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乐网下载手机App | 客服热线:0031(0)104133904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会跟主页君一样,很是反感父母老是用“我这是为你好”这样的话,虽然是在避免我们做错,但反而更像是在用爱的名义来约束我们。自从留学之后,相隔万里,两代人之间的误会有时候就更大了。今天,就有一位小伙伴向我们亲口讲述她眼中应该有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快来一起看看吧。
朋友圈里不知何时转火了一篇知乎文章:《我考上了名校,但最终死在了原生家庭手里》

没读过的小伙伴可以去读一下,读完之后可能会想给自己爸妈行个大礼,谢爸妈没把自己逼疯之恩。总之,读完文章后的我除了后背一阵凉意,也从细节中触摸到了这个时代下中国父母的亲情观念。 看到《新周刊》在6月15号的特别推送,标题就叫“亲情杀”。终于,有人记起了这群永远存在却永远不能发声的人群:儿女。
最近,国内大兴国学,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孝敬”两字被醒目地放在道路两边的爱国教育墙纸上,放在每一个菜市场的布告栏上,也放在电视台10分钟的公益节目上,就像要发誓从下一代开始,把在80, 90后身上丢掉的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回来一样

母亲口里永远念叨着“你们独生子女一代就是不懂得孝顺!” 或者“你们90后……”,在数落的同时将我辈一起拉下了马。在中国,做儿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做一个出国留学的儿女,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出国的费用高昂,而习惯以孩子的一纸文凭为饭后炫耀谈资的家长们,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即使没有如此夸张,这笔钱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这样一大笔债是需要孩子用妥协,甚至用一辈子的顺从来偿还的。

在大多数父母的逻辑里:我是你的高额投资人,你就应该听我的,我说的都是对的。

第一眼感觉还挺对,毕竟创业者还是得听听投资人的话,但转念一想,这个逻辑却有诸多疏漏,即使是投资人与被投资人的关系,投资人也应该投资他未来的无限潜力,而并不是去画一个理想的蓝图,让创业者照着画像去发展,不能越线一丝。


在父母子女的关系里,更不应该是“我给你钱你听我的”这样的歪理。很多时候,远隔大洋的父母很难知道,一个决定背后的逻辑和面临的环境。于是,他们看到一个决定后,就会按照他们的逻辑和判断来评判孩子做的决定了。一旦孩子开始反抗,那就是对不起父母在你身上花下的天价学费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父母为大。千古流传的“天下无不是父母”将孩子的嘴巴堵得死死的。要孝顺,要懂事,要感恩。于是,要将孩子管教成一个听话懂事的没有自由思想的驱壳。


出国留学,开始让许多人去挑战传统孝顺的定义,但这也注定带来一场家长和孩子间的腥风血雨。在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送”出国留学,高高兴兴地看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们还没意识到:他们这个决定带来的是孩子与中国一些传统观点背离的彻底改变。理想中那个“想要孩子学习美国的文化和精神,却依然希望他们尊崇中国传统观念”的的执念根本就不能实现。最极端的例子就在《我考上了名校,但最终死在了原生家庭手里》一文中,主人公的父母的行为算是这种恶劣影响下的最丧心病狂的例子。从中,我们或能窥见一些典型的中式父母的影子。

(文章来源于知乎专栏)

文中的主人公的母亲一直生活在“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的幻想里,而这一幻想在中国社会里数不胜数。“我为了你留学… …”,“我为了这个家”这样的句式相信很多同学已经耳熟能详。所有的以“我”开头的句子,每一句都是一笔债,是孩子主动像父母讨来的。要是这时候不长眼睛的你来了句“又不是我让你……”,相信我,你不是很想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真的困惑了,“孝顺”二字在父母那儿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大概就是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而留学生的父母往往还带着优越感:“我的孩子是XXX大学的大学生”,这样的优越感促使你需要更努力地按照父母的剧本去表演。
父母希望孩子能在美国读博士,那孩子就应该乖乖的在美国安心把博士读好,这样才“对得起我对你的养育之恩”。往往,这场战争大多是以孩子举白旗投降结束。因为你不能 “不知孝顺,不懂感恩”啊!

其实,大多数家长对于美国的文化和社会现状并不是很了解,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活着,只会让孩子压力倍增,无比痛苦。

留学生和父母的斗争还在于父母无处不敏感的“美帝”神经。在《我考上了名校,但最终死在了原生家庭手里》一文中,主人公提到母亲会因为她的高学历而出言伤害,连医院的护工也是这样讽刺她。但是现实中,对于留学生来说,在父母面前可能提到 “美国的xxxx”都会引来一阵冷嘲热讽
(文章来源于知乎专栏)

什么 individualism,liberty, freedom, gap year, 辍学创业云云,别说了,你一定是在挑战爸妈脆弱的神经。

“不要以为去了美国你就牛逼了,要不是我XXXXX, 有你今天么?!”

