟中的罗慕洛所建。由于其地势高低不平差距大,影响了其进一步的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罗马古城为中心的市区面积逐年扩大,城外面积比城内大10倍。现在,几乎所有的现代化公共建筑,如罗马大学、电影城、体育场、现代艺术展览馆等都建在城外,形成了新老两个罗马城。新城在老城以南7公里处,这里有雄伟的体育馆、蘑菇饭店、仿照古斗兽场建造的劳动文化宫和仿梵蒂冈而建的彼得和保罗二圣堂。
  罗马以古城闻名于世,名胜古迹众多,即使是走马观花般地游览一趟,也需好几个时日。
  罗马现有人口300万,但使用的教堂就有300多座,还有300多座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学。这些机构还源源不断地向全国输送各类教会人员。
  在古罗马,最高建筑物就是教堂。据说,教廷规定,罗马城内建筑物的高度,都不许超过“城中之城”——梵蒂冈圣彼得教堂上的大圆顶。
  当您步入罗马城时,仿佛走进了一座巨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这里有着千姿百态的残垣断壁,有着深厚凝重的圆顶教堂,有着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更有着形态各异的喷泉,辉煌的宫殿和珍贵的名胜古迹。虽然花园式的新罗马,有着高大、宽敞、漂亮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但很少有人问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多是冲着观看文艺复兴时期后这里珍藏的古典艺术作品而来的。
  走在宽阔的帝国大道上,两旁矗立着帝国的元老院、宫庭、贞女祠、凯撒庙,还有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于312年在密尔维桥上战胜暴君而建立的罗马最大的凯旋门。有记载塞维罗皇帝远征波斯功绩的凯旋门。
  帝国大道东边的特拉亚诺市场,是古罗马的商业中心。市场旁矗立着一根高40米的凯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生动描述了特拉亚诺大帝远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还有长130米、宽余5米的威尼斯广场,广场上耸立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是1885年——1911年为纪念意大利独立和统一而建造的。碑中央高台上,是意大利开国国王埃曼努尔二世的镀金铜像。由此往南是著名的建于公元一世纪、高48米、长约184米、宽约153米、可容纳8万观众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和潘提翁神殿(又称万神殿)……至于那古罗马的水道、城墙、浴场、高耸入云的方尖石碑,壁垒禁严的古城堡、引人瞩目的教堂、金碧灿灿的博物馆、精美绝纶的大理石雕像,脍炙人口的油画,更是令人赞不绝口,惊叹不已。
  提起罗马城的来历,我们不得不提起罗马的城徽,这是一只母狼正在哺育两个男孩的画面。正如每个城市的城徽都有它自己的来历一样,罗马城徽更有着一段动人的神话般的传说。
  据传说这两个男孩就是罗马城的创始人罗莫洛兄弟。
  相传在古代,特洛伊城被希腊攻破后,特洛伊王子埃内亚逃亡的船只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后海风把他们吹到岸上,吹到意大利台伯河的入海口,他们看到这里有着宽阔的河流,两岸长满了丛林,他们决定上岸,并在这时定居下来,最后成了罗马人的祖先。
  埃内亚的后代创建了阿尔巴城,在那里进行世袭统治。传到努米托雷为王时,他的弟弟阿穆利奥篡夺了王位,杀死了努米托尔的儿子,驱逐了努米托雷,逼迫侄女蕾娅·西尔维亚充任女祭司,女祭司终身是不准结婚的。但西尔维亚却偷偷地爱上了战神并同其结婚,生下一对孪生子——罗莫洛和瑞穆。阿穆利奥得知后,便下令仆人杀死西尔维亚,并将他的一对孩子装到竹篮里抛入泛滥的台伯河中。洪水退后,竹篮漂到岸上。婴儿的哭声吸引了一只正去河边饮水的母狼,见到这对弃儿,便用嘴将孩子叼走,并慈爱地为他们哺乳。后来给国王的牧人发现,将其抚养成人,并练就一身本领,杀死了残暴的阿穆利奥,为母亲报了仇,还迎回了外祖父努米托雷。努将台伯河左侧的一片土地赐给外孙们,让他们共建新城。在他们当初被抛弃在水中的台伯河畔,有七座首尾相连、风景秀丽的小山,这七座山的名字是帕拉蒂诺、阿文蒂诺、埃斯奎利诺、奎里纳尔、维米丽尔、坎皮多利奥及切利奥。这七座山丘上的村落实行联合,组建了“七丘联盟”,总部建立在现在的罗马市政府的所在地坎皮多利奥山。此后,“七丘联盟”又相继合并了梵蒂冈等四座山丘,营建城堡,修建城墙和广场,形成了规模宏伟的新城。由于此城主要建在七座山丘之上,人们便根据城市的地理特征,称之为“七丘之城”。在建城的过程中,罗莫洛决定以帕拉蒂为基础,而瑞慕则坚持以阿文蒂诺为基地,为此两人产生了意见,为争当新城主宰,兄将弟瑞慕杀死,自己成了新城的国王,并以自己名字命名。“罗马”就是由“罗莫洛”演变而来的。后来,每年4月21日,罗马市举行盛大的庆典时,人们都要高举着雕刻有母狼哺育两个男孩的标记,以此纪念那只母狼。
  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一切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里也是罗马最热闹的地方,它位于内城中心跑马场街的一端。广场长130米、宽75米,广场南侧右边的纪念碑高台上,有埃马努埃尔二世的镀金铜像,意大利人称之为“祖国祭坛”,视其为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西侧是威尼斯大厦,由巴尔保枢机主教于1455年兴建,为罗马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式宫殿式建筑。巴尔保生于威尼斯,是当时位于跑马场街圣马可教堂的领衔机主教,后升为教主,取名保罗二世。保罗二世经常住在大厦,后大厦成为威尼斯共和国大使馆邸,因而得名,广场也因大厦得名。1494年法国加禄八世曾在大厦逗留,1797年起,大厦被奥地利占据长达120年之久,1916年由意大利政府收回,并派人给其内外加以整修刷新。墨索里尼上台后占据而成为其官邸,并常在正中阳台上向民众发表训话式的演说。1943年墨索里尼垮台后,改为艺术博物馆。大厦中间有一狮子雕塑,它是威尼斯城的标记,也是威尼斯保护神——圣马可的象征。
  台伯河西岸的佳尼科洛岭上,有加里波迪骑马的铜像。加里波迪是挥师解放罗马的民族英雄。远远看去,铜像怒气冲天地盯着岭下的梵尼冈,好像在谴责教廷勾引外国军队占领罗马的罪行。当时教皇宫廷的窗口,正对着这座雕像,教皇每当举头看到这位英雄的雕像时,就会心惊肉跳。东侧是威尼斯保险公司,由工程师马纳塞在1911按对面的威尼斯大厦仿建,威尼斯广场也是罗马城区的交通中枢。
  万神殿
  从威尼斯广场北行不远,游者就可以看到罗马迄今保存最完好和完整古罗马建筑——万神殿。它坐落在万神殿广场南面。这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建筑,是奉马尔科·阿格里帕总督之命纪念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远征动脉埃及的战功,而于公元前27——公元前25年修建的,比古罗马斗兽场还要早100多年。阿格里帕是奥古斯都的女婿,他的大名横刻在万神殿正门大石柱的上方,公元80年因遭雷电击毁,而大门、石柱与圆形屋顶仍保存完好。现在看到的庙宇是公元118——125年重又修建起来,至今仍保留着其历史本来面目。
  万神殿,罗马语意为“所有的神”。万神庙是用来供奉宇宙主要神祗的寺庙。它是古罗马当时唯一的大建筑,门廊呈长方形,有16根巨柱支撑着古希腊式的三角形门顶,每根石柱都是用整块的花冈岩雕成。主体建筑是圆形结构,上面罩着的圆形顶是世界古建筑中最大的。正门两旁设有两个神龛,其上安放着奥古都大帝与阿格里帕总督的雕像,如今雕像不在,但供龛还存。此庙的大门用青铜铸成,高大结实,十分沉重。殿内整体结构为圆形,四面没有一根柱子和一扇窗户,阳光从圆顶中央直径9米的开口处射进来,使神殿显得越发森严。寺内结构协调,各部分比例十分得当,直径与高度均为43.5米。圆形屋顶的曲线不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面相接。修建中,从地基到圆屋顶的混凝土之中包含着复杂的辅助拱结构,大圆顶是根据平顶镶板而设计,在骨架上浇灌成一整块水泥板。
  意大利的历代帝王将它封闭多年,公元609年,教皇博尼法齐奥四世将它改为天主教堂,至今这里逢年过节都举行弥撒活动。意大利统一后,万神殿被作为意大利国父埃马努埃尔的陵墓,左侧是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与皇后玛格丽特的陵墓,附近有画家拉斐尔之墓。1835年,教皇格雷戈里奥十六世为纪念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特赐一石棺,藏其骨骸。在拉斐尔墓上,有他的门徒罗伦泽托所作的“巨石圣母”雕像。
  
  埃马努埃尔二世纪念碑
  位于罗马威尼斯广场南面,这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又名无名英雄纪念碑。始建于1885年,于1911年竣工,由著名建筑师萨科尼工程师设计。纪念碑是为纪念意大利开国国王埃马努埃尔二世而建的,它也是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象征。
  埃马努埃二世是领导人民赶走外国占领者而统一了意大利的开国国王。纪念碑上刻有4个巨型拉丁字,意为“祖国统一,人民自由”。纪念碑前方有宽阔的石阶,两旁有镀金的象征性铜像,左方代表“思想”,右方代表“行动”。石阶前方两个半圆形的喷泉石池,池上各卧一巨人型石像,分别代表意大利东西两岸的海洋,右边代表“第勒尼安海”,为贾乐理所作;左边代表“亚得里亚海”,为夸德雷利雕刻。登阶而上,左右各两座大理石石像,从左至右代表“毅力”、“和气”、“牺牲”和“正义”,从左右两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在中央的石基高台上,是埃马努埃尔二世的高大镀金骑马铜像,高与宽均为12米,它是著名的建筑师马卡尼亚尼的精心之作。铜像后面有长约72米的长廊,用16根各高15米的石柱建成,廊内有意大利各省的微缩模型,廊壁上刻有庆祝第一次世界胜利结束的浮雕。走廊两端各有4匹铜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由象征胜利的女神驾驭,为方塔纳埃和巴尔托利尼的作品。1921年,为了纪念“为国牺牲的英雄”,又在纪念碑的基座下增建了无名英雄墓。无名英雄墓前的两支火炬日夜燃烧,终年不息,两旁有两名身着军服的卫兵守卫,卫兵背后有两个浮雕,左边是“工作第一的群众”,右边是“爱国至上的人民”。纪念碑与无名英雄墓皆为纪念意大利的独立与统一而建,故又称“祖国祭坛”。每年意大利国庆节期间,都要在这时举行纪念仪式,由意大利共和国总统亲自主持向无名英雄献花圈。各国首脑来意大利访问,通常都要来祭坛献花圈以示致意。
  特雷维喷泉
  有人说,罗马有三多,除去雕塑、教堂外,就是喷泉。据统计,罗马城约有大小喷泉三千多处,它们千姿百态,星罗棋布马,无论漫步在街头,还是散步在公园,几乎到处可欣赏到形态各异的喷泉。如果您在晚上游览罗马夜景,更可见到喷泉在缤纷多姿的灯光照射下,如同彩练飞舞,美不胜收,使您赏心悦目。
  罗马城各种喷泉中,最有名的当数特雷维喷泉了。
  特雷维喷泉背靠一幢古老建筑物的底层,此处是波里公爵的楼房。说起此喷泉的名称还有点来历。凡是到过特雷维喷泉的游客都不难发现,此喷泉的所在正好处在三条街交汇之处,意大利语称三岔路口为“TRIVIO”,若将这一阳性名词变为复数,那就是“TRIVI”了。此外,当地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给从古罗马战场上归来急于饮水的军队指点水源的少女而于18世纪中期修建的,又称少女喷泉。
  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由尼科拉·萨尔维设计的,于1762年竣工。前后共历时30年。这座巴罗克式的群雕表现了海神得胜的景象。喷泉中央是几尊大理石雕像,中间的是威严的海神像,他站立在大海贝上,海贝由众神和两匹骏马拉着通过凯旋门。海神的两旁是两座象征富饶与安乐的两位女神石雕。富饶女神的雕刻表现了阿克里帕总督批准修造水道的情景。安乐女神的雕刻则表现出一名少女给罗马军人指点水源时的情形。再往上是四尊女神浮雕,她们代表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在海神的前面,是喷泉的主体。泉水从四面八方的石隙中涌出,漫过层层岩石,汇成一个很大的清池。在这些泉石之间,雕有两个勇敢雄壮的驭手,正驾驭着两匹长着翅膀的烈马,从波涛骇浪中破浪而出,一匹昂首长嘶,一匹正展翅飞腾,其形象之勇猛,造型之逼真,使人如闻浪裂马嘶之声,如历海神出海之势。
