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何农:巴黎,本来应该更美丽!(上)
《光明日报》常驻巴黎记者何农向,文前注明:“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故乡北京。我希望在我几年之后卸任回国的时候,那还是一个我能认出、并且喜欢的城市。”稿件全文分两部分刊载如下。

历史学家们是不会同意以“假设”来研究历史的。但是,当许多法国建筑师用大量的图片、数字、模型,向我说明了,如果没有奥斯曼先生150多年前大刀阔斧的改造,巴黎,这个被认为全世界最美的城市之一,本来应该更美丽的时候,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惊了!
乔治·欧仁·奥斯曼(1809-1891),作为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是第二帝国(1852-1870)时期,在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下,对巴黎进行的大规模改造工程的总负责人。
(一)
如果没有奥斯曼,怎么会有今天的巴黎?巴黎怎么能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呢?
奥斯曼改造工程的痕迹,在今天的巴黎到处可见:巴黎市中心几条主要的林荫大道都是他策划的;许许多多的小广场、喷泉、雕塑甚至教堂、公园,都是他本人主张或遵从拿破仑三世的意旨修建的;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下水道系统,是因为他的规划才完善,给水和排水系统的建立也可以说是奥斯曼最大的功劳;大量的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监狱等公用设施拔地而起;“城市规划要考虑交通方便”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也是源于他。
巴黎以“灯光与音乐之城”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在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和艾菲尔铁塔等地各种声与光的完美结合,呈现出流光溢彩迎接新世纪的景象。新华社记者李根兴摄(数码传真照片)

总而言之,奥斯曼“拆”得如何先不说,“建”的功劳,却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风格式样还是建设质量;无论是对建筑物高度、还是对建筑物立面处理;无论是大的规划比例,还是细节的处理;无论是建筑文化思想还是建筑语汇……都是法国化的、都有严格具体的要求。特别是他和后来的继承者们,都严格遵守了这些规定,保证了巴黎建筑风格的稳定和连续性,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不否认奥斯曼成功设计的几条开阔马路,烘托了旧帝制的辉煌,当时也一定使来往的马车十分方便。但是如果没有这几条又宽又直的马路,而是保持原来以赛纳河为核心自然形成的曲曲弯弯的小马路的话,巴黎的味道会更足。
那么,如果奥斯曼在巴黎的改造过程中能够从善如流的话,现在的巴黎会是什么样呢?
(二)
如果奥斯曼做得好一点,巴黎本来会比现在更美!
近年来,对奥斯曼的研究和反思,成为法国建筑史界的潮流。一本又一本专著,一篇又一篇论文,体现出学者们对“奥斯曼工程”的冷静思考。尤其是当与奥斯曼同时代的亨利。西美弘伯爵的8张巴黎规划草图近年来被发现后,人们才明白,巴黎,本来是可以有另一幅面貌的:一幅中世纪的传统得到充分保护、更美丽和纯净的面貌。因而,“奥斯曼是不是毁了巴黎?”成为许多报刊讨论的主题。
被“巴黎本来应该更美丽”这个令人振聋发聩的主题吸引后,记者采访了法国著名建筑史、艺术史学者、《奥斯曼分析》一书的作者尼古拉。沙敦;采访了巴黎市政府“建筑许可证颁发”总监莫里斯。罗朗;采访了法国华夏建筑研究学会主席、法国建筑师协会会员、华裔注册建筑师邱治平先生;也采访了出身工程世家、原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旅居法国的华揽洪老先生,和他的女儿、热心北京古城保护的散文作家华新民女士。他们把自己多年的研究体会告诉了记者。他们每个人的观点是如此类似,以致于没有必要一一指出出处。以下是他们的主要观点:
--今天人们认为巴黎是美丽的,主要是奥斯曼没来及毁掉的那些建筑。当然,还有他建的一部分建筑,经过150年,这些质量优异、富有欧洲文化风格的建筑也已经成为古迹。
--奥斯曼设计、规划上的严重错误,令巴黎付出了它不该付出的代价,而且永远不可挽回:
最大的败笔是对巴黎市中心、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城岛的拆建。为了修建一条贯通巴黎南北的大道,奥斯曼消灭了一座中世纪的岛屿。这个赛纳河中间的小岛是法兰西文化的摇篮。奥斯曼把这个岛屿大大地地收拾了一番:巴黎圣母院前面的低矮房屋被拆掉了,出现了一个广场;岛上数不清的小房子被夷为平地,代之以当时流行的石头大房。城岛被改建成为一个死气沉沉的行政中心。这些行政性建筑今天是巴黎市警察局、法院和一家医院。而医院就被圈在一个既不透气,又没有花草的地方。一座美仑美奂的小教堂却不得不被藏在法院的大楼后面(幸亏它没有被拆掉)。其实,城岛本身是可以成为一座完整的中世纪建筑的艺术博物馆的,现在,只是几件艺术品(如巴黎圣母院)摆在了现代的橱窗里。对城岛的改造是奥斯曼所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连他的赞赏者也为此感到脸红。这个例子集中地体现出他的短视。
而曾被拿破仑三世任命为“美化巴黎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时,奥斯曼还没负责巴黎改造工程。他到任后,就把这个和他意见不同的委员会闲置一边了)主席的亨利。西美弘伯爵的方案,是把城岛绕开,在赛纳河边另外修路架桥,这样,虽然距离稍远,但城岛保住了。今天人们认识到了西美弘先生的远见,但是已经太晚了。
--据统计,奥斯曼拆掉了巴黎三分之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修建的建筑,10%的私人宅邸。哪些消失的建筑最令人惋惜呢?比如圣日尔曼区的一大批私人豪宅,还有巴斯兰堡街那些漂亮的新古典主义宅邸,还有巴黎歌剧院附近的宅邸,后来那里修成了今天的老佛爷和春天百货商店。当时那些被拆的房子都还是新建的、还配有院落。再有就是路易十六时期城圈上的入关大楼(当时出入巴黎要检查),和法兰西学院对面的圣拉唐骑士府邸的塔楼,后者拆了也是为了开一条大街,也是为了交通方便。这所有这些,也都是“西美弘方案”要保留的。
--奥斯曼并非只拆掉那些破旧的房屋。任何有碍于他“改善交通、改善卫生”目标的建筑,一律铲除。正是这个政策,使大批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绝对有保存价值的私人宅第被夷为平地。应该指出,被奥斯曼拆掉的,不都是有名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普通住宅。但正是这些建于17、18世纪的普通建筑,才是充分体现巴黎传统和魅力的!
--奥斯曼为了达到他极其重视的笔直、布局、营造视野的目的,修建的大都是一马通衢的大道,代价是拆除了许多有价值的建筑。其实开路完全可以开得聪明一些,而不是一味死守直线、加宽、抻直,弯曲的路也是很美的,甚至更有生气。更重要的,为了保护古迹,绕一绕是完全必要的。比如圣米歇尔大街就不是直的,这证明在他想做时还是可以做到的。
--糟糕的卫生状况并没有因为奥斯曼的努力而彻底改观: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在开辟新的交通网络和建设价格昂贵的新公寓楼群后,由于大规模的搬迁,传统的社会网络遭到破坏。因为奥斯曼当政的18年间,没有为工人、手工业者、小商小贩等社会底层人员修建一间住房。大批社会底层的人们被赶到完全没有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恶劣的郊区去居住,建设了一大批毫无味道的“睡觉城”。这些郊区当中的一部分,到今天仍然是被抛弃和冷落的,而且成为社会问题的重灾区。这也是巴黎市成为“交通方便的现代化城市”的代价。特别是,原来巴黎“贫富混杂”的平衡被打破了,城西部、南部越来越“高贵”,城东部、北部越来越混乱。今天之所以会有被抛弃和冷落的东、北郊区,根源之一就是奥斯曼意图“将富人和穷人分开,把富人保护起来”的政策。
--一部分被拆迁的居民,搬到了原来就很拥挤的老区、或者远离市中心的新区,使人口密度的平衡发生巨大的改变。奥斯曼扩大了巴黎城区。扩建工程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负担越来越重,我们今天碰到的麻烦,那时已经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了!
尤其是到了奥斯曼当政的最后5年,他拆、建的速度越来越快,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以致于没有人能够控制得了他。虽然没有中饱私囊的丑闻,但是,为了“中饱公囊”而肆意大兴土木,也是可怕的啊!

精彩评论2

sailing  海贼王  2002-5-12 18: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何农:巴黎,本来应该更美丽!(下)
(三)
巴黎在这100多年来蒙受了不该蒙受的损失,主要要归咎于奥斯曼。
奥斯曼是一个专制、跋扈、粗暴和仇视言论自由、压制不同意见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亨利。西美弘方案”-也许还有其他人的什么方案-被束之高阁的原因。也许正是他的铁腕、擅长管理,自信知道巴黎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和他日耳曼血统的简单、执著,加上国王拿破仑三世对他的支持,成就了他改造巴黎(或者说毁坏巴黎)的伟业(或者说恶行)?