对于留学生来说,我们夹在一个不接地气的尴尬区域,一些想法和思考已经超出了父母的理解和接受范围,一旦提起那就是挑战父母的权威,是定时炸弹。
(文章来源于知乎专栏)

人的一生有两种独立:第一种是当孩子被剪掉脐带的那一瞬间,身体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第二种是当自己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人便在精神上独立于自己的母体。

留学最大的礼物就是在18岁这个重要的转折点,教会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0 (16).jpg

然而于你,独立是蜜糖。于父母,是砒霜。父母最害怕什么?是养儿不妨老,是儿女不再回来,是儿女有了自己“不认可”的想法而走入“歧途”。

所以,独立的思想是你和父母开战的一根导火线。

你觉得自己长成了一个大人,而父母希望你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听话乖巧。出国前没觉得,出国后才发现父母对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很紧张,希望知道细节,但是,认为自己可以做决定的你尝试着脱离父母进行思考。父母越抓越紧了,他们要拿回来那个他们亲手放出去的卫星。于是,这样的拉扯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你专业的选择有没有经过严肃思考?你换专业时怕苦怕累,你要休学一年一定是疯了。

终于,你在父母眼里成了一个陌生人,变成了被“美帝”蛊惑得好坏也分不清的小孩子而已。
(文章来源于知乎专栏)

你终于发现:需要更加独立的,不是我们,是父母们。正常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从主从关系慢慢晋升为平等关系。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我们互相分享各自的生活。而不是“养儿防老”的共生关系。

当父母将他们无处安放的感情、年少时的梦想都拍在我们肩上的时候,我们只能拖着那些期望,艰难地生活在美国和中国的夹缝里,在孝道的十字路口左右为难。

在无名李秀才编写的“经典国学”《弟子规》里,他告诉我们应该: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借用知乎答友的经典评价:

“第一节“入则孝”;第二节“出则悌”,基本上都是在讲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受虐狂。不过实话实说,你说它教人叼盘,是没有的,它是教人作奴,以奴的态度益于尊长,以妥协求和睦,以自虐求安人。凡为此者,都冠以“爱”的名义。”
让中国子女害怕的是,父母的行为都是建立在“爱”上。“妈妈这样做都是因为爱你啊” “爸爸也是为了你好”等等,这些话像一张无形的胶布,粘住了儿女想反驳的嘴巴。因为无论如何,和“爱”做斗争都是一场注定的完败。

但是,父母帮助我们走到了这个历史的重要时刻,并不应该只是让我们尊崇旧制、唯唯诺诺的生活,而是让我们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里,学会负责任的做选择,学会思考,拥有信念,获取幸福的能力。最后,希望留学在外的你们,都能勇敢的撕下这张胶布。



文章来源:Insight China






精彩评论4

TonyGao  初上贼船  2017-7-1 10: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文章作者没有孩子吧?有感受过对宝宝的那份最无私最真切的情感吗?听说过汶川地震,母亲与孩子被挖出来时,已死的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的案例吗?
你可以独立,但独立与孝顺父母不冲突!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已孩子独立?有出息?这种情感在孩子眼里竟成为“家长拿孩子**当作炫耀的资本”?
其实家长也不一定全对,你可以不去盲目的顺从父母,但请多花点心思,与父母沟通,让他明白你是对的。不要用一种敌视的心态面对父母的要求。不管父母用了什么样的固定语式与你沟通,让你难以接受,请不要怀疑父母对你的爱,是这个世界上,对你而言最无私的。
蓝色的飞鱼  初上贼船  2017-7-1 12: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赞同楼上观点,作者一定是没当父母的人,感受不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心,那种爱是内心深处的,
HZHubert  初上贼船  2017-7-1 19: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荷兰半年,我已开始想家了!以前老觉得父母没文化还啰嗦,现在想想是我对父母的期待太多了,虽然他们很平凡,但是是这世界上最最挂念我的人
Jossy  初上贼船  2017-7-6 00: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反正我的父母不是这样, 不用把所有父母都说的这么功利, 什么养儿是为了防老。 个人认为父母一定是为你好的, 但是他们认为的为你好未必真的是为你好,跟他们解释清楚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于此网站上的Cookie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改善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使用体验,了解您如何使用本网站和为您提供量身定制的广告或咨询。 如果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代表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政策。 请访问我们Cookie条款隐私条款,了解最新内容。

接受