  特雷维喷泉泉水清澈见底,按照习俗,游客来到这里,总喜欢背向喷泉往水池中扔一两枚硬币,据说,这样能使自己有重返罗马的机会。
  幸福喷泉也是较有名的喷泉之一。它是巴罗克艺术的杰作,于1762年由沙尔维设计建造。在由一对人鱼海神导行的军车上,海王神象站在巨大的贝壳上,雕像神奇威武,池水喷珠吐玉,颇为壮观。另外罗马城较有名的还有水神喷泉等。
  罗马的许多喷泉都同人们的某种愿望和要求有着一定的关联。相传有的喷泉可以帮助年青男子一解相思之苦,得到心上姑娘的爱情;有的喷泉喷出来的泉水则可以帮助青年姑娘找到理想中的情人……
  
  博尔盖塞公园
  博尔盖塞公园,又称文伯特一世公园,建于17世纪初,原为希皮奥内·博尔盖塞大主教的夏宫,主要作为接待宾客、与亲友聚会以及休闲之用,其内面积很大,最长处达6公里。1902年博尔盖塞家族将它卖给国家。公园内有美术馆、福斯蒂纳庙以及占地12万平方米的动物园。还有一座二层楼台博物馆,据说这里也是拿破仑妹妹波尔琳娜生前在罗马的故居,它的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却珍藏着许多艺术家的原作: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拉斐尔的三幅绘画精品:《男人的肖像》、《怀抱独角兽的年轻妇女》和《从十字架上卸下的圣尸》;提香的油画《圣爱和神爱》、《鞭鞑基督》和《播爱的维纳斯》等;有19世纪新古典主义著名雕刻家卡诺瓦的世界名作——拿破仑的小妹妹波尔琳娜雕像,这座雕像单独陈设在一间大厅里,是一个半躺在卧榻上的形象,它是用一整块大理石雕成的。由于光线的因素,整个雕像呈半透明的光泽,看上去不是石雕而是玉雕。塑像雕刻得十分精美,波尔琳娜一只手里拿着金苹果,面部表情和他的整个卧姿都显得非常自然,好像是波尔琳娜在出浴之后,独自躺在自己的卧室里恬静地休息,又像爱神维纳斯一样美丽动人。园内还有雨果的铜像、歌德纪念碑、法兰西国王文伯特一世纪念碑和荒芜的圆形剧场等名胜古迹,它们都是游人游览的必到之处。
  卡拉卡浴场
  位于科洛塞奥竞技场南面不远处。古罗马人颇讲究洗澡,浴场都建造得比较精致。这座大浴场更为华丽,建于公元212年——217年,已有1770多年的历史。自5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做浴场。浴场用大理石砌成,用嵌石铺地,有壁画,有雕像,用具也颇不寻常。房子高大,分为上下两层,均采用圆形拱门,人一走进去便直觉得稳重;浴室里面金碧辉煌,与四周的壁画雕像相得益彰。中间是大健身房,有两座喷泉,还设有图书馆等附属设备。场地占地六英亩,洗浴分冷水、热水、蒸汽三种,各占一间屋。整个浴场可容纳近一千六百多人同时洗浴。罗马浴场还有好些游艺设备,可见人们到这里不单是为了洗澡,他们可在工余找几个朋友来洗个澡,再到游艺室消遣一回,在这儿还可以商量买卖,和解讼事,切磋技艺,交友谈心等,其作用如同我们今天去茶馆、上饭店一样。
  魁里纳尔宫
  魁里纳尔宫是意大利的总统府。它坐落在罗马城北部的魁里纳尔小山上。建于1574年,由教皇保罗五世授命意大利建筑师弗拉米尼奥·蓬齐奥设计。十七八世纪,又在名建筑师和画师指导下进行了扩建、修缮和装饰,使其更富有希腊建筑艺术的风格,内部装饰尤以华丽的吊灯、精巧的壁画等著称。
  宫殿中有布局得体、纤粗适度的御花园,与整个宫内建筑融成一体。花园三面是由44极壁柱组成的回廊,一面是一座按照希腊古朴的陶立克式建成的钟楼,宫前的魁里纳尔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从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大帝陵墓移来的纪念塔。宫的四周装饰着许多古代神话人物的雕塑像。魁里纳尔宫曾是教皇的夏宫,意大利统一前,罗马教皇就住在这里。1870年意大利王国定都罗马,这里成了王宫。1946年6月2日,意大利成立共和国,它又成为总统居住和办公地。此后一直是总统府。宫门有身着传统军礼服身材魁梧高大的卫兵日夜守护。每天下午,卫兵换岗时还要举行隆重的交换仪式。
  宫内珍藏着各时期的名画,以及各种不计其数的精美工艺品。其中有一幅肖像,远看去极像一幅油画,画上的女人被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走近再一细看,“肖像”原来却是由各种彩石镶嵌拼接而成的。到意大利访问的各国元首均在此下榻。
  科洛塞奥竞技场
  世界八大古迹之一。它位于罗马市内的台伯河东岸,威尼斯广场南面的古罗马市场附近,是迄今为止留存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科洛塞奥(意即“巨大”)斗兽场又名竞技场,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周长527米,外直径188米,内直径156米,围墙高57米,场内可同时容纳8万名观众。浩大的建筑共用了10万立方米的大理石和3000吨的钢铁。由于建于佛拉维奥皇时期,故又称“佛拉维奥露天剧场”。
  科洛塞奥竞技场是在公元72年由韦斯帕西亚诺皇帝开始修建的。据称,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为纪念其盛大的武功,强迫8万多犹太俘虏修建而成。由维斯巴西安之子蒂托斯皇帝于公元80年隆重揭幕。第3和第5世纪重加修葺。竞技场用淡黄色巨石砌成,是斗兽、赛马、竞技、阅兵、歌舞等的场所。竞技场外观呈正圆形,俯瞰实为椭圆形。外墙是一个大圆圈,分四层,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竞技场的顶部。下面一、二、三层都是清一色的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即为一座大理石拱门,最上面一层装饰了为数不多的小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楞子,这种单纯的对照让人觉得这座建筑是整整的一块,极象一个现代化的有多层看台的圆形运动场。
  据史料记载,竞技场的下两层是包厢,遇有重大活动和比赛,皇帝与外宾一般坐在最下层,二层是贵族座位,第三层才让公务员坐,最上层则是普通的平民坐。场中心的竞技、斗兽处也呈椭圆形,长约86米,最宽处约为63米。当时,为观赏水中博斗可引湖水淹灌,后来则在台下改建许多地窖,供角斗士化妆准备搏斗和关闭猛兽用,并开启两道门通向地下室。那些已经被饿了几天的猛兽从圈里冲出,经过通道扑向台上面的赛台。当人、兽都进入圈内后,兽要吃人,人要搏斗,不是人将野兽宰掉,便是被野兽吃掉,结果当然是人生还者甚少,人与人斗更为残忍,必须一方死亡方准收场,没有结局者双双被处死,或放入野兽,让兽来收拾残局。在你死我活的斗兽圈内,进行着活人之间、野兽之间、人兽之间的残酷搏斗,最后,总是以血肉模糊而终止。
  这座斗兽场成为当时帝王、贵族和奴隶主用角斗士的生命寻欢作乐的场所。相传,斗兽场建成后,它的设计师高登齐奥却被“活活地喂了野兽”。
  公元249年,在庆祝罗马建成1000周年的时候,有200多名角斗士、32头大象、60头狮子、10只猛虎、6头河马、40匹野马和10只野狼死于搏斗。直到405年,这种野蛮的竞技比赛才被“大发善心”的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制止。
  经历了2000年的风风雨雨的侵蚀,斗兽场已经残缺不全,角斗士与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也被破坏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已露出了地面。每每游人伫立在这座森严宏大的建筑之前时,仿佛又回到古罗马皇帝和贵族以角斗士的热血与生命寻欢作乐的古代,耳畔仿佛萦绕着昔日角斗士与野兽搏斗时的惨叫与哀鸣。
  君士坦丁大帝凯旋门
  是罗马最高大的一座凯旋门,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切利奥山和巴诺蒂诺山之间,科洛赛奥竞技场的西面的一条古战道上。建于公元315年,旧时罗马军队的凯旋仪式都从这里通过而进行。
  公元306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当时罗马帝国内部七雄争权,马森提奥为其强大对手。312年,君士坦丁向敌手马克森提奥发起进攻。传说,在战争前夕,君士坦丁在梦中获得了神的谕意,如他能在十字架旗号下作战,将保证他大获全胜而归。于是,君士坦丁命令士兵将耶稣名字的头两个希腊文字字母写在盾牌上,开赴战场。结果,在横跨台伯河的米尔维亚桥上大胜对手。残酷的战斗中,马森提奥由桥墩上坠河淹死。这次战役是君士坦丁统一帝国全境进程中的一次重大战斗。战后,由罗马国会、元老院及罗马市民共同发起修建了这座凯旋门,以庆祝君士坦丁皇帝登基十周年。
  凯旋门采取古罗马的传统形式,由四根半露圆柱和三个拱门及牌楼组合而成。高约26米,进深7米,宽约26米。中间的拱门尤为高大。凯旋门上、下、左、右刻有歌颂君士坦丁丰功伟绩的各种图案和人物浮雕,还将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的三位罗马皇帝的文物——包括图拉真广场上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的一系列盾形浮雕和马克·奥勒留纪念碑上的8块镶板移过来安装在凯旋门上,使凯旋门更加雄伟壮观,且富有文物价值。两边的四根立柱顶上立着八尊白色紫色相间的孔雀大理石达奇人的塑像,均来自小亚细亚。阿德廉时代的直径约两米的八幅圆浮雕被成双成对地嵌在两侧小拱门顶上的斑岩质石板中。其中四幅是狩猎图,四幅是牲兽图。
  西班牙广场
  位于罗马繁华的市中心。17世纪时,西班牙驻梵蒂冈大使馆便坐落在这里,广场因此而得名。广场长200多米,形状有点特别,既不圆形的也不是方形的。周围有许多小街巷,且店铺林立,多古董店、书店和咖啡店,雪莱和济慈博物馆、希腊咖啡馆较出名,便于购物和游览。这里,各式各样的人来此游玩,故又被称为“自由圣地”。凡是来到罗马的游客,没有不去西班牙广场参观的。3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罗马旅游的中心。
  广场名胜有:三位一体山石阶。“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教义,它宣称上帝是独一的,但又分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因而称作“三位一体”。石阶长达137级,由桑蒂斯于1722年设计。远远望去,通往三位一体山的石阶被分为三段,下段连着地面,通向喷泉及各大街小巷。看起来上边两段很像两个等腰三角形,每段各有一个平台,平台的边端是三角形的底边。
  游客走到石阶的顶端,眼前便是一座天主教堂。教堂前的广场中央立着萨卢斯蒂亚诺方尖石柱,这是罗马教皇于1789年下令从萨卢斯蒂亚诺贵族花园中移至此地的。教堂正大门的两旁上方,耸立着对称的双塔,右塔内有一大钟。双塔顶部均安置着十字架。
  顺着石阶漫步而下,石舫喷泉便映入游客眼帘。这一喷泉是由意大利著名雕刻家贝尔尼尼的父亲彼得罗于1627年创作的,它真实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年的一场泛滥洪水造成破损小船漂流至此的景况。
  “真理之口”
  “真理之口”石具存放在科斯梅丁·圣玛利亚教堂门廊左侧的尽头。教堂并不大,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建于公元6世纪,教皇亚得里亚诺一世曾加以扩建并将教堂交给希腊人管理。教堂正前方的广场称为真理之口广场。“真理之口”是古代一位河神的大理石面具,古罗马人用它来作为遮盖墙壁的水道。这一人形面孔,有鼻有眼,张着一张大嘴。这一大圆盘式的面具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将谁的手放进这张张开的大嘴里,谁不讲真话,这张嘴便会咬住谁的手。如今,到这里观光的游客,纷纷将手伸进这张大嘴里试一试自己的手会不会被咬。由于千千万万只手在真理之口中伸来伸去,这张大嘴已被人们的手指磨擦得锃亮。广场附近还有一些古迹,如圆形的火神庙、方形的幸运女神庙、巴罗卡喷泉等。
 

