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经典重温:轻轻走进安妮密室 
脚步轻轻,轻轻……是怕惊醒了睡梦中的安妮?
还是怕难以承受心灵的震撼?推开虚掩的书架,钻过低矮的洞口,顺着窄窄的楼梯爬上阁楼。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白皮肤还是黑皮肤,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阿姆斯特丹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号,走进犹太小姑娘———安妮·弗兰克的故事之中。
在阿姆斯特丹那密如蛛网般的运河旁,这样的四层小楼数也数不清。惟一不同的是这幢小楼的后面还紧贴着一个三层的小楼,从正面的大街上无法看到。那便是安妮所称的“密室”。在这个“密室”中,安妮与父母、姐姐和另外四个犹太人度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她用自己的日记记录了“密室”中的生活。
“密室”早在50多年前已被纳粹洗劫一空。尽管有人曾建议复原“密室”中的摆设,可安妮的父亲奥托却不同意用虚假的模型来替代那些记忆中苦难的原物。“密室”中留存下来的大都是贴在墙上的画片。像所有那个年龄的小姑娘一样,安妮也把当时的歌星、影星的画片贴在了自己卧室的墙头。在另一间小屋门旁的墙上,还可以看到一幅自制的地图。当年,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密室”中的人们就一边悄悄地收听广播,一边在地图上标出盟军的进军路线。在奥托房间的门边上还有几道深深的铅笔线,从记录的日期看,安妮在这段时间里长高了13厘米。
安妮也有过幸福的童年
小安妮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所以才能为我们留下许多安妮的照片。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为我们讲述一个犹太女孩的故事:
1932年夏,欢快活泼的安妮和德国小朋友在草地上一起玩耍;1933年3月10日,小安妮与家人一起去法兰克福市的商业中心,在回来的路上照了一张照片,小安妮腼腆地站在母亲的身边。几个月后,迫于德国法西斯的迫害,小安妮全家便迁居到了阿姆斯特丹;1934年秋,安妮上学了。照片上的安妮和班上30多个小朋友一样,表情略显紧张。在展出的照片中,有一张虽不是父亲奥托所照,却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那是数十位犹太孩子的合影,尽管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依然流露出天真的笑容,可胸前缝着的那个大大的六角星符号却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照片中没有安妮,但安妮的命运和他们一样。1942年5月,占领荷兰的德军要求所有6岁以上的犹太人必须在左前胸缝上这样的标志,一场大迫害就要开始了。同年7月6日,安妮一家藏进了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号楼后的“密室”。
13岁,安妮开始写日记
在楼下的展览厅里,我看到了那个敞开着的日记本。1942年6月12日,星期五。那天早上6点钟,安妮就兴奋地睡不着了,因为这一天是她13岁的生日。7点钟她就走进了父母亲的房间,尽管当时德国法西斯已经占领了荷兰,全家人的命运未卜,可安妮的父母亲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欢快的生日。那一天,安妮收到了很多礼物,有胸针、拼板玩具和蜡烛,而她最喜欢的就是这本粉红色格子布面的日记本。从此,安妮开始写日记,她把自己的日记称为最好的朋友“吉蒂”。一个月后,她和家人一起躲进了“密室”。在两年的时间里,安妮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她常常在日记本中贴上一些旧照、明信片和画片等,在一旁写下说明。有时为了做补充,她还贴上一些夹页。安妮的笔迹有时工整,有时有些潦草,但笔迹中流露出的却是一个少女特有的稚气。
安妮惨死在集中营中