当然,评论他的功过,不能脱离150年前的历史、不能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当时,还没有今天这种普遍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法国直到1913年才出现《文物保护法》。而奥斯曼时代,尤其是他本人,对老房子拆还是不拆,只是考虑“需不需要”。
当时,是一个包括霍乱和鼠疫等各种疾病流行的年代。街上到处是人和牲畜的粪便,污水横流,路旁和房顶上长满了荒草。对巴黎卫生状况的改善刻不容缓。
当时,是一个在建筑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十分落后、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的年代。
当然,奥斯曼改造巴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镇压人民起义的需要。原来巴黎七转八拐的小街小巷,成为起义者天然的屏障,令手持长枪的统治者马队无可奈何。“炮弹是不能拐弯的。”奥斯曼的这句话,其实是改造巴黎的主要动机。
(四)
奥斯曼在改造巴黎的过程中,肆意毁坏文化古迹、也破坏了巴黎的整体文化氛围的所作所为,已经被永远地记入了历史。法国有一本书《毁坏文物史》,书中给应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列了一个名单,奥斯曼不幸榜上有名。
研究奥斯曼,是为了在今天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专家们有针对性地为今天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保护文化古迹是否值得?沙敦先生的回答是:绝对值得!保护文化古迹,不仅是文化利益,也是商业利益。他说,欧洲有许多城镇,要说有什么名扬国内外的名胜,好像也找不出来,但是旅游收入、城市名气、执政者政治形象,一点也不差。原因就是注意保护城市整体的魅力。靠几个名胜作招牌,当然需要,但是最主要的是整体保护。如果能做得好一点,各方面效益一定会更显著。
而邱治平先生的观点更为鲜明:文化灵魂、历史遗产是无价的!如果只著眼眼前利益,一定会被历史记住、为后人所耻。奥斯曼就是最好的例子。
华揽洪先生说,保护古迹和城市现代化兼顾,使之相得益彰,的确有一定难度,但绝非没有办法!尤其是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旧瓶装新酒”(即在不伤老房子筋骨的前提下,在里面安装现代化设施)的技术。
华新民女士说,150年以前,即使有一些文化人呼吁保护古迹,也只是要求单个的古迹保护。“整体保护”,也就是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是现代意识。如何防止一部分古老文化被一点一点地被蚕食乃至面临灭顶之灾,是今天的文化人最大的忧虑。
--为了改善交通,为了现代人出行的方便,而对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大动干戈,是否应该?今天毕竟不是150年前的巴黎,那时,人们的活动范围就是自己住所和工作场所周围,对能够利用交通工具,如马车,走得远一点、快一点充满了期望。今天,人们对出行的距离和速度的要求,与150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难道还一定要用150年前的方式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吗?专家们指出,奥斯曼所解决的巴黎交通问题,只管了几十年,真正使巴黎交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是1900年巴黎地铁的兴建。若没有后来出现的地铁,即便是奥斯曼所做的努力也会化为乌有。没有地铁,现在巴黎到处都会排上几公里的汽车长龙!因此,若说现代化,奥斯曼之后还有贝安维诺(第一个建设巴黎地铁的工程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拆”、“扩”,用这个方法解决交通问题,真正是缘木求鱼。道路的宽度是永远也赶不上人们对缩短出行时间的要求的。
--老城改造的过程中,有拆也有建,建要注意风格的相对统一、与原有文化魅力的融合。奥斯曼在这一点上还是成功的。
--过去,面对老旧的房子,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一对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夫妻对记者说,40年前,他们在巴黎读书的时候,看到巴黎“洼地”地区(奥斯曼没有拆毁的巴黎老城区,巴黎吸引游客最多、游客逗留时间最长的地区)的房子,当时也觉得落后、维护成本太高、没有现代舒适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现在回头看看,才知道当时我们多么幼稚!”
--当时,一部分被拆的私房主也是愿意配合奥斯曼的改造计划的。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旧房子无法满足对生活质量逐步升高的的要求,因为自己不愿意住租不出去,因为维护费用太高,因为奥斯曼允诺给他们一大笔钱……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强求150年以前的人,但作为管理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奥斯曼走得实在是太远了!
从故纸堆中抬起头来,看到眼前的巴黎,我明白了,奥斯曼和他的继承者们创造了巴黎的今天,但也毁坏了巴黎的昨天和前天。而巴黎的昨天和前天本来是可以令今天的巴黎更加夺目的。一个城市的建设者,可以通过建筑名垂青史,但也可以遗臭万年。奥斯曼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不幸的是,他没有那么做。今天人们在提到他的功绩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地提到他的劣迹。这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一个城市-巴黎、一个国家-法兰西、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遗憾。因为,巴黎,就像世界上其他许多古城一样,是属于全人类的。
青青  初上贼船  2002-5-20 14: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真是长见识,我第一次听说奥斯曼这个人。大后天我就要踏上我的法国巴黎之行了,就可以亲眼看看150年前被奥斯曼改造后的巴黎是什么样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