精彩评论15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二)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译自拉丁语),又名佛罗伦斯(译自英语),现代意大利语中叫“翡冷翠”。座落在于北亚平宁山山脉中段西麓的盆地中,阿尔诺河穿过市区而过,有7座大桥横跨该河。佛罗伦萨是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它东临圣马力诺共和国,西靠比萨,南通罗马,东北方向是水城威尼斯,四周被丘陵环抱。有人这样称道:如果称罗马是政治首都,米兰是经济首都,那么佛罗伦萨则是意大利的文化首都。相传佛罗伦萨是在恺撒皇帝时建立的,名字也是恺撒取的,拉丁文意为“繁荣”和“昌盛”之意。
  佛罗伦萨是阿尔诺河通航的地点,也是欧洲各国从陆路到罗马的必经之地,是意大利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要道,佩雷托拉机场离市区仅6公里。它西离利古里亚海约96公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舒适宜人的气候,丰富多彩的历史古迹。佛罗伦萨地处富饶的农业地区的中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城市四周被苍翠的群山环绕,以种植橄榄树、葡萄园、牧草著称。佛罗伦萨在拉丁文中读作“FLOS”,就是“花”的意思,所以佛罗伦萨也被称为“鲜花之城”,佛罗伦萨的市徽便是玉簪花。
  佛罗伦萨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远在中古时代,它就成为欧洲著名的贸易中心。早在公元前8世纪时,就有一支有着维拉诺瓦文化的古意大利居民来到这里,并在阿尔诺河和穆乌内河之间定居下来。他们就是埃特鲁里亚人。但对这些远古的事,人们目前尚未完全知晓。公元前59年罗马人在这里建起了方形古堡式城市。今天的柯尔索大街、斯奇亚里大街和斯特罗齐大街就位于古罗马城东西向主街道上。而圣乔瓦尼广场、罗马大街和卡里马拉大街则位于南北向主街道上。随着异族的到来,佛罗伦萨第一次遭到东哥特人的围攻。后被罗马共和国占领。公元前1世纪这里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14世纪,这里的手工业就已达到相当发达的地步,到了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15世纪30年代,皮蒂、弗雷斯科巴尔迪、斯特罗齐、阿尔比齐等数家豪门巨富为争夺该市霸权争吵不休。后来,当时欧洲最大的银行家梅迪奇一跃而成为这个城市的统治者。梅迪奇当政时大力兴建教堂和华丽的宫殿,积极扶持艺术,招募了许多著名的画家、诗人、建筑师和雕刻家来到这里日夜创作,从而使得佛罗伦萨的艺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空前繁荣时期。15——16世纪,这里成为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这里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艺术家但丁彼特拉克,作家卜伽丘、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画家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提香,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等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大作。因此,佛罗伦萨市被誉为欧洲的艺术明珠。
   1737年,梅迪奇家族让位于洛雷纳家族。政治沿着适度的自由主义路线前进,这时的佛罗伦萨文化从颠峰走向衰落。1860年,在复兴意大利时期,托斯卡纳以投票方式并入意大利王国。佛罗伦萨一度曾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
  佛罗伦萨是著名的文化古城,游客想要了解佛罗伦萨的全貌,只要前往城南的圣米纳多高地米开朗基罗广场向下眺望,佛罗伦萨全城便会尽收眼底。从这里可看到教堂圆顶及其他文艺复兴时期富丽堂皇的建筑,一片片红色瓦片铺成的屋顶、老桥,还有静静流淌着的亚诺河河水。最让您忘不掉的是她那色调鲜明的大教堂和同在一旁那高耸入云的钟楼台。小小的佛罗伦萨城有40多个博物馆和画廊,60多座内部装饰华丽的宫殿和各种风格各异的教堂及建筑,它们多靠近闹市,在狭窄的旧街道与繁密的城市房屋中,展开它那伟大的个儿,好象一座山似的,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整个城市又好像一座充满艺术珍品和瑰宝的博物馆。当您沿街行走,各种美景定会让你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佛罗伦萨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相当发达。全市人口虽然只有46万人左右,但每年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万游客。
  这里不仅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恬静幽雅,而且建筑庄重,街道古朴,有浓厚的中古气氛。这里还是一个古董收藏中心,每年前来参观和交换古董、古玩的收藏家络绎不绝。
  佛罗伦萨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经常举办电影节、戏剧节、音乐节及各种艺术品展览,在市内许多音乐厅都可以欣赏到,西尼约里亚宫(又称老宫)、翡翠画廊、佛罗伦萨大教堂、钟楼、洗礼堂、“旧桥”、乌菲尔博物馆、比蒂宫更是游人必到之处。我们将在以下的篇章中作详细介绍。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著名的手工艺品和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中心,如精制的手工制作的皮革制品、珠宝、陶器、纺织品,以及银、铁器皿等。它生产的皮革制品、金银首饰、草编、刺绣等在欧洲和全球市场上久享盛名。
  佛罗伦萨教育文化和科研事业也相当发达。这里除了综合性的大学和供外国留学生学习的文化中心外,还有美术学院、文学、科学研究院;天文台及天文研究所;电磁波传导研究中心,原子能医学研究中心等。
  西尼约里亚宫(老宫)
  西尼约里亚宫位于西尼约里亚广场附近。这是一座了望台式的高耸塔楼,高94米,是典型的佛罗伦萨城堡式建筑,全部用方形石头砌成。由建筑师坎比奥于1298—1314年修建,后来又经过比萨诺、米开朗基罗、瓦萨里等人多次修复。
  说起这里是老宫,还有一段来历:老宫原叫作西尼约里亚宫,也叫人民宫。文艺复兴时期,它曾是该城最富有的梅迪奇家族的私人住宅。在梅迪奇家族的另一豪华庭院式建筑比蒂宫建成后,梅迪奇一世遂离开西尼约里亚宫迁往比蒂宫了,比蒂宫是新建的,称为新宫,这里自然成为老宫了。
  1861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这里曾作为王国的外交部及议会办公大楼。意大利全国统一后,迁都罗马,这里一直便是佛罗伦萨市政府所在地,现在仍为市政府办公大楼。这是意大利最夺人心目的公共建筑之一,宫内装饰极其华丽,藏有许多出自名师之手的油画和雕像。
  走进老宫大门后,首先踏进梅格乐庭院。1565年,梅迪奇一世之子方济与奥地利公主乔瓦娜联姻时,庭院曾被大加修饰,四壁绘有18幅奥地利风景画,典雅别致。走上楼,第一大厅名为“500人大厅”,因当时常有500名议会代表在此开会而得名。1512年,梅迪奇家族重夺政权后,将大厅作为庆典与会客之用。大厅长53米,高22米,天花板上有30多幅画。
  宫对面的西尼约里亚广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一侧是海神铜像的喷泉,这是16世纪巴尔托洛梅奥·阿曼纳蒂的雕刻名作。广场四周矗立着许多大理石雕像和青铜雕像,形象栩栩如生,令游人叹为观止。其中有巴乔·班迪内利于1533创作的《赫拉克里斯与卡科斯雕像》、贝韦努托·切利尼的《珀耳修斯雕像》、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大理石雕像《大卫》(原作曾经放置于此,为保护珍品免遭风吹雨打,1873年将它搬移至美术学院博物馆中)的仿制品,它是全市人民政治理想的象征,也是文艺复兴时代辉煌艺术的象征。
  乌菲齐宫(翡翠画廊)
  毗邻西尼约里亚宫的宏伟建筑就是乌菲齐宫,建于1559——1585年,此宫建筑共三层。底层为临街长廊,出售各种手工艺品及名作的复制品;二层珍藏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史料的国家档案馆;三层是驰名世界的翡翠画廊,也叫博物馆、美术馆,它是世界上珍藏艺术品格外丰富的画廊之一,收藏了14——18世纪意大利的绘画、雕刻,许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名雕,还有公元前希腊的雕刻杰作,共有展室45处,作品达几万件。画廊于1737年公开开放,供世人欣赏。如果说全世界珍藏着的名画共有20幅的话,那么这里就藏有10多幅,其规模和数量及质量可与法国的卢浮宫相媲美。
  
  佛罗伦萨教堂
  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的瑰宝,这座大教堂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伦敦的圣保罗教堂,是世界第三大教堂。
  佛罗伦萨教堂始建于1296年,断断续续建了140多年,直到1436年才基本完工。它是一座托斯卡纳哥特式风格建筑,外部全部用绿、白、红三色大理石装饰而成,整个建筑高106米,显得雄伟壮观。教堂的巨大圆形拱顶出自著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之手,它座落在八角形式基座上,但拱顶本身却没有固定的构架。拱顶上面是白色的大理石的顶尖。教堂内的主体厅有八根大柱,厅内壁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尤其是迪·米凯利诺画的手持《神曲》的但丁全身壁画和米开朗基罗的晚年雕塑杰作《怜悯》,成为许多画家学习人体透视画法和人体各种姿势画技的最好材料,这里的绘画被称为人体的百科全书。
  在教堂的右侧,有高达82米的乔托钟楼,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钟楼之一,它最早由著名艺术家乔托于1334的设计和开始建造的,此楼共五层,乔托用了三年时间,盖了楼基和第一层后便去世了,但他设计的图纸却保留了下来,现藏于大教堂博物馆中。比安德勒和塔伦蒂二人于1357年完成乔托遗留下来的工程,美丽的塔顶是后来加上去的。属于佛罗伦萨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比教堂本身显得更华丽。钟楼内有290个台阶,人们可以登上楼顶,俯瞰全城,佛罗伦萨市的名胜古迹和古城风光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教堂对面是八角形的洗礼堂,它是罗马式的建筑,先于教堂本身一个多世纪。洗礼堂最著名、最有价值的是有三扇青铜门,每扇铜门上都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浮雕和镶嵌图案,其形象逼真,姿态动人。第一门上刻有约翰生平的28幅图画;第二门是青铜浮雕大师吉贝尔蒂的杰作,他用27年的时间才把有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等故事雕成,米开朗基罗称之为“天堂之门”;第三门也是吉贝尔蒂的作品,28幅画全部是表现基督和12门徒生平事迹宾。洗礼堂内的建筑尤为壮观,地板和天花板都是用大理石制成的,四壁都是彩石镶嵌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令人大饱眼福。
  乌菲尔博物馆和“旧桥”
  横跨佛罗伦萨市阿诺河上的七座大桥中,有一座称作“旧桥”的石桥,最早建于10世纪,1333年曾被阿尔诺河的洪水冲毁,14世纪中期重建。桥上有廊,古风盎然。桥的两侧建满金银首饰商店,风格别致,吸引着无数游人。因为这里经营金银首饰的商家较多,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黄金大桥”。