1944年3月29日,安妮从广播上听到,荷兰政府打算战后把人们的信和日记搜集在一起出版,她就有了当记者或者作家的梦想。这一年的5月11日,她在日记中写道,战后她将出一本书,书名就叫《密室》。安妮没有见到自己梦想的实现。
1944年8月4日,一个晴朗的夏日。“密室”中的人们像往常一样,刚刚开始一天的生活。奥托走进了彼得(另一个藏在这里的犹太男孩)的房间,准备给他上英语课。他瞅了一眼手表,快要10点半了。通常,他总是在这个时间开始讲课。忽然,他们听到楼下传来了陌生人的吼叫声。几分钟之后,全身制服的纳粹警官卡尔领着几个穿便衣的荷兰警察爬上了“密室”。卡尔吼叫着让楼上的人全都把钱和首饰交出来。他一把抓过了安妮的小皮箱,将所有的东西抖落在地。显然是有人告了密。藏在楼上的8个犹太人随后全被送进了警察局。是谁出卖了他们?这个谜至今也没有解破。
帮助安妮一家躲藏的米普当时幸好没有在场。当晚,她爬上了小楼,从散乱的东西中找出了安妮的日记和奥托一家人的影集,锁在了楼下办公桌的抽屉里。一周后,德国人将“密室”里所有的东西全部搬走。
8人中只有安妮的父亲奥托活到了战后,他后来回忆说,4天后,他们被送到了犹太人的转送站———荷兰北方的威斯特伯克集中营。
1944年9月3日,他们全被押上了列车,这也是最后一列从荷兰开出的运送犹太人的列车。车厢里共有70多个犹太人,到奥斯威辛的第二天,就有一大半人被逼迫着走进了毒气室,所有15岁以下的孩子全部被害。安妮因为刚刚过了15岁的生日,才躲过了这第一场灾难。
随后,安妮和妈妈、姐姐一道被送到了附近的波肯奥集中营。那个集中营中当时有39000多名犹太妇女。她们到那里的当天就被剃去头发,在胳膊上烙上了号码。一个多月后,纳粹又将安妮和姐姐与她们的母亲强行分开,送到了德国汉诺威附近的波根—贝尔森集中营。曾在那座集中营服役的弗兰克·福德说,她们的头发都被剃掉了,神情抑郁,根本认不出是女孩子。另一位曾与安妮关在一起的犹太妇女说,当安妮看到衣服上都爬满了臭虫、跳蚤时,她吓坏了,脱光了衣服,蜷缩着裹在一条薄毯里发抖。有一天,安妮忽然听到有人隔着铁丝网叫她,原来是同校的朋友丽丝。两个人晚上冒着危险,悄悄地爬到铁丝网前交谈。丽丝回忆说:“那一幕太悲惨了,安妮一看到我就哭了起来,她对我说,‘我已经失去了双亲’。我总是想,假如安妮知道她的父亲那时还活着,她也许会有力量坚持活下去。”
1945年3月的一天,安妮的姐姐因斑疹伤寒而死,几天后安妮也因同病离开了这个世界。几周后,英国军队解放了这座集中营。
“安妮之家”成了举世闻名的纪念馆战后,米普原想把安妮的日记交给安妮,可是后来证实安妮已经不在人世,她便将日记交给了安妮的父亲奥托。奥托含着泪读完了日记,他没有想到,安妮会把“密室”里两年的生活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他将日记的一部分打印出来,寄给了在瑞士的母亲。随后,他又让一些亲朋好友读了日记。大家都支持奥托将这部日记出版,可他接触的一些出版商没有意识到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
1946年3月6日,一位荷兰历史学教授在荷兰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安妮的日记,引起了许多出版商的重视。1947年6月25日,安妮日记出版,首印1500册,书名为《密室》。它很快就被翻译成法、英等55种文字,从1947年至今,安妮日记经两次补充,目前在全球印行达2500万册。而“安妮之家”也成了举世闻名的纪念馆。纪念馆的服务人员告诉笔者,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80年代初每年约30多万人次,而90年代初已经到了60多万,去年已达到80多万,平均每天都有2300人。参观者中最多的是美国人,德国人居第三位。为了满足参观者的需要,安妮基金会去年还在小楼旁修建了一座大型纪念馆。
纪念馆出口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本厚厚的留言簿,上面有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用不同语言写下的留言。我看到了一位署名为“15岁的德国孩子汉斯”写下的话:“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像安妮那样担惊受怕。请你们轻轻地上楼,楼上的安妮正在梦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