  石桥两端连接举世闻名的乌菲尔博物馆和皮提美术馆,两馆隔河相望,不仅外观相匹配,而且馆内也是绘画的精华荟萃。其中有拉斐尔的《圣母像》、《福那利那像》(福那利那是拉斐尔的未婚妻,是他许多名作的模特儿)、提香的《佛罗拉》、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都被列为神品珍藏在这里,让人流连忘返。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和绘画的摇篮,是但丁和卜伽丘的出生地。相传,但丁和他终生热的贝娅特丽齐就在此桥旁相遇。因此这座桥仍留着当时的模样。市内还保存着但丁故居和贝亚特丽齐的住宅。诗人但丁的故居座落在佛罗伦萨市中心,在古市场附近的一条狭窄的街道上,是一座不大的砖石结构的三层楼。如今已成为但丁展览馆,里面陈列着但丁的诗稿、手迹、遗物及法院1302年判决但丁死刑的缺席判决书。这里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敬仰但丁的各国游客。伟大诗人但丁于1321年逝世于腊万纳,后埋葬于此。
  蒙特卡蒂尼“温泉城”,有着一千多年历史。这里有温泉名闻遐迩。早在十四世纪,一个名叫乌戈利诺·西莫内的医生发明了泉水和泥浆治病法。后来,人们称他为意大利“水疗法之父”。当地出版的温泉介绍中,列着世界上许多到过这里治病疗养的国家首脑、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名单,其中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此避暑二十年。
  比蒂宫
  庄重宏伟的比蒂宫座落在阿诺河南岸的山坡下。宫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后面是依山势走向而建造的公园。宫内设有宫廷画廊、现代艺术画廊、珍宝馆等。
  宫廷画廊里保存着意大利、西班牙和佛兰芒艺术学派的许多杰作,特别是绘画大师提香和拉斐尔的作品。
  这是一所仿古罗马式建筑,于1487年动工修建,尚未完工,主人便去世。16世纪时,梅迪奇家族的柯西莫一世夫人买下了这一房产,后又多次扩建。现在人们看到的比蒂宫是经18世纪改建后的模样,可观赏宫内的几个馆区。正面长205米,高36米,砌以巨大的粗制石块。唯一装饰是底层窗户支托之间的狮头雕像。从拱形大门穿过中庭就进入阿马纳蒂庭院,庭院的后身是高于它的博博利山丘。山丘与园林组成这座建筑的后身屏障。二楼是王室住宅和帕拉蒂娜画廊,这是本市第二大艺术博物馆,规模和藏品仅次于翡翠画廊。收藏有许多艺术史上的名作。它是根据梅迪奇氏的费迪南多二世的旨意创建的。作品按照典型的17世纪画廊方式布置。画廊的许多厅,厅的名字都是根据厅里装饰的神话人物的名字取的。三楼是现代艺术馆。这座建筑还是银器博物馆和马车博物馆的馆址。其中美术馆设有展室12个,收集了16——17世纪的绘画作品500多件,其中有绘画大师提香和拉斐尔的《孕妇》等作品。
  美术学院博物馆,也是十分吸引人的地方,该馆以收藏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为主,其中尤以《大卫》、《奴隶》最为著名。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三)威尼斯
  
  莎士比亚笔下描绘的《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脍炙人口。马可·波罗的名字,中国人也很熟悉。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拉古纳礁湖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亚得里亚海西北岸的威尼斯,它是威内托大区的首府,也是中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
  提起马可·波罗(1254——1324),笔者不得不多多对其介绍几句:他是一位大旅行家。公元1260年,其父亲尼古拉和叔叔马菲来到中国,元世祖忽必烈高兴地接见了他们,并命人写了国书,请他们转交给罗马教皇,派百名能工巧匠来中国传教、授艺,并嘱咐他们去耶稣墓前取灯油,以作药用。两位二次来中国时,带来了年轻的马可·波罗。他们历时三年半才到达中国,元世祖大加赞赏,并将马可·波罗留在宫中任职,派他作钦差大臣。其在宫中任职17年后,因思念故乡,于1295年回到故乡威尼斯。在中国临别时,忽必烈对他们大加赏赐,马带回了约百万钱财,故乡人称他为“马可百万”。后来,一次战争中,他被热那亚人所掳,在狱中,由他口述,他的一位难友、小说家鲁思蒂笔录,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书中盛赞东方之富庶,文物之昌明,并记载了元朝初年的社会状况和宫廷秘闻以及北京、扬州等历史名城的繁荣景象,还将杭州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马可·波罗是向西方介绍中国的第一个人,他的《游记》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地理上的发现以及对中西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威尼斯,原意是“最宁静的处所”。它是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四周为海洋所环绕,如果你站在海岸眺望,威尼斯象是一艘漂浮在水波粼粼的海面上的巨型航空母舰,整个城市像浮在水上似的,市区离陆地四公里,离海边两公里,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人工长堤与大陆相通,是全城与大陆唯一相连的纽带。
  威尼斯港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之一,港口长12公里,总面积达250公顷,并以此伸展开去,宽阔广大,每年进出口的船只在万艘以上。威尼斯人口约35万多,市区建于离陆地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漫步在威尼斯街道上,从一个街道走到另一个街道,毫无置身于孤岛之感,2300条长短宽窄各异的河道构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被分割成120余个小岛屿,由401座桥梁将城市和岛屿连在一起。应该提及的是,由于160多条水道淤积成陆地,威尼斯目前的岛屿数量已减少到18个,其中包括圣乔治岛和久德卡岛。
  整个城市地理构型呈“S”状,非常独特。全长3800米同时也是从30到70米宽窄不一的大运河从城市中心穿过。威尼斯城可谓开门见水,出门乘船,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故有“水城”之称。
  威尼斯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451年,当时居住在大河沿岸的威内托人,为了逃避快要迫近的北方匈奴部族的入侵,横渡礁湖,来到此处,依用半水半陆的独特地位建城。威尼斯从10世纪开始发展,15世纪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境内最大、最富、最强的海上共和国,也是欧亚两洲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全球银行家、珠宝商、造船商及经纪人的活动场所。当时威尼斯的兵船威镇地中海,是地中海贸易中心。威尼斯的商人足迹遍及欧、亚、非三洲。王公贵族纷纷投资兴建奢华的教堂、堂皇的宫殿,并雇用最优秀的建筑师和画家,在这里设计和绘画,这个时期,威尼斯的艺术和文化大放异彩:不但制造玲珑剔透的玻璃制品,而且生产出最幽雅精致的花边、最美观的窗帘等手工艺品。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威尼斯商人》中描写的正是当年的盛况。
  及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截断威尼斯到东方的贸易通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葡萄牙航海家伽马发现通往亚洲的新航线后,随着欧洲商业中心逐渐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威尼斯共和国才开始衰落下去。1797年被奥匈帝国吞并,直到1846年,一条铁路把威尼斯和大陆连接起来,1866年,它又加入初创时期的意大利王国,成为统一的意大利王国的一个省的首府,开始了这个城市的新时期。
  威尼斯不仅风光奇特,而且还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就独树一帜,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都是画坛上著名的大师。在意大利歌剧艺术发展史中,威尼斯也占有重要地位。杰出的剧作家威尔地创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剧都是在这里首次演出并获得成功的。
  威尼斯还有意大利研究东方文化的中心,威尼斯大学和奇尼基金会,是意大利研究东方文学艺术的主要学府和机构,并经常在这里召开有关东方问题的学术讨论会。每年八九月间举办的威尼斯电影节也蜚声国际电影界,届时,许多国家的著名导演和演员荟萃水城。
  威尼斯以其独特的风光和精湛的文化艺术,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中心,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达500万人之多,旅游外汇收入高达5亿美元。
  威尼斯城共分六个区:卡纳雷交区、圣马可区、卡斯特罗区、道索杜罗区、圣波罗区和圣十字区。1480年以前所有的桥全是木桥,后来都改成了石拱桥。威尼斯高出海平面只一米许,市区面积也仅仅5.9平方公里,世界上许多激发人思古幽情的建筑,集中在这弹丸之地。城里既无汽车,又无马车,只有往来如梭的大小汽艇为主要交通工具,全市共有轮船、汽艇5000余艘,有集体乘坐的“公共船”——交通船,有个人用的“小汽车”——汽艇,此外,还有一种黑色平底、首尾尖翘、单浆狭长称为“贡多拉”的小木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直是威尼斯人代步的交通工具。据说,7世纪时,第一任总督将这种船命名为“贡多拉”。为什么这样叫,现已无从考证。有可能是源自希腊语“KONDYLE”,意为轻快小船。历史上最盛时,多达1万多艘。它是由威尼斯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传工艺制成的。这种小船古时候并不完全像今天这个样子,其首尖翘,还饰有马头形雕刻,船上设有舒适的座椅,铺着鲜艳的地毯。15和16世纪时的绘画所描绘的那个时期的这种船比较扁平,船尾和船头不如现在这么高,现在,这种小船一般长10多米,宽不足两米。小船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单浆划动时船体的平衡。
  为了保持其城市独特风貌,现在威尼斯仍将它保留,作为供载游人的游船来使用,也是威尼斯所特有的,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贡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此为朱自清先生早年畅游威尼斯时写下的一段话。
  今天的威尼斯基本上还是13世纪的样子,只有个别建筑物因进行部分修建而改变了模样。但这对城市总体布局是毫无影响的。由于人口持续增长等原因,19世纪进行了旨在方便与大陆联系的几项大的建设。1841年到1846年建起了从市中心到梅斯特雷之间的全长为3601米的铁路桥,从而改善并加强了与大陆的联系。以后,又通过将近一个世纪,于1933年建成了公路桥墩,人们可以开着汽车往返水城与大陆之间了。威尼斯同车水马龙和噪音喧嚣的其它城市截然不同,这里虽然游客似潮如涌,但大街上总是静悄悄的,偶尔才有汽艇驶过,划破水面;更有头戴草帽,上面系着红绸带,身着白底红条T恤的船夫,常常是边划边唱,自得其乐,歌声悠扬动听。游人所到之处,波光粼粼,许多建筑物仿佛浮在水面上。“处处街巷绕碧水,家家都在画图中”,“水市初繁窥影乱,重楼深处有舟行”是其真实写照。每个小岛上,间或有曲折狭窄的街道,有的仅宽1米多,住在对门的邻居,各自在自家的阳台上即可互相握手寒喧。
  威尼斯的小夜曲世界著名。威尼斯的运河里也有着别致的小夜曲:晚上在圣马克广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唱曲子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开,轮到谁唱了谁便站起来唱一曲,旁边有音乐伴奏。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语音据说是纯粹,最清朗的一种语音。
  如果您在傍晚乘车,行驶在水城与大路相连的4公里的“自由桥”上,远眺海面摇荡的城市倒影,月映沧海,光照碧波,或泛一叶小舟荡漾在河间、海上,定会恍若置身于水晶宫中,到了另一个世界。
  大自然的恩赐,给威尼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美景,能工巧匠的智慧又给它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历史上,威尼斯曾经是一个强盛而繁荣的国家,因此城内古迹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和众多的海滨浴场。歌德与拜伦都曾对威尼斯城倍加赞扬,拿破仑则称之为“举世罕见的奇城”;歌德称它为“奇异的岛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把它比作“地上的乐园,意大利的歌舞场”。1980年,威尼斯与中国水乡苏州结为友好城市。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
  回溯到古老的年代,威尼斯还是亚得里亚海边的一片荒芜的沙滩和犬牙交错的岛屿。那时,耶稣有一位门徒名叫马可,不幸被风暴所袭,船搁浅了。瞬息间,转为风平浪静,马可脱险了。他以后就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
  今天,地处大运河北岸的里阿托岛的圣马可广场和规模宏大的教堂都是以马可命名的。圣马可广场面临大海,是威尼斯最热闹、最繁华的广场,也是最大的广场,是威尼斯的市中心。它有着这里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圣马可教堂、总督府、连拱桥和高高的钟楼。
  广场的建设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虽然历经数个世纪的变迁,但其总体面貌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设计蓝图。12世纪中叶塞巴蒂亚诺·兹亚尼总督对广场进行了修建,把圣马可教堂前面的空地扩大了一倍,还竖起了两根石柱以“界定”小广场。一个世纪以后圣马可教堂和总督府进行了多次改建,总督府失去了它用以设防的结构,演变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过分装饰的带柱廊的楼宇。当初广场周围有许多建筑,如圣马可教堂教士宅邸、行政官员官邸和圣杰米尼亚诺教堂,而在小广场周围则建有许多店铺。最大的改建工程始于1400年,拆掉了许多旧建筑。15世纪末建起了钟楼,还建起了铸币厂和图书馆。一百多年后又建起了新的行政官员官邸。桑索维诺为广场作的新设计方案保持了老设计方案的传统格局。17世纪初用那些从欧加内山上运来的灰色粗石换下了老式的人字形图案的红地面铺砖,今天成千上万能的游人脚下踩的就是这种灰色石。
  在圣马可广场入口处的小码头被称为小广场,小广场上有两座高大的圆柱,圆柱为红花岗岩装饰。西侧的一座柱顶上有圣泰奥多罗塑像,他是威尼斯的第一位护城神;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带翅欲飞的青铜狮雕塑,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相传飞狮原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马可的坐骑,据传说,马可死后葬于威尼斯,为了纪念他,就以飞狮来代替狄奥尔多,作为威尼斯的守护神。飞狮的左前爪扶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
  挺立在飞狮的圆柱两侧,一边是宏伟庄重的圣马可图书馆,这是全意大利最美丽的图书馆;另一边是富丽堂皇的公爵府,又叫杜纪宫。这里原是威尼斯共和国的官府,为公元814年修建的一座拜占庭式建筑,后两遭火灾,损失惨重。现在人们见到的是15——17世纪修复后的形状。经过“小广场”就到了圣马可广场。广场略呈梯形。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和谐优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东面耸立着的圣马可钟楼和溶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可谓古罗马建筑中的杰作。教堂内壁布满了用瓷片镶嵌的壁画,内有高达4英尺多的圣母玛利亚珠宝像,较为珍贵。圣马可教堂以“世界最美的教堂”而闻名。教堂里有圣马可墓。
  圣马可广场原来是圣扎卡里亚修道院的菜园,从十二世纪中叶起,开始填平水沟,铺上砖石,围上柱廊墙,初步奠定了广场的规模。当年拿破仑攻占威尼斯城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由于垂涎这里的景色,他下令将广场旁边的总督府改修为行宫。至今人们还把它叫作拿破仑宫。此后,经过建设,逐步发展成了威尼斯生活中心。
  现在,当您来到这里,但见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安然自在地飞来飞去,有时竟悠然地落在您的肩头和胳膊上,向您乞求食物,令人喜欢。夏日的夜晚,广场上经常举办露天音乐会,优美动听的音乐往往使听众流连忘返。有威尼斯人的“露天大厅”之称。
  圣马可广场呈长方形,占地1.22公顷,东西长176米,南北宽57米。内有一座高达99米的钟楼台,俯瞰着四面八方。在圣马可广场上执政官和马尔钱纳图书馆之间。它属于罗马式古典建筑,始建于公元888年——912年。十六世纪重建。钟楼是由柯杜西于1496年至1499年间建成的。登上塔顶,内有一口大钟,钟两旁雕塑着两个大小如真人样的毛利人,手执大锤,到时辰就自动敲打大钟,宏亮的钟声响彻全城,提醒人们起居时间,为威尼斯人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每到中午12点,钟声一响,正在广场觅食的使群使鸽便突然腾空而飞,场面煞是壮观。钟塔内有梯形盘道直通钟楼。上有棱锥形尖塔。顶端有镀金带翅的天使,可随风转动。无疑是威尼斯最受欢迎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摩尔人下面是两圣马可狮子。再往下面是一个半圆形的小平台。列奥巴尔迪在上面作了一座青铜镀金的《圣母圣婴》像,耶稣升天节期间,平台上有三尊木雕从圣母像前向左向右移动。钟楼、尖塔与钟基座四周的围廊均出自意大利大建筑师雅各布·桑索维诺之手,由他在1537——1549年间增建。钟塔后于1902年7月14日突然倒塌。当时的威尼斯共和国议会作出决定,要求“在原地,按原样”重建。1908年,钟楼重建而成,并在1912年圣马可节举行落成典礼。人们乘电梯登临此楼顶,可俯瞰威尼斯市景和周围湖海风光。钟塔还用于鸣钟召唤教徒至教堂举行弥撒。
  历史上以六世纪建于意大利拉文纳的钟塔为最早。通常塔身为圆形,以后一般为方形。圣马可钟塔就是一座方形的红砖钟塔。
  总督府
  总督府是总督和政府办公处。最早的建筑只可能建于9世纪初政府从马拉莫可迁到古巴尼斯之后。政府搬迁是为了能抵御从海上入侵的敌人。12世纪后半叶,塞巴斯蒂亚诺·扎尼当选总督,他决定扩大这座大楼的规模并按照今天我们看到的平面布局进行施工。
  这座新的建筑物与其说是座宫殿,倒不如说是座城堡,限于当时的因素,它配备着了望塔和防御工事。1177年罗马皇帝巴巴罗萨来威尼斯同亚历山大三世修好。由于国家在经济和贸易上发展很快,当时的总督府已无法滞需要。1301年皮埃特罗·伽尔德尼哥决定建造一座新的宫殿,包括参议院议事厅和司法部办公室。
  根据1340年的教令,工匠们又建造了马焦雷·康西格里奥大厅。正门对着泻湖,并首次在长廊上加饰了6个拱形顶。
  外观上,总督府建筑的下部比较镂空,而上部则比较实,整个底层都是连拱柱廊。上层柱廊连续的哥特式拱顶上都装饰着四瓣形圆窗。两层柱廊边疆的以上就是二楼。二楼上是一些特大的大厅。大厅以硕大的尖拱形大窗采光。建筑物上边沿饰发很窄的窄条檐口。檐口上方相间饰以透雕饰和尖柱。
  此外,位于圣马可大运河畔的奥里欧圣贾可莫教堂是继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后最著名的威尼斯——哥特式建筑,原建于9世纪,后又于16世纪再次修建。在教堂的一侧用砖砌成的别致的钟楼的钟室墙壁上开有四扇一组的了望窗口。拉丁式十字形教堂内部各种风格汇成一体。三殿式结构间以古代保存下来的石柱。木制天花板覆盖着唱诗堂和殿堂甬道。教堂里珍藏着许多艺术作品,有维罗内塞的圣坛画、彭公西里奥和西阿沃内作的油画;教堂的老圣器收藏室中有一组小帕尔玛作的《旧约全书》系列油画。
  此外,圣洛可教堂、马顿纳欧特教堂、米拉哥里教堂、圣乔治马乔列教堂等也都相当华丽堂皇。
  市区内尚有总督府的杜卜洛宫、土耳其洋行以及加德罗、哥纳、斯比内里、格拉西、雷卓尼哥、本德拉明等华丽的大厦和收藏了许多威尼斯派名画的阿卡提米亚美术馆。
  里阿尔托桥
  威尼斯是水城,水多,桥便多。因为桥多,威尼斯又有着“桥城”之称。桥不仅多,而且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的如飞虹,有的似游龙,有的庄重,有的婀娜,有的雄伟,有的小巧,有的古雅,有的现代,有的质朴,有的华丽,整个威尼斯简直是一座桥梁博物馆。
  威尼斯的第一座桥是木桥,名叫“钱桥”。是由尼古拉·巴拉帖里建成。后来曾经重修建。再后来,在一场埃中毁掉。1444年倒塌后,改建成活动桥,两边盖有店铺。成了吊桥。16世纪,人们觉得木桥不保险,便决定建一座石桥。通过招标,选中了建筑师昂托尼奥·达蓬特设计的方,而当时那些著名的建筑师如米开朗基罗和帕拉第奥等人的方案被冷落一旁。新的石桥于1588开工,1592年建成。
  这是一座大理石独孔拱桥,长48米、宽22米、高7.9米,用大理石砌成,独孔,造型优美,雕刻精细,距今约500多年的历史。桥上有高敞的拱廊,拱廊里开设有肉店员、蔬菜和鱼市场,两岸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世界闻名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居,一座三层楼建筑,就在大桥附近。
  叹息桥
  威尼斯不仅桥多,桥名也很奇特,有自由桥、拳头桥、稻草桥、叹息桥……许多桥的名字又各自有一番来历。如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它的名字并不在于其建筑,而是因为19世纪的作家们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引述到这座桥并给它起了个别名。因为它跨在总督府和监狱之间的河上,是过去临诀死的死囚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每当囚犯至此,见到桥下船上的家人等候诀别的情景,总是哀叹不已。因而此桥取名叹息桥,名闻遐迩。
  16—17世纪,在府第溪道的另一侧建成监狱。接着,马里诺总督便下令建造一座双层封闭式桥将关押犯人的地方与总督宫的法院大厅、法官室以及阿伏伽利亚室连通。该桥大约在1602年建成,很可能是由昂托尼奥·贡丁设计的。这座桥与众不同的是其架空的高度,再就是它那封闭的形式。桥墩的拱边上点缀着人头雕像,人头雕像上方有一条水平饰带,上面有粗琢的壁柱饰和两扇哥特式花格装饰的小窗户。再往上是一个扁拱形顶,中间的浅浮雕上正义女神端坐在两头狮子之间,顶上为依奥尼亚式柱头螺旋装饰。
  购物: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著称,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
  威尼斯市郊北的穆拉诺岛的料器也出口世界各地。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四)比萨斜塔
  
  比萨,是意大利西部的一个古城。它座落在阿诺河河口,距离古里亚海十二公里。这个人口只有十多万的小城,由于保存着许多中世纪的古迹,一向是意大利著名的游览胜地。
  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城到比萨,乘汽车只要一个多小时,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总是把这两个城市连在一起游览,使得这个古老的小城,终年游人不绝。
  比萨最著名的古迹是比萨斜塔,是闻名世界的一大奇观,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全世界所有的塔中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被公认为意大利著名的古代文化遗产。
  比萨斜塔于1147年动工兴建,1350年完工。这是一座8层圆柱形的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2米余,重达1.42万吨。除塔顶和底层外,每层都有回廊。从下而上外围8重拱形券门,由底层15根圆柱,中间6层各31根圆柱,顶层12根圆柱,建成213个拱形券门而成。全塔造型古拙而秀巧,顶层为钟楼。塔内有螺旋状楼梯共计294级,盘旋而上塔顶,可眺望比萨城全景。因塔地基打得不深,计算有误,土层强底很差,当年兴建至第三层时,即发现塔身开始倾斜,工程只好停止。停工近一个世纪后,于九十四年后又继续施工,为防止塔身继续倾斜,转移重心,采用各种长度的横梁,以及增加塔身倾斜相反方向的重量等措施。全塔建成后,一测量,发现塔顶中心点即偏离垂线2.1米。600多年来,塔身不断缓慢地向外倾斜,偏离垂线5.2米,故称“斜塔”。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一时间各地游客纷至沓来。1590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俐略在塔顶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让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从塔顶自由落下,下落的速度也不同的定理推翻了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地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定理。从此,比萨斜塔的知名度更是与日俱增。人们慕名来到这里,既为凭吊伽利略,也是为了观赏这座斜塔与众不同的风貌。
  但是松软的地基无法承受塔身的重压,从1918年开始测量以来,发现每年塔身平均每年向南倾斜1毫米。现在,塔向南的斜度为5.3度,顶部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达4.4 米。1972年10月的一次大地震使该塔受到很大冲击,但其仍未倒塌。如果按此速度推算,不到公元2150年,斜塔就会失支平衡而倒塌。1980年,意大利南部发生地震,比萨斜塔大幅度地摇晃达22分钟之久,情况极其危险。
  然而,这种“斜而不倾”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从而使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目睹斜塔的风采。
  为了保护这一世界著名的历史建筑免遭倒塌的厄运,从19世纪开始,人们就对斜塔采取了一系列的挽救措施。1930年,虽曾采取在塔身基础周围进行灌浆的办法,但直到现在,塔身还在慢慢向外倾斜。1983年,意大利研究塔建筑的专家曾预言比萨斜塔将在百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倒塌,并呼吁予以“挽救”。为此,意大利政府曾花费近千万美元,用于阻止该塔继续倾斜,但终因弄不清塔身倾斜的真正原因而无从下手。
  近两年,我国的娇正专家也曾前往意大利,寻求“扶正”斜塔的方法,但最终是无功而返。
  据报道,倾斜了800多年之久的斜塔,这两年有“变直”的趋势。现在斜塔不但不再继续倾斜了,反而朝垂直方向转回近4毫米。据专家分析,这主要是由于1984以来该地区连续降雨,造成塔周围地面的湿度增加,水分渗入地下,使塔基发生变化所致。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五)米兰
  
   米兰是意大利一个既古老又具有现代工业的第二大城市,伦巴第大区和米兰省的首府。地处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平原西北部的波河流域中心,阿尔卑斯山南麓,东邻威尼斯,西靠都灵,南接热那亚。人口200万。
  米兰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公元395年,它成为西罗马帝国的都城。米兰是中世纪早期意大利境内兴起的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之一。公元1158年和1162年在同神圣罗马帝国的两次战争中,先后遭匈奴王阿提拉和哥特人的屠城与兵燹,城市几毁几建。到了十四世纪后半叶,米兰又成了米兰公国的首都。18世纪由奥地利统辖。1796年,拿破仑占领米兰城,大肆宣扬他的势力和威风,到米兰杜奥莫教堂加冕,并宣布他兼任意大利国王。次年被建为米兰共和国的都城,直到1861年意大利统一,才并入意大利王国。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发迹于此,也被处死在这里。1919年,他在米兰组成第一个法西斯战斗队。1945年欧洲战场胜利结束前夕,他被处决,尸体被暴尸于公共广场示众,到1957年才被埋葬于一所贫民墓地。
  战后,米兰在较短时间内得以重建,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乘国际列车可以通往法国、德国、瑞士和其他欧洲国家,纵贯意大利全境的交通大动脉“太阳高速公路”,就是以米兰为起点的。
  米兰与都灵、热那亚构成意大利发达的工业三角区。米兰的工厂,都设在环绕城区的50公里以外的工业区。因此,城区看不到林立的烟囱,也听不到隆隆的机器声。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这里还是意大利的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意大利最大的交易所。这里还有著名的“米兰国际博览会”,是意大利工业的窗口。由于工业发达,居民收入也高,相当于全国人均收入的两倍,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汽车。
  米兰不但是意大利的经济中心,而且也是它的文化中心,这里不但有专门培养经贸人才、创建于1902年的博科尼私人大学,而且还有综合性的米兰大学、米兰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学院。特别是米兰大学还设有许多研究所,对中国的针灸、中国的畜牧、地质、动植物等进行专门的研究。
  如果乘火车去米兰,一出中心火车站,首先映入您眼帘的一定是高耸入云的“皮雷利摩天大楼”。它建于1959年,楼高127米,全部是钢筋玻璃结构。在它的附近,数十层高的现代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它们分别属于意大利和外国的保险公司、电话公司、航空公司、石油公司等,这是米兰新区,是整个城市的神经中枢和商业中心。
  在米兰老城区内的旧法国式建筑,与我国上海的外滩和淮海路一带相似。狭隘细长的马路,拐角处往往摆着书亭或鲜花摊。在这里,还有不少华人开的饭馆和皮革店。意大利人非常爱吃中国饭馆的清炒绿豆芽和春卷,几乎每家中国餐馆的食谱上都有这两样。如今,米兰已与我国的上海市结为姐妹城市。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从它的一些名胜古迹中,就可窥见一斑。在历史上,米兰是意大利开创风气之先的文化艺术中心。米兰音乐学院享誉世界。在达·芬奇科学博物馆中,陈列着他对解剖学、生理学、植物学等学科的设想及文稿,以及他创造发明的实物。
  米兰市内多古建筑,其中最著名景点有奥莫大教堂、斯卡拉歌剧院、圣玛丽娅修道院、普雷拉画廊,著名的风景区科摩湖也是游人必到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先参观一下斯福尔扎古城堡。这个城堡原系威斯康第和斯福沙两大家族的住宅和堡垒,全长240米,墙厚3.6米。它建于公元1450年,由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子爵下令修建的,是米兰重要的历史建筑。当时建造一是为了显示统治者的崇高地位,一是为了加强内部的防卫。古堡正门是高耸的尖塔,两旁是两座对称的圆形塔顶。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和很深的护城河。古堡内由众多的方形庭院组成。目前古堡已改为博物馆,陈列并珍藏着许多雕刻、家具、绘画、乐器、瓷器和铜器等艺术品,内还设有图书馆,藏着各类图书4万册和手稿1500份,其内还有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珍品。现在这里成为米兰的著名游览圣地,也是举行重要活动的理想场所。
  接着从城堡来到奥莫大教堂,这是米兰市内最著名的古建筑。位于市中心,是一座欧洲最大的哥特式大理石建筑。也是世界第二大教堂。它建造精巧,结构复杂,巍峨壮丽,是古建筑中的杰作。奥莫大教堂奠基于1386年,建造工程由当时米兰大主教萨卢佐主持,由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很多著名建筑师和工程师设计施工,经过了长达500年的精工设计和建造,于1805——1813年竣工。
  主教堂呈拉丁十字架型,长50米,宽55米,面积为1.17万平方米,可容纳3.5万人。正厅内的地面到穹顶达47.85米,全部用砖砌,外饰用大理石建成。教堂的大中门最大,尤为华贵,是用铜做的,重达37吨。其屋顶就更重了,据建筑师计算,整个屋顶约14000吨重。教堂正面有6组大方柱和5座大铜门,每座大门从上到下分成好多方格,每格雕刻着有关主教堂的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以及各种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方柱柱基和柱身上有22幅大型浮雕和上百个人物雕像,教堂屋顶上面矗立着135个哥特式大理石尖塔,远远望去,仿佛浮现空中的尖塔之林,其精雕细镂,宛如一顶缀满珠宝的凤冠。中央的八角亭尖塔最高达108米,塔顶有高4.2米镀金的圣母玛丽亚铜像,身裹金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循电梯登塔顶,可以眺望阿尔卑斯山和周围乡村景色。其它塔尖也都各有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雕像,共有4000多尊。教堂大厅有4根高大的圆柱和62根较小的圆柱,支撑着重达14000吨重的拱形屋顶,仰视之,幽深宏伟。传说屋顶藏着一枚钉耶稣于十字架上的钉子,教徒们为了纪念耶稣,每年都要取下来朝拜3天,到5月6日再送上屋顶保存。当时著名的科学家、绘画家达·芬奇曾为取送这枚钉子发明并设计了升降机。屋顶的另一端有一小洞,地板上有一条南北向的金属嵌条,每日午时阳光由小洞射入,正好落在这条金属线上,人们便称它为“太阳钟”。大厅内还供奉着15世纪米兰大主教的遗体,躯体是真身,头部由银铸补成,大厅两侧有29扇高达20——30米高的玻璃窗,窗上全部用五彩玻璃拼缀成的圣经故事。1805年,拿破仑宣布他任意大利国王时,曾在这里举行加冕礼,宣布兼任意大利国王。教堂里还有米兰著名人物的墓。
  今天,这座古建筑进门处设有许多部电子解说装置,有荧光屏幕,只要投入一定的硬币,便可观看幻灯,有意、英、法、德、西班牙五种语言让你选听。
  奥莫广场的北边,有一个全部用彩色玻璃顶棚覆盖的十字街口,称作爱玛努埃莱二世夜廊,建造于公元1865——1877年,全长196米,宽105米,高47米。这里是米兰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工程师门戈齐精心设计了这个大型建筑,长廊顶部安装了拱形玻璃棚,由许多金属支架支撑。1943年,这一著名建筑在战争中遭空袭,直到战后的1967年才重又修葺一新。长廊的两旁有各种商店,经营着金银首饰、服装、钟表等,还有书店、快餐馆、电讯公司、礼品店,出售很多民间工艺品、美术图片等。众多店铺的门面与顶棚间的墙壁上,分布着许多雕刻和绘画,其中最著名 的四幅画分别代表欧、亚、美、非四大洲。这里也是米兰政治、文化、艺术的中心,是文人墨客和政治家聚会之所。米兰市政府文化处宣传办公室位于这里并办公。一年四季,风霜雨雪,这里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米兰人称之为“米兰客厅”、“宽街”,它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最漂亮的长廓。
  斯卡拉歌剧院
  从广场向北走,不远处就是驰名世界的斯卡拉歌剧院。这是一幢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的代表作,建造于1774年——1778年,首次演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剧场内金碧辉煌。剧场正中悬挂着365盏灯组成的大吊灯,象征着一年356天。观众席由池座、六层包厢和回廊组成,共分七层,是世界上层次最多、音响效果最好的剧院。可容纳3600多观众。因为演出的艺术水平高,场地讲究,所以票价一直较高,售票分为预订和现场购买两种,不同的演出有不同的票价,同一场演出,按座位的不同价目也不一样。此外,也可以购买团体票或10场以上演出的个人通票,票价可以打折。
  剧场休息厅的旁边是著名的历史陈列馆,馆内有剧院的历史概况,上演过的剧目、历代著名赏、音乐家的雕像、手稿、指挥棒、乐器及其他遗物,休息厅还附有外卖品部、出卖本剧院建院以来200多年间曾经上演过的歌剧、乐曲的唱片和曲谱。斯卡拉剧院不仅是继那不勒斯圣卡路歌剧院后欧洲最大的一个剧院,而且也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好的剧院之一。是世界名演员心驰神往的地方,有“歌剧的麦加”之称,只有那些高水平的著名剧团、乐队、指挥、音乐家和演员,才能在这座剧院里演出,而艺术家们一旦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就会身价倍增。观众也以能在这里观看演出倍感自豪和荣幸。
  圣玛丽娅修道院
  米兰的古迹之一。建于1495—1498年。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达·芬奇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圣玛丽娅教堂餐厅墙壁上绘制的千古不朽之作《最后的晚餐》,它被尊为米兰的骄傲。画高4.97米、宽8.85米,面积约为44平方米,图中人物比真人大一半,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耶稣受难前同他的12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教堂被炸,圣餐厅也受到严重破坏,但这幅名画却侥幸地保存了下来。然而,由于圣餐厅内空气的污染和细菌的侵蚀,这幅名车的颜料和色彩也都发生了变化,虽经多次修补,但终究未能还原其本来面目。1982年,有关当局决定拨款几亿元进行彻底的修复。达。芬奇曾两次定居米兰,首尾居住20年,市内有达·芬奇故居,市中心有达·芬奇全身雕像。
  普雷拉画廊
  是意大利著名的美术馆之一。位于普雷拉宫门,收藏着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名作。其中有拉斐尔的《圣玛丽娅的婚礼》,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真蒂莱·贝利尼(1427?——1507年)的《圣马可画像》等。中庭有一座拿破仑的铜像还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的佳作,举不胜举。要参观完这座巨大的绘画馆,至少要两小时。
  科摩湖
  距米兰市东北50公里,是意大利著名风景区。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是一个狭长形湖泊。这里幽静,美丽,有着长达50——60公里的游览胜地。此外,还有依然保持古代风貌的市镇和博物馆,私人别墅和各种商店及旅游设施,是十分吸引游人的地方。
  罗密欧与朱丽叶故居
  意大利北方古城维罗纳市中心埃尔巴广场附近,一条名叫卡佩洛的街道第27号——这幢临街的古宅就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主角朱丽叶的故居,莎士比亚剧中所描写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幢房舍建于12世纪,现仍保存完好。故居入口处用意大利文书写着“卡普莱蒂之家”。卡普莱蒂是朱丽叶的姓氏。进入小院,一尊身材苗条、眉清目秀的淑女塑像映入游客眼帘。她就是使无数人经常念叨的朱丽叶。游人纷纷在铜像前与之合影,情不自禁地抚摸铜像,数以万计的手摸过,使铜像的部分闪闪发光。、
  进入宅门,迎门的墙垣上有一小型阳台,它就是莎士比亚剧中描写的朱丽叶向罗密欧叙说衷肠的所在处,也是这两位情人幽会的地方。若碰巧,游人还可到朱丽叶的闺房中参观一番。这里每年来参观的游人可达100多万,逢上旅游旺季,每天便要接待五六千游客。
  罗密欧的故居在斯卡利杰雷街4号,离这里不远。门口用意文标着罗密欧的姓“蒙泰基之家”。这也是维罗纳城里的一幢古老的房屋,由于缺乏管理,年久失修,墙壁破旧,闭门不开。门上写有莎士比亚的全名及生卒年月。
  游人必须看的另一处是朱丽叶之墓。从市中心驱车前往,约20分钟的路程。它靠近阿莱亚尔迪桥一带。风景优美,花草丛生,树木葱郁。一所修道院里,便是朱丽叶的墓地。购门票后,顺着门廊先进入展厅,有上下两层,数个展室,陈列着罗密欧、朱丽叶的雕像,还有油画、壁画和许多手工艺品。二层一间较豪华的接待室,是供当代青年男女举行结婚仪式的地方。无数世界各国的情侣来此举办婚礼,别有一番情趣。
  
  游览路线:
  上午乘车经都灵用午餐赴米兰,游览市容、大教堂、歌剧院。
  上午乘车抵维罗那参观古罗马角斗场、罗密欧与朱丽叶故居;午餐后继续赴威尼斯,游览圣马克广场、圣马克教堂、叹息桥,游运河。晚宿威尼斯。
  早餐后乘车赴比萨参观斜塔、奇迹广场等;午餐后继续赴佛罗伦萨,参观百合花大教堂、米开朗基罗广场、总督府、维可桥等。
  乘车赴罗马,游览市容、许愿喷泉、西班牙广场等。
  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威尼斯广场、先贤祠等。
   早餐后市内游览,乘机返回北京,送至机场。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六)庞贝(庞培)古城
  
  在意大利西南部坎帕尼亚大区的海滨,有一个呈半月形的那不勒斯海湾。在海湾东南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维苏威山,离维苏威火山南麓不足两公里就是著名的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原建于公元前8世纪,这是意大利古代民族之一的萨谟奈人(意大利古代民族的一支,曾和罗马人对抗了两三百年,打过多次仗,后被罗马人征服)背山面海辛勤劳作而建成的一座既有农耕、又有海上交易的繁荣小城,其位置在维苏威火山东南27公里处。后成为古罗马帝国的重要行政中心,到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在罗马统治下和平发展了近160年,已进入帝制时期,城市居民已达3万人。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亿万吨的火山灰倾盆而下 ,火山灰砾湮灭了庞贝小城。自此,这座古城从地面上消失了。
  有关庞贝末日的情景,唯一可供后人参考的,仅有当时从现场经海上逃生的罗马作家普利尼的书信,但又语焉不详。
  一直到公元1748年,当地一个农民在挖掘自家的葡萄园时,挖到了一些石碑和石像,庞贝古城遗址这才得以重见天日。
  古城挖掘始于1748年,经过200多年的陆续发掘,至1960年接近完成。
  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1点多,维苏威火山爆发,大量石块、石子和火山灰射到天空,又像冰雹一样反射到地面,火山喷出的热蒸气,夹带着熔岩和火山灰,由于气温骤变,大雨伴随而下,山洪裹挟着泥石,形成泥石流冲向紧依山麓的斯拉比埃和赫尔库纳姆两座小城。
  庞贝因离火山口稍远,当时住着2万居民,出现灾情后,大部分人逃离了,只有千余人罹难,庞贝城也只被散落的火山灰所淹埋在地下五、六米深处,比起埋在二十五米深处的赫库尔兰努姆,发掘工作要容易得多,建筑、房舍没有遭受彻底的灭顶之灾,因而城市建筑、工艺品及其他生活现场得以完好保存。
  游人到庞贝城,可参观的主要景点为:古董博物馆,表现了庞贝人的生活状况及文明程度;大小戏院及露天剧场;当地贵族的住宅和别墅,尤其是梅南德罗一家住宅和韦蒂之家、福诺之家、米斯特利别墅、迪奥梅德别墅等。
  经过意大利几代考古学家和工人极其细致小心的发掘和修复工作,如今,一千九百年前一个古城的社会生活现在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从发掘现场看得出,古庞贝城建筑在面积约63公顷的五边形台地上,周围是4.8公里的石砌城墙,它有7座城门和14座城塔。城内有用巨石铺成的纵横四条大街,交叉成“井”字形,将全城分为九块地区,每一个区又有许多大街小巷,一些大街上,发掘中清晰可见当时往来的马车在街石上深嵌的辙印,可见当时繁华的景象。
  在较大的十字街口,都有一个半人高、一人长、带有雕像的石制水槽,喷流出泉水,供应居民。原来,早来庞贝当年就有了较完整的城市供水系统,那时的人们就懂得用建筑平地耸起的、用砖石砌成的引水渡槽,远远地从城外山里引来泉水,经过城内最高点的水塔,再供应给全城居民。十字路口的公共水槽,贵族、富商庭园里美丽的喷泉和水池,其源源不断的水源都来自这个供水系统。
  发掘中发现了3处公共澡堂,证明1900年前的庞贝人已经懂得应用锅炉烧水,并把开水、温水导向男女浴池,也懂得使蒸汽通过墙壁中的空隙,运用石板地板保持浴室的温度。浴室的天花板建成圆拱形,室内的蒸气上升到天花板凝结成水滴后,就会顺着圆拱缓缓流下,淌入四壁上部挖出的一条小水槽之中,而不致滴到浴客的身上。场中存衣柜,每个浴客一个,可以放心地洗澡。如此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庞贝人的智慧。
  城西南的长方形中心广场,是全城宗教、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是政府、法庭和庙宇的集中地。广场四周围残留的大石牌坊,它的石柱高十余米,两人合抱那样粗。从那些庙宇的雕塑精致的大理石和高出地面一米多的石板地基,可以推想古建筑的雄伟壮观。城东南的斗兽场和体育场,圆形的露天场地可容纳五千人,其建成约在公元70年,比世界闻名的罗马斗兽场还早约40年。据意大利的考古专家考证,这些建筑物并非在“庞贝的末日”那天被摧毁的,而是在这之前十多年的一次地震中被震塌的。从广场四周发掘出来的遗迹可以看出,地震后,重建和改建这些建筑物的工程已进行了多年,也许由于工程过于浩大,庞贝人还没来得及完成这一工程便又遭新的劫难。
  发掘中还发现庞贝古城当时的手工作坊和商店,及当时统治阶级十分豪华的住宅,宅子高大,屋也多,宽阔的院子,深深的走廊,廊下悬着石雕的面具;院中也放着许多雕像,中间是喷泉和鱼池,屋后还有花园。以及地面上镶嵌的图案,花园里有大理石雕刻的天使、人像、禽兽和石盆、石瓶等,还发现这些宅院内的大量金银币、金银餐具和珍宝等,可见当时贵族和富商们手中拥有的财富是很可观的,而且这些豪华住宅在城里不只三五家,而是为数相当多。
  此外还发掘出当时大量的劳动工具、武器、钱币、衣服和手镯、耳环、宝石等装饰品。发掘出的文物中还包括一些纸张和文件,例如高利贷者的放债登记簿和借债人的借据,商人的帐本、官府的文书等。由于火山灰砾的覆盖,城市受到重压坍塌,但一切完整,连炉里烤好的面包,橱内的熟鸡蛋、缸内的蚕豆、小麦等历历可辨。现场还发掘出被火山砾烧焦的人体约2000具,表现出当时在顷刻死于非命的人们挣扎的恐怖神态。
  庞贝城里还有许多小客栈。据意大利考古学家考证,这些小客栈兼营卖酒、卖饭、住宿、赌场、妓院等“业务”。
  维苏威火山吞没了庞贝古董城,使无数生灵葬身于火海,但它却把1900多年前的庞贝城形态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为今天的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完整的文物资料,是一座罕见的天然博物馆(其中,壁画、雕刻、器皿等大部分陈列在奈波里国家博物院中)。现今的庞贝,任何车辆不准进入。除了少数看守人以外,城内没有任何人居住。这样,更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每年,这里游客如云,多达200万之众。正如诗人歌德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庞贝更为有趣。”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七)多罗迈特地区
  
  多罗迈特是欧洲旅游胜地,系指阿尔卑斯山麓北部东段的群,位于多罗迈特——上阿迪杰区的波尔萨诺省。这里有许多高峰,最高点为马尔莫拉达峰。这里是冬季滑雪、夏季避署的胜地,以格尔马约、南提罗尔、科提纳旦贝卓等地为中心的多罗迈特地区,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观光胜地,山谷中有几个大的冰湖,小河谷众多,意大利第二大河阿迪杰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水力资源丰富。
  多罗迈特景色秀丽,风光如画,从博尔扎诺乘汽车前多罗迈特,沿着峡谷中的盘山公路经过许多著名的山口,通过100多公里的路程,便来到旅游和登山的中心科提纳旦贝卓镇。此镇海拔高度为1027米,四周被群山包围,镇中有罗马广场及许多建筑物。其中有19世纪修建的钟高高塔顶的钟楼。离镇中心不远,可乘缆车到滑雪练习场,场地海拔2300米。从此镇往东北方向走10公里,便能见到多罗迈特最美丽的湖泊之一——米苏利纳湖。
  这里有众多设施齐全的旅馆和宿营地。著名的大帕迪索国家公园就在这里,它建于1922年,面积达620平方公里,地处意大利北部风景优美的山脉之中,海拔4061米,有冰川遗迹。该区是典型的阿尔卑斯山区气候。居民集中在山谷中的城镇。神话般的佛尼尼斯古堡和巴德古堡也在这里,是山谷的要冲。区内有各种具有地中海式气候特征的动植物和珍禽异兽。
  游客参观多罗迈特多从远道而来,最好先到博尔扎诺歇歇脚,一来山路难行,一路风光无限,安排日程不必太紧;二来还可抽空逛逛街,看看这座德语城。博尔扎诺曾由奥地利人统治,1918年归属意大利,这里居民属于少数民族,居民中多讲德语,城里路标也用两种文字标出。1948年,意大利政府批准博尔扎诺为自治区。市中心有一条小河缓缓流过,有数座石桥连接两岸。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北部山麓湖区风光
  
  北部意大利被人们惯誉为欧洲花园中的“园中之园”。北部地区经济、文化发达,除名胜古迹外,还有山间地带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湖泊,其中的加尔达湖、马乔列湖和科莫湖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湖泊,也是最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加尔达湖是意大利第一大湖,它的南端有第4号、东边有第12号高速公路通过,四周有三四座城市,湖边遍布着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各湖滨城镇都有游艇来来往往,乘坐方便。加尔达湖面积370平方公里,海拔65米,长52公里,最宽处达18公里,最深处有346米。这儿气候温和,有着地中海式风光。
  游客到加尔达湖游览最多处当属西尔米奥雷。这是从南向北伸入湖中3公里多的一个半岛。此岛气候温和,花草繁茂,岛上有70多家大小旅馆和无数的别墅、餐馆、酒吧,还有许多娱乐场所,如舞厅、网球场、影院、游泳池、足球场和高尔夫球场等。交通有通往北部森林般的小旅行车。游人可乘坐汽船和小船游览这里的斯卡利杰罗古堡,欣赏湖中涌出的碗口般粗的湖中温泉和发出热气的水花。
  全国第二大湖——马乔列湖更加迷人。它海拔193米,面积200平方公里,长65公里,最宽处12公里,湖水最深处约370米。湖北部约有1/5的湖区处于瑞士境内。世界各地来此旅游度假的游客很多。马乔列湖最值得一游的是湖中三岛:美丽岛、母亲岛和渔夫岛。
  美丽岛包括花园和博罗奥宫两部分。花园既像一所植物园,又像一所露天博物馆。最引人注目处为博罗梅奥家族纪念台,分为10级,一级比一级高,每级饰有雕刻、喷泉,遍种花草。最上一层有众多雕像立于石柱和方塔之上,一些巨大的扇贝巧妙地分布其中,整个大理石造型优美,十分气派。
  母亲岛是三座岛屿中面积最大的。岛上房屋建筑不多,却遍种花草,有许多植物园,园中的热带花木和稀有植物闻名于世。
  渔夫岛如其名一样质朴无华,有现代的汽艇,更多遍布着渔民住宅和打鱼用的鱼网、搭放鱼网用的支架和晾晒鱼干用的木架,还有一座1400年前修建的教堂。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八)都灵
  
  都灵是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位于西北部波河上游左岸谷地,海拔239米,人口约120万人。是意大利第二大工业城市,市民人均收入仅次于米兰,居各大城市第二位。城市西、北两面有阿尔卑斯山作屏障,是通往法国和瑞士的勃朗峰(法、意边境)与大圣伯纳德隧道(意、瑞边境)的交通枢纽。都灵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酷热。都灵这一名称(意大利语为TORINO)来源于“牛”(TORO),TORINO一词有“小牛”之意。都灵的地名既然与牛有关,也许是因为当地人古时候多数以养牛为生有关。都灵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曾为一个自治城市国家。
  13世纪起为萨伏依家族的封建领地,16世纪为撒丁王国的首都,也是意大利统一的发源地。1861——1865年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现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灵遭到轰炸,受到严重破坏。
  19世纪后期开始,1899年萨伏依家族的乔比尼·阿涅利创建了都灵汽车制造厂,即菲亚特汽车公司。该厂位于市郊米拉费奥里,现在,这里的汽车产量占全国的90%左右,菲亚特汽车公司拥有职工30万人,不仅生产汽车,还生产飞机引擎、柴油机、挖土机以及电子、原子设备。都灵的百万人中,约有一半人直接或间接地与菲亚特的汽车生产有关。这里还有世界上少有的汽车博物馆,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1899年菲亚特丁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而且还能看到世界各国汽车的发展历史,看到世界上最早的蒸汽汽车,尤其是1907年著名的巴黎——北京汽车赛中获胜的“意大利”牌汽车更引人注目;同时,也一定要看看机器人是怎样工作,在米拉费奥里厂房的焊接车间里,可见到200多台机器人正在紧张地为每辆汽车的焊接点焊接,20多台机器人正为汽车喷漆。还要乘坐该厂生产的汽车,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按顺序一个一个参观,最后参观汽车组装。参观完毕,司机还将客人拉到试车道上转一圈,考验汽车的性能。
  都灵的罗马大街,是全城最繁华的街道,两旁布满了豪华商店和传统的咖啡馆。罗马大街穿过全城最漂亮的被称为都灵“大沙龙”的圣卡洛广场。广场呈长方形,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中间矗立着爱卖虞限二世的骑马纪念碑,两侧是古朴对称的宫殿。广场一端的入口处建有两座巴罗克式的教堂。另外,卡里尼亚的各大剧院、萨包达皇家画廊等都座落在罗马大街附近。当时的皇宫御苑、质朴的文艺复兴式的圣乔瓦尼、巴蒂斯塔大教堂和意大利第一届议会会址的卡里尼亚诺宫,都是当地著名的名胜古迹。还有都灵的象征——安东内列纳塔,高506英尺,也为欧洲最高的石结构建筑之一。
  都灵的拉奥莫教堂也很吸引人。它建于1491年。教堂里有两件展品最有名,一是名画《最后的晚餐》复制品,画长7米,宽3.5米,与原尺寸相同,绘制在一块大木板上。二是教堂里存放的一块殓布,它原存入在圣殓堂祭台上的镀金木棺中。这是一块包裹过耶稣的亚麻布,后移至一精致的木匣内,此匣平均25年开封一次。
  都灵的名胜古迹比比皆是。除了市内,郊区还有不少值得参观的地方,如近郊的苏佩尔加风景区,是人们假日休闲或野餐的理想之处。这里有一美丽的教堂,左侧是皇陵,皇陵中专设埋葬皇后的“后陵”和埋葬夭折的小亲王的“幼陵”。
  购物:
  都灵盛产优质葡萄酒。
  都灵16——18世纪生产的彩陶盘碟既实用且美观,它的边为波浪形,在白色胎胚上有各种雕花。
  这里的时装展览和博览会世界有名,恰逢会展期间,可买到不少名牌服装
goed  海贼王  2002-6-28 22: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九)热那亚
  
  位于西北部利古里亚海的热那亚湾北岸,与阿尔卑斯山及亚平宁山之间的热那来,是利古里亚区首府。它是航海家哥伦布的诞生地。热那亚是地中海沿岸的第二大港,仅次于法国马赛,为意大利第一大港。这里地处意大利著名的“工业三角”南部,造船是主要工业。有铁路与国内各大城市以及法国、瑞士等相连。城市沿海岸伸展,向东西方向延伸约25公里,向内陆伸进约15公里,整个城市依托在山坡之上,这里是山区和丘陵地带,海拔较高,有些地方达千米以上。利古里亚北部山脉形成天然屏障,挡住了来自内陆的气流,加之有漫长的海岸线,因此这里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而越往北,气候演变为大陆性气候。这里秋冬季降雨量大,越往东降雨量越多,山地多,气候适宜树木生长,因此这里植树的面积占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意大利树木最密集的地区。总面积为237平方公里,人口80万,密度大。
  由于这里的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曾招致历代王朝的争夺及饱受民异族的侵略。公元前三世纪,罗马人在此定居,是罗马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地。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公元6世纪中叶,热那亚被拜占庭帝国占据;641年,又遭伦巴第人占领。八世纪中叶,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拥有强大的海军。公元十世纪,热那亚共和国成立。十二世纪,十字军战争期间,同君士坦丁堡、塞浦路斯、叙利亚和突尼斯等地建立了贸易关系,十三世纪达到鼎盛,控制了包括科西嘉岛与撒丁岛在内的中地中海。第二次世界期间,这里是地下抵抗运动的中心。市区散落在沿湾狭长平地与亚平宁山坡之上。山上的古堡至今仍屹立如昔。二次世界大战后,这里修建了铁路,新修了公路,发展了工业及造船业,成为“工业三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港口由老港和新港两部分组成,在新港的外围有一条长达5公里的防波堤。新老两部分水域面积共45平方公里,码头长22公里,可同时停泊200多艘船只,供100多艘货船同时装卸货物。
  老城区在狭窄的沿海湾一带,街巷如迷宫,中世纪,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式的住房,罗马式和哥特式的教堂以及粗犷的埃贝里亚奇古塔错落其间。新市区分布在山坡上,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式的圣洛伦佐大教堂所在地开始,街道逐见宽广,显示出十七世纪以后城市规划的痕迹。街道两侧挤满十六到十九世纪初期华丽的贵族宅邸。大部分市区是现代化高大公寓式楼房、办公建筑以及建有拱廊的大商店。最主要的历史性建筑是公爵官——前热那亚执政官和热那亚总督官邸、中世纪统治热那亚的贵族多利亚家族的宫苑和圣马泰奥教堂建筑群。
  热那亚多中世纪的教堂,旅游业发达,每年过往游客约50万人。热那亚人多精明能干的商人,他们的经验是经过几个世纪的海洋贸易而逐步积累起来的,不少生意人已变为巨富。该市的人均收入仅次于米兰和都灵,居意大利第三位。
  热那亚之所以闻名于世,除了港口因素外,还有不少著名历史人物和航海家、建筑家、音乐家、诗人,为这里增光添辉。
  热那亚最著名的人物要算哥伦布了。他于1451年出生于热那亚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年轻时当过水手。1476年旅居葡萄牙;再过9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他率87名船员分别乘三艘船只远航。在人类历史上,他首次横渡大西洋,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及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到热那亚旅游的人,除了去火车站前的阿夸维尔德广场参观1802年竖立的哥伦布铜像外,还会前往位于但丁广场的哥伦布故居一游。
  如果乘船来到热那亚,远远就可以看到新港口方向向海里伸出的犄角上,矗立着一座高耸的灯塔,它就是这个城市的象征——著名的热那亚灯塔,热那亚故有“灯塔城”之称。该城建于1326年,后经加高,现在海拔117米。
  热那亚的市中心在费拉里广场,这一带相当繁华,有许多现代的建筑物。广场中央有巨大的圆型喷泉,广场东边是9月20日大街,广场以西有圣洛伦佐教堂。此教堂建于11世纪,现在所见黑白大理石相间的哥特式结构,是经14世纪重修、16世纪扩建后形成的,从大门及玻璃窗的设计可看出受到法国宗教建筑的影响。教堂内有许多雕刻和绘画艺术品。
  在居民区内,有一种依山势建成的现代化楼房建筑,蜿蜒几百米,夜晚山上山下灯火辉煌,景色十分迷人。
  最著名的古迹是圣诺佐大教堂,它建于12——14世纪,正面是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结构,门上浮雕累累。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